原創 李慧韜 人文清華講壇
巍巍紫禁城裡藏著一座「秘密花園」?
故宮四大花園為何屬它精美冠絕?
12月28日正午12點
「鴻圖華構·人文清華故宮行」直播
帶你走進故宮
今天
節目嘉賓之一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張淑嫻博士
為你揭秘「乾隆花園」
寧壽宮花園,坐落於故宮東北部寧壽宮區域。與人盡皆知的御花園不同,兩百多年來它低調地見證著巍巍紫禁城的浮沉變幻。
但潛心研究寧壽宮花園多年的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張淑嫻博士表示,這座花園根本「低調」不起來,寧壽宮還有一個俗稱——「乾隆花園」,它是紫禁城內唯一一個專供皇帝退位後私人使用的帝王花園,是乾隆專為自己打造的。作為清代中期皇家園林中造園藝術和裝飾藝術的代表,它也為透視乾隆的審美理念和內心世界提供了重要入口。
乾隆花園全貌(圖源:網絡)
皇帝的
「退休」計劃?
在即位初期,乾隆就立下誓言:「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而寧壽宮就是乾隆為自己歸政後當太上皇準備的「萬年尊養之所」,乾隆36年(1771年)開始興建。
「乾隆花園」是寧壽宮宮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乾隆「歸政理德,以待天庥」願望的重要載體。張淑嫻認為這從園內的建築命名中就可以看出——太上皇住所「倦勤齋」之名語出《尚書》「耄期倦於勤」,講的是舜讓位給禹的故事,直接表達了年邁後不再關心政事的意願。
倦勤齋外景(攝影:張淑嫻)
乾隆期待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的呢?張淑嫻表示,把不同建築名中的信息拼合起來,就能解鎖皇帝的「養老計劃」:在古華之年(古華軒)沃心廢書(遂初堂),專心修身養性(抑齋),過臨流修禊(禊賞亭)、碧螺品茗(碧螺亭)的生活,品歲寒三友(三友軒),看鳶飛魚躍(延趣樓),以精舍養和(養和精舍)。乾隆自己在《寧壽宮遣懷》中形容說:「以俟歸政時,老景消荏苒。」
古華軒(攝影:張淑嫻)
皇帝的
「文人夢」?
寧壽宮花園雖有模仿建福宮花園之處,但二者對比鮮明。「披薫風兮思解慍,對時雨兮樂向榮。觀太宇兮調元化,育萬物兮驗農耕」,建於乾隆五年的建福宮花園承載著一位意氣風發的年輕皇帝使百姓福壽安康、保政權永固長存的治國抱負。
張淑嫻認為,建福宮雖然極具壯麗之美與設計匠心,但無論是園林構思還是造園手法,都仍然反映著乾隆對康熙、雍正造園思想的繼承,沒有形成自己的特點。而到了寧壽宮花園修建時期,乾隆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造園藝術見解,其中,帶有江南意境的文人意趣是其園林美學的重要支點。
「園林之勝,惟是山與水二物。」寧壽宮花園的山水構景注入了乾隆帝對文人藝術的熱情。其中,對「曲水流觴」的復現最為典型。實際上,乾隆是出了名的王羲之「真愛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僅4行28字,但乾隆光題記就寫了70多處、蓋了170多處印章。而為了在地處深宮、無自然山水可依傍的寧壽宮區域營造曲水流觴的魏晉風流,乾隆花園內布置了三處大型疊山及多處小山,並建造禊賞亭和流杯渠,供君臣列坐渠旁、飲酒作詩。這種「以小見大」的造園手法也是典型的文人寫意風格,成就了「咫尺山林」的宮苑作品。
乾隆花園山景(攝影:張淑嫻)
流杯渠(圖源:網絡)
寧壽宮花園的建築裝飾亦綴滿乾隆的士人情趣和江南情懷。禊賞亭窗欞上修飾著竹紋,抱廈的欄板則刻有風吹竹紋;建「竹香館」,並種修竹若干,以寄託他的「竹」文化情結;三友軒更是直取「歲寒三友」之意,並大量運用松竹梅圖案作為裝飾;碧螺亭,從平面到立體,從局部到整體都以梅花為題材,整個亭子是用無數梅花簇擁而成的具有天然意趣的梅花亭。
三友軒松竹梅圓光罩(攝影:張淑嫻)
碧螺亭(攝影:張淑嫻)
同時,乾隆還將大量江南工藝引入園內。早在南巡期間,凡遇到喜愛的園林,乾隆都會命隨行畫師摹繪為粉本「攜圖以歸」,作為皇家建園的參考。寧壽宮花園內「最複雜建築」符望閣內簷裝修使用的木雕、雙面繡、竹絲鑲嵌、雕漆、軟硬螺鈿、玉雕等廣泛調動江南能工巧匠參與製作,這些均代表了清代工藝的頂尖水平。
符望閣內簷裝修(攝影:張淑嫻)
符望閣百寶嵌博古圖迎風板(攝影:張淑嫻)
符望閣百寶嵌博古圖迎風板局部(攝影:張淑嫻)
符望閣百寶嵌博古圖迎風板局部(攝影:張淑嫻)
歸隱「江南」還是
帝王的「口嗨」?
乾隆對江南特色和文人意趣的充分吸納,讓寧壽宮花園身為禁宮中的皇家花園,卻得以達到「物有天然之趣」「人忘塵市之懷」的境界。然而乾隆真的想遠離塵世嗎?張淑嫻指出,從表面上看,乾隆是在表達自己對代表中國封建歷史上最高品德的 「禪讓」 制度的欣賞,但本質上,乾隆恰恰是通過園林實踐標榜自己是和舜一樣偉大的帝王。建福宮花園與寧壽宮花園看似建園理念大相逕庭,但「建福」有帝王之志,意味著上接堯帝,「寧壽」含歸政之願,代表著下傳禹位,從建福宮花園到寧壽宮花園,乾隆用它們象徵自己完成堯舜禹的權力轉化,成為一位「位名祿壽德」五福齊全的君王。
實際上,這座「太上皇臨御之所」,乾隆一天也沒有住過。《清高宗御製詩》記載乾隆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至五十九年(1794年)間僅來過寧壽宮花園倦勤齋8次,有時到倦勤齋小戲臺聽戲,有時在此小宴近臣。乾隆六十年(1795年),85歲的乾隆立皇十五子和碩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並於第二年嘉慶元年正月初一(1796年2月9日)傳位永琰。但乾隆依然住在養心殿,並以「訓政」之名繼續獨攬大權,經常接受百官朝賀。
倦勤齋通景畫(攝影:王時偉)
而寧壽宮花園的江南文人意趣也因為過分加工潤色而流於浮誇和繁瑣。寧壽宮花園地勢狹窄,四進風格各異的院落雖然建築各個精妙,但27座建築擠在一個花園中,也使園景堆砌壅塞。同時,將各種珍稀材料與裝修風格不加取捨集於一室之內,則讓這座帝王私享的秘密花園流露出富貴奢侈的趣味。符望閣用的都是紫檀、楠木乃等名貴木材,並且是紫禁城中唯一大規模用沉香木進行室內裝飾的建築;倦勤齋的竹林全部由楠木雕刻、著色而成;而真正的竹材則被用於竹絲鑲嵌、竹黃雕刻等極其複雜昂貴的室內裝飾,可謂極盡奢華。違背了「寧簡無俗」「蕭疏雅潔」的文人意趣審美原則。
貼雕竹黃局部(攝影:張淑嫻)
「乾隆皇帝雖然有美好的追求,且從小深受漢文化薰陶,有心傾慕文人藝術,但他畢竟出身帝王家,與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際遇完全不同,因此他對文人品位的追求並非如文人們發自內心的感受,仍然保持著強烈的帝王情懷。」
「『移天縮地在君懷』本質就是把所有好的東西都集中在皇帝身上,以顯示帝國的強盛。」
但張淑嫻同時指出,寧壽宮花園的獨特價值依然毋庸置疑:「無論御花園、慈寧宮花園還是乾隆早期的建福宮花園,都是承繼傳統的宮廷花園形式,而寧壽宮花園融江南園林元素於宮廷花園,開闢了一種新的宮廷花園模式,也是乾隆皇帝造園理論的總結。」
錢穆先生說,任何一國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且要附隨「一種溫情與敬意」。
故宮,是帶著敬意了解中國歷史的重要所在。
中國的「中」字是怎麼來的,600年紫禁城蘊含中國數千年文明的哪些時空密碼?
皇宮建成什麼樣,皇帝自己說了算嗎,是什麼決定了紫禁城的規制和樣貌?
紫禁城中軸線從太和殿到神武門,爬過故宮許多梁架的專家「飛簷走壁」的驚人發現是什麼?
正大光明匾的冬至陽光到底算不算奇景?
在神武門城牆上俯瞰紫禁城中軸線有多震撼?
查閱數百萬字文獻,故宮研究者皓首窮經的樂趣是什麼?
六百年紫禁城,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鴻圖華構·人文清華故宮行」大型直播,故宮博物院與清華大學合作,邀請知名學者帶領觀眾近距離欣賞故宮建築,觀看歷史細節,讀解中國文化。
2020.12.28 正午12點,在故宮,讀中國。
活動信息
特別直播
《鴻圖華構·人文清華故宮行》
直播時間
2020年12月28日(星期一)
12:00-14:00
主講嘉賓介紹
王軍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故宮學研究所副所長
故宮研究院建築與規劃研究所所長
著有《城記》等,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暢銷書獎、文津圖書獎、中國建築圖書獎等。2016年完成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專題研究《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文化價值研究》,對紫禁城與明清北京城子午卯酉時空格局作出揭示與論證,指出「北京舊城平面布局保存了支撐中國古代農業文明最具基礎性的人文信息,彰顯驚人的文化連續性,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
劉暢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文物保護研究所所長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館長
2012至2014,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與保護研究生院兼職副教授。1992至1998,任職故宮博物院古建部。主要著作有《山西平遙鎮國寺萬佛殿天王殿精細測繪報告》《乾隆遺珍》《北京紫禁城》等;並在海外合作出版《The Emperor’s Private Paradise: Treasures from the Forbidden City》《Juanqinzhai》等;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主要有《算法基因:高平資聖寺毗盧殿外簷鋪作解讀》《康熙三十四年建太和殿大木結構研究》等。
張淑嫻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畢業於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歷史學博士。1995進入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工作,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從事明清皇宮建築的保護及其歷史與藝術的研究工作。致力於清代皇宮內簷裝修的研究,發表《倦勤齋建築略考》《揚州匠意:寧壽宮花園內簷裝修》《乾隆時期地方製作宮廷建築內簷裝修的特點》《從清宮建築內簷裝修看乾隆帝的藝術品位》等學術文章。出版專著《明清文人園林藝術》《金窗繡戶:清代皇宮內簷裝修研究》。
參考文獻:
[1]張淑嫻.從清宮建築內簷裝修看乾隆帝的藝術品位[J].故宮學刊,2016(02)
[2]張淑嫻.乾隆時期地方製作宮廷建築內簷裝修的特點[J].故宮博物院院刊,2013(06)
[3]張淑嫻. 清代乾隆朝皇宮建築內簷裝修概述[C]. 中國紫禁城學會.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八輯(上).中國紫禁城學會:中國紫禁城學會,2012
[4]張淑嫻.建福宮花園和寧壽宮花園:乾隆皇帝的造園理論和實踐[J].故宮學刊,2012(01)
[5]李越.從乾隆花園的營建技藝看一代皇帝的審美取向和藝術追求[J].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2019,4
[6]王時偉, 吳更生. 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園:從乾隆花園的價值體現到保護與修繕[J]. 世界遺產, 2016.
原標題:《探秘巍巍紫禁城,走進乾隆的秘密花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