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中,英劇《神探夏洛克》演員Andrew Scott極富戲劇性地呈現了批判藝術家Sol LeWitt給其愛人Eva Hesse的建議。
在1965年美國先鋒藝術家索爾與雕塑家伊娃他們相愛的中期,伊娃發現自己陷入了創作瓶頸期並經歷著深深的自我懷疑,而後告訴了索爾自己焦慮的狀態。
幾周後,索爾回信給了伊娃——這是一封卓越的信《DO(去做)》,也是一份無價的建議,它的副本至今仍點綴著世界各地藝術館,激勵著每一個藝術家 。
▲ 原稿圖片選自書籍《見信如晤》
[英]肖恩•亞瑟 著,浦睿文化出品
🗞 《DO》Sol LeWitt
親愛的伊娃:
距你寫信給我過了快一個月了,你可能已經忘記了當時的心境(雖然我覺得未必)。你看起來一如往常,痛恨每一分鐘的自己。別這樣!要學會時不時對世界說「去你媽的」。你絕對有權這麼說。別再去思考、擔心、小心行事、納悶、懷疑、害怕、傷心、找捷徑解脫、掙扎、貪求、困惑、發癢、抓撓、嘟囔、嘀咕、抱怨、低聲下氣、跌跌絆絆、咕噥、閒逛、投機、跌倒、淡化、爭奪、蹣跚、密謀、挖苦、呻吟、怨嘆、渴慕、臨陣磨槍、胡言亂語、無謂糾纏、吹毛求疵、浪費時間、多管、閒事、抓屁股、戳眼珠、互相指責、抄小道、漫長等待、小步走路、毒眼看人、互相利用、尋索、停歇、玷汙、折磨你自己。現在就打住,
去做!
據你的描述以及據我對你之前的創作能力的了解,你正在做的事聽起來很棒。「畫畫 — 擦掉 — 清醒而瘋狂如機器,更大、更大膽……全無意義」,這聽來很好、很美妙 — 「全無意義」。做更多這樣的創作,更無意義、更瘋狂、更像機器,更多乳房、陰莖、陰道,無論什麼 — 讓它們被無意義包圍。試著搔動你內心的東西,你的「怪脾氣」。你屬於你自己內心深處最隱秘的那一塊。別擔心冷靜的問題,就讓你自己不冷靜。創造你的、你自己的世界。如果你恐懼,讓恐懼為你效力 —描繪出你的恐懼與憂慮。別再擔心大問題、深刻的問題,比如「決定一種人生意義和生活方式,選擇一條堅定的道路,也許通往的是某個不可能的終點,甚至某個想像出來的終點」。你必須練習變得愚蠢、遲鈍、輕率、空洞,然後你會有能力
去做!
我對你很有信心,即使你正在折磨自己,你做的事是很好的。設法去做些「不好的」創作 — 你能想到的最糟的創作,看看會出現什麼,但最主要的是要放鬆,讓一切事情都見鬼去 — 你不必對世界負責,你只需對自己的創作負責 — 所以,去做。而且別認為你的創作一定要遵循什麼預設的形式、想法或特色,它可以是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但是如果你停止創作,生活會更輕鬆些 — 那就停止,別懲罰自己。不過,我覺得它已經在你心裡根深蒂固,所以更輕鬆的方法是
去做!
說來,我似乎真的對你的態度有幾分理解,因為我時而也會經歷相似的過程。我對自己的作品會進行「痛苦的重新評價」,儘可能推翻一切 — 厭惡已做的一切,試圖做出一些截然不同的、更好的東西。或許那種過程對我很必要,推動我不斷向前,讓我覺得自己可以做出比剛才所做的廢物更好的東西。或許你需要一點掙扎來完成作品,或許它會驅使你做得更好,但我明白這非常痛苦。如果你有信心大膽去做,拋開一切思考,就會好受些。
你難道不能將「世界」和「藝術」這些詞放在一邊,不再驕縱你的自我嗎?我知道你(或者說所有人)能工作的時間有限,而其他的時間裡你都在思考。但是當你工作時,或在你工作前,你必須清空思緒,專注於眼前所做的事。你做完之後,它便是成品,它就是它了。過一陣子,你會發現有些作品比別的作品好,也會發現你前進的方向。我確定這些事情你全都白。你也一定知道,你不必證明你的創作 — 甚至不必向你自己證明。哎,你知道我十分欣賞你的作品,我不理解為什麼你為此困擾不已。你可以預見你未來的作品,而我不能。你也一定相信自己的能力。我堅信如此。所以,去嘗試你所能做的最肆無忌憚的事 — 讓自己大吃一驚。你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可以做任何事。
我期望看到你的作品,甘願等到八月或九月。我在露西家看過一些湯姆新作品的照片。新作品讓人印象深刻 — 尤其是那些形式更嚴謹、更簡單的作品。我想他之後會再寄一些來。你要告訴我展覽辦得如何之類的。
你離開後,我的作品風格有變化,變得好多了。我 5 月 4日至 29 日在東 64 街 17 號丹尼爾斯美術館(埃默裡赫以前在的地方)辦展,希望你能去。十分愛你們兩個。
索爾
4 月 14 日
▲ 全信內容選自書籍《見信如晤》
▲ 美國先鋒藝術蘇家Sol LeWitt▲ 雕塑家Eva Hesse
那些戰火紛飛的年代已經過去了,那些沒有電話沒有網絡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
直到我們聽到有人把塵封的信件逐字逐句地深情朗讀,那個不同的時代,才仿佛隨著舊的信紙緩緩展開,而與我們此時此地每個人相同的焦灼、困頓、沮喪、喜悅和情感,將歲月的塵埃徐徐抖落。
時光倒退到1960年,索爾和伊娃一見鍾情。他們很快就確定了堅固的感情。在這十多年裡他們給予了彼此無數靈感,也激發了許多創造性的探討。直到1970年,34歲的伊娃因為腦腫瘤去世,他們一直保持著親密無間的關係,深愛對方。
這封信之所以動人,是因為裡面不僅僅是尋常的愛和關切,它是超出關懷的,有著顯而易見的尊重,發自肺腑的欣賞,以及深深了解下的告誡。足夠鏗鏘有力,又足夠款款深情。
😊
因為這兩個月粉絲後臺異常活潑熱情,所以攜手浦睿文化公司,給可愛的NOWNESS粉絲送福利啦~凡關注者在文末評論區留言:你收到過最動人最難忘的信是什麼?或者此刻你想給誰寫一封信?我們會選取其中一條評論送出一本《見信如晤》。或轉發微信朋友圈,並截圖發給NOWNESS後臺,我們會隨機抽取4個書籍名額,並於4月10日前公布。我們想和你們分享這樣有力度的文字與感情。
滑動欣賞《見信如晤》美書封面☟
更多深情書信朗讀 | ☞準備好你的耳朵,聽英劇《神探夏洛克》男女主角深情朗誦戰時情書
▽
▽
▼▼▼ 點擊發現更多美好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