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繼續第三期,分別是尾花細辛,川滇細辛,天目地黃,翹距蝦脊蘭,杜莖山
尾花細辛(Asarum caudigerum)來自於馬兜鈴科,細辛屬,別名白三百棒、順河香。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散生柔毛;根狀莖粗壯,節間短或較長,有多條纖維根。葉脈兩旁偶有白色雲斑。
花被綠色,被紫紅色圓點狀短毛叢;內壁有柔毛和縱紋,花被裂片先端驟窄成細長尾尖,尾長可達1.2釐米。
果近球狀,直徑約1.8釐米,具宿存花被。花期4-5月,雲南、廣西可晚至11月。
產於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生於海拔350-1660米林下、溪邊和路旁陰溼地。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標本採自廣東東江。
全草入藥,多作土細辛用,或作獸藥。
細辛我們前面介紹過他名字的來歷,根細且含有揮髮油,具有辛味,因此和前面的白頭翁一樣,看起來像白鬍子一樣的別名都叫白頭翁。
因此,對於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群而言,只要根細且含有揮髮油,具有辛味的都可能被叫做「土細辛」。
除細辛屬各種各樣的細辛被叫做土細辛外,還有許多其他科屬的植物,也被叫做土細辛,我們來看一看。
蘿摩科植物卵葉娃兒藤的根及根莖。主產廣西、廣東等地。也稱土細辛、肺葉細辛、毛管細辛。辛溫,有小毒。具有行氣散瘀止痛,化痰止咳之功。民間也用其鮮品搗爛外敷治療毒蛇咬傷。
蘿摩科植物徐長卿的根莖。主產江蘇、浙江。又名土細辛、竹葉細辛。具有解毒消腫,通經活絡,行氣止痛之功。主治風溼性關節炎,胃痛,痛經,腰痛,跌打損傷,蛇咬傷,氣管炎,水腫,溼疹等疾病。
堇菜科植物灰色堇菜的帶根全草。主產四川、雲南。夏秋開黃色花,又名土細辛、黃花細辛。具有散寒通絡,消疳健脾之功。主治風溼性關節炎,小兒麻痺後遺症,小兒疳積等疾病。
金粟蘭科植物銀線草的根及根莖。又名土細辛、四葉細辛、拐拐細辛。主產於遼寧、河北。有毒。具有祛風勝溼,活血理氣之功。主治風溼痛,感冒,胃痛,經閉,白帶多,跌打損傷等疾病。
毛茛科植物茴茴蒜的全草。主產雲南、廣西、貴州、四川等地。又名土細辛、毛虞。有毒。具有消炎退腫,平喘殺蟲截瘧之功。主治哮喘,肝炎,瘧疾,牙痛,瘡癮等疾病。
金粟蘭科植物全緣金粟蘭的全草或根。又名土細辛、平頭細辛。主產四川、雲南。有毒,具有祛風除溼,消腫止痛,散瘀之功。主治感冒,風溼痛,淋巴腺炎,瘡癰等疾病。
菊科植物短葶飛蓬的全草。主產雲南。又名土細辛、燈盞細辛。具有散風解表,祛風除溼,活絡止痛之功。用於治療感冒,癱瘓,風溼痺痛,跌打損傷,胃痛,搗爛外用治牙痛,疔毒,癤瘡等疾病。
川滇細辛(Asarum delavayi)來自於馬兜鈴科,細辛屬,別名牛蹄細辛。
多年生草本,植株粗壯;根狀莖橫走,根稍肉質,葉面深綠色或具白色雲斑,葉背淺綠色,偶為紫紅色,有光澤。
花大,紫綠色,內壁有格狀網眼,基部有乳突狀皺褶區。花期4-6月。
產於四川和雲南東北部。生於海拔800-1600米林下陰溼巖坡上。本種全草在四川峨眉、樂山等地作土細辛用,又作獸藥。
細辛是常見中藥,也是一味有毒性的中藥,咱們通過細辛來了解土細辛的安全性。
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漢城細辛或華細辛的根及根莖。味辛性溫,歸心、肺、腎經,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之功,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溼痺痛、痰飲咳喘。
細辛配白芷,因兩者氣味皆為辛溫,有發散風寒的物質成分,合用可祛風除溼、通絡止痛,與祛風散寒除溼之藥合用可治療風寒溼痺。
細辛配生地,以細辛之升散之性行生地之甘寒,藥力直透達上焦,治療風火頭痛及牙痛,療效頗佳。
同時,在眼科疾病的治療中,細辛配伍枸杞子、草決明等治療視神經萎縮,配防風、蟬蛻、丹皮、菊花等煎湯燻蒸治療白內障,均有顯著療效。
通過辨病論治使用相關藥物配伍,使細辛中毒性成分被削弱或者被抵消,以其治療作用為主的化學成分充分發揮功效作用,在中醫辨證論治的背景下達到疾病的有效治療。
中藥的功效與毒性既是對立又是密切相關的一對統一體,「良醫用藥雖峻猛亦可活人,庸醫用藥雖溫補亦可殺人。」
只有結合中醫證候學和中藥藥理學性質,將中藥的毒性放在功效(適應證)和中醫的「證候」中間進行綜合評價和科學認知,才能達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細辛使用不當或過量會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嚴重者會引起中毒死亡。
天目地黃(Rehmannia chingii)來自於玄參科,地黃屬。
基生葉多少蓮座狀排列,葉片兩面疏被白色柔毛,邊緣具不規則圓齒或粗鋸齒。花單生,花冠紫紅色。蒴果卵形,具宿存的花萼及花柱。種子多數,具網眼。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於浙江、安徽。生於拔海190-500米之山坡、路旁草叢中。
天目地黃並非我們中藥裡面的地黃的原植物,但他們是親戚,因此可以考慮遺傳育種,將他的優良基因傳遞給地黃。
地黃以塊根入藥,是我國著名的「四大懷藥」之一,用量大、療效確切,為常用大宗道地藥材。
懷地黃塊根疙瘩部分梓醇含量最高,籠頭梓醇含量最低,證明懷地黃「皮有疙瘩」這一特徵與其質量有關。
「菊花心」是歷代藥商鑑定地道貨的標誌,大個塊根中菊花心梓醇含量較高,但菊花心可溶性糖含量較其他部位低。北京1號菊花心部位益母草苷的含量約為非菊花心部位的2倍。
地黃葉片中也含有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等藥效成分。葉片中梓醇和總環烯醚萜苷的含量並不低於塊根,且葉片中毛蕊花糖含量遠遠高於塊根。
地黃連作後塊根膨大變慢,鬚根變多,產量降低,品質變劣。
翹距蝦脊蘭(Calanthe aristulifera)來自於蘭科,蝦脊蘭屬,別名翹距根節蘭,垂花根節蘭。
假鱗莖近球形,葉在花期尚未展開,紙質。花葶1-2個,出自假莖上端,總狀花序長6-25釐米。花白色或粉紅色,有時白色帶淡紫色,半開放。花期2-5月。
產福建北部、臺灣、廣東和廣西北部。生於海拔達2500米的山地溝谷陰溼處和密林下。也見於日本。
蝦脊蘭屬植物由於花多而美麗,自發現之初就被引種栽培。至今已育成了幾十個雜交品種。
我國蝦脊蘭屬植物種質資源豐富,分布廣種類多,有些還具有濃鬱的芳香。
除了與蝦脊蘭屬內多個原種雜交培育出新品種外,還有一些屬間雜交種以及一些變種,如葉片具有斑駁線藝的品種。
杜莖山(Maesa japonica)來自於紫金牛科,杜莖山屬,別名金砂根,白茅茶,山桂花,水光鍾。
灌木,葉片革質,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冠白色。果球形,肉質,具脈狀腺條紋,花期1-3月,果期10月或5月。
產我國西南至臺灣以南各省區,海拔300-2000米的山坡或石灰山雜木林下陽處,或路旁灌木叢中。日本及越南北部亦有。
果可食,微甜;全株供藥用,有祛風寒、消腫之功,用於治腰痛、頭痛、心燥煩渴、眼目暈眩等症;根與白糖煎服治皮膚風毒,亦治婦女崩帶;莖、葉外敷治跌打損傷,止血。
文獻中有關於杜莖山屬植物功效的用途,我們一起看一看,擴展,杜莖山的用途吧。
杜莖山屬全世界約有200種,本屬植物中作為藥用的有包瘡葉(清熱解毒、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鯽魚膽(消腫去腐、生肌接骨、治療跌打刀傷等)。
杜莖山(祛風、解疫毒、消腫脹)、頂花杜莖山(治療黑熱病)、狹葉密花樹(抗病毒、抗真菌、預防霍亂)等多種植物。在非洲一些國家還被用於滅螺和毒魚。
血吸蟲病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仍然廣泛流行,水生螺類是血吸蟲的宿主,因此,滅螺可有效地抑制該病的流行。
有些非洲國家用狹葉密花樹的提取物作為滅螺劑,收效良好,此種滅螺劑的有效成分為三萜皂苷類化合物。
聲明
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探討學習之用,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遵醫囑。
參考文獻
(1)以土細辛為名的14種中草藥 山東省中醫護士學校 周紅英
(2)基於功效和毒性的細辛化學成分研究進展 王懿 黃偉 孫蓉 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 山東 濟南
(3)地黃種質創新與品種選育研究進展 王豐青 謝彩俠 孫瑞斌 張重義 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 河南 鄭州
(4)貌似小蝦的蘭科植物—蝦脊蘭 華文 江蘇南京
(5)杜莖山屬植物三萜皂苷的研究進展 汪斌 崔承彬 蔡兵 姚志偉2 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天津
圖片來源
(1)陸耕宇 中國藥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