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規矩,歡迎參加文末贈書活動。
也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享受讀者優惠價直接購買
是枝裕和憑藉電影《小偷家族》捧回坎城金棕櫚大獎後,又緊鑼密鼓地投入到他第15部長片電影的製作中。這一次,他將首次走到海外,與法國女星凱薩琳·德納芙和朱麗葉·比諾什合作,講述一位天才女星母親和想當演員而不得的女兒之間的故事。
△左:年輕時的凱薩琳·德納芙
右:朱麗葉·比諾什
不得不說,是枝裕和挑演員的眼光相當靈,一次網羅法國兩大女神級演員。不過要見到這部電影,還需等待一段時日。在這個空檔期,作為是枝導演的資深粉,筆者囤了好幾本是枝裕和的書,還去圍觀了他的推特,結果好像挖到了一個「寶藏導演」,嗑到了很多不可描述的彩蛋。
彩蛋1
是枝裕和劇組:
全日本甜點最多的劇組
我們知道,中國劇組探班一般時興送燒烤、飲品之類的,但去是枝裕和劇組探班,送禮只能送甜點。日本演員不用控制體重的嗎?不是,因為導演愛吃。
有多愛呢?不清楚,反正據說他們劇組,是全日本甜點最多的劇組。
2013年《如父如子》在坎城獲得評審團大獎時,製片人木藤幸江發了一條祝賀文:「請平安回來,我帶甜點來慶賀!」嗯,他們的慶祝方式是一起吃甜點。
△製片人木藤幸江的推文
導演自己在勘景的時候發現好吃的甜點,還會在網上向網友推薦,說:「好吃得我天天吃哦。」就是下圖這個叫「五家寶」的東西,看起來熱量就挺高。
△是枝導演傾情推薦甜點:五家寶
其實他在隨筆集《有如走路的速度》裡說過,去做身體檢查,結果檢查出來膽固醇偏高,醫生勸告他要少吃甜食,「最多吃點嘎哩嘎哩君(島國知名蘇打冰棍)。」結果他倒好,從那以後,天天在半夜裡啃嘎哩嘎哩君。喂,醫生他不是這個意思啊!
△導演愛物:嘎哩嘎哩君
是枝裕和的電影迷也是操碎了心,在推特上跟他喊話:是枝導演,請少吃甜食,好好拍電影!
△影迷深切的問候:
請少吃甜食,好好拍電影!
一想到最近導演在甜點王國法國拍戲,腦海中浮現出一個畫面:一隻松鼠掉到了慄子堆裡。所以,以後是枝裕和導演來中國,大家不要再送什麼鮮花啦、房子啦,送甜食就對了。
彩蛋2
印度
是枝裕和人生的滑鐵盧
印度電影有一股神秘的力量,音樂一響,觀眾就忍不住想跟著一起舞蹈。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印度的話術也會讓人慾罷不能。
前些年,是枝導演去鎌倉一帶為《海街日記》勘景,尋找可以用於拍攝的老房子。在一棟很威武的武士宅邸裡,他遇到一個在賣兜襠布的印度人(不明白為什麼是印度人在賣)。印度兄弟熱情地拉著是枝裕和推銷,「日本的兜襠布超級棒,你看你看……」最終,日本人是枝裕和架不住印度兄弟的安利,在西褲外頭套上兜襠布回了家。畫面太美,不敢想。
△趕緊用《海街日記》的劇照洗一洗眼睛
是枝裕和跟印度的情誼還不止於此。他曾受邀參加印度的一個電影節,他的人順利下了飛機,電影膠片卻在機場丟了,在印度待了一周,最終都沒有找回來。電影節主席拍拍他的肩膀,露出迷之微笑,說:「This is India.」
不過導演並沒有失落太久。他很快得知,與他同時參展的一位韓國導演,膠片雖然沒丟,但放映表上根本沒寫他的影片。後來,是枝還撞見這位導演急急忙忙在酒店門口打車,打聽之後才知道,原來是主辦方突然給他打電話,通知他的電影已經在影院放映了,讓他趕緊過去。
印度,不是是枝裕和一個人的滑鐵盧。
彩蛋3
失戀:
絕不是音樂人的特權
我們經常聽說,某某音樂人因為感情坎坷,創作出多少首盪氣迴腸的情歌。是枝裕和告訴我們:失戀絕不是音樂人的特權,電影人也有!
他在剛剛大學畢業參加面試時,遇到一個女孩子,對人家一見鍾情。於是,24歲的是枝精心制訂了一次九州環遊之旅,目的只是為了「不經意地」「順道」去女孩老家鹿兒島看望她(相當狡猾啊!)。逗留期間,女孩開車載著是枝在市內遊覽了一番,然而並沒有然後。不過,這段愛情苦澀的餘味孕育出了是枝裕和最明朗的一部作品《奇蹟》。那時看到的風景與味蕾的記憶——櫻島與輕羹(也是一種甜點)都揉進了細膩的影像中。
△孩子想像中噴發的櫻島
△《奇蹟》中外公做的輕羹
經筆者非嚴謹(八卦)推測,這段無疾而終的感情還催生出了他的另一部作品。是枝導演在《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一書中透露,在參加工作的第二年,他寫下了《天一站,天國》的劇本,投稿參加第二十八屆電視劇劇本大賽。結果參賽後不久,他得知自己一直喜歡的女孩要嫁人了(掐指一算,才隔了一年,大概率是鹿兒島那個姑娘),深受打擊,鬱鬱寡歡。誰知隔天就收到劇本獲獎的電報。他不由得感慨:
「上帝以失戀為交換條件,給我指明了一條道路。」
上帝,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下一站,天國》海報
彩蛋4
家庭傳統:
別具一格的家族回憶
在上圖這張《天國》的海報上,印著一句話:請從你的人生中,選出最珍貴的一段回憶。這也是這部影片的主題。
是枝裕和曾在採訪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最珍貴的記憶,是和女兒手牽手等在路口過馬路時,女兒突然抬頭問他:「爸爸,我長大後是不是沒辦法嫁給你?」他沒出息地眼眶一熱,點點頭,說:「是的。」
他說的時候很羞澀,覺得這個答案太俗套了。其實,他不是沒有更加特別的回憶,只是可能更難啟齒。有一次,他在自己家陽臺的小橘樹上發現了幾粒白色蟲卵,想到一個超棒的主意——和女兒一起見證毛毛蟲破繭成蝶的激動時刻!
△《步履不停》中的黃蝴蝶
於是他小心翼翼地把樹搬進房間,滿懷期待地把蟲卵養大——然後飛出了幾隻蒼蠅。看到這裡,特別想採訪一下女兒當時的心情。
不過這種別具一格的家族回憶,可能是是枝家的傳統。
在是枝裕和小的時候,父親因為買不起車,一直被母親念叨。也不知道哪裡來的靈感,父親開始帶著孩子們理直氣壯地站在別人家的車前拍家庭照。
△5歲的是枝裕和
與不知道誰家的汽車合影
上圖就是5歲的是枝裕和,在別人家的車前拍的照片。這種家庭習慣根深蒂固,直到現在,他都很喜歡和汽車拍照。有一次,他在西川美和的片場看到一輛漂亮的紅色敞篷車,就勢帥氣地站了過去。
△在西川美和的片場
和敞篷車帥氣合影
大家看了可能要問:為什麼不和自己的車拍照呢?因為導演他根本沒有駕照啊!
不可描述的彩蛋就丟到這裡。喂?難道你寫這篇文只是為了講如此開心的八卦……而已?是的,筆者想分享的,是閱讀的樂趣。閱讀不需要那麼深沉,也可以讓人笑出豬叫聲。
是枝裕和是一個可以深入挖掘世間百態、極具人文關懷的電影人,同時也是一個愛在半夜偷吃甜食、禁不住印度人安利買下兜襠布、懇請上帝以「失戀」為籌碼指一條明路、愛和豪車拍照的「寶藏導演」。喜愛是枝裕和的讀者,可以到他的首部自傳性隨筆集《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中,挖掘更多驚喜彩蛋!
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得主
是枝裕和
歷時8年 創作首部自傳性作品
《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
動人文字與68幅珍貴手稿及劇照
深度回顧30年創作生涯
是枝裕和打動世界的所有理由
都在這本書裡!
作者: [日]是枝裕和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新經典文化
原作名: 映畫を撮りながら考えたこと
譯者: 褚方葉
《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是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得主是枝裕和歷時8年,寫下的首部自傳性隨筆集。是枝裕和在書中回顧三十餘年的創作生涯,講述每一部經典作品背後的傳奇故事、緣起與理念,記錄各個創作時期對電影的探索與思考,以及對世界和人生的看法。
老規矩
請在本條推文下留言
根據點讚數和留言質量
小通將選出10位讀者
贈送由新經典文化提供的
《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一本
也可以點擊「閱讀原文」,享受讀者優惠價直接購買
獲獎名單將在2月13日公布
請關注當天第4條文章
*因快遞停運,近期活動贈書將統一安排年後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