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夏》開播已有七期,雖然伍佰老師沒有參加這檔節目,但是或許成了最大贏家。還記得在改編賽中,Mandarin樂隊改編了伍佰的《白鴿》,一首迷幻電子風作品備受觀眾喜愛;而五條人樂隊改編伍佰的《Last Dance》鬆弛、浪漫,讓人反覆循環……
今年年初到現在,伍佰的名字反覆被cue,如果說你逃得過年初的《想見你》,但你絕逃不過《Last Dance》來自每個月的洗禮。
從電視劇插曲到彭昱暢的魔性翻唱,再到綜藝與網絡的刷屏,這首歌火了整整一年,而最近又出了最新版本。不得不說,伍佰太上頭了。
點開《Last Dance》,會發現歌手一欄寫著「伍佰 & China Blue」,大家對伍佰並不陌生,但是 China Blue 卻很少有人了解。
伍佰出道了近30年,創造出了無數樂壇傳奇,是一位真正的臺灣搖滾明星。大家都說伍佰太有味道了,很上頭。但不知道伍佰代表的是其實「一種氣味的綜合」——包含了四個人 (小朱、大貓、DINO與吳俊霖 ) 的氣味。他們是一個整體,China Blue。
伍佰本名為吳俊霖,出生於農村的他小時候的夢想其實是當一名畫家,但是由於沒有這樣的環境,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看到MTV中有人彈著吉他,這便將深深地吸引住了。從那時起,他就喜歡上了吉他。
為了謀生,他擺過地攤,賣過保險,在舞廳當打雜小弟掃花生殼,還曾經和好友結伴去火車站推銷英語教材,逢人就問「要不要學英文」。但在一次偶然看到樂器行的徵人啟事,便開始在琴行練習吉他,由於只自顧自地練習,輾轉了幾家琴行,最終開始了酒吧駐唱生涯。
在一次幫別人代班之際,這個組樂隊的契機便誕生了。當晚陣容是鍵盤手大貓、貝斯手小朱、鼓手 Dino,加上伍佰四個人第一次合作就默契十足,在代班結束的幾天後,便決定了正式組團,於是,這支搖滾樂隊China Blue 正式誕生。
據Dino說,有天他們在想樂隊名字時,他念了一個英文字-Jungle,但伍佰他們重覆念數遍之後,成了「中國」,又因為伍佰鍾愛藍調,於是樂隊的名字就順理成章叫「中國藍」。但Dino說,China 的意思並不單指中國,另一個意思是指陶瓷,「藍陶」也很美,雖不像樂隊的名字,拿來隱喻音樂在他們心中的美感倒是非常恰當。
伍佰的歌有一種魔力,明明是九十年代發行的,但是2020年卻依然耐聽。這種「又土又潮」的音樂也被新一代的年輕人所愛著。
1992年首張專輯《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玩的是正宗布魯斯,市場反響並不好。「我們這些玩樂團的人,對電視裡播的主流音樂不以為然,結果別人對我的東西也不以為然,顯然有什麼地方出問題了。」
首張專輯銷量慘澹,或許是因為音樂風格太先鋒,又或許是因為封面上的伍佰太「粗獷」。但是,樂隊的成員們並沒有因此而拋棄他,反而是認準了他的才華。
第一張專輯發行時並沒有使用「伍佰&China Blue」這個名字,直到第二張專輯《浪人情歌》,才正式開始以伍佰&China Blue來作為整張專輯的作者。而這個名字的使用,便代表了伍佰與樂手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人們常說伍佰自己直接創造了一種搖滾風「伍佰風」,從做音樂開始他們也在思考著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風格。伍佰曾在採訪中表示:「外國人的方式很直,沒辦法在 KTV 裡唱,必須有吉他有 Band;東方看重旋律,而且旋律要像絲、像詩歌、像河流。」
與第一張專輯不同的是,換了新公司後發行的第二張《浪人情歌》,所有的團員都穿上黑衣服,伍佰更是從髮型到服裝整個改變了造型。有人質疑說他商業化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牽掛》、《199玫瑰》、《拋棄》、《浪人情歌》成了當時人人爭相傳唱的情歌,而這種商業化路線的成功也很難去複製。
很多人會質疑伍佰的唱功,以及發音和咬字問題,伍佰沒有去追隨主流方向,而是堅持風格,甚至故意發音不準:「我特別找那個音,讓它不標準得更厲害。我就是要這樣唱,別人都學不來。」
「我是一個當真的人,大家看到我的力量不是來自我唱得有多準,或是彈得有多好,是因為我認真。來真的,流汗是真的,不是噴水,這個吼出來是真的,是從肺腑裡面吼出來的。」
有太多的人說伍佰的歌「土氣」,但是或許引用仁科的話來說是土的掉渣但並非俗不可耐。土是因為太接地氣了,人們直接把這種音樂稱為「臺客搖滾」。「不局限五聲音階或是閩南語才叫做臺客音樂,它是建立在這塊土地背景與環境所寫出來的音樂。日積月累的素材及養分早已潛移默化在每個人的血液裡。」伍佰曾這樣解析他的音樂。
「做自己喜歡但沒有共鳴的音樂很簡單,但當你想把對話延展到他人,和鄰居、房東、和菜市場的攤販建立連接,這個遊戲就變得複雜且有趣。」
是啊,當立足於本土,歌唱市井、歌唱底層人物,音樂與普通人的命運聯繫起來時,才能引起大眾共鳴,而他們則創造出了自己的專屬文化。成名後的伍佰這樣說道:「從開始到現在,我一直把紅不紅、人家認不認識我推開,我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只做我認為應該做的事。」
在《樂夏》中,節目中我們了解到很多樂隊解散又重組,例如木馬、達達、野孩子等等。張佺在小索離開後,一個人背著冬不拉流浪,臧鴻飛說僅僅一年張佺的頭髮都白了,這樣的羈絆無不令人動容:「組一個樂隊,然後生活這麼多年,忽然有一個東西好像中斷了,還是很難接受的。」
一個樂隊,尤其是一支老樂隊,堅持下去實屬不易。而China Blue 卻成立28年來依然是原班人馬,從《浪人情歌》開始到現在,伍佰的專輯封面上,即使只有一行小字都一定要把「伍佰& China Blue」這個團名寫完整。
在最開始演出時,音樂人倪重華鼓勵伍佰:「沒關係,我們來拗,我們去live house,一個個慢慢地唱,唱到每個看到你們的人,都變成fans,這就成了。」在此之後,伍佰帶著樂隊一步一個腳印演遍了全臺灣的大小Livehouse。伍佰&China Blue的「搖滾現場之王」的名號,也由此打響。
《浪人情歌》使伍佰的知名度大為提高,從地下音樂工作者,變成了唱片暢銷歌手。但是這並沒有讓伍佰與他的樂手們分離,因為他們深知每一個成員都是不可或缺的。就像大貓所說:「我們四個團員就像四個桌角一樣,讓這個桌子越來越大,越來越穩,我希望我們這個團可以一直做下去。」
成名之後,據悉曾經有人請伍佰去演出,說是假唱就行,不用帶樂隊,伍佰嚴肅地說道:「先不說我不願意假唱,就算是假唱我也要和我的樂隊一起。」於是這麼多年來,伍佰& China Blue從來都是一起出現在臺上。
四個人的共同努力不僅有了現場之王的美譽,更創造了無數禁得起歲月推敲的經典。都說伍佰是「搖滾詩人」,而詩人的瀟灑與浪漫也是伍佰與隊員們相互成就而形成的。有失意有落寞,China Blue的團魂卻一直凝聚著,就像《白鴿》裡唱出的是堅定與無畏:「用力吹吧 無情的風/我不會害怕 也無須懦弱」。
別再只提伍佰了,他們的全名是「伍佰 & China Blue」
參考資料:
《街聲》人物專訪
《音樂五四三》馬世芳專訪
《先鋒人物》伍佰專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