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定宇院長在董卿的採訪中打開心扉。
張定宇院長正在朗讀與妻子的兩地書。
10月16、17、18日連續三天在北京國家圖書館、武漢江灘公園、廈門音樂廳廣場三個地方的朗讀亭,進行七十二個小時不間斷直播。位於武漢江灘三陽廣場旁的朗讀亭剛剛搭建完成,它不光是一座朗讀亭,更是一座小型的書屋,未來朗讀亭也會成為一個城市的地標。
「走過凜冬,迎來春光/走過乾涸,迎來甘甜/走過困境,迎來希望/走過沉睡,迎來甦醒/走過分隔,迎來擁抱/走過摧折,迎來挺立/一直走,總會有光……」
在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節目最新1分鐘宣傳片中,這詩意的語言,印在武漢市井老街上,遠處,黃鶴樓巍然矗立,過早的人們用漢腔喊一嗓子:「老闆,來碗熱乾麵——」
「《朗讀者》第三季向光歸來,久違了,朋友們」,10月16日至1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朗讀者》「一平方米」朗讀亭慢直播活動將在北京、武漢、廈門三城同步開展,央視頻全程播出。
「2020年中國人心中最難忘的一座城,一定是武漢。武漢一直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期待武漢和《朗讀者3》最美的遇見。」董卿對本報記者說。
歷經兩年的蘊藉沉澱,董卿繼續擔任《朗讀者3》節目製作人、總導演兼主持人。她想帶大家閱讀戰疫之後的武漢,把這座城市的生活新常態朗讀給大家聽。
一平方米,讀天地人心——
我們需要展示這座城市的生命力
為什麼選擇來武漢開展《朗讀者3》「一平方米」朗讀亭慢直播活動?董卿領銜的央視朗讀者節目主創團隊認為:
武漢作為英雄的城市,剛剛從一場大戰中涅槃重生,我們需要展示這座城市的生命力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新常態。
早在今年2月9日,CCTV發布由央視主持人合唱的抗擊疫情的公益歌曲《你安好我無恙》音樂MV。董卿以獨有的親和力與感召力,在歌曲的間奏中說道:「我們一次又一次,為受苦的人們流下眼淚,我們也一次又一次,為苦難背後呈現出來的堅忍和善意,握緊了拳頭……」
9月28日,國慶、中秋雙節來臨前夕,她專程來到武漢。站在武漢正在修建的朗讀亭工地前,董卿欣慰地預告這一場「如約而至、有緣相逢的朗讀之旅」,「打開話筒,在一平方米之外的電波中,我期待你和我們分享更多心底的聲音」。她希望這個「更通透、更敞亮、更舒適的朗讀空間」,「未來可以成為這個城市新的文化地標」。
董卿約會「人民英雄」張定宇,
朗讀亭要傳遞愛的力量
董卿的時間表是濃縮的,前一天準備資料到了凌晨4點,9月28日清晨6點,她準時和《朗讀者》主創團隊一起搭乘高鐵奔赴武漢,為了即將舉行的「一平方米」朗讀亭慢直播活動做前採調研。下午,她神採奕奕出現在湖北省外文書店。
在她看來:戰疫之後的武漢,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平靜,但又似乎不是尋常的平靜。街道如常,人流如織,熱乾麵的香味多了一層濃厚,而當地人的熱情也多了一份深沉的激情。武漢這座城市的秩序感更強了,大家還是習慣戴口罩,在進入公共場所處常設消毒崗,一切都從容不迫,有序而自如。更加熱愛生命和生活,或許就是武漢生活新常態的概括。就像《朗讀者》節目中曾經的感悟,既要熱愛生活中快樂的一面,也熱愛生活中苦難的磨練,才是真的熱愛。
董卿此次武漢之行採訪的第一位嘉賓是「人民英雄」張定宇。她反覆翻閱採訪資料、修改採訪提綱,張定宇與妻子程琳生死不離的深情,讓董卿深受感動。
張定宇帶來了當年和妻子兩地書寫的100多封信。採訪中,他不僅講述了信件背後的故事,還朗讀了其中幾段,謹以信中的話獻給摯愛的妻子。1997年,34歲的張定宇報名參加援外醫療隊,前往阿爾及利亞,程琳28歲,他們的女兒才3歲。去國萬裡,山重水闊,兩地書傳遞深情。在1998年7月1日的信中,張定宇讀道:打開信封時不小心,把妻子隨信寄來的幾根頭髮抖落在地上,當時門窗大開著,風立刻把頭髮吹散不見了。他十分痛心,多想聞一聞頭髮上妻子的氣息……朗讀中,張定宇院長几度哽咽,坐在對面的董卿早已溼潤了眼眶。
採訪結束,董卿向張定宇院長贈送了《朗讀者》圖書,表達對他的敬意,邀約其妻程琳走進朗讀亭,請她為丈夫也朗讀一段話,作為送給丈夫的禮物。
程琳選擇了席幕蓉的詩作《點著燈的家》:「其實 我們 / 所求卑微 不過只是希望 /孩子都能平安長大 / 在每個溫暖的節慶裡 / 在每張泛黃的相片裡 我們 / 都能緊緊地摟著他……人生一世 輾轉天涯 / 想保有的不過就是像這樣一小間的 / 點著燈的房子 /一小間的 點著燈的家」——婉轉柔情,凝結在字裡行間,催人淚下。
董卿希望通過邀約張定宇、程琳夫婦,還有更多嘉賓走進朗讀亭,把珍貴的情感和愛的力量傳遞給大家,讓全國觀眾看到全新出發的武漢。
為什麼在朗讀亭舉辦慢直播?
董卿領銜製作的《朗讀者》綜藝節目,2017年甫一亮相即驚豔世人。《朗讀者》節目組主創團隊成員告訴本報記者,《朗讀者》第三季和朗讀亭是前兩季的升級,「回歸」是一次對自我的革新,有實體書店的公益性質的聯合,也有三地慢直播的新嘗試。後續將把朗讀亭開到書店裡面,讓大家一起閱讀。
《朗讀者》第三季為什麼以朗讀亭的直播為開端?主創團隊解釋:這一次要加強互動,放大對普通人群「愛」「友善」的閃光點,是對所有熱愛生活、熱愛文學,善良人的回報,讓今年的朗讀者更新媒體化、更群眾化,給大家一個巨大的釋放平臺、最大化傳播平臺。
據介紹,《朗讀者3》嘉賓與前兩季有很大不同,這次朗讀亭聚焦普通人,他們帶著自己的故事,懷揣著一段段文字,走進24小時開放的朗讀亭,說出心中的故事,朗讀一段文字,獻給心目中最牽掛的人。內容多為你我身邊的家長裡短,更加生活、煙火,更具人情,有生活的困難,也有生活的快樂……
駐京記者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