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武術蔡家拳傳系
武祖 蔡邑 姜城傳藝
二代 蔡大虎、蔡二虎、蔡三虎 北京鏢局名鏢師
蔡贇 二十八宿硬棍
三代 蔡世英
四代 蔡雄、
五代 蔡希堯
六代 蔡錫伯 武解元
七代 蔡中材、蔡潮 武舉、武進士
八代 蔡淋 武舉
九代 蔡鴻譽 武舉
十代 蔡利材 武舉
十一代 蔡周
十二代 蔡雙兒號山神
十三代 蔡伯成 武舉
十四代 蔡武林
十五代 蔡有全
十六代 蔡望兒字大梁
十七代 蔡若娃、蔡錫銘、蔡仙
十八代 蔡金鐘、蔡正杰、蔡殿生、樊八女
十九代 蔡成明、蔡來生、樊小成、蔡貴生、蔡啟文
二十代 蔡文科、蔡 亮
技擊,是棍術的靈魂。棍術,蘊含養生健身之功,陰陽虛實之變,進退攻防之妙,動靜剛柔之奇,瞬間決勝之神。千百年來,由於棍無絕棍,招無絕招,變化莫測,多少武林志士、英雄豪傑、江湖隱士潛心鑽研探索棍術之要。「東槍西棍,南拳北腿」。棍術是西北地區影響面最大,群眾基礎最好的傳統武術。甘肅以天啟棍、隴原鞭杆為代表的棍術冠譽武林,獨樹一幟。天水是西棍的故鄉,天水棍術歷史悠久,門派眾多,很早年間就有「甘谷的鞭杆,秦安的棍」之說。秦安棍術以尚實戰而不尚花架而馳名武林。秦安棍術以古城孫蔡家蔡家棍,西川高家屲殼子棍,葉堡黃家溝黃家棍三大棍係為典型代表。
秦安蔡家棍以「家族武學」形式傳承六百多年,歷經明、清、民國、新中國四個歷史時期,傳人20代,流傳至今的棍術套路30大套,46小套,172路棍法,現將媧鄉武術蔡家棍技擊之法探索於下,拋磚引玉,謬誤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秦安蔡家棍以套路展示棍技,演練多為大勢,實戰多為小勢。以五大條子棍,三大琵琶棍,單雙盤龍棍,二十八宿硬棍,太極神棍為代表。一步八棍是蔡家棍的基礎。蔡家棍演技獨特,攻防巧重,拳理圓轉。蔡家棍秘訣是:陰陽變換,虛虛實實,意到棍至,繞圓直擊,四兩撥千斤。技擊方面有五大特點:
1. 圓棍。圓線、弧線變換,十輪八折,圓中隱直,平圓如轉盤,立圓如飛輪,斜圓如刀劈,上圓下圓,左圓右圓,大圓小圓,全圓半圓。妙在圓中,變在圓中,「旋轉如輪,力大無窮」。
2. 隨棍。順勢借力,上乘落,下乘起,四兩撥千斤,不以力爭衡,以巧取勝。「原棍對原棍,隨棍破原棍」。
3. 聲東擊西,虛虛實實。誘騙閃幌,驚上打下,左擊右打,欲進先退,似進實退,身退棍不退。「兵者,詭道也」。
4. 身前響棍,身後打人。棍走空檔,身前接棍,身後擊打。「棍響值千金」。
5. 攻防合一,身棍合一,槍棍合一。眼盯膀頭,棍管渠子,以靜制動,蓄勢待發,敵不動,我不動;敵微動,我先動;敵先動,我急動;敵未動,我突動。同動瞬擊,急進連擊,先動直擊,一招三變,速度角度力度合一。
秦安蔡家棍以大巧重為特色。只要勤學苦練,神悟貫通,方有小成。武諺曰:「千招不如一招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願西棍發揚光大,再展雄風。秦安蔡家棍一百七十二路棍法名錄,現介紹於下:
大鵬展翅 海底針 並步穿針 金嚢
封閉棍 飛天棍 絕命三槍 飛雲棍
穿雲槍 鐵牛耕地 金剛抱柱 杏黃旗
一柱香 陰五雷陽五雷 亂劈柴 鳳凰雛
鳳凰三點頭 鳳凰單展翅 鳳凰雙展翅 鳳凰過嶺
百鳥朝鳳 神三刀 神三鞭 神三棍
玉帝撒豆 太公釣魚 龍擺尾 尾子棍
中平槍 倒手槍 靈官追魂 果老騎驢
判官脫靴 飛毛掃 旋風掃 雲棍
易如反掌 畫面點睛 鶴鹿松 火葫蘆
無中生有 環棍 沉香三斧 黑虎掏心
雲裡撥燈 二郎擔山 鐵門栓 轟地雷
勒棍 天王掌塔 三打青牛 蟠桃宴
悟空三勢 白猿盜桃 牛郎點瓜 線板子
金剛擊鼓 雪花蓋頂 古樹盤根 回馬槍
懷中抱月 陰琵琶 陽琵琶 陰陽琵琶
烏鴉啄鋼槍 童子拜觀音 亞仙刺目 翻天印
三戲白牡丹 老君懷抱太極圖 天女散花 李靖接旨
百步穿楊 黑銀槍 千斤閘 翻江倒海
二郎掃北 海底撈月 封救棍 迎風接手
立圓 平圓 斜圓 陰陽圈針
陰手提 退避三舍 猿猴抱棍 火花飛蝶
秋風掃落葉 蘇秦背劍 開天棍 劈地棍
迎門三槍 六合槍 破天槍 丹鳳朝陽
白鶴三點頭 白鶴展翅 陰手崩點棍 単提
玉女穿梭 風扇棍 撥草尋蛇 十字棍
風火輪 単扭絲 雙扭絲 低搬扎
平搬扎 立搬扎 小捲搬扎 大捲搬扎
坐盤搬扎 一步八棍 捲棍 龍脫皮
旋堂棍 觀春秋 魚躍龍門 關公託刀
哪叱鬧海 和尚撞鐘 雙龍會 玉龍鬧海
錦雞過堂 虎臥中堂 架海金梁 老士看田
巧女紉針 風捲殘雲 神仙指路 抽樑換柱
閉關固守 靈貓捕鼠 野戰八方 罡步滾膛
莊家挑場 莊家揚場 夜叉探海 梅花五瓣
仙人捧盤 腦後一點紅 白猿棚架 左右盤槍
斧劈華山 鎖喉槍 梅花槍 地鋼槍
盤龍槍 戰花槍 霸王舉鼎 青牛三打老君
蓋跳槍 鹿躍九槍 犀牛搖頭 三步悠棍
天旗飄揚 定海針 陰手擺 迎風擺
大聖降妖 湘子吹簫 佛坐蓮臺 凌空疾刺
撥雲見日 白虎搖頭 白虎下山 大蟒翻身
蠍子撓尾 四神柱 反彈琵琶 萬紫千紅
蔡家棍套路一覽
眉山、陳山、脫山、鐵山、麗山、青龍條子棍
↓
迎提棍、陽八棍、六合棍、八虎棍、劈山棍
↓
搬扎棍、單雙扭絲棍、八卦懸頂棍
↓
九宮八卦棍、五虎群羊棍、坤陽棍
↓
陰琵琶、陽琵琶、陰陽琵琶
↓
四門架子對練、壽字對練、鐵山靠對練
↓
存孝打虎棍、二十八宿硬棍
↓
單雙盤龍棍
↓
鳳凰雛
↓
白猿敬棍
↓
八仙捧壽棍
↓
太極神棍
附
持棍搏擊在技不在力。俗話說:「拳怕少壯,棍怕老狼」,徒手搏鬥,力氣大者可佔不少優勢,但用棍搏擊,情況就不同了。棍法在技擊上不主張硬拼勁力,而是講究技巧方法,剛柔並用。用棍搏擊時,要考慮兩棍之長短,量度距離之遠近,計算時間之遲速,明確生死棍的變化,生死門之趨避,老嫩棍之進退,發力點之控制,回擊點之內外.掌握了這些才能算是學到了上乘的棍法,才能在搏擊中得機得勢,巧妙地戰勝對方。
棍法搏擊技巧:
1.力點。以棍擊人,最有力的地方是在棍尖和離棍尖約一尺內的一段棍梢中。這段棍的擊打力量比其它地方擊打力量要大。所以,棍尖和離棍尖一尺以內的一段棍梢中的任何一點,都稱力點。敵我雙方搏擊,彼此都想用這一段棍來打對方。
2.先鋒手,兩手握棍,在前面的手叫先鋒手,棍的力發自先鋒手,所以先鋒手為發力點,如先鋒手受傷,力則無從發出。所以,凡是敵人發棍攻來,我要避其力點,而制其先鋒手。
3.生死門。向生門閃,就是避開敵棍的力點;若向死門走,即是自己投身於敵棍的力點之內,自投羅網。當對方發棍攻來的一剎那間,我要立刻判斷出哪邊是生門,哪邊是死門,應該向哪邊閃避,這需要平時細心研究、練習才能做到。下面提出一個原則性的判別,即從棍的力點前進的方向來判別,如敵用中平槍刺來,則敵棍尖前進的直線兩側是生門,我可向左閃,也可向右閃。敵用橫掃棍攻來,則順棍尖發出之弧線的方向力盡點為生門,例如:當敵用橫棍向我左肋掃來,此時我如向左側閃身,則是走死門,迎敵所擊,若向右前方閃避,則是走生門,避力點。
4.生死棍。兩棍交叉,如我棍在敵棍上面,我棍稱為生棍,因為此時棍可以自由靈活攻敵。如我棍被壓在敵棍的下面,則我棍稱為死棍,因我棍受敵棍的克制,不能自由進攻。死棍應採取守勢,伺敵發出攻勢時才順勢反攻。
5.運轉圈點。在與對方相持的過程,為了控制對方,變棍攻敵,往往使用粘纏圈轉法,使棍尖作圓周運動。棍尖運轉的圓圈大小要適當,如圈點太小,雖然運棍的速度快,但扣擊的勁力不強,如果圈點大大,則運棍的速度緩慢,容易被對方閃避。因此,棍尖運轉圓圈的直徑不要超過一尺半。為了戰勝對方,我們應該使棍尖運轉的圈點儘量小,而又能發出足夠的扣擊勁力。需知在能發出同樣勁力的情況,圈小勝圈大,因為圈小則速度快。
6.控制圈。在與對手對峙時,我把棍尖指向對方,要跟著對方的閃避進退而變,始終使對方落入我棍尖圈擊的範圍內。如果我的棍尖不離直徑尺半的圓圈,對方則始終落入我的圈擊範圍內,這是因為一個「人的胸寬不超過一尺半的緣故。反過來,敵人發棍攻我時,我要迅速閃身,走出其尺半控制圈之外,才可避免受擊。這就是所謂的「出圈與入圈」。具體他說,出圈是使對方攻來之棍,快到來時突然失去目標,使其進棍落空;入圈就是在出圈之霎時,我趁移步換形之際,同時進棍攻入對方之內圈,使對方進攻之棍無法及時收回招架。在這裡,當對方的棍攻來,如何使對方的棍落在圈外,這是更重要的一著,此時我縱然攻他不中,也無危險。因為我已出其控制圈,且封閉門戶了,關於出圈有一閃二迫三招架之法。閃,就是對方發棍攻來時,我閃身移步,走出對方棍的控制圈,並順勢反擊。迫,就是敵棍壓住我棍,我收棍繞身,使己棍靠近自身,我逼步向前,用棍向外逼攔敵棍,使敵棍被阻攔在我棍外面,使對方的棍力點從我的內圈變為在我的外圈,從而化解對方的攻勢。招架,就是敵棍攻來已接近時,我舉棍招架,暫時不反攻,靜而待變,注意其變棍,等敵人再發出攻擊時方順勢反擊。這是虛招架暗藏伏擊,是以柔化剛,以靜制動,以奇取勝的棍法。我守而不攻,故意示人以怯弱,使敵驕做無備,接連發棍攻來,使我得以乘其空隙,攻其無備,這是取勝之道。
「棍術在技不在力。凡棍長丈二,手操其中,兩端各空出五、六尺、手動寸許,前後兩端所展開便有尺許,動尺便可及丈。臨敵,身常側立,這樣,要防守的區域縱有七尺,但手只須在上下左右七寸間展開。所以,力不虛用,握也堅固。挪展身形、只在數尺之地進退閃讓,棍影如山,環護周身,棍勢如長虹飲澗,拒敵若城壁,破敵若雷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