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系的對抗是容不得半點差錯的,潛艇的生存就是「發現即摧毀」。在空中水上水下一體化的戰場環境中,潛艇行動緩慢,逃脫能力差,被擊中後抗沉能力幾乎沒有。因此實戰中一旦被發現被定位,就離死不遠了。來自空中水下水上的任何一種武器,魚雷、反潛彈、深水彈藥、反潛火箭等等,任何一件武器都會讓其葬身海底。
二戰前後,發現潛艇的手段主要是目視,其次是雷達掃描潛望鏡。這個時候的潛艇,潛航時間短,大部分時間是航行在水面上。一旦被水面艦艇和飛機發現,除非藉助夜間的黑暗,否則會被蹲守到氧氣耗盡,被迫上浮換氣。如果水面艦艇確定目標,也會使用深水彈藥攻擊。被攻擊的潛艇,如果破損,就會漏出柴油之類的油汙。如果耐壓倉破裂,還會把一些艙內的輕質物資,比如說衣物、救生衣之類的東西,卷出艙外,浮上海面。
現代潛艇水下自持力很強,可以長期潛航在水下,被敵方用目視的方式發現機率不大。但是現代反潛主要手段是聲納,而不是雷達。聲納分主動聲納和被動聲納兩種。被動聲納監聽水下的聲音,潛艇發動機產生的聲音;潛艇航行時攪動水流的聲音;船艇本身和螺旋槳振動的聲音;甚至潛艇兵在餐廳摔了盤子的聲音等都可以被監聽到。主動聲納可以主動打出水下集束聲波,然後監聽水下固體物體反射聲響,可以判斷水下物體的距離、深度、大小和形狀。
水幾乎不可壓縮,可以傳導壓力,深水彈藥原理是在水中爆炸製造瞬時強壓,經水體傳導到潛艇外殼,並作用於外殼後破壞潛艇的支撐結構。這裡有個前提,潛艇是被水環繞的,才能將爆炸產生壓力傳導至潛艇。萬噸水壓機就是利用水傳導壓力不會被壓縮的特性,否則無法達到破壞結構的目的。因此,潛艇一旦被鎖定,應立即上浮,脫離被水環繞的狀態,破壞力傳導的條件,就可以免於殼體破裂。上浮可能被俘,但總比挨深水炸彈強得多。
主動聲吶給潛艇的感覺好比有人拿著磨刀石在你脖子上磨刀,你不知道下一刻他的刀子會不會從你頸動脈上划過去。現代潛艇不會有人敢在確定附近有敵人的情況下把潛望鏡或者光電桅杆伸出水面的,反潛機和水面戰艦的雷達是可以很輕易的捕獲這些伸出水面的東西的。我國海軍在2018年底南海演習時就曾丟失了一枚專門攻擊深海潛艇的魚雷,這枚魚雷忘記回收,被海潮卷到了越南近海。
好在丟失的魚雷並沒有造成不良後果,如果不幸擊中他國潛艇,有可能會引發地區衝突。不過,經過這次事件,海軍肯定會吸取教訓,改進訓練方式,細化回收細節,杜絕這類事件再次發生。另一方面,肯定會對魚雷的一些參數做調整,查漏補缺。非戰時發生魚雷丟失事件不一定是壞事,相當於讓海軍又找到一個漏洞,修復後會變得更強大。如果戰時發行魚雷不受控制,後果將是災難性的。無論魚雷是否先進,一旦潛艇被敵方定位,最穩妥的方式就是立即上浮,還是小命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