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潛艇會被反潛飛機逼迫上浮,不上浮真的會被攻擊嗎?

2020-12-23 王小平的視角

體系的對抗是容不得半點差錯的,潛艇的生存就是「發現即摧毀」。在空中水上水下一體化的戰場環境中,潛艇行動緩慢,逃脫能力差,被擊中後抗沉能力幾乎沒有。因此實戰中一旦被發現被定位,就離死不遠了。來自空中水下水上的任何一種武器,魚雷、反潛彈、深水彈藥、反潛火箭等等,任何一件武器都會讓其葬身海底。

二戰前後,發現潛艇的手段主要是目視,其次是雷達掃描潛望鏡。這個時候的潛艇,潛航時間短,大部分時間是航行在水面上。一旦被水面艦艇和飛機發現,除非藉助夜間的黑暗,否則會被蹲守到氧氣耗盡,被迫上浮換氣。如果水面艦艇確定目標,也會使用深水彈藥攻擊。被攻擊的潛艇,如果破損,就會漏出柴油之類的油汙。如果耐壓倉破裂,還會把一些艙內的輕質物資,比如說衣物、救生衣之類的東西,卷出艙外,浮上海面。

現代潛艇水下自持力很強,可以長期潛航在水下,被敵方用目視的方式發現機率不大。但是現代反潛主要手段是聲納,而不是雷達。聲納分主動聲納和被動聲納兩種。被動聲納監聽水下的聲音,潛艇發動機產生的聲音;潛艇航行時攪動水流的聲音;船艇本身和螺旋槳振動的聲音;甚至潛艇兵在餐廳摔了盤子的聲音等都可以被監聽到。主動聲納可以主動打出水下集束聲波,然後監聽水下固體物體反射聲響,可以判斷水下物體的距離、深度、大小和形狀。

水幾乎不可壓縮,可以傳導壓力,深水彈藥原理是在水中爆炸製造瞬時強壓,經水體傳導到潛艇外殼,並作用於外殼後破壞潛艇的支撐結構。這裡有個前提,潛艇是被水環繞的,才能將爆炸產生壓力傳導至潛艇。萬噸水壓機就是利用水傳導壓力不會被壓縮的特性,否則無法達到破壞結構的目的。因此,潛艇一旦被鎖定,應立即上浮,脫離被水環繞的狀態,破壞力傳導的條件,就可以免於殼體破裂。上浮可能被俘,但總比挨深水炸彈強得多。

主動聲吶給潛艇的感覺好比有人拿著磨刀石在你脖子上磨刀,你不知道下一刻他的刀子會不會從你頸動脈上划過去。現代潛艇不會有人敢在確定附近有敵人的情況下把潛望鏡或者光電桅杆伸出水面的,反潛機和水面戰艦的雷達是可以很輕易的捕獲這些伸出水面的東西的。我國海軍在2018年底南海演習時就曾丟失了一枚專門攻擊深海潛艇的魚雷,這枚魚雷忘記回收,被海潮卷到了越南近海。

好在丟失的魚雷並沒有造成不良後果,如果不幸擊中他國潛艇,有可能會引發地區衝突。不過,經過這次事件,海軍肯定會吸取教訓,改進訓練方式,細化回收細節,杜絕這類事件再次發生。另一方面,肯定會對魚雷的一些參數做調整,查漏補缺。非戰時發生魚雷丟失事件不一定是壞事,相當於讓海軍又找到一個漏洞,修復後會變得更強大。如果戰時發行魚雷不受控制,後果將是災難性的。無論魚雷是否先進,一旦潛艇被敵方定位,最穩妥的方式就是立即上浮,還是小命要緊。

相關焦點

  • 反潛直升機為何可以逼迫潛艇上浮,不上浮會有什麼後果
    反潛直升機為何可以逼迫潛艇上浮,不上浮會有什麼後果 反潛機過去幹啥,是去監視的,至於潛艇為啥會上浮呢?1,潛艇的優勢就是隱蔽,既然對方已經發現你了,繼續呆在水下實在沒意思,而且還會被持續地監聽水下噪音,導致戰時更容易被定位和攻擊,所以要上浮。
  • 潛艇遇到反潛直升機時,為何都會乖乖上浮?直接逃走不行嗎?
    導語:潛艇遇到反潛直升機時,為何都會乖乖上浮?直接逃走不行嗎?潛艇是如今海軍重要的一部分,它屬於是水下作戰武器,具有攻擊、防禦、偵察等能力,如今下潛深度最高的隸屬於俄軍的北風之神級,然後再到美國的海狼級、俄亥俄級、洛杉磯級,這些潛艇具備很強的絕地反擊能力,如果本土遭到毀滅性打擊,馬上就會實施覆蓋全境的核打擊,威懾力極高。如今的俄羅斯,除了路基核打擊系統外,就屬核潛艇威脅最大,連美國都忌憚三分。
  • 反潛技術日益發達,潛艇被發現該如何應對?答案沒那麼簡單!
    潛艇是指在水下能夠運行的艦艇,是公認的戰略性武器。為了應對潛艇就研製出了反潛機,反潛機具有快速,機動的特點,能在短時間內居高臨下地進行大面積搜索,並可以十分方便地向海中發射或投擲反潛炸彈,甚至最新型的核魚雷。反潛機大致可以分為水上反潛飛機,反潛直升機,岸基反潛飛機,艦載反潛機。
  • 美軍核潛艇闖入演習區,遭反潛直升機鎖定,被迫上浮掉頭撤退
    據美國「戰區」網站1月15日報導,當地時間14日,伊朗在中東海域舉行代號為「Eghtedar 99」的大規模海上軍演,期間美軍「喬治亞」號巡航飛彈核潛艇試圖進行抵近偵察,闖入伊朗演習區域炫耀武力,但是卻遭到了伊朗海軍SH-3「海王」反潛直升機的鎖定和追蹤,雙方在交手多次後分出了勝負,最終以美軍核潛艇被迫上浮掉頭撤離結束
  • 美國核潛艇被伊朗發現,遭反潛機和巡航艦圍堵,最終被逼上浮逃走
    於是,伊朗派出反潛直升機和水面巡邏艦對美國這艘核潛艇展開"瘋狂追捕",在伊朗反潛直升機和巡航艦的夾擊下,最終迫使美國核潛艇上浮水面,灰溜溜逃走。伊朗盯上美國核潛艇據伊朗通訊社報導,美國這艘核潛艇叫"喬治亞"號,該潛艇剛穿過荷姆茲海峽的時候,就已經被伊朗盯上了。但是,美軍可能是還未警覺到危機,繼續順著荷姆茲海峽,一路"遊"到波斯灣海域,潛入到伊朗演習區。
  • 上浮下潛、自由騰挪,潛艇的「魚鰾」——壓載水艙面面觀
    如今大型潛艇上主壓載水艙數量已經達到6-12個,大多數還分成左右兩艙。主壓載水艙底部有通海閥,上部有通氣孔,與外界海水相通不承擔水壓,所以採用非耐壓結構。它們沿潛艇縱向排列,分成艏、舯、艉三組,通過不同的組合使潛艇完成水下、水面以及半潛狀態。
  • 6年前372潛艇事件:突墜300米,180秒逃生,冒死甩掉外軍反潛跟蹤
    由於壓載水波排出,再加上慣性的作用,潛艇的上浮速度將會越來越快,潛艇官兵很快意識到了新的危機,如此下去,潛艇會在衝出海面之後高高躍起,隨後重重地砸在水面上,很可能導致艇人亡的後果。狹小的潛艇艙內官兵們緊緊抓住固定在艙內的一切物品,沒有人敢喘一口粗氣,與此同時,經過與聲納兵的搜尋,確認372潛艇上方海域平靜,並無其他商船經過,指揮員立即下令,「控制潛艇姿態,直接上浮,不要停留」。
  • 潛艇遇到反潛飛機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問 網友提問: 潛艇遇到反潛飛機的時候應該怎麼辦?除了下潛逃命能用飛彈反擊嗎? 專家解答: 潛艇一旦被反潛飛機盯上確實非常危險。這時,靠規避成功逃脫的概率大約是30%。在航空反潛裝備性能不斷提高的今天,潛艇的水下生存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此,美俄英法德等國都相繼推出了潛空飛彈,以增加潛艇的自衛逃生能力。
  • 搞明白魚群上浮的誘因,上浮的魚群,其實也不難釣
    魚有兩不釣,午間魚、浮頭魚,倒不是完全釣不上,而是午間魚和浮頭魚確實非常難釣,午間魚就不多贅述了,浮頭魚為什麼難釣呢?原因只有一個,魚群上浮,不在水底,鉤餌從水皮到落底,行程、時間都很短,魚群吞食鉤餌的概率很低。魚群一旦上浮,除非導致其上浮的誘因消除,否則魚群是不會輕易落底,這也是浮頭魚難釣的根本原因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魚群上浮的呢?
  • 臺軍自製潛艇能擋解放軍數十年?專家:吹得過頭了!
    「比起美國、中國大陸的核動力潛艇,常規潛艇對臺灣來說更容易建造也更便宜,而且水下噪音也比核潛艇更小」。「臺灣的安靜潛艇將讓解放軍的反潛部隊難以偵測,意味著臺灣潛艇能貼近臺灣海峽的海床悄悄前進,待適當時機再上浮,準確擊中準備前往臺灣的大陸運輸船」。
  • 中國新巡邏機首次使用全新深水炸彈,外軍潛艇將面臨更多「天敵」
    近年來,中國海軍的航空反潛力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運-8系列反潛巡邏機的批量入役。中國西安飛機製造廠在央視軍事頻道的採訪中展示了運-8反潛機的脈動生產線,生產線上有數架解放軍的運-8特種機在生產。
  • 潛艇害怕驅逐艦,為何看見就下潛遁走,而不是較量一番?
    二戰中,德國繼承了這一傳統,依靠潛艇對大西洋的盟軍運輸線進行騷擾和破壞。但是很多人可能也有疑惑,那就是為什麼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潛艇都很少和驅逐艦硬碰硬呢?正在進行反潛任務的MH-60R艦載直升機這其中的原因,其實是多樣的。首先,長期以來,驅逐艦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反潛作戰,直到現在也如此。
  • 以「熊」為名,碾壓美制P-3C:談談蘇聯圖-142反潛巡邏機
    另一方面,和其他飛機一樣,蘇聯長期以來在電子設備方面都顯得力不從心,而搜索設備又是反潛巡邏機的命脈所在。世界上第一款核動力航母「鸚鵡螺」號1954年,美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蘇聯嗅到了濃濃的海上敵意,開始格外重視水上反潛。
  • 潛艇在水下真的可以從魚雷發射管逃生嗎?真的可以,要看什麼情況
    資料圖坦克既是堡壘也是墳墓,坦克可以憑藉自己厚重的裝甲抵禦敵人的攻擊,然而一旦被擊穿,成員的生還機率卻變得非常小。潛艇也是如此,然而潛艇的情況似乎更加糟糕,由於四周被海水包圍,因此一旦進水就等於沉沒。雖然如今有了損管和水密艙門等技術,但是對於潛艇來說被擊中以後的生存機率依舊不是很樂觀。為此從潛艇裡面逃生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從魚雷管逃生無疑成了最先想到的逃生手段了。
  •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1927年法國開始建造絮庫夫號潛艇,雖然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附加限制,要求籤約國大型潛艇標準排水量不超過2800噸,艦炮口徑不超過150毫米,不過法國還是堅持將該艇保留了下來,不過該級艇只建造了這一艘,也就是絮庫夫號。
  • 臺軍自製潛艇能擋解放軍數十年?專家:外媒鼓吹臺灣潛艇的「優勢...
    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大陸專家表示,該報導鼓吹臺灣潛艇的「優勢」實在過了頭,「CNN難以自圓其說的一個基本事實是,如果臺灣區區8艘常規潛艇就如此『了得』,那美國海軍應對解放軍潛艇時,為何還要拼命打造由近70艘全核動力潛艇組成的水下艦隊呢?」報導稱,臺灣從11月底正式開工建造新型常規動力潛艇,預計2025年交付。
  • 大量運-9反潛機現身,南海協同反潛擒敵潛艇
    其實,這就是我國運-9固定翼反潛巡邏機,其一大典型特徵就是機首下方機鼻的位置加裝了「腮」形整流罩,裡面裝的是可360度環視海面的大型搜索雷達,能有效探測潛艇,特別是常規潛艇上浮充電時伸出的通氣管、潛望鏡、浮標等。運-9固定翼反潛巡邏機的另一大外形特徵就是尾部的那根長長的尾椎,這是能夠探測水下潛艇的「磁異探測儀」。
  • 美媒稱臺軍自製潛艇能擋解放軍數十年,專家:鼓吹臺潛艇「優勢...
    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大陸專家表示,該報導鼓吹臺灣潛艇的「優勢」實在過了頭,「CNN難以自圓其說的一個基本事實是,如果臺灣區區8艘常規潛艇就如此『了得』,那美國海軍應對解放軍潛艇時,為何還要拼命打造由近70艘全核動力潛艇組成的水下艦隊呢?」報導稱,臺灣從11月底正式開工建造新型常規動力潛艇,預計2025年交付。
  • 博物館地下20米竟然藏著一艘二戰潛艇,看U-505號的傳奇故事
    但十分意外的是,由於英軍俯衝轟炸機投彈後拉起太慢,竟然被爆炸揚起的巨大水柱擊中,導致螺旋槳發動機熄火,結果搖搖晃晃的飛出不遠就墜海爆炸了。爆炸再一次發生時,艇身在巨大的衝擊波中顛簸晃動,潛艇內的燈光突然熄滅了。艇長開始向無線電艙走去,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緊接著,第三次爆炸又響了。潛艇開始傾斜。一名艇員恍然間看到艇長跪在地上、身子傾斜著。巨大的爆炸聲再一次傳來,大家被震得東倒西歪。當紅色的應急燈亮起時,大家這才看清楚,艇長已經倒在一片血泊裡。他用手槍打穿了自己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