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正在向盟軍投降的德國潛艇
眾所周知,潛艇是海軍力量構成中的重要一環,各國稍有規模的海軍部隊,必然都會有潛艇部隊。早在一戰時,潛艇就已經參加作戰,當時德國的U型潛艇在四年間共擊沉協約國數百萬噸的船隻,戰績斐然。二戰中,德國繼承了這一傳統,依靠潛艇對大西洋的盟軍運輸線進行騷擾和破壞。但是很多人可能也有疑惑,那就是為什麼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潛艇都很少和驅逐艦硬碰硬呢?
正在進行反潛任務的MH-60R艦載直升機
這其中的原因,其實是多樣的。首先,長期以來,驅逐艦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反潛作戰,直到現在也如此。例如日本海上自衛隊,就被很多軍迷戲稱為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反潛大隊。原因就是因為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驅逐艦非常重視反潛任務,以對抗來自東亞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水下力量。現代驅逐艦一般都搭載有高性能的拖曳聲納,甚至還配有反潛直升機,並且多艘驅逐艦可以反潛直升機可以組網,對某片海域進行拉網式反潛作業。
魚雷是潛艇的主要武器
而潛艇,則幾乎不會組團作戰,因為隱蔽是其第一要務。而且由於海水對電磁波的阻擋,使得潛艇在深潛時幾乎與外界完全失去聯繫,無法實現信息共享。潛艇要發現目標,只能通過艦載聲吶。另外,驅逐艦對潛艇的打擊手段較為多樣化,有反潛飛彈、反潛火箭深彈、魚雷、水雷等,而多數潛艇的唯一打擊手段只有魚雷,部分先進的潛艇,可以發射巡航飛彈,但是需要上浮到一定高度才可發射,也提高了暴露的風險。
二戰中被德國潛艇擊中的一艘油輪
而正由於上述原因,所以潛艇一般被用來打擊高價值目標。二戰中,德國的U型潛艇以攻擊大西洋的盟軍運輸船為主。在現代海戰中,高價值目標一般是巡洋艦、航母、兩棲攻擊艦等艦隊核心。而且潛艇一旦發動攻擊,則很有可能暴露,所以對目標的選擇要非常慎重。這也就導致了驅逐艦在潛艇眼中,多數情況下不是一個值得打擊的目標。而由於忌憚驅逐艦的反潛能力,所以逃跑是最好的選擇。
海狼級潛艇康乃狄克號
不過,潛艇也並非一直處於絕對劣勢。隨著時代的發展,中、美、俄等國都開始著力發展核動力潛艇,美國甚至退役了所有的常規動力潛艇。原因就是因為核動力潛艇的靜音性能優秀,續航能力極強,最長可連續潛航超過80天,而且內部空間寬敞,武器種類豐富,能發射魚雷、巡航飛彈甚至是彈道飛彈。而更為重要的是核潛艇航速快。例如美國現役的海狼級攻擊核潛艇,其潛航速度最高可達35節,這甚至超過了很多水面艦艇的航速。高航速,使得核潛艇在處理問題起來能更加遊刃有餘。
055驅逐艦是目前全球最強驅逐艦之一
但是總的來說,驅逐艦也在不斷發展,反潛技術也在不斷升級,例如中國的055型驅逐艦,要是放在過去,是完全可以被稱為巡洋艦的。潛艇和驅逐艦的鬥智鬥勇,在未來仍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