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年下水10艘驅逐艦,它到底重要在哪裡?
在過去一年,中國共下水了10艘驅逐艦,如此驚人的速度,不由引發了很多國人對驅逐艦的關注,那麼一個有趣的問題就困擾著眾多軍迷,驅逐艦到底扮演著什麼角色,它到底在驅逐什麼?
其實,最初在浩瀚的大海上,幾乎是戰列艦和巡洋艦的天下,並沒有驅逐艦的一席之地,然而在1866年,第一顆現代魚雷誕生,雖然當時的魚雷只有六七百米的射程,但是由於它攻擊的是戰艦的水下部分,這也恰恰是戰艦最柔弱的部分,因此只要被擊中,八成會報廢。
更麻煩的是,魚雷誕生後,它很快就有了一個極為迅捷的發射平臺,這就是魚雷艇。1876年,英國皇家海軍造出第一艘,以發射魚雷為主的嬌小軍艦,這就是「閃電」號魚雷艇,其排水量僅有33噸,相比動輒上萬噸,速度只有16節左右的龐大戰列艦,不到100噸的魚雷艇急速情況下可達25節,可對龐然大物的戰艦造成毀滅打擊。
驅逐艦到底在驅逐什麼?
為了改變局面,魚雷艇驅逐艦就這麼誕生了,這種新生的軍艦其速度遠超魚雷艇,最初只有27節速度,到1970年時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6節。後來,魚雷艇驅逐艦的名字變成了「驅逐艦」。因此打也打不過,跑也跑不過的魚雷艇就這樣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隨著魚雷艇的退出,驅逐艦又有了新的任務,那就是對付天上的飛機。士兵們將速射火炮裝上驅逐艦,即便能擊落當時速度還不是太快的飛機。當然武器總能在發展中不斷創新,這不,魚雷又找到了一個更厲害的發射平臺---潛艇。
從某種意義上說,當時的潛艇被稱為下潛了的魚雷艇,戰爭初期,魚雷艇給各國船艦造成了致命一擊,僅憑藉低廉的成本就讓萬噸軍艦沉入海底。然而隨著戰爭的進程,後來出現了聲吶,並在二戰時逐漸走向成熟,於是配備了聲吶的驅逐艦最終成為了潛艇的終極殺手。
隨著「反艦飛彈」的迅猛發展,曾經輝煌無比的戰列艦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擁有相陣控雷達,並配有反艦飛彈、艦對空飛彈、魚雷、艦炮等先進武器的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