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傻傻分不清楚?一篇文章全部搞定

2021-01-11 勇哥讀史

經常在介紹戰爭歷史的文章裡看到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艦艇的名字。這些艦艇各自有什麼功能嗎?怎麼區分它們了?沒關係,一篇文章將他們全部介紹得清清楚楚。

在海軍這個大家庭裡面,艦艇是不可或缺的主要裝備。沒有艦艇的存在,海軍就不成其為海軍。按照發揮作用,艦艇分為戰鬥艦艇和輔助戰鬥艦艇。按照航行狀態,艦艇分為兩種,一種是水上艦艇,一種是水下艦艇。

由於水下艦艇主要是指潛艇,大家都很熟悉,所以今天我們重點介紹執行戰鬥任務的水上艦艇。

最早出現在艦艇隊伍的,是戰列艦。

早在15世紀末,一種大型三桅帆船——卡瑞克帆船出現在海洋上。這是戰列艦的前身。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探險家麥哲倫就是率領5艘卡瑞克帆船,進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之旅。到16世紀中期,卡瑞克帆船升級改造成眾所周知的蓋倫帆船。蓋倫帆船排水量達到2000餘噸,續航力很強,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舶。

在17世紀,戰列艦的說法產生了。為什麼叫戰列艦呢?根據《海上作戰條令》,「各分艦隊的所有戰艦都必須盡力與其分隊長保持一線隊列前」,因而叫「戰列艦」。

戰列艦是艦艇大家族的大塊頭,屬於主力艦艇,巨大的艦炮、堅固厚重的鋼甲和強勁的動力是它的特徵。從17世紀到20世紀,戰列艦橫行於海洋之中,是海洋強國展示實力的武力象徵。不過,在二戰中,隨著航空母艦的出現,戰列艦逐漸走向沒落。

隨著戰列艦出現在艦艇隊伍的,是巡洋艦。

眾所周知,戰列艦是海洋中的霸主,在國家戰略上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作用。正因為此,不能將作戰之外的任務,比如巡邏、偵察、警戒、護衛、追擊等任務交給戰列艦。於是,巡洋艦應運而生。

相對於戰列艦來說,巡洋艦個頭較小,裝備火炮不多,但是速度較快,動作靈活,能夠單獨執行巡邏、偵察、警戒、護衛、追擊等任務。同時,也可以編入主力艦隊,作為偵查和巡邏之用。

不過,巡洋艦也在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巡洋艦已經發展成為重巡洋艦、輕巡洋艦和輔助巡洋艦。部分重巡洋艦的噸位已經達到3萬噸,與輕型戰列艦不相上下了。

護衛艦產生於17——18世紀。當時,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西班牙、英國、荷蘭、葡萄牙等海上強國在全球跑馬圈地,獲得了許多殖民地。為了保護殖民地,這些海上強國就建造了一批小型艦艇,在近海活動。

護衛艦進入鼎盛時期,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使用潛艇攻擊商船,威脅協約國和同盟國的海上交通線。為此,協約國和同盟國大規模採用護衛艦,對商船進行護航,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魚雷艇是一種攻擊性艦艇,主要武器是魚雷,產生於1864年。1864年,北軍一艘小船突出一根長長的撐杆,撐杆上攜帶著一顆水雷,炸沉了南軍的阿爾比馬爾號裝甲艦。這是魚雷艇的前身。

1866年,英國工程師懷特黑德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條能夠自動航行的水雷(魚雷)後,人們便將發射這種水雷的艦艇成為魚雷艇。魚雷艇是艦艇大家族裡的小個頭,通常排水量只有幾十噸。可是,小個頭有大能量。1878年1月26日,在第十次俄土戰爭中,俄國一艘魚雷艇用一顆白頭魚雷,在70米距離上擊沉了排水量為2000噸的土耳其英蒂巴號炮艦,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魚雷艇出現後,專門針對它的驅逐艦出現了。1893年,英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魚雷艇驅逐艦——哈沃克號。哈沃克號速度快,並配有1座76毫米火炮和3座47毫米火炮,能夠在海上捕捉魚雷艇,是魚雷艇的「剋星」。更厲害的是,哈沃克號也能發射魚雷,因此迅速成為各國海軍爭相發展的艦艇。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德國發起無限制潛艇戰,協約國便在驅逐艦上安裝了深水炸彈,專門「克制」潛艇。德軍潛艇在驅逐艦面前,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躲得遠遠的。

最後介紹的是當今海上的「霸主」——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出現於1910年。當時,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駕駛一架寇蒂斯雙翼飛機從停泊在港口的伯明罕號巡洋艦上起飛,安全降落在附近的一片海灘上。從此,裝載有戰鬥機的航空母艦問世了。

航空母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小試身手,但真正大發神威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某種意義上講,太平洋戰爭是一場航空母艦之間的戰爭。航空母艦取代了戰列艦,成為海軍決戰的主角。

現在,航空母艦依然是當仁不讓是「海上霸主」,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

相關焦點

  • 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以大欺小」:3分鐘擊沉重巡洋艦
    為了阻止英軍馳援希臘,實現「新羅馬帝國」夢,義大利海軍出擊攻擊英軍從埃及到希臘克裡特島之間的運輸線,義大利海軍22艘各型艦船與英軍32艘各型艦船在龐大海域上爆發了海戰,其中義大利有1艘戰列艦和8艘巡洋艦,英軍有戰列艦3艘、巡洋艦10艘和1艘航空母艦。
  • 東方行動:德國「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的覆滅之旅
    德國海軍將組建一支以「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為首的水面艦隊,襲擊盟軍編號為「JW-55B」的護航船隊,這支船隊僅有英國海軍4艘驅逐艦實施護航。按照計劃,德國「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將對付英軍護航軍艦,德國第4驅逐艦支隊則在「沙恩霍斯特」號的掩護下攻擊商船。
  • 最後的戰列艦互拍——夜戰蘇裡高(中)
    由修復後的老式戰列艦組成的美軍第七艦隊尼米茲雖然輸掉了與麥克阿瑟的奪島之爭,但是他顯然不會放棄對自己麾下艦隊的主導權。第三艦隊指揮官是尼米茲手下最富有進攻精神的哈爾西中將,他指揮著全部的快速戰列艦和快速航空母艦,是海軍直接指揮的主力部隊。
  • 巨艦大炮時代王者,一次齊射能打沉一艘驅逐艦,戰列艦到底有多強
    作為上一個時代的王者——戰列艦至今還給我們留下許多迷惑等待解開。作為許多海軍軍迷口中的「恐龍」,戰列艦確實名副其實擔得起這個名頭。如果說航母是恐龍中的腕龍或者梁龍,那戰列艦就是武裝到牙齒的霸王龍。畢竟就單艦戰鬥力來說,戰列艦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就拿戰列艦之王大和號來說,它460mm主炮一發穿甲彈就能擊沉一艘5000噸排水量的軍艦!
  • 這艘輕巡洋艦噸位比驅逐艦還小,卻曾成功擊敗重巡洋艦
    20世紀20年代,包括日本海軍在內的各主要強國海上力量都受到條約的嚴格限制,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這樣的主力艦艇的建造已經基本停止,各國海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建造排水量萬噸左右的重巡洋艦上,因為這是當時各國被允許建造的最大最強的戰艦。
  • 維託裡奧.維內託,從重炮驅逐艦到直升機巡洋艦,維內託的傳承
    維內託級戰列艦因為是單純指維內託級戰列艦所以不受影響。日本的天成不得不改裝為航母,土佐級戰列艦全部作為靶艦擊沉 而素來划水的義大利表示,自己還得建造不少戰艦才能讓自己擁有177800噸的戰列艦。
  • 德國戰爭海軍的第一級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海軍在凡爾賽條約體系下受到了嚴格限制,基本上不存在什麼主力艦,德意志級裝甲艦的建造才解了燃眉之急。而當希特勒上臺後,英國和德國籤訂了《英德海軍協定》。此舉促成了德國海軍第一級主力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建造,於是德國在1935年開始建造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這也成為了德國海軍的正式崛起之路。
  • 做最強最快的艦:擁有吉尼斯紀錄的驅逐艦
    【話說軍世】而航空母艦大放異彩和戰列艦最後榮光的二戰,驅逐艦這種中小型艦艇還不是海軍主力艦,與現代通用驅逐艦的地位差別很大,不過二戰中較強的驅逐艦也有很多,其中就有本應該有出「出色表現」的法國空想級驅逐艦。
  • 日本綾波號驅逐艦號稱所羅門的鬼神,單艦襲擊美軍艦隊,擊傷三艘
    限於篇幅本篇主要討論綾波以及拉菲的戰鬥,至於「真」瘋狗夕立,鑑於一些情況我們會單獨一篇來考據夕立的戰鬥和戰果。驅逐艦素有海上輕騎兵的綽號,雖然沒有戰列艦般厚重的裝甲和巡洋艦般數量眾多的主炮,但驅逐艦以其極高的航速和較高的隱蔽能力,是海軍艦隊的眼睛和先鋒、多面手。此外驅逐艦裝備的魚雷卻足以重創任何一艘毫無防備的戰艦,是隱秘的「刺客」。
  • 老當益壯:二戰中「爺爺」級戰艦火力硬拼,金剛級戰列艦
    二戰中火力硬拼吃大虧的金剛級戰列艦雖然金剛級戰列艦最終結局都很悲催,但是,在太平洋戰場早期,金剛級戰列艦利用當時戰爭局勢的優勢,還是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績,金剛級戰列艦共有四艘,分別是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
  • 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不是戰列艦的巔峰之作
    大西洋海戰的實戰,也當仁不讓地印證了,俾斯麥號戰列艦以接近驅逐艦的高航速,特別適合進行海上遊擊作戰,襲擾盟軍有水面艦艇護航的運輸船隊。 在丹麥海峽遭遇戰中,俾斯麥號戰列艦在海戰中發揮非常出色,一發380mm主炮炮彈擊穿了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甲板裝甲,由此殉爆了彈藥庫,一舉擊沉了英國海軍引以為豪的滿載排水量4.8萬餘噸的巨艦,包括霍蘭中將在內的1418名官兵陣亡,同時重創了英國海軍最新服役滿載排水量4.4萬餘噸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
  • 圍殲「俾斯麥」號戰列艦:大艦巨炮遇到航母,只有死路一條!
    5月19日,「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在2艘驅逐艦和2艘掃雷艦的護衛下,從格丁尼亞港起航,沿著挪威海岸北上,前往北大西洋。幾天後,德國艦隊被英國偵察機發現,英國立即調動附近幾支艦隊,準備一舉圍殲「俾斯麥」號。
  • 穿越二戰:大和級戰列艦和052D驅逐艦,誰更勝一籌?
    作為具備大口徑攻擊火力和強裝甲防護性能的水上艦艇,戰列艦曾經是海戰中的一款重要武器。在二戰結束之前,戰列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許多國家的主力艦型,可以執行遠洋作戰的任務。據了解,美軍研製的最後一款戰列艦是蒙大拿級戰列艦,從設計之初這款艦艇就被賦予了重要的意義,美方計劃打造一款巨型的艦艇,火炮口徑提高到406mm,長度方面達到了280m,同時在防護方面,這款艦艇的裝甲設備也進行了一定的提升。這款蒙大拿級本來是想要對抗日制的大和級艦艇,但是在實戰中,美軍發現航母等艦船要更加符合環境需求,因此這款艦艇的研製就此擱置。
  • 講真:裝甲巡洋艦與戰列巡洋艦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而裝甲防護相對較弱的防護巡洋艦,則逐漸演化為後來的輕巡洋艦,至於戰列艦巡洋艦,則是由戰列艦的火力與巡洋艦的艦體「兼容」,發展而來的「綜合體」,而裝甲巡洋艦與戰列巡洋艦的共同點
  • 戰爭巨獸之殤,走向末路的大艦巨炮,是誰埋葬了戰列艦
    所以擊沉戰艦真的非常難,定遠鎮遠在上層建築被日艦的炮彈付之一炬之後,依舊擁有還手之力。第1次世界大戰當中的英國戰列巡洋艦之所以成為爆竹,那也是因為英國人為了追求射速不關防火門導致戰列艦炮塔被擊穿時,火苗直奔彈藥庫而去,導致彈藥庫殉爆,戰艦沉沒。
  • 老照片:由獅級四號艦而被改進過大單艦成級的「虎」號戰列巡洋艦
    「虎」號巡洋艦〔英文:HMS Tiger〕戰列巡洋艦是英國海軍獅級戰列巡洋艦預算中的四號艦,對原設計方案進行了較大的改動。將獅級位於煙囪之間的舯部主炮塔移至第三煙囪之後和機輪艙之間,改善主炮向後方的射界以及炮口爆風對艦體上層建築的衝擊。
  • 美劇《末日孤艦》劇終,五季全方位展示了驅逐艦戰鬥方式!
    美劇《末日孤艦》,2014年出品。4年多時間裡,艦長錢德勒領導下的「內森-詹姆斯」從非洲埃及出發到歐洲到亞洲再到拉丁美洲,在虛擬的世界裡帶著藝術的揣測邏輯,製造出無數次世界大戰的契機,挽救人類於滅絕邊緣,最後栽落在哥倫比亞戰列艦手中,劇終於第五季。
  • 陽炎級:二戰時日本海軍新型驅逐艦,除「雪風」號以外全部戰沉
    於是,軍令部提出了理想型艦隊驅逐艦的設計要求,必須克服朝潮型驅逐艦最高航速和最大續航力的所有不足,整體作戰性能要全面超越特型和朝潮型,艦長120米,排水量不小於2750噸,動力裝置要達到6萬馬力以上,最大航速要在36節以上,在18節時的續航力要達到5000海裡。
  •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話說軍世】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最然已經不再是決戰的主力艦,不過作為大炮巨艦的威風尤在,其艦員一般都在2000人左右,而二戰中,損失了絕大多數戰列艦的舊日本海軍,其戰列艦艦長一般都是什麼級別的軍官呢?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早期舊日本海軍戰列艦的艦長,大多由大佐擔任,不過二戰時代,舊日本海軍的軍銜,實際上是將官、上長官(同佐官)和士官(同尉官)等劃分,因此還有些稱呼不容易理解;其實不只是戰列艦,重巡洋艦、輕巡洋艦甚至是航空母艦的艦長,一般都是大佐擔任。
  • 成功闖過英吉利海峽的德國「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
    1933年袖珍戰列艦暴露出越來越多的缺點,為抗衡法國「敦刻爾克」級戰列艦,希特勒同意德國海軍將該級艦的噸位增加到26000噸。 德國海軍原本為該艦配備3座雙聯裝380毫米主炮,但為了提高建造速度換成3座三聯裝280毫米主炮,排水量由原計劃的26000噸增加到32000噸,但為了保密德國海軍沒有公布其新排水量而是仍以原排水量向外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