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艘輕巡洋艦噸位比驅逐艦還小,卻曾成功擊敗重巡洋艦

2021-01-18 古今沙場

20世紀20年代,包括日本海軍在內的各主要強國海上力量都受到條約的嚴格限制,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這樣的主力艦艇的建造已經基本停止,各國海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建造排水量萬噸左右的重巡洋艦上,因為這是當時各國被允許建造的最大最強的戰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

日本海軍在1928年之前建造了12艘重巡洋艦,較新的妙高級和高雄級相當均衡,與同時代的美英法意等國的重巡洋艦相比絲毫不落後。然而日本在輕巡洋艦的發展上就乏善可陳了,在十幾年時間裡,日本輕巡洋艦部隊的主力是十幾艘排水量5500噸級的戰艦,這些戰艦外觀非常復古,武備也不算強,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足以媲美驅逐艦的高航速。事實上,日本的輕巡洋艦基本都是作為水雷戰隊的旗艦使用的,在其他國家,這種戰艦通常被稱為驅逐領艦。如果把這些「5500噸輕巡洋艦」當做驅逐領艦看待,那它們還算是很強大的。

在這段時期,日本輕巡洋艦部隊中有一艘戰艦和其他的戰艦完全不同,這艘戰艦排水量只有3000多噸,還不如同時期法國建造的大型驅逐艦大,而在如此小的艦體上,竟然也塞下了和「5500噸輕巡洋艦」基本相同的武器裝備,這艘戰艦就是頗具特色的夕張號輕巡洋艦。

日本海軍的輕巡洋艦

之所以要設計建造排水量相對較小的輕巡洋艦,是因為日本海軍希望能用有限的噸位建造更多的戰艦,以提升艦隊的整體實力。日本海軍原打算把夕張號輕巡洋艦的噸位限制在3000噸以內,不過該艦的總設計師平賀讓對此完全不認同,它認為夕張號的標準排水量必須在3000噸以上,這才能勉強塞下預定的動力系統和武器裝備,至於戰艦的居住生活條件和艦體穩性,則乾脆就是被犧牲的對象,完全不在考慮範圍之內了。

夕張號輕巡洋艦於1922年6月5日在佐世保海軍工廠開工建造,該艦標準排水量3100噸,滿載排水量3587噸,在平賀讓的努力之下,該艦在狹小的艦體內塞下了強大的動力系統,使其可以達到35.5節的高速,不過夕張號的艦體內沒有太多空間用於儲備燃料,所以該艦在14節經濟航速下只能持續航行3400海裡,沒比驅逐艦強太多。考慮到該艦大多數時候要和驅逐艦配合使用,所以續航距離短也算不上什麼大問題。

夕張號輕巡洋艦

為了能容納下眾多的武器裝備,平賀讓和他領導的團隊為夕張號輕巡洋艦設計了組合式主煙囪,還採用了雙聯裝炮塔,全部武器裝備都布置在艦體中軸線上。夕張號的主要武備為2座雙聯裝140毫米艦炮、2座單管140毫米艦炮以及2座單管76毫米高射炮,此外還裝備了4具610毫米魚雷發射管,這些發射管在經過改裝後都可以發射威力巨大的九三式氧氣魚雷。

鑑於夕張號如此小的艦體裡塞了這麼多東西,基本也就談不上什麼裝甲防護了,事實上該艦就算加強裝甲防護也不見得能有多大用處,這種噸位的戰艦在面對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和重巡洋艦的大炮時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利用高航速逃跑,快速脫離對方的火力打擊範圍,直接面對面對抗大艦是很不明智的。

夕張號輕巡洋艦

夕張號輕巡洋艦於1923年3月5日下水,經過5個月的舾裝後,該艦於1923年7月31日完工,隨即加入日本海軍服役。諷刺的是,夕張號原本為發動侵略戰爭而建造,它服役後執行的第一次任務卻是人道主義救援。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區發生了8.1級地震,剛剛服役的夕張號被日本海軍派到橫濱港協助救災,並且出色的完成了任務,也算是給日本海軍做了一次很好的形象公關。

在面對日本國民的時候,夕張號一副溫情脈脈的模樣,但在對外戰爭時,該艦卻十分張狂。全面抗戰爆發後不久,夕張號隨日本艦隊侵犯華南沿海,1937年9月14日,該艦在珠江口的虎門附近與中國海軍肇和號巡洋艦交火,肇和號因為武備太弱,不是夕張號的對手,艦體受到重創。

夕張號輕巡洋艦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夕張號於1941年12月11日參加攻擊威克島的作戰,但這次攻擊很不順利,夕張號被美軍岸炮擊傷,同行的兩艘驅逐艦疾風號和如月號被擊沉,艦隊被迫撤退。十幾天後的1941年12月23日,日本海軍派出了蒼龍號、飛龍號航空母艦和利根號、築摩號、古鷹號等6艘重巡洋艦擔任火力支援,才算拿下了威克島。

1942年5月,夕張號輕巡洋艦帶領一支艦隊攻擊莫爾茲比港,但中途被拖去參加了珊瑚海海戰,由於日軍在珊瑚海海戰中損失慘重,攻擊莫爾茲比港的計劃被取消。1942年7月10日,夕張號被調往南太平洋,參加索羅門群島海戰。在1942年8月8日的薩沃島海戰中,夕張號作為三川軍一中將麾下第八艦隊的一員參加了戰鬥,並且在混戰中發射魚雷擊中了美軍文森斯號重巡洋艦,使其失去戰鬥力,為此戰日軍的勝利立下了大功。

夕張號輕巡洋艦

1943年1月,夕張號輕巡洋艦接受了強化防空能力的現代化改裝,艦艏的單管140毫米艦炮被127毫米高平兩用艦炮取代,艦尾的單管140毫米艦炮炮位則換上了三聯裝25毫米高射炮。1943年4月1日,夕張號輕巡洋艦的推進器觸礁受損,不得不返回日本本土接受維修。1943年11月11日,夕張號停留在拉包爾時受到了美軍航母艦載機的轟炸,艦體受了輕傷。

1944年4月27日,夕張號輕巡洋艦在帛琉群島附近海域活動時被美軍太陽魚號潛艇盯上,隨即被該艇發射的魚雷擊沉。由於夕張號附近有大批日軍艦艇活動,所以夕張號只有19名艦員陣亡,其他人員全部獲救。

相關焦點

  • 美國的萬噸輕巡洋艦,為抗衡日本巡洋艦而生的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
    但這一局面很快被改變,原因在於《華盛頓海軍條約》沒有規範巡洋艦和驅逐艦、潛艇,這就成了海軍條約上的一個漏洞,各國都開始鑽這個窟窿加強自己的海軍實力,形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軍備競賽。
  • 二戰日本著名重型妙高級巡洋艦爪哇海戰日本帝國海軍的最後完勝
    要知道當時日本海軍發動珍珠港偷襲行動時,幾乎把日本一半主力戰艦都上了,包括霧島號戰列艦,比叡號戰列艦,兩艘重巡洋艦「分別是利根號,築摩號,這兩艘重巡洋艦都是當時日本先進的重型巡洋艦於1938年建成下水,一艘輕型巡洋艦,7艘尋驅逐艦,六艘航母,分別是「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 瑞鶴號,500架艦載機。
  • 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傻傻分不清楚?一篇文章全部搞定
    經常在介紹戰爭歷史的文章裡看到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艦艇的名字。這些艦艇各自有什麼功能嗎?怎麼區分它們了?沒關係,一篇文章將他們全部介紹得清清楚楚。在海軍這個大家庭裡面,艦艇是不可或缺的主要裝備。沒有艦艇的存在,海軍就不成其為海軍。按照發揮作用,艦艇分為戰鬥艦艇和輔助戰鬥艦艇。按照航行狀態,艦艇分為兩種,一種是水上艦艇,一種是水下艦艇。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 它是最後一艘高雄級重巡洋艦,曾在薩沃島海戰中立下奇功
    1998年3月,日本海上自衛隊訂購的第四艘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加入現役,該艦被日本海上自衛隊命名為鳥海號。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名字並不是第一次被用在日本的軍艦上,早在二戰前,就有一艘條約型重巡洋艦被命名為鳥海號。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重艦——「最上」級重巡洋艦
    1930年4月,為了堵住這一漏洞,美英日三國籤署了倫敦海軍條約,對三國巡洋艦以下艦隻的總噸位、單艦噸位和主炮口徑等做出了明確規定。條約對於巡洋艦(標準排水量萬噸以下的)主炮口徑規定:超過8英吋的為A級巡洋艦(重巡洋艦),6.1英吋以下的為B級巡洋艦(輕巡洋艦),並對總噸位進行了限制。
  • 它是美國海軍承上啟下的一級輕巡洋艦,戰後在軍火市場上非常搶手
    到1934年為止,美國已經開工建造了17艘安裝203毫米主炮的條約型重巡洋艦,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給美國的18艘重巡洋艦限額,美國只能再建造一艘重巡洋艦。從此時起,美國海軍暫時將建造的重點由重巡洋艦轉向了輕巡洋艦。
  • 這艘妖孽日本戰艦開掛了!7枚炸彈8枚魚雷聯合強颱風才將其摧毀
    最讓人關注的是,該艦滿載排水量超過了5500噸,幾乎堪比一些飛彈驅逐艦,這一點和當年的熊野號如出一轍,因為上一艘最上級重巡洋艦熊野號也曾因實際噸位之大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 日本當時已將美國視為頭號假想敵,日本深知條約規定其海軍各艦種的噸位只能相當於美國的6成,所以日本開始處心積慮提升所謂單艦質量優勢,為此暗中違反軍備限制條約。在日軍當年體系中,重巡洋艦擔任所謂九段攔截決戰計劃的夜戰突擊主力,被視為重點發展的兵力,所以一口氣發展了四種12艘重巡洋艦,但日軍依舊不滿足,開始計劃在高雄級基礎上發展新的重巡洋艦。
  • 1/700水線場景欣賞——二戰日本輕巡洋艦「妙高/大澱」
    所以妙高在限定艦艇噸位的情況下儘可能確保火力以及航速方面的優勢,以其強大的火力受到海軍列強矚目,英國海軍甚至打算交換妙高級的設計資料。妙高級的設計也影響了後來日本海軍重巡洋艦設計,成為後續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的設計樣本。根據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該級艦被歸類為重巡洋艦(俗稱條約型重巡洋艦)同型四艦:妙高號、那智號、足柄號、羽黑號。
  • 「妙高」級重巡洋艦——一戰時舊日本海軍巡洋艦
    妙高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重巡洋艦。該級艦4艘,分別為妙高號、那智號、足柄號、羽黑號。妙高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針對所謂的1萬噸排水量門檻規範所發展的條約級重巡洋艦,該艦的造艦計畫在1922年7月3日首次提交給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主設計師同樣為設計古鷹級的平賀讓造船少將。
  • 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以大欺小」:3分鐘擊沉重巡洋艦
    【話說軍世】在艦炮當道的時代,在除去航空母艦以外的海軍水面艦艇戰鬥力排行中,戰列艦作為主力艦,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把交椅」,面對戰列艦巡洋艦和重巡洋艦,不論是火力還是裝甲防護,都更高一籌,在二戰中,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曾經「以大欺小」,僅用了3分鐘,就用主炮擊沉了義大利2艘重巡洋艦
  • 美海軍二戰後造了多少巡洋艦,核動力型號多數量少
    【話說軍世】在戰艦進入了飛彈為主要武器裝備的時代後,通用驅逐艦逐漸成為航母和兩棲艦之外,最為重要的水面戰鬥艦艇,而二戰後包括美國在內的海軍都放棄了戰列艦的發展,不過還是曾發展了一定數量的巡洋艦,其中美國海軍擁有過很多的巡洋艦。
  • 義大利的「七豪傑」,失意的重巡,二戰前後義大利條約型重巡洋艦
    雖然義大利海軍的實力還沒有上升到能夠和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隊正面對抗的程度,但是其仍然擁有包括戰列艦和重巡洋艦在內的各種中大型水面作戰艦艇,給當時英國皇家海軍的地中海艦隊帶來了一定的作戰壓力。然而實際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海軍中還擁有3個級別,一共7艘重巡洋艦。
  • 日本海軍最後的條約型驅逐艦,祥瑞武勳一身的白露型驅逐艦(下)
    在泗水海戰中,夕立所在的部隊和ABDA艦隊中的驅逐艦,重巡洋艦交火。最終ABDA艦隊慘敗,1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5艘驅逐艦沉沒,1艘重巡洋艦輕微受損,1艘醫院船被俘獲。夕立號的第2驅逐艦隸屬於第4水雷戰隊,而第四水雷戰隊被劃入挺身艦隊,由阿部弘毅中將指揮。其中分給挺身艦隊的任務是護送阿部弘毅的炮擊艦隊。但是美軍的偵察機提前發現了日軍艦隊,得知情報後的美軍即刻調動全部作戰艦艇,前往薩沃海峽進行攔截。丹尼爾.卡拉漢少將為艦隊指揮官,他的艦隊中包括2艘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8艘驅逐艦,旗艦為舊金山號重巡洋艦。但是日軍在前往瓜島途中,穿過了暴雨區,艦隊分成了幾群。
  • 條約重巡,扛著203毫米巨炮的戰艦,二戰美國海軍條約型重巡洋艦
    但是實際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和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在戰鬥中均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二戰中美國海軍的重型巡洋艦。美國海軍巡洋艦發展受到《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很大的影響,在這兩個海軍條約籤訂前建造的巡洋艦,被稱為條約前巡洋艦,而在這兩個海軍條約籤訂後建造的巡洋艦,則被稱為條約型巡洋艦。
  • 高顏值大型巡洋艦:305毫米艦炮,同時代的數據王者
    【話說軍世】在火炮系列戰艦的排位中,戰列艦是第一位的,隨後是戰列巡洋艦、重巡洋艦、輕巡洋艦和驅逐艦等,雖說巡洋艦的排位不低,但是相比較而言,顯然專注於幹「髒活累活」的巡洋艦,比如說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顯然名氣一直都在「團戰MVP」:戰列艦的陰影之下。
  • 海峽對岸的4艘基德級驅逐艦,對比052D型,到底什麼水平?
    1974年,由於自身海軍面臨很大的壓力,伊朗向美國尋求援助,訂購了4艘大型驅逐艦。當時在美國海軍的艦艇系列中,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噸位非常合適。但這是一種用於反潛作戰的驅逐艦,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對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進行了改進和升級。所以說,基德級驅逐艦以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為藍本基礎,增強了防空能力。
  • 巡洋艦為何會「淡出主力」
    巡洋艦有重巡和輕巡的劃分,最為直接的標準就是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輕巡洋艦主炮口徑上限在127毫米到155毫米之間,重巡洋艦主炮口徑上限為203毫米,下限為155毫米,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二戰末期美國的得梅因級重巡洋艦,使用9門MK-16型203毫米艦炮,單門炮射速高達每分鐘10發,航速可以飈到33節(約61公裡每小時)。
  • 《驅逐艦英傑列傳·日本篇》No.6:亂炮葬初月(完結篇)
    在暮色漸濃的海面上,只剩下「五十鈴」號輕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忙於搜救沉沒航母的倖存者,卻與一支掃蕩殘敵的美軍艦隊不期而遇。面對美軍2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日艦自知不敵,全速撤退,但其中1艘驅逐艦不退反進,返身迎戰。在這場眾寡懸殊的交戰中,這艘日本驅逐艦出人意料地與美軍艦隊糾纏了兩個小時,雖然最終被美軍亂炮轟沉,但為友艦成功逃脫爭取了時間,並使美艦消耗了大量炮彈,戰意頓挫,退出戰場。
  • 20年前賣四艘驅逐艦給中國,如今居然造不了
    在載機巡洋艦領域,蘇聯紅海軍建造出2艘1123型莫斯科級航空母艦,4艘1143型基輔級航空母艦和1艘"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而在黑海造船廠階段階段航母,包括"瓦良格"號航母、"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這也是蘇聯造船實力見證,也是蘇聯軍艦建造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