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重艦——「最上」級重巡洋艦

2021-01-10 娛樂愛上影視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

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

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1930年4月,為了堵住這一漏洞,美英日三國籤署了倫敦海軍條約,對三國巡洋艦以下艦隻的總噸位、單艦噸位和主炮口徑等做出了明確規定。

條約對於巡洋艦(標準排水量萬噸以下的)主炮口徑規定:超過8英吋的為A級巡洋艦(重巡洋艦),6.1英吋以下的為B級巡洋艦(輕巡洋艦),並對總噸位進行了限制。其中重巡洋艦單艦最高噸位為1萬噸,主炮口徑不得大於203毫米,三國重巡洋艦總噸位分別為18萬噸、14.68萬噸、10.84萬噸,數量分別為18艘、15艘、12艘。

日本在建成高雄級後,已擁有古鷹、青葉、妙高、高雄四級共12艘重巡洋艦,重巡洋艦總噸位和數量已達到條約限額。

但此時日本輕巡洋艦噸位距條約規定的10.045萬噸限額尚差2035噸,在此情況下,日本提出其部分3500噸和5500噸輕巡已經老舊、需要替換,於是條約允許日本預支限額48920噸,加上原來的餘額,可以繼續建造總噸位為50955噸的輕巡洋艦 。

1931年,日本海軍在01艦艇補充計劃中列入4艘8500噸級和2艘8450噸級大型輕巡洋艦,但只有前4艘獲得批准,按照輕巡洋艦統一命名規則(以河流取名)分別命名為最上、三隈、鈴谷、熊野,同年前兩艦相繼開工。

為了規避倫敦海軍條約規定的重巡洋艦總噸位的限制,日本海軍玩了個花招,最上級名義上是輕巡洋艦,對外宣稱是"二等巡洋艦",但設計時是按照可迅速升級為重巡洋艦的標準,實際在設計中即考慮到換裝8英寸口徑主炮的需要,預留了空間。

最上級在西方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Egregious Treaty Violation)。它們表面上裝備了5座155毫米三聯裝炮塔,但該炮塔單重與203毫米雙聯裝炮塔相當,一旦條約失效,可隨時更換為203毫米主炮,成為重巡洋艦。

最上級排水量與高雄級重巡洋艦不相上下。艦體採用了較大長寬比。為了控制重量,大量採用了焊接技術,為了降低重心,在上層建築大量使用輕制合金。由於焊接技術不成熟,導致強度不足的情況。

1937年期間條約失效,最上級這四艘所謂的輕巡洋艦接受改造,1939年-1940年大改裝中,換上5座雙聯裝8英寸(203mm)口徑主炮,變身為重巡洋艦。最上級換下來的三聯裝155毫米口徑主炮炮塔後來被利用作為大和級戰列艦的副炮和大澱級輕巡洋艦的主炮。

「最上」級重巡洋艦共建造4艘,分別是「最上」號、「三隈」號、「鈴谷」號和「熊野」號。四艘艦在太平洋戰爭中全部戰沉。

標準排水量12400噸(改裝後);艦長201.6米,寬20.6米(最上,三隈)/20.2米(鈴谷,熊野),吃水5.5米;10座Kampon 鍋爐,4座蒸汽輪機;最高航速36節,續航力8000海裡/14節;編制850人。

5座雙聯裝203毫米/50艦炮;4座雙聯裝127毫米艦炮;4座雙聯裝25毫米機關炮;2座雙聯裝13毫米高射機槍;4座三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3架水上飛機。

最上號在昭和十八年(1943)撤去了後部炮塔,將位於後部桅竿和後部炮塔群之間的水上機整備甲板延伸到艦尾,延長了飛機搬運軌道,增設了轉向點,成了一艘能搭載十一架水上機的航空巡洋艦。

相關焦點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 「妙高」級重巡洋艦——一戰時舊日本海軍巡洋艦
    妙高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重巡洋艦。該級艦4艘,分別為妙高號、那智號、足柄號、羽黑號。妙高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針對所謂的1萬噸排水量門檻規範所發展的條約級重巡洋艦,該艦的造艦計畫在1922年7月3日首次提交給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主設計師同樣為設計古鷹級的平賀讓造船少將。
  • 條約重巡,扛著203毫米巨炮的戰艦,二戰美國海軍條約型重巡洋艦
    但是實際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和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在戰鬥中均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二戰中美國海軍的重型巡洋艦。美國海軍巡洋艦發展受到《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很大的影響,在這兩個海軍條約籤訂前建造的巡洋艦,被稱為條約前巡洋艦,而在這兩個海軍條約籤訂後建造的巡洋艦,則被稱為條約型巡洋艦。
  • 「高雄」級重巡洋艦:20世紀20~30年代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
    高雄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3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一級新式重巡洋艦。本級艦是在妙高級的基礎上改進設計,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由日本海軍造船軍官藤本喜久雄主持設計。高雄級重巡洋艦共四艘,分別是「高雄」號、「愛宕」號、「摩耶」號和「鳥海」號。
  • 美軍中竟有一艘日本重巡洋艦的姊妹艦?還是建在沙漠中,用途詭異
    舊日本海軍一共建造了4艘高雄級重巡洋艦,分別是"高雄"、"愛宕"、"摩耶"和"鳥海"號,實際上還有第5艘。這第5艘高雄級重巡竟是由當時日本的對手美國所建造,而且在沙漠中使用。重巡洋艦是當時僅次於戰列艦的大型水上艦船,標準排水量1萬噸以下(實際上經常超過這個限制)、裝備口徑203毫米以下的主炮。舊日本海軍的4艘高雄級重巡洋艦均於1932年服役,在太平洋戰爭中參與了多場重要海戰。到了戰爭末期的1944年10月下旬,雷伊泰灣海戰爆發。
  • 日本海軍製造的無用大玩具,誕生就落後於時代的大和級戰列艦
    海戰的勝負不再拘泥於海面,天空成為了主戰場,真正意義上的死從天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各國還是投資興建了戰列艦,畢竟當時航空母艦還沒有實際的海戰戰果,所以戰列艦還是得接著造。而日本則更是對戰列艦表示了痴迷,建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噸位和火炮口徑最大的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歷史上最華而不實的戰列艦。
  • 重巡殺手 305毫米巨炮巡洋:美海軍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
    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是二戰末期美國海軍建造的大型巡洋艦,其設計介於新型戰列艦與條約型重巡洋艦之間。
  • 義大利的「七豪傑」,失意的重巡,二戰前後義大利條約型重巡洋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陣營中,義大利海軍是僅次於舊日本海軍的軸心國第二大海軍作戰力量。雖然義大利海軍的實力還沒有上升到能夠和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隊正面對抗的程度,但是其仍然擁有包括戰列艦和重巡洋艦在內的各種中大型水面作戰艦艇,給當時英國皇家海軍的地中海艦隊帶來了一定的作戰壓力。
  • 《戰艦》造艦之神VS造艦鬼才:共同打造「大和」原型
    海軍假日所謂「金剛代艦」即日本海軍為了替換服役多年的「金剛」號戰列艦而計劃建造的新型戰列艦,在影片中關於「金剛代艦」的討論發生在1933年,實際上早在五年前的1928年就已經被提上議事日程。日本海軍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研究「金剛代艦」,這還要從被眾多大艦巨炮迷們恨之入骨的《華盛頓條約》談起。
  • 它是最後一艘高雄級重巡洋艦,曾在薩沃島海戰中立下奇功
    1998年3月,日本海上自衛隊訂購的第四艘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加入現役,該艦被日本海上自衛隊命名為鳥海號。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名字並不是第一次被用在日本的軍艦上,早在二戰前,就有一艘條約型重巡洋艦被命名為鳥海號。
  • 兇狠勇敢的鬥士 二戰時期十大重巡洋艦
    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納粹德國二戰時期最強大的重巡。其中最著名的同級3號艦歐根親王號一生極為傳奇,她曾協同俾斯麥號戰列艦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並在戰敗後的1946年參與美國核試驗,經受兩次核爆以後在五個月後進水沉沒。
  • 舊日本海軍高雄號重巡洋艦被英國袖珍潛艇擊沉記
    1945年7月,在新加坡北部的柔佛海峽日海軍基地內,躺著受傷後剛修復的日本重巡洋艦高雄號。曾經被稱為「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率領的日軍趕出新加坡的英國人,此時發現報仇時機已到… 為了襲擊高雄號,英海軍派出冥河號潛艇及袖珍潛艇Xe-3號。
  • 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以大欺小」:3分鐘擊沉重巡洋艦
    【話說軍世】在艦炮當道的時代,在除去航空母艦以外的海軍水面艦艇戰鬥力排行中,戰列艦作為主力艦,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把交椅」,面對戰列艦巡洋艦和重巡洋艦,不論是火力還是裝甲防護,都更高一籌,在二戰中,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曾經「以大欺小」,僅用了3分鐘,就用主炮擊沉了義大利2艘重巡洋艦
  •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話說軍世】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最然已經不再是決戰的主力艦,不過作為大炮巨艦的威風尤在,其艦員一般都在2000人左右,而二戰中,損失了絕大多數戰列艦的舊日本海軍,其戰列艦艦長一般都是什麼級別的軍官呢?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早期舊日本海軍戰列艦的艦長,大多由大佐擔任,不過二戰時代,舊日本海軍的軍銜,實際上是將官、上長官(同佐官)和士官(同尉官)等劃分,因此還有些稱呼不容易理解;其實不只是戰列艦,重巡洋艦、輕巡洋艦甚至是航空母艦的艦長,一般都是大佐擔任。
  • 它是美國海軍承上啟下的一級輕巡洋艦,戰後在軍火市場上非常搶手
    到1934年為止,美國已經開工建造了17艘安裝203毫米主炮的條約型重巡洋艦,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給美國的18艘重巡洋艦限額,美國只能再建造一艘重巡洋艦。從此時起,美國海軍暫時將建造的重點由重巡洋艦轉向了輕巡洋艦。
  • 這艘輕巡洋艦噸位比驅逐艦還小,卻曾成功擊敗重巡洋艦
    20世紀20年代,包括日本海軍在內的各主要強國海上力量都受到條約的嚴格限制,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這樣的主力艦艇的建造已經基本停止,各國海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建造排水量萬噸左右的重巡洋艦上,因為這是當時各國被允許建造的最大最強的戰艦。
  • 日本「長門」級戰列艦的前世今生和悲苦的命運
    海軍接受了這樣的設計,1916年5月,海軍向吳工廠下達製造的命令,大正天皇也在備選艦名中圈定『長門』為艦名。這時,日德蘭海戰發生了,日本是派人去觀察了的,回來分析,得出結論:英、德兩國的軍艦都過時了,日本要發展快速重裝甲巨炮大艦。於是,日本海軍讓擔任過戰列巡洋艦「比睿」、戰列艦「山城」的設計與建造工作的平賀讓博士對長門級的設計計劃進行了改進,新的番號為A-112。
  • 帝國夢碎地中海,二戰中的義大利海軍最強戰艦維內託級戰列艦傳奇
    而為了海軍競賽的需要,當然還有義大利的統治者墨索裡尼的野心驅使,重新建造戰列艦就被提上日程。既不違背條約限制,而又能夠製造出強大的戰列艦,保持義大利海軍對同在地中海的法國保持海軍均勢,成為義大利建造戰列艦的目標。
  • 世界上有三款18英寸炮,日本大和級戰列艦的最強,英美都沒有使用
    一戰時期將海軍的大炮巨艦主義推向巔峰,使用15英寸艦炮的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在日德蘭海戰中取得非常好效果,所以在戰後便開始了更大口徑的艦炮研發。所以18英寸這個口徑(457毫米)在一戰的時候就開始研發了,而且第一個啟動18英寸艦炮並在軍艦上安裝使用的國家並不是日本而是英國。
  • 大洋上的巨無霸 深度解析: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
    20世紀30年代,海軍強國建造的條約型重巡洋艦越來越強大。日本海軍先後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重巡洋艦,這些重巡洋艦航速高達30-33節,雖然主炮口徑被限制在203毫米,但是10門主炮配合高射速和改良後的火控系統,具備在20千米距離上有效開火的能力。無論是在破交作戰還是主力艦隊的前衛戰中,重巡洋艦都是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