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劍英專欄】
夸父追日,父親的成長之道
原創作者|鄧劍英
本文為鄧劍英老師原創投稿,首發鄧劍英老師的微信公眾號「母親的長徵」
2020年6月21日,夏至+日環食+父親節+臨近的端午節+……千年等一回!
在2020這個多災多難的庚子年,能看見日環食,是值得感恩的,父親還在的父親節更是倍覺珍惜的,炎炎夏至,萬物欣欣向榮,麥入糧倉,稻穀飄香,豐衣足食,端午安康。這一片祥和景象,正該是親友們團聚的時節,然而,2020年春節、2020年端午節,很多人是不能與老父母團聚的,一種看不見的病毒擾亂人間,綠水青山,卻不能呼吸通暢,生命的安全受到威脅,世界各國醫學家都在尋找治療和預防之道。
道,是中華民族為認識自然為己所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情況。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風無人扇而自動,水無人推而自流,草木無人種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盡言皆自己如此。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約而同,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它即變化之本,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過而變之、亙古不變,曰「天道」。聽起來似乎很玄,其實大道如人心,亙古不曾改。人們行事要遵守天道方能與自然合一,順應天道,萬物昌盛。
人之生,氣之聚,氣充則神旺,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人活一口氣,呼吸——實現了眾生平等。人出生時,母親和醫生和家人要聽到孩子第一聲啼哭,哭聲越響亮表示肺活量越大,生命力越強,母親的淚水和汗水把新生命送到人間,這一路的長徵正式開始……
孩子的成長,一路陽光、一路風雨雨,一路滄桑,福禍難卜,命運難測,培養成人成才,成家生子,建功立業,到生命結束時,「奄奄一息」,「氣若遊絲」都是一口氣。有些人的生命歷程氣貫長虹,盪氣迴腸,清氣若蘭,溫和靜氣,君子之氣,一團和氣,一身正氣,有些人,呵呵一氣。
母親的長徵,有看不見的父親的功勞,女孩多像父親,每一個優秀的母親都有父親的氣質,父親的影子。中國的神話故事,女媧補天、黃帝女魃、嫦娥奔月、武羅等,這說明女性在上古之時,對人類影響已經很明顯,因為女性有孕育之意象,神話中,當然也排除不了這種影響。雖然是神話,但對後世的觀念,以及歷史、文學作品等,都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和意義。中華古文明的傳統是重母而不重父的。女媧、嫘祖、精衛、女魃是《山海經》中女性形象的代表,美而柔,有英氣,孕育萬物。母性的光輝和偉大從《山海經》中也可以看出。由於那時的科技不發達,總以為女人的懷孕及生育都是獨立完成的,因為女性的特殊性,男性的角色慢慢虛化。而這些女子很多都是在完成父親的志願,或者是未竟的夢想,對父親有深厚的感情。
和平年代,社會分工精細,科技讓生活更方便,女性的獨立是社會的進步,《民法典》保護了公民的個人權益,這是中國社會的進步。
但現在有一個公認的社會現象,就是越是發達的城市,優秀女性越多,大齡優秀女性多,很難找到般配的男生建立高質量的婚姻關係,很多教育家都在致力於男孩的培養,我也一樣,早在10多年前提出《做學生發展的策劃師》,主張教師是人力資源策劃師,慧眼識人,揚長避短,人人可成才,行行出狀元。在做德育管理時期更是發現問題集中在男孩,於是撰寫《中國男孩,中國男人》。很多男孩在語數外和其他課堂不合作,而在我的課堂找到存在感,心悅誠服。是需要老師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找出問題的準確性,直面問題,又要讓男孩看到希望,明確目標,調動他的自主性,發掘其洪荒之力,這樣的男孩只要一懂事,真會像睡醒的雄獅,其創造力和發展前途不可量。
由此,我想到今天的日環食,這樣的天象被人類科學家預測精準,人類遠古時期的神話故事《夸父追日》,正是中國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源泉,也正是父親的成長之道,從男孩到男人,是成為丈夫成為父親的一次一次蛻變和成長,男孩,有無窮的創造力,男兒當自強,回憶傳說中的《夸父追日》,是怎樣的宏願,怎樣的氣概,怎樣的行動!
現引用故事《夸父追日》如下:
夸父是一個族,據說是大神后土傳下的子孫,住在一座名叫「成都載天」的山上。他們個個都是身材高大、力大無比的巨人,耳朵上掛著兩條黃蛇,看樣子很可怕,其實他們很善良,都為創造美好的生活而勤奮努力。
北方天氣寒冷,冬季漫長,夏季雖暖但卻很短,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山頭的積雪還沒有融化,又匆匆從西邊落下去了。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陽追回來,讓它永久高懸在成都載天的上空,不斷地給大地光和熱,那該多好啊!於是他們從本族中推選出一名英雄,去追趕太陽,他的名字就叫「夸父」。夸父被推選出來,心中十分高興,他決心不辜負全族父老的希望,跟太陽賽跑,把它追回來,讓寒冷的北方和江南一樣溫暖。於是他跨出大步,風馳電掣般朝西方追去,轉眼就是幾千幾萬裡。他一直追到禺谷,也就是太陽落山的地方,那一輪又紅又大的火球就展現在夸父的眼前,他是多麼地激動、多麼地興奮,他想立刻伸出自己的一雙巨臂,把太陽捉住帶回去。可是他已經奔跑了一天了,火辣辣的太陽曬得他口渴難忍,他便俯下身去喝那黃河、渭河裡的水。兩條河的水頃刻間就喝乾了,還是沒有解渴,他就又向北方跑去,去喝北方大澤裡的水,但他還沒到達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雖然夸父失敗了,但他的這種精神、這種毅力一直被人們傳為佳話,並且激勵著許多有志之士不斷進取。
在我看來,夸父追日,就是父親的成長之道。
一、有正氣,男孩有陽光向上的氣質。
夸父族是大神的後裔子孫,他們是巨人。中華炎黃子孫何嘗不是巨人?巨人不僅是身材高大,而是一種精神的存在狀態,我們的祖先足以讓我們引以為驕傲。萬物生長靠太陽,夸父追日,向陽而生,夸父健碩的體魄和敢為族人擔當的精神,是一種生命的氣質。這是正氣在身,大無畏的精神氣質,有正氣的男孩,自然有氣質。「夸父追日」何嘗不像我們現代人追逐夢想?大國崛起,需要男孩成長為有為青年,正如大家推選的夸父,是有超人的能力和強健的體魄。
人是天地之心,天地之間有正氣。個人需要正氣,有正氣,百毒不侵;社會需要正氣 ,邪氣成不了氣候 。免疫力,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競爭力,正氣,就是免疫力。當人生病時,醫生會說:邪氣入侵。一個城市生病,甚至地球生病,是全人類正氣不足。
每個人從原生家庭開始的生涯歷程,每個人家庭淵源不一樣,出生地點不一樣,即使受到同樣的教育,環境不一樣,各人的使命擔當不一樣,理想不一樣,註定了每個人的歷程都可能是一部獨特的傳奇。而成就人生的就是矢志不移的正氣,是向著目標前進的堅毅品質。有正氣,就會積極向上,無懼困難,意志堅定,勇往無前!
男人,有正氣,有擔當,怎麼看都帥,才能成為家庭頂梁柱,成為國家棟梁之材;古代稱「美人」不是指美女,而是指「美男子」,屈原被稱為「香草美人」,表示高潔人格和愛國思想。而那種婆婆媽媽沒有正氣眉毛鬍子一把抓的囉嗦男人,沒有領導氣質,也不會有組織能力,關鍵時候也沒有男人的擔當。
也有人分析說大學裡越來越多女學霸,是各種書面知識考試和文化積累讓女孩更有優勢。每個人都有其長處,揚長避短,培養拔尖人才,國家教育部已開始布局,不拘一格降人才,也需要伯樂慧眼識人才。這對於男孩來說,應該是一個福音,原來注重考書面知識,女孩學霸多,現在各方面都可以拔尖,行行出狀元。
男孩,只要心中有目標,百折不撓,勇於探索,一定會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不僅有安身立命的根本,養家餬口的能力,更可能成為國家重器。能夠為國家為民族謀福祉,就像夸父追日一樣為民族謀幸福,有這份心,這種精神就很寶貴。這就是夸父的宏願,就是我們所說的夢想。有正氣,夢想才能符合人類社會的價值標準。
二、有靜氣,有情有義言勝於行。
我曾寫過一篇《動如脫兔,靜若處子》記錄一個女生的成長。男孩成長為父親,也是可以「動如脫兔,靜若處子」。男人有夢想,也需靜下來,聆聽自然的和風,笑看花開花落,拾一片落葉也會有靜美。
靜下來,反思自己走過的路,遇見的人,有沒有後悔?甚至懺悔人生中有沒有愧對他人。
靜下來 ,梳理自己一直追求的目標是什麼 ?是什麼讓你忘了自己的夢想?那些突如其來的幹擾攪亂了你的計劃,值得嗎?
靜下來,聽聽家人嘮叨,會發現柴米油鹽醬醋茶,鍋碗瓢盆交響樂,最是煙火撫人心靜下來,從自身最基本的養護和衛生做起,愛自己,才能愛人如己。
靜下來 ,喝杯咖啡,想像一下,疫情之後 ,要以怎樣的心態重啟人生?《責任——貫穿人一生的關鍵詞》,一個人先把自己的防護做好,再保護全家,推己及人,就是對家人負責,對同事友愛,從家庭基本單位到社區街坊鄰居,那這座城就安全了,都這樣做,國家就安全了,有這個基礎,才有實力談命運共同體。
靜氣,是一種生命的常態,每臨大事有靜氣,也是一種心境和氣度。安靜的男人,厚德載物,有情有義,言勝於行,才有可能成為好丈夫,好父親。
厚道是某種精神的體現,厚道就如冬日的斜陽,夏日的和風,不論作為人品還是作為德行,都是能打動人的。厚道讓人信賴,讓人踏實,讓人熨帖,讓人感動。作為朋友,可交;作為同學,可信;作為老師,可敬;作為領導,可從;作為下屬,可用。厚道人不會算計你,厚道人不會欺騙你,厚道人不會出賣你,與厚道人打交道就像在灑滿月光的湖面上泛舟,讓人寧靜而溫馨。教孩子做一個厚道的人,孩子就不會投機取巧好逸惡勞,才會求真務實不畏艱難,見山開路遇水搭橋,終將有為。
按嶽母娘的的標準培養男孩,這是有道理的。女人擇良人,這所謂良人,不僅長相健美,更要有一顆善良的心,一個善良的人,就象一盞明燈,既照亮了周圍的人,也溫暖了自己。做人不一定要頂天立地,轟轟烈烈,但一定要善良真誠。人心,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男人善良,有情有義,自然會有美滿的家庭,是兒女的榜樣,是父母的驕傲。
三、有靈氣,有趣男人的魅力源泉。
萬物有靈,靈氣相通。博古觀今,尤知人類之所以為世間萬物之靈長,實為天地間心力最致力於進化者也。心靈,靈魂,靈氣,如何被人感受到呢?心力所達,一切皆有可能。2018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Olga Tokarczuk 說:當我寫作時,我必須感受自己內心的一切。不論是人還是物,不論是有生命的還是沒有生命的。組委會給她的頒獎語就是:「她用百科全書式的熱情呈現了一種充滿想像的敘事,代表了一種跨越重重邊界的生命方式。」生命的重重邊界,是靈氣相通。靈性的覺醒,呼喚的是自覺自律,是面對弱者的惻隱之心,是對同伴的體恤之心,是對上司和長輩的由衷尊敬,是在危難時不假思索的拯救和幫助。培養有靈氣的孩子,有靈氣才能感知萬事萬物的靈氣而靈犀相通。
有靈氣的孩子,說出的話能感動人心,甚覺可愛;寫出的文章能讓人感動,有生活氣息;做出的事能入情入理,待人接物讓人賞心悅目;有靈氣的孩子,情商高,是因為能尊重對方(哪怕是動物),能為他人著想,能有心靈的共鳴;有靈氣的青年,精神面貌陽光帥氣,精靈可愛,做事有效率,沒那麼多嘰嘰歪歪,走路帶風,說話有品,青春洋溢,英姿勃發;有靈氣的中年人,沉穩堅毅,勇於擔當,性情平和,是孩子的好父親,是孩子的好母親,也是父母的孝子,單位的主力;有靈氣的老年人,慈悲滿懷,老當益壯,受人尊重,攜手老伴,夕陽也美好,素食也歡心,快樂永相隨。
人是自然之子,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和精神需求是基本生活需求,生活於世間,道理是苦澀的,感覺是最直接的也是趣味無窮的。民以食為天,味道就是勞動人民不斷創造的食物給人的感覺,是指舌頭接觸東西時所得到的感覺, 氣味,進而比喻某種感受、情趣、意味。最是煙火撫人心,柴米油鹽醬醋茶,鍋碗瓢盆交響曲,還有四時八節、婚喪嫁娶、家庭和國家禮儀慶典等都在這熱鬧祥和中體現民族文化的味道。居家隔離,親人團聚卻也幾家歡喜幾家愁,會生活的人總能把平淡無奇的日常過成詩意盎然,濃情蜜意。而這也檢驗一些家庭成員的素養,為什麼有些家庭怨聲連連,雞飛狗跳。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家庭的和諧幸福,培養孩子有幸福的能力,讓他(她)有品味,有幸福的能力,如此人生,才有味道。
凡事皆有道,「養好自己」,是鄧老師提出的「成長規劃」五級標準第一項。愛自己,才能愛人如己。法定撫養孩子成人獨立的年齡是18歲,意味著18歲以後孩子可以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同學們看看自己離18歲還有幾年?如何養好自己,居家學習和生活,正是鍛鍊我們養好自己的契機。身體是自己的殿堂,如何愛惜,體現一個人的最基本的修養。人活一口氣,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 生命的歷程,每一天吐故納新,完成新陳代謝。古人傳曰:每日清晨盤膝靜坐,閉目鉗口,細調呼吸。就需要靜下來,才有呼氣的均勻。而人,總是意難平,才會有生氣時呼吸的急促,情緒的暴躁,行為的過激。養生先養心,心平氣和,則即使住在鄉間也會有李子柒那樣的田園詩意,一粥一飯一絲一縷都出自自己的雙手,懂得珍惜,福壽綿長。有靈氣的男生,談戀愛都有詩情畫意,妙趣橫生,有靈氣,是男人的魅力源泉。
四、有骨氣,父親成長的心理尊嚴。
奮發圖強,要有骨氣,做人處事要帶幾分傲骨,卻不要有傲氣。板凳要坐十年冷,是耐得住寂寞的氣定神閒;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是養精蓄銳不忘前恥;不在語言上與人爭高低,要在實力上不言自威。
骨氣,讓人不忘初衷,經歷挫折而永不抱怨,面對困難而不退縮。夸父追日,雖敗猶榮。
骨氣不是口號,不是傲慢,而是在日常嚴謹自律的生活和學習中貫穿。蕭伯納說:「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不自律的人就是情慾、欲望和感情的奴隸,唯有高度自律,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人的骨氣是心力的支撐,自尊,是人的心理骨架,有骨氣的人是有高度自律的人,有骨氣也會讓人更有尊嚴。有骨氣的人,需要正氣引入正道,需要靜氣實現目標,需要靈氣有無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靜氣、正氣、靈氣,是人性自身的動力,是傳統文化的自信,是時代脈動的需求。教育,應該培養人的氣質,積極向上的氣質,這種氣質就在正氣、靜氣、靈氣、骨氣中養成。夸父追日,正是男人的成長之道。
父親節,人們相信有天父可以拯救萬民,是對父親的盼望和全然相信;男孩崇拜父親,是父親在孩子心目中有榜樣作用,才會一代更比一代強;女孩依戀父親,是對父親的無條件接納,父親的言行給那女孩堅實的安全感和安定感,以至於之後找男朋友結婚都會有父親的影子。每一個男孩無論將來從事什麼職業,都有可能成為父親,父親,是男人平等的職業。作為父親,任重道遠,也幸福無限。
《母親的長徵》祝天下父親節日快樂,福壽綿長!
延伸閱讀:
堅守良知
鄧劍英:安之若素,甘之如飴!
凝視一位教師母親的心聲——有為人生,堅毅品質,大難有我!
在哭泣中開啟心之力
這位母親的疫期感悟,妙不可言,一夜間刷爆朋友圈!
教育家:何炳麟
聆聽生命之聲
鄧劍英:活出愛,從家裡開始!
動如脫兔,靜若處子
從無知到卓越——愛、自然、生命力
怎樣做父母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讀清華大學給魏祥的回信有感
我用漫長的22年,把曾經的「心頭肉」變成如今的陌生人
懲戒教育的基本原則和程序
孩子的品質藏著父母的素質,當心孩子暑假被打回原形!
清華學霸:給小學生的10個忠告!初中才知道就太晚了
夫妻和睦是家庭教育的保障
最需要拯救的是父母
做稱職的家長: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聯繫我們加QQ:263691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