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人終是要與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2020-12-24 昊濤說史

踏雪無痕的是理想,泥足深陷的是皮囊

如果這世上有沒有靈魂,我會回答有。那麼靈魂在哪裡?在身體裡,在這幅皮囊裡。在那裡,無人叨擾,我們可以隨心所欲。

但是皮囊本身就代表著命運、出身、健康、顏值,人間一切的幸運與不幸、快樂與痛苦都與這幅皮囊息息相關。人生一世,我們都要與這幅皮囊作伴,沒得選。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幾乎一直在克制兩個衝動,第一個,是停下來先寫一篇書評,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驗證作者的後文。

第二個是讀完了之後立刻去檢索其他書評。

前者是因為這本書的代入感讓我感同身受,我有點期盼和他有著更多的共同點。後者是因為我也有衝動去發現更多相同的人。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本書好看,如作者所說,十一年的新聞從業經驗,給他帶來了可以面對自我、面對自己在乎的一切人的筆力。

人終是要和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皮囊》這個名字起得很妙,咋一看讓人摸不到頭腦,它即便是催人奮進的雞湯,也不是煽情的治癒,而是撕開自己的面具,破開自己的皮囊。重新審視那個傷心、醜陋的自己。

最早接觸到《皮囊》是在韓寒的「一個」APP上。比起大冰和張嘉佳那種劇烈的千萬裡苦苦追隨的故事,蔡崇達更多得是一種緩緩道來的溫暖。

書中無意評判是非對錯,無意 探討何種價值觀,只是訴說自己的所思,所想。少了劇烈的鼓動,多出來的是對於讀者本身的感動。

韓寒在推薦《皮囊》這本書的時候說:「我會將這本書帶 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拿出來慢慢看,這本書他寫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讀更久。慢一些,不爭一一些, 也許得到更多,到達更快。」

這正是在我讀完這本書時的感覺。匆匆忙忙的各種活動,又時常感覺百無聊賴的大學生活裡。我上課走神,課下抄作業,慌慌張張的度過了一個學期。

後來我知道,如果你的生活也是這樣,那麼就需有這樣一本書跟隨跟隨著自己。

它告訴那些我們不必渴望成長,該來的會來的道理。

也不必爭分奪秒,盲目追隨的真諦。告訴我們欲速則不達,腳踏實地才是捷徑。

最大的黑暗,是對黑暗的適應;最可怕的黑暗,是在黑暗中對光明的冷漠與淡忘。

在《皮囊》一書中,得到的不僅是掙扎,更是妥協——帶著生活去和理想妥協,和未來妥協,和兒時記憶妥協,和閩南小鎮妥協。

按照作者的邏輯,生活綁架了一切,又釋放了一切。

生活就像火箭,必須在適當的地點和時刻一節節點燃推進,才能到達所謂的遠方。

我們爭分奪秒,全力以赴,生怕耽誤了一個節點,造成這支「火箭」的脫節和偏離軌道。

可有趣之處又在於,我們對於目的地是迷茫的,對於生活卻又是緊迫而又敏感的,以為丟掉了一步,就丟掉了整個生活。殊不知,生活至此,忙忙碌碌不知為何,緊緊張張患得患失,才是最大的悲哀。

生活從來不會綁架人,也不會作弄人。

他只是一個導演,用盡各種情節左右你的劇情,而我們每個人卻都是蹩腳的演員,竭盡全力去做善意的掩飾,殊不知掩飾得越真,越不知如何停下,去過所謂的生活

或許,這便是生活。

這是一本值得靜下心來閱讀的好書,現在的作者大都喜歡傳遞一些自認為深刻的思考。但蔡崇達卻反其道而行之,只是通過簡單的故事,便將自己撕裂開來,毫無掩飾地將自己展示給讀者。

這不是一本很難懂的作品,或者說它本身就很80後,容易讓人共鳴。

當理想被戒除,成熟修煉到了骨髓,見慣了別人的跳脫放蕩,也經歷了生活的風雨飄搖。

不斷前行,不斷努力,直到有了一點自信,回頭望去,那些最想要的東西卻仍然停留在了出發的地方。

只有經歷過這些,人們才會明白:身體皮囊只不過是我們靈魂的附屬品罷了。

恰逢出版社活動,精裝全書只要39.8元,對於我們來說只是一頓午飯的錢,卻可以點亮一盞心燈,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人生。

如果你也想品讀這本書,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韓寒、劉德華讚揚《皮囊》: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捨棄皮囊
    有些人終其一生,也無法捨棄皮囊,看見自己。每個人的一生最終還是會和自己和解,最終捨棄皮囊。今天小白和大家一起聊聊作者蔡崇達的一部散文集——《皮囊》。蔡崇達的《皮囊》,寫盡了人生的悲傷與堅強。書中那一系列刻在骨裡的故事,有鄉愁,有親情,有愛情、友情,每一個都直擊內心,或輕盈、或沉重……作者帶領我們走了一趟心靈的旅途,回答了那些我們終究要回答的問題,這段旅途,從皮囊開始,抵達內心。
  • 人這一生,終究要和自己和解!《皮囊》經典10句,一生至少讀一遍
    此時讓這群有著共同記憶的人們低聲輕語:我們回不去了!皮囊的作者是蔡崇達,韓寒監製,他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寫成了一本書,更為關鍵的是,他讓更多膽怯的人看到了自己。正視自己,看見自己有多麼殘酷?人們一生都在逃避自己的弱點,自己的缺點,自己的過去,自己的傷疤,但是人的一生,總要學會和自己的和解。作者細膩的筆觸和著略帶著一些雲淡風輕的口吻,寫出來的文字真實質樸,借用席慕容的話便是,「含著淚,我一讀再讀」。
  • 《皮囊》:生活未必如你所願,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學會捨棄皮囊
    生活就像一片海,看似平和寧靜,卻暗藏洶湧,每個人都漂浮在這海上,起起落落,相互交織,不斷經歷,不斷感受,不斷得到,或者失去。這一路,點亮皮囊包裹下的那顆心,充盈著光亮,希望,和無限遐想,皮囊會崩壞,但心在亮著靈魂就不會徹底消亡。《皮囊》是一本散文集,但更像是一本小說。
  • 《皮囊》揭開人性:光鮮亮麗的皮囊之下,是自己膽小又醜陋的靈魂
    但實際上,在我們成長中遇到的每一個人,最終都成為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皮囊》是作者蔡崇達的第一部文學作品。他有多年從事新聞媒體的工作經驗,這也使得《皮囊》中每一位人物的塑造都真實客觀。讀著讀著,你就會發現,那個人,你好像曾經遇到過。讓你覺得,每讀一頁,都好像發現了更加真實的自己。
  • 《皮囊》:人都是有靈魂的,它就住在我們的皮囊裡,活得隨心所欲
    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皮囊人的皮囊下還有什麼呢?好吧我告訴你,還有靈魂。我願意相信,這個世界上是有靈魂的,他就住在我的皮囊裡,在皮囊的掩蓋下,他可以活得隨心所欲。
  • 《皮囊》中:阿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認心、認人的《皮囊》——李敬澤抬頭有星空,星空下萬物生長,每一個生命都需要被珍愛,每一處夜色都值得被描述。星空之下有萬物,皮囊之下有重愛。如果說最近這幾年看過的書中,印象最深,感觸最深的書,那肯定是非蔡崇達的《皮囊》莫屬了。
  • 《皮囊》:唯有卸掉偽裝自己的皮囊,才能夠面對真實的自我
    如若我們不是活得懵懵懂懂、渾渾噩噩,我們終其一生都是在認識自我和認識他人的過程,自我探索之路於有些人是本能、是無意識的,於有些人是有意識的奔赴,無論何種,人總得努力嘗試看見自己。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
  • 豆瓣評分9.3的《皮囊》,告訴我們5個道理,成年人怎樣過好一生?
    1.這一生,終究要學會與自己和解。2.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3.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皮囊》是一本散文集,但更像是一本小說。它從不同角度的刻畫,讓你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生命的舞蹈,最終,也讓這生命以最真實豐盈的狀態呈現到你的眼前。因為經歷,所以懂得。人在折騰之後,終其一生,還是要學會與自己的內心和解,與殘酷的世事相處。
  • 《皮囊》:處於人生低谷時,我們該如何度過生命中的黑暗時刻
    《皮囊》是蔡崇達的一部有著小說質感的散文集,它以平實、冷靜的語言,描繪著一幕幕溫暖而又殘酷的故事。在那故事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人的皮囊下發自靈魂的吶喊,我們從這吶喊聲中,似乎能窺見心靈的真相,認人又認心,在無數的皮囊下,是一扇通向心底深處的大門,讓自己「看見」自己。
  • 如果皮囊朽壞,我們還剩下什麼?
    高中一直在想,為什麼熱愛生生命熱愛生活的三毛會選擇用絲襪結束自己的人生;為什麼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會以抑鬱精神孤獨而選擇自殺;為什麼人都是情到深處會情不自己無法自拔。在一個炎熱的下午帶著疑問,我找到了《皮囊》,驀然間我感覺我找到了答案,在書中我看到蔡崇達流淚不止淚腺的無奈,我品到了人們心靈無處安放的躁動和對生活的渴望。
  • 《皮囊》:無論皮囊是什麼質地,始終包裹著靈魂附屬品——心
    這是阿太摔死那隻雞之後的感言;把自己不會遊泳的兒子扔到水裡學遊泳;切菜把自己的手指頭切斷,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然後冷冷地說:「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阿太像塊石頭,堅硬到什麼都傷不了她。在臨走前告訴黑狗達,「死不就是一腳蹬的事情,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以後,我已經沒有了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 《美人皮》:靈魂與皮囊的抉擇,情愛的來處與歸處
    在許多戀愛現象中很多人也像《美人皮》中的貓妖,只看得見表面的皮相,所謂一見鍾情,其實也是皮囊之間的相愛。對於馬思純這類人來說,靈魂相愛絕非輕而易舉之事,酒逢知己千杯少,他們更渴望一種心靈的交流,勢均力敵,平等而坦誠。
  • 《皮囊》: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皮囊之下都在努力地活著
    當我第一次看到皮囊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這本書吸引力。我想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而皮囊本身卻又逃不過殘酷,因為,無論好與壞,痛及苦,幸或者不幸,來人世這一遭,你都要與皮囊為伴,且無從選擇。
  • 《皮囊》裡最戳心的一句話,只有28個字,卻說透了人生
    在這片大海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起起伏伏,也要勇敢地前進。人生就是不斷地經歷、感受,然後又在獲得中不斷地失去,最終看透了人生的本質。心靈被皮囊包住,充滿了對世界的探索、希望;對生活的無奈與堅持。雖然我們都知道人的一生,最後的終點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會走向死亡,但是在人生的長河中,也要有勇氣活出自己,遇見自己,看到不同的世界。
  • 《皮囊》經典10句話,被3.8萬人銘記,開頭第一句就讓人潸然淚下
    唯有成為皮囊的主人,在汙濁中,不失去自我,不被其拖累靈魂,才能讓生命保持輕盈感,自在來去人世間。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懂得對人生做減法,才是對這具皮囊、這縷靈魂的善待。生活就是一張問卷,你沒有回答,它會一直追問下去,而且你不回答這個問題,就永遠看不到的下一個問題。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
  • 皮囊
    「這不結了——別讓這肉體在折騰它的魂靈」。阿太不是個文化人,但是個神婆。所以講話總偶爾文縐縐。眾人皆喑啞。那場葬禮,阿太一聲都沒哭。即使看著外婆的軀體要進入焚化爐,她也只是斜乜著眼,像是對其他嚎哭的人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靜的打盹。那年我剛上小學一年級,很不理解阿太冰冷的無情。幾次走過去問她,阿太你怎麼不難過。
  • 劉德華、白巖松、阿來聯袂作序《皮囊》:是什麼同時打動了這些人
    我寧可相信這些叫罵聲下是另一種太平,畢竟世上並無真正的感同身受,懂的只因歷經滄桑。這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李敬澤曾在序言裡寫道:《皮囊》是認心、認人的書。——深以為然。,不難想像,劉德華一家人曾經遭遇的生活也許叫做「死裡逃生」,天王一生嚴謹、自律正是從苦難中爬出來的烙印,劉德華說:我認識崇達、看他的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了一盞明燈。
  • 貓妖賓娘為嫁給貧苦書生,偷換閨蜜皮囊,網友:三角戀終成眷屬
    這是不一樣的「三角戀」,最後卻也三人終成眷屬。她是貓妖,賓娘,可她卻不是真正的賓娘。後來,她又是連城,卻不是真正的連城。暫且還是叫她貓妖吧。那時,喬公子還不知道她是貓妖,以為她只是一個遭遇險境的女子。喬公子看貓妖孤苦伶仃,只好讓她跟隨自己前往晉寧城。
  • 貓妖賓娘為嫁給貧苦書生,偷換閨蜜皮囊,網友:三角戀終成眷屬
    這是不一樣的「三角戀」,最後卻也三人終成眷屬。她是貓妖,賓娘,可她卻不是真正的賓娘。後來,她又是連城,卻不是真正的連城。暫且還是叫她貓妖吧。貓妖被抓妖師顧仕傑追殺,幸得書生喬俊昱公子相救。那時,喬公子還不知道她是貓妖,以為她只是一個遭遇險境的女子。喬公子看貓妖孤苦伶仃,只好讓她跟隨自己前往晉寧城。貓妖,一直以吸取男人精氣為生,為的是能早日成仙。
  • 《皮囊》中辛辣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一生至少讀一次
    人人都說她沒良心,她卻毫不在意。切菜斬斷自己的手指也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即使九十多歲也依然堅持出門步行,從來不坐車。因為阿太說,「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一生至少讀一次。原文是這樣說的:「我們的身體本來多麼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了。」或許,這就是阿太在走過漫長歲月之後,最深刻的人生感悟,她雖沒有受過文化教育,卻知道,了身脫命,生命本輕盈的道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懂得對人生做減法,才是對這具皮囊、這縷靈魂的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