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清朝和我眼中的清朝是不是兩個樣子?

2021-01-18 黎顧百年

清朝雖然只有短短的268年,但是清朝,卻是中國歷史上最值得稱頌的一個朝代。一定有人會發出疑問,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沒落的一個朝代,要不是有清朝在中國怎麼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讓中國人民受屈辱,受壓迫近一百多年,但是如果你只看到這一點,那就太片面了。

第一,清朝有一個在清朝以前任何朝代都不具備的優勢,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徭役。在中國歷史上,徭役似乎從來沒有斷絕,但是到了清朝卻毫無徵兆的消失了,是不是覺得很奇怪?

如果你對歷史有一些了解的話,你就可以知道,康乾盛世持續了一百三十多年,這不是在歷史上哪一個朝代能夠維持的,正是因為這一百三十多年使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都達到了一定的頂峰。 在制度上,不論是軍事制度,還是官員制度,都是相當完善的,在政治上的辦事效率,那也是歷朝歷代都沒有的。正是因為有這些促進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的一系列形式,才讓清朝的徭役制度消失不見了。徭役制度的消失並不是清政府不想,而是不使用徭役,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依然可以正常進行。

第二,如果從經濟方面考慮,同時代的歐洲與清朝相比,那是遠遠落後的。不說其他,就單單一個清朝的資本家和歐美的一個財閥相比,它們之間的一個資產對比,可能會驚到你的下巴,一個人的資產竟然頂幾個財閥的資產總和。你能想像這其中的差距嗎?都說經濟決定一切,我認為這一點也是不錯的,如果不看晚清,只看康乾盛世的時候,當時清廷的經濟總量,是整個西方世界都無法比擬的,這一點也是被世界公認的,但是日新月異的西方與一個停滯不前的封建王朝相比,清朝的經濟總量再大,也大不過一個每日都在大踏步發展經濟的西方工業革命。

第三,在文化方面,中國在當時也是獨領風騷的。這一點也賴於中國歷史從來沒有出現過斷層,即使在動亂年代,中國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傳承,而西方就不一樣了,文明出現了,消失過,繁華過卻也斷層過。我們不說遠的就說清朝乾隆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你知道它的體量有多大嗎?它的體量相當於當時全世界其他各國所有書籍的總和,你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當我看到這個量之後,我都大驚而失色了。清朝的《四庫全書》,那可是被乾隆皇帝刪了又刪,毀了又毀了一部書,即使是這樣,也是當時歷史上容量最多。難道說當時清朝不是不容小視的王朝嗎?我們看人,看事,看物不能只看一點,就比如清朝,我們只是看到了清朝在最後的時刻,被外國列強蹂躪糟蹋的不成樣子,而忘記了當時清朝強盛的時候,那也是萬國來朝的時代,同樣也是不容外國欺負的一個朝代。

只是到了近代,清朝始終跳不脫300年亡國的周期,清朝走到了禮崩樂壞,制度典章隨時代更迭而廢棄的時候,這一點不是人力所能挽回的,也不是人力能夠阻擋的。體量龐大的清王朝就像海上的一艘大船,在狂風巨浪面前照樣顯得那樣弱小無助,只能是任風浪拍打,搖搖欲墜。

相關焦點

  • 西方眼中的中國服飾史:清朝的服飾藝術和手工業
    兩百多年前,約瑟夫·布列東完成了《中國服飾與藝術》一書,在書中記錄了大量西方人眼中清代服飾,當然,也包括手工業等當時中國的其他資料。在《中國服飾與藝術》中,他寫到,「官員們有權穿繡金服飾。他們從4月中旬開始穿夏裝,從10月中旬開始穿用皮毛裝飾的冬裝。清朝實行九品官制,以服飾上的頂珠、玉墜牌子和腰帶區別官級大小。
  • 為清朝十二帝翻案,只因「清朝無昏君」
    清朝無昏君,北洋無國賊。對於我們來說,近代史是一段充滿了屈辱血淚的時間,很多人會不由自主的把鍋扔向當時的統治者,清朝的皇帝們更是首當其衝。事實確並非我們所想,從清朝的建國皇帝努爾哈赤到末代皇帝溥儀,單從個人角度而言,他們都是優秀者;從時代而論,有些人能夠改變歷史,有些人只能成為歷史的塵埃。中國近代史的屈辱來源於西方國家的殖民政策和侵略主義。眾多西方國家在經歷過工業革命以後,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國內的資源和市場已經無法他們的滿足他們的需求。
  • 清朝親王級別會享受什麼待遇?
    清朝的親王爵位可分為三大類,前期的兩字親王和之後的和碩親王,以及世襲罔替的鐵帽子親王,具體待遇不同。如清朝剛剛入關之後的一段時期內,對西徵和南伐的立有戰功的皇族宗室的直系子弟加封親王,但這類親王絕非和碩親王。比如朝廷封碩塞的承澤親王(莊親王),封敬謹親王的尼堪,端重親王的博洛等。
  • 如果甲午戰爭清朝贏了,會成為列強嗎?
    其實以當時中國和日本兩國的軍力對比,清朝不是沒有贏得可能的,最起碼在武器裝備上差距不是很大,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清廷管理層夜郎自大,又膽小怕事造成的。那麼,假如清朝在甲午戰爭中贏了,會是怎樣的結局呢?而令人意外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朝的洋務運動風生水起,列強們紛紛將先進武器賣給清朝,大炮、艦艇,什麼先進賣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列強不是要侵略清朝,為什麼還要幫助清朝自強呢?
  • 朝鮮盜賊偷清朝人參,康熙的處理方式絕妙無比
    因為朝鮮國王再怎麼說也是一個國王,宗主國也要給他面子的,之前清朝也下發過察議聖旨,等到清朝使者過來之後,朝鮮國王不出面,而是派遣大臣們說幾句軟話,清朝使臣就會上報朝廷請求「免議」。等到「免議」指令下達,朝鮮國王再出面接待使臣,雙方樂呵呵的交談,這樣即給了朝鮮國王面子,又不失清朝威嚴,兩全其美之事。因此在朝鮮人眼中,這次的察議也只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
  • 清朝人怎麼穿衣服?
    兩百多年前,約瑟夫·布列東完成了《中國服飾與藝術》一書,在書中記錄了大量西方人眼中清代服飾藝術和手工業等資料。這些資料有助於今天的我們,了解那個過去的時代。兩百多年前,約瑟夫·布列東完成了《中國服飾與藝術》一書,在書中記錄了大量西方人眼中清代服飾,當然,也包括手工業等當時中國的其他資料。在《中國服飾與藝術》中,他寫到,「官員們有權穿繡金服飾。他們從4月中旬開始穿夏裝,從10月中旬開始穿用皮毛裝飾的冬裝。清朝實行九品官制,以服飾上的頂珠、玉墜牌子和腰帶區別官級大小。
  • 清朝時期的「貝勒」是什麼級別,其地位又是怎樣的?
    一提到「貝勒」,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清朝末年,在京城裡那些拎著鳥籠子走街串巷、喝茶聽戲,整天無所事事,只等著人請安時叫上一句「貝勒爺」的滿洲宗室貴族們。可在清朝建立之初,特別是後金政權時期,能被封為「貝勒」絕對是一種非常值得驕傲的殊榮,這不僅僅代表著在朝堂上和權勢和地位,更是赫赫軍功的集中體現。只不過伴隨著清朝從偏居東北一隅的少數民族政權,逐漸發展為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政權,「貝勒」的地位與價值也隨著爵位制度的建立與發展,而不斷降低,最終成為了「爛大街」的落魄宗室的代名詞。
  • 1911清朝最牛王爺叫喊: 有我在, 大清不會亡!
    愛新覺羅·溥偉別稱錫晉齋主,清末宗室,道光帝旻寧曾孫,恭親王奕訢之孫,貝勒載瀅之子。溥偉於1880年(光緒六年)12月13日出生於北京,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承襲王爵。歷任官房大臣、正紅旗滿洲都統、禁菸事務大臣等要職。
  • 西方都承認清朝是「中國」,為何日本卻反對?看完才知其狼子野心
    西方都承認清朝是"中國",為何日本卻反對?看完才知其狼子野心 眾所周知,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中,清朝是一段最為複雜的歲月。從清朝成立之初的亂戰,到清中期的興盛,再到清末的屈辱史,整個清朝的歷史頗為傳奇,也是為人詬病最多的一段歷史。
  • 歷史知識——【清朝皇帝列表】
    6、乾隆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他在將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的同時,也親手將它帶向低谷,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進程的重要皇帝。
  • 清朝時期,美國兄弟為何買走清朝美女?
    為此,劉邦同意民間買賣孩子,以換取活命的糧食,此即所謂「高祖乃令民得賣子,就食蜀漢。」由此可見,販賣人口在古代是被允許的,甚至連皇帝都認為只要能夠維持生計,那麼販賣自己的孩子是無可厚非的。然而,一切社會現象都要根據當時的社會背景來分析評價。古代人們思想封建,還有奴婢等,因此將人當做物品販賣並非奇事。
  • 5分鐘讀完清朝歷史
    因而,大家平時看到的所謂正史,都是經過加工和裁剪過的,其某些地方的真實度,不見得比影視劇要高。雖然從時間維度上看,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但是最讓我們看不清的一個封建王朝。劃重點:千萬不要以為歷史離你越近,你就能看得越真切。
  • 關於清朝「師爺」和衙門的那些事
    在寫完作業之餘我也總會湊在大人身邊看上那麼一會兒電視。在電視劇中涉及到清朝的話總會出現這麼一種劇情——那就是一個縣令身邊總會有師爺,而且如果這個縣令是個反派角色的話,兩人往往都是沆瀣一氣、狼狽為奸,師爺還會經常被描述成為一個縣之中除了縣令之外的「二號人物」,人人三緘其口,談之色變。所以我就對「師爺」這個職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長大之後才發現原來真正的「師爺」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
  • 渣反:冰妹人前人後兩個樣,日常弄疼師尊才是哭包形成的原因
    渣反:冰妹人前人後兩個樣,日常弄疼師尊才是哭包形成的原因說到駱冰河和沈清秋,在外人看來,一位是道骨仙風,一位是絕世奇才,可是他們真正的德行恐怕只有咱們這些粉絲知道了。冰妹是一言不合就哭唧唧的嚶嚶怪,而師尊則是墨家三兄弟中的吐槽擔當,原來平日裡的風雅只是為了刷逼格分啊。
  •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歷時從1644年到1911年,計算共計267年.
    :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福臨第三子,生母 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  五 清世宗;雍正1722—1735年在位,年號乾隆雍正,加強君主專制,屢興文字獄,創建軍機處平定青海和蒙古貴族發動的叛亂,籤訂中俄兩國中段邊界,[八歲沒有父親十歲沒有母親}  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玄燁第四子,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養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六 清高宗:乾隆
  • 鴉片戰爭前為何清朝對英國一無所知,英國卻對清朝了如指掌?
    其實清朝是有好幾次機會學習外面的技術和制度的,歷史給過清王朝機會,可是清王朝都完美地避開了而已。當年馬戛爾尼使團就曾經出使清朝,見過乾隆皇帝。但是乾隆皇帝太自大了,一點都不想要了解新式的東西。但是在鴉片戰爭之前,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銷煙之前就曾經和英國人打過交道,對英國也有所了解,虎門銷煙之後甚至在廣州加固了炮臺。但是也就是僅此而已。
  • 清朝服裝有哪些?你了解清服嗎?
    但是呢,在漢服這樣的一個大家庭裡面,卻沒有清朝服飾的存在。所以,大家對於清朝服飾的了解自然也就不是很多了。 雖說清朝是距離我們當今比較近的一個朝代,但是大家對於清朝服飾的認知,往往都還是通過電視劇。那麼,清服——也就是清朝服飾,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吧!
  • 裝束如此可愛的特種部隊——清朝藤牌兵
    前言如今清代宮廷劇也是層出不窮,在當代中掀起了不小的熱潮。之後他還親自檢查藤牌兵的裝備,認為「藤牌稍薄,雙層者加舊棉一層,單層者加舊棉兩層,堅固可用」,命「侯林興珠與營造司郎中佛保監修,進式後速發」此次反擊戰,沙俄侵略軍先後被清兵斬殺七八百人,倖存者僅66人。清王朝取得兩次雅克薩大捷,沙俄侵略者被迫求和,中俄兩國於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1690年1月)籤訂《尼布楚條約》。這是中國歷史上與外國籤訂的第一個平等條約,林興珠和福建藤牌兵功不可沒。
  • 39歲楊蓉又演清朝劇,對比6年前的造型,這顏值我沒眼花?
    有人說楊蓉很可惜,出道多年一直不過不火,但是在小編我看來,楊蓉如今的狀態反而很好,不管是主演還是配角,她都可以演成一部劇的焦點,離開了角色後低調處事,戲約依舊不斷,這樣的演員,反而深得觀眾的喜歡。當年第一次認識到楊蓉,還是在袁姍姍的《宮鎖連城》中,那個時候,她也是個配角演員,可是很多人在看完這部劇之後,反而是記住了她這個反派角色,她的清朝劇的造型,也給大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 我的英文還不如一個清朝公主?
    這裡我們要說的並不是什麼民間格格,而是穿著清宮服飾、講著一口流利英語的清朝公主。她是一副什麼模樣?看過這段視頻的不少網友驚呼:「我的英語,居然還不如一個清朝人!」視頻中的「清朝公主」名為裕德齡。她並不是真正的公主,而是慈禧御用的翻譯官,光緒的英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