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都承認清朝是「中國」,為何日本卻反對?看完才知其狼子野心

2020-12-25 騰訊網

西方都承認清朝是"中國",為何日本卻反對?看完才知其狼子野心

眾所周知,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中,清朝是一段最為複雜的歲月。從清朝成立之初的亂戰,到清中期的興盛,再到清末的屈辱史,整個清朝的歷史頗為傳奇,也是為人詬病最多的一段歷史。

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們國家叫中國。但是,在古代,還沒有中國這個概念。中國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詩經》裡,裡面寫的中原之地就是中國。當時的中國,只包括河南一帶中原地區,範圍還很狹小。不過,隨著秦漢的統一,中國這個地區,從中原開始向外輻射,最終成了天朝大國。

在漢朝建立之後,統治階級便開始自稱中國,但是漢朝仍然叫大漢,國號並不是中國。只有在明清時期,中國才作為獨立的國號來命名。到了清朝康熙年間,中國一詞開始公開化,並出現在一些國際條約上。這時候,中國這個詞才逐漸被國際社會所認同。

在西方人眼中,清朝就是中國。在之後與西方籤訂的一些條約中,中國二字也變得更為規範起來。可以說,從清朝開始,中國這個詞就已經定性了。

但是,也有人會疑惑,既然西方人都承認了清朝是中國,為啥日本卻強烈反對清朝用這個國名呢?看完才知道其狼子野心!

首先,日本對於清朝用"中國"這個名字是反對的。因為日本覺得它們才是東亞大國,日本的意思就是太陽升級的地方。而中國這個名字也比較大,指的是中原大國。日本自然不希望中國的名字蓋過他們。所以,日本一直稱呼中國為滿清。

在日本人眼中,他們並不承認滿清是中國。因為日本的文化都是從漢唐宋明時代學習過來的。那時候日本承認我們是中國。因為那時候日本還很弱小,要依附於中原王朝。但是,由滿人建立的政權清朝,就不被日本人所尊重了。日本人所尊重的只是漢人創立的這4個王朝,對於滿人創立的清朝,他們是持鄙視態度的。

當然,日本不承認中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狼子野心。在那個時代,日本一直想搞起中國分裂,於是他們經常刻意挑起滿漢矛盾。日本覺得,中國的地域太廣闊了,包括滿洲、朝鮮、漠北、新疆等等。而清朝所統治地區沒有這麼大,如果它們稱呼自己為中國,那其它地區怎麼辦?其實,日本的意思就是,除了清朝統治的地區之外,其餘的地方都要歸日本所有!

相關焦點

  • 西方國家都認同清朝的國名為「中國」,為什麼日本卻死活不同意?
    西方國家都認同清朝的國名為"中國",為什麼日本卻死活不同意?而此時經過傳教士的傳播,西方國家開始認同"中國"這一國號,所以在清朝康熙年間,清朝和俄國籤訂的《尼布楚條約》當中,"中國"這一詞作為國號出現在了國際的條約之上,此後在國際上,我們基本上就是使用的"中國"這一國號。
  • 清朝送出去的公派留學生,為何很多人成了反對清政府的急先鋒
    清朝末年,封閉僵化的滿清政府國門,被洋人的堅船利炮打開。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裡的一些有見識的官員,認識到學習別人的重要性,有的說「師夷長技以制夷」,有的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但不管怎麼說,所要表達的,就是向西方學習的重要性。 於是清政府開始挑選優秀的學生,公費委派他們前往西方各國學習。
  • 辜鴻銘在日本演講時,為何會說「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國人」?
    辜鴻銘清朝末年的國學大師民國時期似乎是一個天然的讓後人充滿想像力的時代。由此可見,這樣的一個集大成者,能夠學成後歸國並研究國學,反諷西方,成立自強學堂後擔任方教習的老師,低調內斂,其愛文化之心可見一斑。但是為什麼這樣一位學貫東西的學者要在日本東京演講中,講出「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國人」這樣的話呢?
  • 同樣經歷閉關鎖國,為何清朝洋務運動失敗,而日本明治維新卻成功?
    17世紀,日本政府因反對葡萄牙在日傳教活動,於是實行鎖國令約束外商且只能在長崎進行交易。兩國相差一百年左右都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並且都在19世紀中期遭受了西方列強侵略後籤訂種種不平等條約。 18世紀廣州十三行
  • 傅滿洲:被西方虛構出來的清朝人,作惡多端,是西方人偏見的縮影
    《巴黎聖母院》劇照薩克斯·羅默是同期中國清朝末年年間的西方作家,他曾經在他的小說《傅滿洲博士之迷》中創造過一個中國人物,這個角色的名字叫做傅滿洲,一聽這名字,就帶著濃重的歷史背景色彩從小說的情感色彩指向來看,我們能很明顯地感受到當時西方國家的人對中國的偏見與歧視。當時這部作品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對中國不是那麼了解的西方人也在看了薩克斯這部作品之後,開啟了對黃種人的偏見之路,雖然小說人物是作家定義的,但是在大家的認知中,任何角色的構架都是基於一定的現實基礎,所以不明真相的西方人會理所當然地產生誤解甚至以偏概全。
  • 清朝末年到民國時期,中國都丟了哪些領土,都是因為什麼?
    西藏的立場是要求承認和保證其完全完整的獨立地位,當時的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北洋軍統政府)雖然堅持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求擁有西藏的外交和國防權利。但是中央政府當時在西藏已經沒有駐軍,這就使得英印當局認為沒必要與民國當局談麥線問題,直接與西藏的貢嘎代表談判,利誘西藏貢嘎的代表搞了一份劃界換文(麥線劃界),還包括西線的阿克賽欽。
  • 曾是清朝藩屬國的「琉球」,為何會變成了日本的「衝繩縣」
    而且儘管是藩屬國朝貢,但實際上每次天朝的回贈都是朝貢價值之百倍。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天朝對待藩屬國只圖名義上臣服,對其內政從不橫加幹涉。正因如此,天朝甚至對某些藩屬國之國情一無所知。顯然,天朝對待藩屬國的性質與西方殖民統治絕對不可同日而語。時至今日,當年很多的藩屬之國已然脫離宗主成為名副其實的獨立為主權國家,如朝鮮、越南等。
  • 日本發動的5次侵華戰爭中,中國4勝1敗,為何只有清朝會輸?
    日本這個國家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曾經發動過5次侵華戰爭,在這些戰爭中,中國4次贏得勝利,有一次戰敗,為何只有清朝的時候,輸得那麼慘呢?在這次慘敗中,清政府代表中國籤署馬關條約,硬生生的賠償2億銀元,如此奇恥大辱,令幾乎所有的百姓,都恨得咬牙切齒,也進一步滋生了日本人的野心,讓他們對整個中國更加垂涎。從歷史的背景來看,封建時期的中國儘管時強時弱,但是總體實力,一直都比日本要強。
  • 中國洋務運動VS日本明治維新為何中國敗了日本贏了
    ,10年後又在日俄戰爭中一舉獲勝,10年後又在日俄戰爭中一舉獲勝,小十震動整個西方世界,拿到了列強俱樂部的門票。同是本質為向西方學習的救亡圖存的改革,為何清朝與日本結局截然不同,本期視頻我們好好聊一聊,如果點讚加投幣超過1萬,下周五更新下一期,在講兩國改革之前,我們先看看兩國在改革前的國情,看歷史必須從大的視角來看,了看歷史必須從大的視角來看,以「震驚體」的口氣把責任推在某一個人身上,是看不清歷史發展大勢的,19世紀的中國其實正面臨著多重危機,第1個便是人回危機和它帶來的生產力
  • 殭屍只有清朝才有嗎?中國那麼多朝代,為何殭屍都穿清朝的衣服
    西方有喪屍,中國有殭屍,殭屍可以說是中國的特產。可特產歸特產,中國幾千年歷史,那麼多朝代,為什麼電影電視中的殭屍穿的幾乎都是清朝官服呢?難道只清朝才有殭屍,別的朝代就沒有嗎?顯然不可能。此後,殭屍的清代官員外形基本被定格:身穿清朝官服,青面獠牙,手臂前伸,跳著前進......導演們為何一定要給殭屍穿上清朝的官服,我們不得而知,非要解釋的話,以下幾個說法還比較有道理:一、清代幽藍的官服與電影裡陰森恐怖的場景比較貼合,與殭屍猙獰的面目簡直是絕配,不僅沒有違和感,還放大了恐怖效果。
  • 清朝被稱為中國的第3個黃金時代,這些貢獻不可磨滅,我們得承認
    至於為何朱棣的永樂盛世卻沒有上榜,康乾盛世又做了什麼不可磨滅的貢獻能把永樂盛世擠下去? 清朝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奠定了現在中國的疆域版圖,我們都知道元朝是中國歷史版圖最大的朝代,但元朝的經營不怎麼樣
  • 為何說從明清兩朝日本就不再是亞洲小國了?先看日本都做了什麼
    就是總是被動挨打,而不敢主動出擊的一方才是小國。蒙古人牛吧?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兩次東徵日本都大敗而歸,這是軍事小國嗎?元朝覆滅,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又出現了什麼情況呢?當朱元璋出使日本的使臣被日本人殺了之後,朱元璋最終選擇了忍氣吞聲,而此時的日本還處於分裂和內戰時期。
  • 「一戰」時唯一的亞洲戰場,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
    這場戰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戰」中唯一的亞洲戰場,這場戰爭嚴重侵害了我國的領土完整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暴露出日本的狼子野心。日本為什麼將目光放在中國身上?日本加入一戰卻不對歐洲協約國集團增援日本侵佔我國青島之前,就已經佔領了我國的臺灣、澎湖與遼東半島,當時的青島已經被德國佔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將主要精力都投放於歐洲戰場,無暇顧及在中國搶佔的地盤,日本瞅準時機加入協約國對德宣戰。
  • 清朝廢除科舉制後,為何沒有引起強烈反對,這6個措施很重要
    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袁世凱等人為何要建議停止科舉?其實在晚清時期,科舉制度的諸多弊端漸漸暴露出來,隨著西方科技對中國的影響,新式學堂逐漸在晚清時期興起。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袁世凱與張之洞等人才會認為,舊的科舉制度,已經嚴重阻礙了新式學堂的發展。他們認為:「科舉一日不廢,學校一日不能大興。學校不能大興,將來士子永無實在之學問。」
  • 為何說從明清兩朝時日本就已經不算小國了?先看日本都做出的努力
    就是總是被動挨打,而不敢主動出擊的一方才是小國。 蒙古人牛吧?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兩次東徵日本都大敗而歸,這是軍事小國嗎?元朝覆滅,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又出現了什麼情況呢? 當朱元璋出使日本的使臣被日本人殺了之後,朱元璋最終選擇了忍氣吞聲,而此時的日本還處於分裂和內戰時期。
  • 透過「終戰日」一說,看日本的狼子野心!
    那麼,日本當年為何會執意頑抗到底呢?但這些報導和影視劇作品幾乎清一色地是講戰爭給日本民族帶來的災難。至於這場戰爭給中國人民,給韓國人民、朝鮮人民,以及亞洲其他國家人民帶來的災難,卻是幾乎提都不提。那種反思戰爭給日本人民帶來災難的影片,更是少得可憐,就算有所隱喻,也會招來日本社會的強烈抵制,比如宮崎駿拍完《起風了》一片,直接就被打上了「反日」、「叛國者」的標籤。
  • 中國禁書傳到日本,30年後它扭曲了清朝歷史!
    如果要問對日本影響最大的中國書是什麼,可能很多朋友會說《三國演義》。這也沒錯,《三國演義》對日本的影響確實很大,三國故事在日本幾乎也是家喻戶曉,和在中國的知名度差不多,都是這本書的功勞。這本書對中國來說是破天荒。中國人幾千年來都認為自己是天下的中心,萬國來朝是我們吹了千年的美夢,中國人不相信外面有比我們厲害的國家,更不願意相信我們只是世界眾多國家的其中之一,這對天朝的衝擊太大了,心臟受不了。
  • 清朝時期,美國兄弟為何買走清朝美女?
    最終,西方國家學習了中國的火藥,並憑藉此技術發明了火器,用這些武器強行打開了清朝的大門。等到這些清朝統治者從夢中清醒的時候,已經為時晚矣,當時的中國沒有辦法挽回頹勢。在接連不斷的戰敗之後,侵略者們獅子大開口,肆意的蠶食著清朝,而當清朝不堪重負時,百姓們便成為了剝削的對象,加上清朝末年天災頻頻發生,百姓們連生計都成為了大問題,因此孩子便成為了家庭的負擔。
  • 為何西方總認為亞洲現代化是他們恩賜的?看了這些,請不要生氣
    在多數中國人眼裡,這個世界上只存在著兩種文明,一個是東方,一個是西方。其實,喜歡歷史的人都清楚,這種簡單的劃分很模糊。這是因為,多數人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中國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被西方列強打開了大門,從此開啟了中國近現代史上很長一段時間的屈辱史。
  • 鴉片戰爭前為何清朝對英國一無所知,英國卻對清朝了如指掌
    在中國歷史上,鴉片戰爭是一次舉世矚目的重大轉折,它徹底把我國從封建社會天朝上國的夢魘中喚醒。最有意思的一點是,這場戰爭中,英國人對我國的情況還是很了解的,但清朝皇帝道光卻連英國人具體在哪裡都不知道。那為什麼英國人對清朝了如指掌,而清朝對英國卻知之甚少呢?要說清朝對英國幾乎一無所知,大家也許會覺得冤枉清朝,畢竟當年馬戛爾尼使團曾到過清朝,見過乾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