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都認同清朝的國名為「中國」,為什麼日本卻死活不同意?

2020-12-22 歷史的韻尾

西方國家都認同清朝的國名為"中國",為什麼日本卻死活不同意?

"中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我國的西周時期,用來特指西周都城附件直接統治的地區,也有中央之國的意思,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對於"中國"的含義便擴大了許多,一般與中原之外的異族人區分開來,我們自稱為中國,孔子也曾經說過: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相類似的話語。

而到了漢朝時期,一些邊疆地區的人便開始稱中原地區建立的王朝為中國,也就是說此時的"中國"還不是國號,只是中原地區的一個代稱,這樣的一種稱呼,在古代也一直被視為正統傳承的一部分,比如在南北朝時期,南北雙方都會稱自己為"中國"。

在宋朝的時候,遼朝、宋朝以及後面的金朝都說自己是"中國",而中國作為了一個國號出現,最早的記載還是在明朝時期,但是一些外國的傳教士進入明朝之後,寫了大量的筆記和日記,在這些筆記當中,他們便開始將明朝稱之為"中國",而在明朝的官方當中使用,主要是在日本的豐臣秀吉入侵朝鮮的時候,明朝出兵之前,萬曆皇帝給豐臣秀吉的詔書當中,就使用到了"中國"的稱號!

而此時經過傳教士的傳播,西方國家開始認同"中國"這一國號,所以在清朝康熙年間,清朝和俄國籤訂的《尼布楚條約》當中,"中國"這一詞作為國號出現在了國際的條約之上,此後在國際上,我們基本上就是使用的"中國"這一國號。

而這一國號西方國家也都非常的認同,但是日本對此卻是非常的不滿,當然這個不滿一方面是因為它的野心,一方面也是因為它非常懂得我們國家的文化,所以在1871年,清政府和日本籤訂所謂的修好條規的時候,清政府使用了中國的國號,但是日本其強烈不滿,所以在他們那一份的條約當中,他們稱之為清國。

而此後日本所有和清朝相關的文件,基本上都叫做清國,而不稱之為中國,所以在當時全世界都認為清朝就是中國的時候,日本卻始終不承認。

這主要首先就是日本了解我國的文化,而且在日本也有一個地方叫做所謂的"中國",大致意思也就是仿照我國周朝時期的性質一樣,而在唐朝宋朝的時候,日本人對於我國的文化是非常的崇拜和認可的,所以一定程度上他們對於滿族統治的中國有些不滿,甚至近些年來提出了所謂"崖山之後再無中國"的話語,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日本的野心!

在近代史當中,我們其實就可以看出來,日本人非常的想要侵略和吞併我們國家,所以對於清政府所稱的中國,它自然是不想承認的,他們甚至有著想要入侵中原,自己曾作中國的想法和野心!

對於日本的這一行為,我們也還是要非常的警惕,不能忘記曾經的歷史!

相關焦點

  • 西方都承認清朝是「中國」,為何日本卻反對?看完才知其狼子野心
    西方都承認清朝是"中國",為何日本卻反對?看完才知其狼子野心 眾所周知,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中,清朝是一段最為複雜的歲月。從清朝成立之初的亂戰,到清中期的興盛,再到清末的屈辱史,整個清朝的歷史頗為傳奇,也是為人詬病最多的一段歷史。
  • 哪四個國家的國名是中國冊封的,一直使用至今?
    尤其是在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馭宇內」時,越南的大部分國土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越族亦成為中華民族最早的成員之一。1802年,當時越南的軍閥阮福映建立了阮朝,他上書中國的清朝嘉慶皇帝,要求冊封他為「南越「國王。他的這一請求看似謙卑,實際上有窺伺我國領土,企圖把廣西等地納入他的版圖的野心。
  • 二戰後,日本新中產階級的國家認同
    他們認為自己和其他日本人一樣,同屬於一個獨一無二的種族、語言和文化(這是日本長期孤立於其他國家之外的結果)。人們不乏對國家的積極情緒,但如何在國家傳統中發現有什麼值得自豪的則並非易事。老中產階級在與西方接觸時更多地以沙文主義和傳統復興的觀念予以回應,與此相反,絕大部分工薪族相信,日本必須使自己的傳統適應於當代。但國家認同的問題在於,如何在自己的傳統中發現既為日本所獨有,又適用於當代的元素?
  • 日本為什麼叫日本,這一國名是如何得來的,日本的全稱又是什麼
    一個國家國名的形成,是該國歷史文化長期積澱的結果,既要受到歷史傳統和民族構成的影響,也要受現代文明社會文化的薰陶,所以往往從一個國家的國名上,可以窺探出該國的政體性質。日本古稱「倭國」。據《漢書》、《後漢書》記載,東漢時期,漢光帝劉秀就賜名現在的日本為「倭國」,「倭」的意思是醜惡低矮,當時的日本人並不知道這個名字含有貶義,於是他們也欣然接受了這個稱號。吉田孝先生寫了一本書《日本的誕生》,講的就是日本誕生的歷史。
  • 中國已經實現崛起,為什麼西方國家對中國還是普遍不友好?
    早在我們印象之中,似乎中國總是成為西方國家的眼中釘,這也曾在很多程度上引發了國人的不斷思考:為什麼西方國家對中國普遍不友好?問題的產生就必定還有答案,但答案永遠都不是確定的,它屬於一道關於歷史關於利益的思考題,我們不妨今天也來談一談這個問題的答案。
  • 沿用至今:這四國的國名由中國皇帝欽定
    亞洲有一些國家,其國名都是經過中國冊封,才正式使用的,乃至於到了現在,還帶有明顯的漢文化痕跡。日本唐高宗時期,當時,還被稱為「倭國」的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來,請求當時當政的武則天準許其改名為日本,最初,武則天不準,後來,有一天武則天喝醉了,適逢日本使者又來哀求,武則天不耐煩,就點頭答應了,日本使節高興的連呼萬歲。
  • 二戰時,日本侵略了那麼多的國家,為什麼不敢佔領中國這一地區?
    這其中,作為法西斯成員之一的日本,它侵略的國家和地區可謂不少:在戰爭前夕,它先吞併了朝鮮和中國臺灣;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徹底撕下了遮羞的面紗,露出了猙獰的面目,對中國的領土進行了赤裸裸的軍事侵略。在戰爭中,除中國外,它又先後侵略了朝鮮、韓國、蒙古、菲律賓、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馬來亞、新加坡、印尼、汶萊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家和地區。然而,日本卻始終不敢對澳門伸出魔爪。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據劉成禺猜測,日本之所以不敢侵略澳門,其實,是因為巴西的一個照會。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別急,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講解一番。
  • 在臺灣,為什麼認同中國的青年越來越少?
    我如何從感性「臺獨」變為理性統派  記:所以你其實是出生在一個多數人不認同中國的環境裡,那是怎麼轉變為一個統派的呢?  張:在讀大學以前,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個臺灣人,覺得中國人是敵人,他們一直想併吞我們。那時的教育讓我非常仇視中國,卻很崇拜日本。剛讀大學的時候,我基本上是一個「臺獨」分子。
  • 清朝為什麼能支撐到20世紀初期?這三場勝戰。讓西方列強不敢小瞧
    因為清朝從鴉片戰爭之後的一百年給中國人帶來了的太多的災難了,割地賠款的字眼不多的充斥著那個時代,那第二次鴉片戰爭就已經被攻破京城,再加上南方的太平天國起義,北方的捻匪之亂使得本來就殘破不堪的大清王朝搖搖欲墜,那這樣的清朝是靠著什麼撐了七十年,一直到20世紀初期才滅亡的呢?其實都是因為三場勝利,下面就讓編者來為大家講解。
  • 不吹不黑,談談為什麼是清朝奠定了現代中國的領土
    為什麼要先說領土的概念呢?就是為了解釋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古代的疆域在近代國際法的概念下,是沒有任何法理依據和參考價值的。比如漢朝、唐朝、元朝,這些朝代的疆域都不具備領土意義,只是類似勢力範圍的存在。更重要的是,這些朝代的疆域或大或小,但在近代國際法的標準下,都是不可追溯的。
  • 為什麼電商在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發展不起來呢?
    要說電商為什麼在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發展不起來,首先我覺得這是個偽命題。  電商這個東西在美國早就發展起來了,EBay亞馬遜,大家應該不陌生吧?  首先,西方發達國家清醒的看到電商過渡興旺,將會摧毀實體經濟。  在我看來,一個國家的經濟想要發展,必須保證這個國家的就業,每人都有工作,每人都有固定的收入,這樣才能拉動國內的消費,實體經濟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而電商的過渡興旺將無情的摧毀實體經濟,在摧毀這些就業崗位的同時,卻無法提供與之相對應的就業崗位。
  • 甲午戰爭前,西方列強扶持大清制約沙俄,清朝國力堪比二等列強
    而其他的一些西方列強,甚至包括日本,在與清王朝的利益上只存在少量的摩擦,在其他方面也存在爭執,但都沒有上升到戰爭的層面。極大地促進了清朝在軍事方面的實力,加上之前的經濟發展,清朝的綜合國力可謂是空前強大,此時的清朝在國際地位上也算得上是二等列強的實力,根本不是我國周圍日本、越南等國家可以比擬了。
  • 當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那八個國家現在怎樣?看完你都不敢信
    一百多年前的1900年,世界上八個最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組成了八國聯軍,入侵病入膏肓的中國,佔領了中國清朝的首都北京,隨後清朝被迫議和,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標誌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屈辱得不能再屈辱的事情。
  • 中國國名「China」與一種昆蟲有關,為經濟利益,西方人曾來偷運
    長期以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認為源自漢字「秦」,「Sinae」的音譯是秦尼、秦那,歐洲人為什麼將中國稱之為「秦尼」、「秦那」呢? 中國古代的絲綢紡織技術 所以,中國的國名「China」最早的時候是指絲綢,而非瓷器,歐洲人是先稱呼中國為「China」,然後才將出自中國的瓷器稱之為
  • 近代日本超越中國,只是因為他們「學習西方」了嗎?
    文 | 山高縣來源:觀視頻工作室今天來和大家談談我們鄰居日本的歷史,明治維新。很多人把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改革超越中國的原因歸結到學習西方這一點上。但是在我看來,學習西方並不是明治維新的成功因素,而更像是明治維新的結果。
  • 世上還有個地方叫「中國」,還說在中國之前叫的,稱:堅決不改名
    那時的「中國」只是泛稱這一片土壤,並沒有被用作國名,直到民國才投入了正式的使用,但是不用並不代表中國這一名字不存在。 然而,除了我國之外,世界上竟然還有一個地方叫「中國」,並且想和我們爭奪它的使用權,這又是哪裡呢?
  • 西方國家為何經常要對東方大國指手畫腳
    東方大國在清朝以前,一直是傲視全球的,經濟和文化世界第一,軍事實力也是大部分時間是碾壓周邊,甚至於把匈奴制服。而到了清朝後期,閉關鎖國,盲目自大,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被西方世界甩在了後面。直至被堅船利炮打開國門,鑑定一個個不平等的條約,喪權辱國。
  • 中國學習西方法律以日本為師
    他自己辦了一個私立大學,還自己辦教堂,自己到西方採購經濟學、語言學教科書,回來鼓勵日本的老師(儘管英語說得很差)試著用英語講課。他們講荷蘭學的歷史,也就是當時所謂的「蘭學」。有一些大名、藩國的國主都倡導西學,甚至德川家康時代的幕府就注意到了西洋歌劇,這個特別有意思。我在想為什麼日本這個國家對外部知識的好奇心和迅速吸收的能力方面,跟中國有這麼大的差別?
  • 傅滿洲:被西方虛構出來的清朝人,作惡多端,是西方人偏見的縮影
    不但如此,這傅滿洲還會巫術,世界各地的語言都不在他的話下。在這樣的角色定義下,傅滿洲儼然成為了一個代表著東方黃種人形象的大反派。02清朝末年社會動蕩,據相關了解,作家在創作傅滿洲這個角色的時候確實是有意而為的,在他的眼中,傅滿洲非常適合被創作為一個中國惡棍的形象,而當時的倫敦社會也充滿著各種醜惡黑暗
  • 從此國家不受欺負,人民不受壓迫。讓我們一起重溫歷史
    中國的近代歷史,是從晚清(1840——1912)開始。在清朝統治晚期,主要經歷了第一次鴉片戰爭、被西方列強強迫籤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以及八國聯軍入侵。面臨國內外的雙重壓力,清朝統治之下的各階級開始了反抗和探索,農民階級發起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嚴重打擊了清王朝和西方列強的勢力。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風暴席捲全國,清朝統治迅速崩潰,次年2月12日宣統帝溥儀被迫頒布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政府自1644年入關以來268年的統治。1912年(民國元年) 中華民國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