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都認同清朝的國名為"中國",為什麼日本卻死活不同意?
"中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我國的西周時期,用來特指西周都城附件直接統治的地區,也有中央之國的意思,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對於"中國"的含義便擴大了許多,一般與中原之外的異族人區分開來,我們自稱為中國,孔子也曾經說過: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相類似的話語。
而到了漢朝時期,一些邊疆地區的人便開始稱中原地區建立的王朝為中國,也就是說此時的"中國"還不是國號,只是中原地區的一個代稱,這樣的一種稱呼,在古代也一直被視為正統傳承的一部分,比如在南北朝時期,南北雙方都會稱自己為"中國"。
在宋朝的時候,遼朝、宋朝以及後面的金朝都說自己是"中國",而中國作為了一個國號出現,最早的記載還是在明朝時期,但是一些外國的傳教士進入明朝之後,寫了大量的筆記和日記,在這些筆記當中,他們便開始將明朝稱之為"中國",而在明朝的官方當中使用,主要是在日本的豐臣秀吉入侵朝鮮的時候,明朝出兵之前,萬曆皇帝給豐臣秀吉的詔書當中,就使用到了"中國"的稱號!
而此時經過傳教士的傳播,西方國家開始認同"中國"這一國號,所以在清朝康熙年間,清朝和俄國籤訂的《尼布楚條約》當中,"中國"這一詞作為國號出現在了國際的條約之上,此後在國際上,我們基本上就是使用的"中國"這一國號。
而這一國號西方國家也都非常的認同,但是日本對此卻是非常的不滿,當然這個不滿一方面是因為它的野心,一方面也是因為它非常懂得我們國家的文化,所以在1871年,清政府和日本籤訂所謂的修好條規的時候,清政府使用了中國的國號,但是日本其強烈不滿,所以在他們那一份的條約當中,他們稱之為清國。
而此後日本所有和清朝相關的文件,基本上都叫做清國,而不稱之為中國,所以在當時全世界都認為清朝就是中國的時候,日本卻始終不承認。
這主要首先就是日本了解我國的文化,而且在日本也有一個地方叫做所謂的"中國",大致意思也就是仿照我國周朝時期的性質一樣,而在唐朝宋朝的時候,日本人對於我國的文化是非常的崇拜和認可的,所以一定程度上他們對於滿族統治的中國有些不滿,甚至近些年來提出了所謂"崖山之後再無中國"的話語,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日本的野心!
在近代史當中,我們其實就可以看出來,日本人非常的想要侵略和吞併我們國家,所以對於清政府所稱的中國,它自然是不想承認的,他們甚至有著想要入侵中原,自己曾作中國的想法和野心!
對於日本的這一行為,我們也還是要非常的警惕,不能忘記曾經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