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守宏(湖北)
編輯/不倒翁
作者 / 周守宏(湖北)編輯/不倒翁
《囉囉咚》是湖北省監利縣的一種原始性很強的秧田號子。所謂原始性,是指民歌原生態的表演形式、表演內容、音樂性質,包括音樂中的原生節奏、旋法等等。這一切都是構成第一性民歌二次表演的因素及條件。
現在搬到舞臺上的《囉囉咚》的表演,包括演唱及演奏,甚至是伴舞。這是一種體現民族藝術精神的再發生、再創造。然而民間民歌藝術精神的體現是一種純自然而然的發生。在這個問題上,民間歌手的表演同舞臺上歌唱家的表演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和差異。比如監利縣柘木鄉賴橋村的表演是地地道道的鄉土氣息的原汁原味的表演,沒有加任何雕琢的裝飾的表演。但由於受制於表演者的總體塑造,其中包括樸素的文化修養、粗糙的知識結構、原生環境的自然感應、口傳心授的演唱技巧等等的作用。他們的表演來得情真意切。較之於有較高的文化修養、系統的知識結構、人為環境異化及正規的表演技巧訓練的專業表演者,更為符合民歌表達的原生藝術精神。
對於民歌原生態藝術精神的蛻變這一現象。我作為一個老文化工作者來說是非常擔憂的事。由於《囉囉咚》被收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多音樂愛好者和縣宣傳文化部門的領導都想在《囉囉咚》這一藝術形式上大做文章。監利縣曾組織過囉囉咚的民歌比賽,這對普及和傳承有好處。這當然也是好事,但作為擔憂的是怕變味。收集來的原始民歌,經專業的演唱者再度表演,聽上去就不是原味,如《五色原線繡一枝花》監南人唱和監北人唱就有區別。比如我和夏香元唱,他是監南人,他唱出來的味就比我唱的效果好,方言吐字都是有講究的。
目前,隨著民歌的專業化表演的層次越高,直覺上叫起來就越不順那麼回事。如果說這是不可理解並不奇怪,每個人的表演風格不一樣。千篇一律的表演也不乏失味。但這都不是理由。奇怪和可怕的是再生表演中的民歌,也叫再創造表演。愈專業化,其原生態的、獨特的、細膩的藝術精神就愈喪失得蕩然無存。
我最難忘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在我任文化館長期間,為了推出《囉囉咚》一方面我虛心向老音樂工作者唐永榮老師請教和學習;另一方面深入田頭地角找到了民間藝術收藏家賴小平老師,接觸到了一班地地道道能演唱的民歌手,讓我欣喜若狂、如獲似寶。(所以後來我在申報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同時也對此項目的保護也作了規劃。)這些民間歌手丟開了手中的農活無拘無束,扯開嗓子就唱,而且愈唱愈來勁。你叫他們唱幾遍他們就唱幾遍,而且每一邊都不一樣,一遍一個花樣。這時的民歌表演是自然的充分體現了這首民歌的原生態藝術精神的總面貌。儘管他們的表演有粗糙的一面,甚至從專業的角度講,無舞臺經驗、無舞美效果。但是最終還是被非遺保護部門認可了,所以隨之,韓國的、省音協的武漢電視臺的紛紛採訪、報導,而且還把這些歌手請進了揚子江音像錄音棚進行了錄製工作。
隨著流行音樂龔琳娜演唱的《忐忑》的出現,方石和我準備合作,把《囉囉咚》按照《忐忑》的風格創造出一首現代的、時尚的流行歌曲。但是如果再去請原汁原味的歌手來唱的話,顯然是不成功。因為不能獨立性、自由性、隨意性地唱了,那只能請專業的演唱者了。(如果這樣下來,原生態的民歌藝術精神將會蛻變了。)在曲式上、聲部上都進行加工,單聲部改二、三聲部加復調音樂,在伴奏上為了體現一個「民」字,加幾把二胡、一支笛子,為了加點低音效果,再加一把西洋的大提琴,如果省裡選上了,要到中央去演出,又得動創作改編的心事。又要重新整理作品、改編作品、重寫聲部,配上現代和聲寫大型復調。再請一二個著名的專業演唱家。伴奏上改用雙管編制管弦樂隊,用六支長號、兩套定音鼓,還要設計最佳得服裝、舞檯燈光、布景裝置,調音臺用幾十近百個聲道以上的......終於演出了。這時再聽這首民歌吧,本已完全徹底地喪失了它的原生藝術精神了。剩下給我們的也就只有一具空蕩的軀殼了。我不敢說這種做法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所謂的與時俱進。問題是在於我們對待《囉囉咚》再生表演中的原生藝術精神的合理接受行為上,一定有不合理的因素和問題。
《囉囉咚》表演中的原生藝術精神其實說穿了,就只是一種規範化的風格問題。這種風格存在於這首民歌的獨特發生構建之中。其中可以包括民歌生態的地理環境、文化民俗、自由思想、民生思維以及本地區特有的人倫意識等原生文化之中。要正確理解及將這些原生藝術思想的精神進行再發生。首先要做到一點,那就是始終自我的最初印象與當時感受來作為再發生的工具和標準。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每一種民歌的表達都以民歌演唱者自我現實狀態為主要規範來作為衡量尺度的。
《囉囉咚》的場景就秧田裡的畫面。文化館請他們來按照他們自己的方式、自發的、即興的一遍一個花樣地來表演,並在變化之中進行必要的自適性調整,這正是民歌的自娛性目的所在。同時,能使歌手積極地調動起他的各種感覺器官,以民歌的原生態藝術精神為軸心,做到萬變不離其宗。他們演唱民歌,都不講究什麼「可見」的形式,走到哪兒唱到哪兒。既不追究任何前因,也不承擔任何後果。從不注重「外在」的場合。這種傳播方式目的是自娛外,也為了使自己的歌唱在內心世界中與天地同和,這也正是民歌原生態藝術精神的一個偉大方面。
總的來說,不重視民歌原生藝術精神中的這些「合理內核」,將原生態的囉囉咚再提煉再創作、表演形式。這是能導致原生態民歌藝術精神的徹底蛻變和喪失。這一嚴重的問題應該被文化部門充分認識。不然研究《囉囉咚》、演唱《囉囉咚》都將成為似是而非、似曾相識、大同小異甚至有竊筆盜文之嫌。因此,這是作為我一個在文化戰線上工作了三十七年的老音樂文化工作者一種責任心、一種憂患意識,才對此提出如此擔憂之文。
周守宏簡介:
作曲家,二胡演奏家。漢族,籍貫,湖北。1978年畢業於武漢音樂學院。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全國藝術考級考官。歷任湖北監利縣音樂家協會主席,監利縣文化館館長,研究館員。(正高職稱)
多年來,從事群眾文化的宣傳組織、創作輔導等活動。主編了藝術學科的科技成果書籍《中國民族民間歌曲、舞蹈、器樂集成》;均入全國卷,被聯合國收藏。出版了個人創作歌曲選《旋轉舞臺》。代表作有歌曲《中國人》、《面對一切》;歌舞有《田園春曉》、《趕會》;器樂曲有《夢中情思》(1989年選送德國演出。);戲劇音樂《漁媽蓮妹紅軍哥》;論文有《監利民歌初探》、《淺談和弦類別》、《音樂與數學》、《文化館內部管理之我所見》等。
三十多年來,在省市中央電臺、電視臺和報刊等,播放、發表歌曲、電視音樂、器樂曲、論文、歌詞等作品達460餘首(篇)。2007年創作的荊州花鼓戲《漁媽蓮妹紅軍哥》音樂獲全國第十四屆群星創作大獎。其名錄被收入《湖北省宣傳文化系統高級知識分子傳略》、《中國民間名人錄大典》、《中國當代音樂界名人大辭典》等。1998年表彰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作者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