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畔,中國減貧理念開花結果

2021-01-08 荊楚網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 特稿:湄公河畔,中國減貧理念開花結果

新華社記者孫萍 劉健

告別雨水河水,喝上潔淨的自來水;告別泥路土路,走上寬敞的水泥路;告別茅屋草屋,住上漂亮的新房;告別外出打工,家門口勞動創收……在中國扶貧專家的幫助下,湄公河畔的一些村莊舊貌換新顏,村民迎來幸福生活。

湄公河畔,中國精準扶貧、志智雙扶理念開花結果,造福百姓。

村民走上致富路

中國在第17次東協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提議實施「東亞減貧合作倡議」,並據此自2017年起在柬埔寨、寮國、緬甸啟動東亞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中方將這3國各兩個村作為試點,派出扶貧專家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產業發展、村民能力建設等活動,為東亞國家減貧提供示範。

在柬埔寨幹丹省莫穆坎普縣斯瓦安普鄉的斯瓦安普村,35歲的單親媽媽斯雷佔塔告訴記者,她以前帶著3個孩子住在一個面積約35平方米的殘破吊腳樓裡,一家人全靠她在金邊建築工地上打工的微薄收入生活。中國扶貧專家到來後,不僅為她家翻修房屋並通上水電,還幫她搭建蘑菇棚,指導蘑菇種植技術。

如今,斯雷佔塔靠賣蘑菇和蔬菜,每天有折合十幾美元收入。「現在我不用去金邊工作了,在家幹活就能養活我和孩子,也有時間照顧他們。中國專家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讓我對未來有了希望。」

4000人用上自來水、82戶接入電力、71戶房屋重建、190戶房屋改建、132戶新建廁所、500戶用上省柴灶、200戶實施庭院經濟、80戶搞起小米椒種植、28戶從事高溫蘑菇種植、40戶成為養牛示範戶、新建2個洗潔精加工廠……兩個減貧示範村的數據,印證了中國對柬埔寨減貧事業的貢獻。

同樣的減貧故事也出現在緬甸、寮國。2019年11月,來自東協10國及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組織的90餘名代表考察了緬甸內比都市達貢鎮埃羌達村。他們紛紛稱讚埃羌達村為國際減貧合作樹立了標杆。

埃羌達村中學校長拉拉翁告訴記者,以前學校教室不夠,一些低年級的學生要到倉庫去學習,而且教室還漏雨。中國援建了教學樓、圖書館和教師宿舍,還提供了充足的教學用具。

在寮國萬象市版索村,副村長坎佔說,中國不僅援建了路、橋、醫務所、教師宿舍、教學設備以及配套的電力設施,還在村民當中開展了織布、種玉米和養牛等培訓。

精準扶貧有妙招

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症下藥、靶向治療……中國「精準扶貧」模式在湄公河畔落地生根。

在柬埔寨的兩個減貧示範村,80%的村民沒有土地。對有土地、房前屋後有空閒地的農戶,中方規劃實施了養牛示範、種植高溫蘑菇項目;對既無土地又無空地農戶,則採取「以小見大」的方式發展庭院經濟——盆栽蔬菜。

中國援柬減貧示範合作項目中方專家組組長袁剛說,專家組逐村逐戶分析致貧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做到因村制宜、因戶施策,把援助資金用到關鍵節點上。3年來,項目成功示範了「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為柬埔寨農村地區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提供了很好借鑑。

緬甸埃羌達村是移民搬遷村,多數農戶無耕地,難以發展種植業。中方專家深入調研埃羌達村的情況,和緬方項目管理人員、村民討論分析,一致認為發展養殖業、實施科學養豬項目是符合該村實際的一條增收措施。

中國援緬減貧示範合作項目中方專家組成員楊鶴松說,埃羌達村養豬示範項目的實施,提高了村民的養殖技術,有助於發展農村經濟、增加村民收入。項目同時通過向周邊村寨銷售優良品種的仔豬,帶動周邊村寨養殖業的發展。

在寮國版索村,中方為村民量身定製的織布項目受到歡迎。49歲的尼·坎帕馮薩說,村裡約有21戶加入織布小組,通過織布一年能收入大概五六百萬基普(1萬基普約合1.1美元)。

志智雙扶出成效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只有提升貧困群眾的內在動力和致富本領,才能從根本上剷除貧困。在湄公河畔,中國志智雙扶理念帶來實際成效。

中國扶貧專家既注重「引進來」現身說法,又組織村民「走出去」開闊眼界。版索村副村長坎佔參觀過中國的一些脫貧示範村,了解了廣西的旅遊扶貧、梯田綜合開發和現代農業種植養殖等項目。村裡一些去中國參觀過的家庭都對種植養殖項目躍躍欲試。

中方專家培訓村民如何科學養牛。51歲的村民萬萍對記者說,她丈夫參加了養牛小組。「對我來說,教的這些技術都是以前沒聽說過的。有了這個項目後,村民們養的牛多了。」

寮國工貿部部長兼老中合作委員會主席開瑪妮不久前視察了版索村。她對記者說,版索村現在很好,「要繼續探索加強貧困村的硬體和軟體系統的全面建設,實現脫貧致富、可持續發展,尤其在能力建設方面,老中雙方可以更深入地探討與合作」。

柬埔寨農村發展部農村經濟發展司副司長衡真田說,中國專家不僅帶來了扶貧的技術和經驗,最關鍵的是給柬埔寨老百姓帶來了勞動致富理念,這種思想上的轉變才是最寶貴的財富。(參與記者:毛鵬飛、高炳南、章建華、張東強、車宏亮)

相關焦點

  • 首部紀實表現中國發起和實施東亞減貧示範合作項目紀錄片今晚開播
    湄公河沿岸的六個普通村莊,分屬不同的國家,說著不同的語言,卻面臨著同樣的貧困難題。由於土地稀缺、勞動力匱乏、生產資料不足,柬埔寨的上閃、寮國的阿滿和緬甸的馬樂雯像這裡的很多百姓一樣,長期忍受著貧窮和疾病。
  • 中國精準扶貧經驗幫助東南亞國家減貧
    坎佔·布維奈說,中國援助項目為村莊帶來許多新理念,還建立了村級項目管理組織。「借鑑中國的減貧經驗,當地有關部門不再簡單送錢送物,而是在項目村開展更有效的『造血型』扶貧。」中老減貧示範合作項目中方專家組組長、中老國家聯合項目辦公室中方常駐負責人範西寧說,中方專家組與老方執行團隊相互學習借鑑,統籌推進項目實施。
  • 中國減貧故事為何如此動人(人民論壇)
    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一位國際人士讚嘆:「因為經歷過貧困,我深深感到,貧困不僅會在物質上,也會在精神上削弱人們的能力,讓人失去自我價值認同。正因如此,消除貧困才顯得如此重要,中國成功的減貧故事才如此動人。」中國脫貧攻堅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不僅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理念,也為人類社會治理貧困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傳習錄】為全球減貧提供中國經驗和智慧
    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中國經驗值得重視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成功使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世界銀行曾指出,發展中國家在2010年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的減貧內容,即在1990年水平基礎上將極端貧困率減半。潘基文說:「如果詳細審視數據,這一目標得以完成中國功不可沒。」
  • 鄒明:講好人類減貧的「中國故事」,向世界分享「中國智慧」
    「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提供公正、客觀的新聞報導,講好人類減貧的『中國故事』,向國際傳播減貧的『中國聲音』,向世界分享『中國智慧』。」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青花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國際減貧論壇》上,鳳凰新媒體副總裁兼鳳凰網總編輯鄒明表示,在人類減貧的歷史進程中,媒體要做好減貧事業的觀察者、記錄者,通過全方位的立體報導,營造減貧進程的良好氛圍,凝聚起強大的社會合力,這是媒體人的責任與擔當。
  • 【地評線】南方網評:「中國成就」加速世界減貧進程 「中國力量...
    習近平主席指出,要打造包容性、可持續、有韌性的未來,不斷推進全球減貧事業至關重要。中國即將提前10年實現消除絕對貧困目標。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中國願同各國一道,合力建設遠離貧困、共同發展的美好世界。  貧困是人類長期面臨的社會現象。
  • 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
    朱海鵬攝(人民視覺)國際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如期實現全面脫貧目標不僅是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也將為全球減貧事業注入信心和動力,為各國推進減貧工作提供參考借鑑,加快推動全球減貧進程自然資源的利用更可持續詹姆斯·林奇
  • 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經驗」
    冉昊 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教授12月14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立足我國減貧經驗,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闡釋了中國減貧的世界意義。當前全球疫情肆虐,更加劇了減貧事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自2012年以來,在之前扶貧攻堅的基礎上,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經過8年持續努力,今年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已經全部脫貧,貧困縣已經全部摘帽,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 《中國特色減貧之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出版發行
    近日由中原農民出版社和紅旗出版社聯合出版、崔華泰編著的《中國特色減貧之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應時而出。  本書以精準扶貧理論的形成和實踐、如何減貧為出發點,對脫貧攻堅中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重點問題進行詳細解析和論證,提出了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集中發力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開幕...
    過去我們主要通過發展農業、旅遊業以及促進商品、服務出口來推動經濟增長,促進減貧。如今,我們可能無法單純依賴過去的方式來推動經濟增長和減貧。柬埔寨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都需要加強國際合作,特別是維護雙邊和多邊夥伴關係,以確保共同實現發展、和平與穩定。借鑑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我們實施了一些重要項目,包括中國援柬減貧示範合作項目、中國援柬鄉村道路項目和中國援柬鄉村供水項目等。
  • 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
    中國婦女扶貧減貧的巨大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是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在扶貧減貧領域的生動實踐,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勁動能,也為促進全球婦女減貧進程乃至全球婦女事業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一、堅持用黨的光輝思想指引婦女扶貧減貧的前進方向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婦女群體。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中國式減貧」照亮人類共享繁榮新未來...
    12月14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北京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指出,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減貧事業面臨嚴峻挑戰。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千年幸福追逐,千年戰貧歷程,在14億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終於變成了現實。
  • 湄公河畔的琅勃拉邦古城
    湄公河畔、寮國北部群山環繞的琅勃拉邦在14到16世紀間曾是寮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瀾滄王國的首都。琅勃拉邦古城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如今已經成為寮國歷史與文化的象徵。城內既有傳統的金碧輝煌的佛教寺廟,也有法國殖民時期留下的西式建築。走進琅勃拉邦,也就走進了寮國的歷史。新華社發(凱喬 攝)
  • 重磅微視頻|中國減貧 兼善天下
    這是一條中國特色的減貧道路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減貧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今年全面脫貧目標完成後,中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雜交水稻技術是中國援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重要項目之一。2019年5月,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馬達加斯加成立分中心。
  • 國際組織官員:中國減貧經驗是一座寶庫
    原標題:國際組織官員:中國減貧經驗是一座寶庫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所有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至此,我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國際農發基金亞太局局長布雷特24日接受總臺記者專訪,對中國減貧成就表示祝賀,並希望與中國繼續深化合作,在國際上分享中國經驗,推動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
  • 【印】蒙特克·辛格·阿魯瓦利亞: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減貧的典型
    筆者認為,減貧首當其衝,尤其是消除日人均生活支出低於1美元的絕對貧困。發展中國家減貧,最缺乏的是資本。我們曾做過測算,若想實現2030發展目標,全球發展中國家每年總共需1.5萬億美元的投資,這即便對印度、中國這樣人口、自然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來說,也是巨額支出。於去年正式收官的聯合國千年發展計劃在減貧方面取得卓越成效。
  • 脫貧攻堅,為世界減貧提供中國方案
    脫貧攻堅,為世界減貧提供中國方案 2020-10-17 00:22:10 參與互動   脫貧攻堅,為世界減貧提供中國方案
  • 【中國那些事兒】多國學者點讚中國減貧成就 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
    中國日報網9月18日電 中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徹底消除絕對貧困。多國專家學者表示,中國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打贏脫貧攻堅戰因而具有更廣泛的世界意義。
  • 「中國減貧奇蹟」——習近平為世界展示的一種可能
    聯合國糧農組織減貧項目官員安娜·坎波斯指出,中國在減貧領域取得巨大成果,是因為始終把扶貧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並且在扶貧方面有清晰的目標,中國在減貧領域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 誠如所言,在中國,消除貧困一直是重要的政治議程。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消除絕對貧困明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
  • 範磊:東協減貧脫貧的現實困難與未來選擇
    所以,東協未來要實現從根本上脫貧減貧,能否在結構層面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全面轉型以及新技術、新理念的全面落地將成為東協能否全面減貧並最終實現脫貧的關鍵。目前,東協多數貧困國家都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改革乏力等經濟難題,而其中農業不發達和農業人口的貧困是其中最嚴重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