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期刊2020年4月29刊登了南京郵電大學馬延文教授和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朱勇合作發表的文章,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周偉欣博士。論文的標題是「帶多孔電極的透氣、超薄、可拉伸表皮的電子產品」。
先放圖。
你以為上面這個黑色的護腕只是一個簡單的護腕嗎,並不是,這是一種個功能齊全的帶藍牙的遊戲控制器。
具體來說是一個通過納米技術開發出的具有透氣性、超薄、可拉伸的電子控制器。在超薄的具有伸縮彈性的材料裡嵌入了柔性電子元件,擁有從登記心電圖到控制視頻遊戲的功能。
可以想像這種織物材料將在可穿戴設備、醫療、航天等領域都將產生實際應用。
文章中以俄羅斯方塊為例展示了這一設備的操控能力,從左到右的四個按鈕分別具有向左移動,向下移動,旋轉,向右移動的功能。
該設備以彈性高分子薄膜為底層,然後將該材料浸泡在含有銀納米線的溶液中經過熱壓,使其將銀絲封住,形成多孔電極。這種方法看上去並不複雜,應該比較容易進行規模化生產。
同時因為它具備以往電子布所不具備的良好透氣性和可拉伸特性,因此能夠長時間佩戴而不會使人產生不適,這對於可穿戴設備是很關鍵的因素。
馬延文教授是知名的材料學專家,在國際著名的材料、化學和能源類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10餘篇,被引用6000 餘次,單篇最高引用達700餘次,2次(2015和2017年度)入選RSC期刊「Top1%高被引中國作者」榜單。
作者從網絡上發現馬教授在2018年-2021年期間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導電納米網絡負載金屬鋰柔性電極的結構調控與儲能性能」,經查詢,馬教授在先進碳材料與新能源、柔性透明電極與器件、智能紡織材料與器件領域已擁有多項專利。
其中「一種在金屬絲上包裹碳納米材料的裝置」、「一種用於柔性有機光電器件耐彎折和抗拉伸測試的裝置 」和「一種柔性透明電極及其製備方法」3項專利可能與本文有關,其申請者中同時包括馬延文教授和周偉欣博士。
如果未來市面上出現腕上電腦,將投屏投在你的眼鏡上,你會感興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