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腕還是遊戲控制器?新型納米材料面世,它會否改變我們的生活?

2020-12-25 明杭之家

《ACS nano》期刊2020年4月29刊登了南京郵電大學馬延文教授和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朱勇合作發表的文章,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周偉欣博士。論文的標題是「帶多孔電極的透氣、超薄、可拉伸表皮的電子產品」。

先放圖。

你以為上面這個黑色的護腕只是一個簡單的護腕嗎,並不是,這是一種個功能齊全的帶藍牙的遊戲控制器

具體來說是一個通過納米技術開發出的具有透氣性、超薄、可拉伸的電子控制器。在超薄的具有伸縮彈性的材料裡嵌入了柔性電子元件,擁有從登記心電圖到控制視頻遊戲的功能。

可以想像這種織物材料將在可穿戴設備、醫療、航天等領域都將產生實際應用。

文章中以俄羅斯方塊為例展示了這一設備的操控能力,從左到右的四個按鈕分別具有向左移動,向下移動,旋轉,向右移動的功能。

該設備以彈性高分子薄膜為底層,然後將該材料浸泡在含有銀納米線的溶液中經過熱壓,使其將銀絲封住,形成多孔電極。這種方法看上去並不複雜,應該比較容易進行規模化生產。

同時因為它具備以往電子布所不具備的良好透氣性和可拉伸特性,因此能夠長時間佩戴而不會使人產生不適,這對於可穿戴設備是很關鍵的因素。

馬延文教授是知名的材料學專家,在國際著名的材料、化學和能源類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10餘篇,被引用6000 餘次,單篇最高引用達700餘次,2次(2015和2017年度)入選RSC期刊「Top1%高被引中國作者」榜單

作者從網絡上發現馬教授在2018年-2021年期間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導電納米網絡負載金屬鋰柔性電極的結構調控與儲能性能」,經查詢,馬教授在先進碳材料與新能源、柔性透明電極與器件、智能紡織材料與器件領域已擁有多項專利。

其中「一種在金屬絲上包裹碳納米材料的裝置」、「一種用於柔性有機光電器件耐彎折和抗拉伸測試的裝置 」和「一種柔性透明電極及其製備方法」3項專利可能與本文有關,其申請者中同時包括馬延文教授和周偉欣博士。

如果未來市面上出現腕上電腦,將投屏投在你的眼鏡上,你會感興趣嗎?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用可透氣材料製造出能佩戴在手腕上的遊戲控制器
    據外媒報導,納米技術正在讓電子產品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緊湊。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科學家開發的一種新的可透氣材料,含有可用於從登記心電圖到控制視頻遊戲的電子元件。他們開發出了一種薄薄的可拉伸材料,可以嵌入電子產品。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在室溫下,它的熱膨脹係數僅為大多數塑料的約十分之一。現代生活緊密地依賴於塑料,然而塑料的數量巨大,這些塑料大部分來自石油化工。對於這些複雜的環境問題,雖然沒有靈丹妙藥,但通過仿生結構設計提升生物基材料性能,可以成為一種有前途的策略。
  • 《魔獸世界》護腕9力量要什麼材料 護腕9力量所需材料一覽
    導 讀在遊戲《魔獸世界》中,護腕附魔9力量需要的材料為6個幻影之塵和6個強效不滅精華。此外,玩家還必須學會公式:附魔護腕-超強力量。
  • 新型材料,無論是高分子,金屬材料,還是陶瓷,塑料等材料
    包括特殊材料學(如生物相容性,陶瓷/高分子複合材料,纖維化學相容性),無機非金屬材料學(原子性質及物理特性,導電/導熱/隔熱/高分子失水/高分子粘結強度,納米材料)以及自然科學材料學(氣候科學,太陽能熱/太陽能電池)等等。
  • 橫截面積僅1平方納米,迄今最小原子存儲單元面世
    橫截面積僅1平方納米,迄今最小原子存儲單元面世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6日電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3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了迄今最小的存儲設備,其橫截面積僅1平方納米,容量約為25兆比特/平方釐米,與目前的商用快閃記憶體設備相比,每層的存儲密度提高了100倍。
  • Cell:基於納米生物學技術的新型癌症免疫療法或有望徹底根治癌症
    2020年11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奈山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新型癌症免疫療法開發上取得了重大進展,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對天然分子進行生物工程化修飾所產生納米生物微型材料與治療性組分進行配對,隨後訓練機體的先天性免疫系統來消滅腫瘤細胞。
  • 超級黑PK超級白:納米材料如何欺騙你的眼睛
    然而,對於能夠看到身邊周遭萬物的普通人來說,一些色彩依舊會騙過人類的視覺,甚至光線。更神奇的是,這些色彩還有其他神奇的功效,能夠對人類的生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而造就這種奇蹟的,是日新月異的納米技術。下面這張圖,在面具旁邊有一塊黑色的「漏洞」。
  • 新型拓撲材料:有望帶來超低功耗新型電晶體!
    背景我們幾乎每天都在使用智慧型手機,可是很少有人會知道:智慧型手機中強大的運算處理能力從何而來?答案是:幾十億個電晶體在支持著這一強大的能力。這些電晶體快速切換開關狀態,實現對於電子流動的控制。一旦低於5納米,電晶體中的電子很容易產生「量子隧穿效應」,電晶體將不再可靠。電晶體材料的「普遍低效率」會引起能量損耗,導致發熱以及電池壽命變短。因此,研究人員正滿懷熱情地追逐替代材料,讓電子器件實現「功耗更低,運行效率更高」。
  • 新型二維材料續寫摩爾定律對電晶體預言
    但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研究員呂勁團隊與楊金波、方哲宇團隊最新研究表明,新型二維材料或將續寫摩爾定律對電晶體的預言。他們在預測出「具有蜂窩狀原子排布的碳原子摻雜氮化硼(BNC)雜化材料是一種全新二維材料」後,這次發表在《納米通訊》上的研究,通過實驗證實了這類材料存在能谷極化現象,並具有從紫外拓展到可見光、近紅外以及遠紅外波段的可調能隙功能。
  • 量子顯微鏡可觀察納米材料捕光過程
    「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看到光被納米材料捕獲時的動態,而不是依靠計算機模擬。」據了解,王康鵬是通過一種記錄光流的四維(4D)電子顯微鏡實現 「首次真正看到光被納米材料捕獲」 的,這臺顯微鏡可以直接觀察光子晶體內捕獲的光,也稱量子顯微鏡(quantum microscope),由以色列理工學院教授伊多卡米納(Ido Kaminer)及其研究團隊開發。
  • 二維材料中的新型量子點:為量子電子器件帶來新可能!
    導讀近日,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成功地開發出一種新型量子點,它由兩種二維材料: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以及掃描隧道顯微鏡的針尖組成。背景近些年來,隨著量子點電視的上市,量子點技術成為備受大眾追捧和科學家關注的熱門前沿科技領域。
  • 燒成系統下料管應用微晶抗結皮材料和納米隔熱材料增產降耗
    針對預熱器下料管系統結皮嚴重的問題,2018年底淄博山水水泥有限公司開始嘗試採用新型抗結皮耐火材料,希望可以解決預熱器下料管結皮多、易造成卡堵、清理難度大的問題。在試用過的新型抗結皮耐火材料中,效果最為突出的是微晶筒、澆注料和納米隔熱板的技改方案。
  • 新型納米口罩濾膜孔徑比病毒更小
    南方日報訊 (記者/李鵬程 通訊員/穗工信宣)5月9日,位於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企業廣州市東泓氟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東泓」)新型納米濾材口罩產品正式對外發布。這是國內首個濾膜孔徑比新冠病毒更小的口罩,重複使用時長可達200小時以上,並已制訂全國首個團體標準。
  • 利用微生物和細菌噬菌體進行無機納米材料生物合成
    由特聘教授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Sang Yup Lee領導的生物過程工程研究團隊對146種生物合成的單元素和多元素無機納米材料進行了總結,這些材料涵蓋了周期表中的55種元素,是利用野生型和基因工程微生物合成的。他們的研究凸顯了生物納米材料的多樣化應用,並從納米材料的可生產性、結晶度、尺寸和形狀等方面給出了改善生物合成的策略。
  • 《魔獸世界》懷舊P5戰地任務流程獎勵盤點:法係為護腕物理為飾品
    等他們忙活完,我們和NPC對話,獲得一個任務包,裡面出隨機的任務。刷到任務太難或不想做,可跑腿重接。任務圖紙放在包裡,隨時可接,等幾種接好一起做。每次做完一個,交還的時候NPC會給一個後續任務,也是隨機刷。
  • Advanced Materials:新型高性能鋰硫電池正極材料——有機檸檬-硫
    新一代低毒、低成本、長壽命、高容量和高能量密度型鋰離子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的研發一直是發展電化學儲能和納米能源材料的重要方向。近些年,低成本和大容量的元素硫正極(理論比容量1675mAh g-1)得到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鋰硫電池成為電化學儲能中的研究熱點。然而,鋰硫電池存在眾多科學難題。
  • 無機納米/零維-三維材料等材料的介紹分類
    無機納米西安齊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從零維/一維/二維/三維四個分類來提供幾十個產品分類和幾千種納米材料產品,材料的材質包含金屬納米材料和非金屬納米材料以及他們的氧化物或碳化物及複合定製材料等等,產品粒徑從5納米-2000納米均可選擇。
  • 我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纖維素基載藥包封結構實現對藥物的可控...
    相關科學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20, DOI: 10.1021/acsami.0c15465)期刊上,通訊作者是劉瑩瑩博士和李濱副研究員。由於化石資源的過度開發和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利用可再生的生物基材料替代傳統的石油基材料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 新型納米球探針問世,可以精準測量納米到微米尺度範圍的界面
    浙江新聞 圖記者日前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胡歡研究員團隊聯合美國IBM沃森研究中心以及東華大學彭倚天教授團隊合作發明出一種新型納米球探針技術,可以精準測量納米到微米尺度範圍的界面,填補了該尺度空缺,解決了納米摩擦學領域的重要技術瓶頸。
  • 上海疏博納米研發出了日常需備新型高效的納米膜口罩!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進入常態化,口罩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標配。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口罩需求量與日俱增,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新增了口罩業務。陸海明帶隊,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從可循環使用的理念出發,研發出了新一代過濾材料——納米微多孔薄膜。該膜具有很好的化學穩定性,可水洗消毒、可重複使用,且仍保持較高水平的過濾效率,並將其應用到高性能口罩的生產中,扛起戰「疫」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