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嚇跑的一支「中國人」,竟建立了印度帝國,還與漢朝齊名

2020-12-24 諸史

在與匈奴鬥爭的過程之中,西漢逐漸認識到西域的重要性,尤其是漢武帝即位之後,聽說大月氏與匈奴是世仇,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漢武帝想要聯合大月氏,以夾攻匈奴,「斷匈右臂」。

西元前139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以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但張騫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大月氏國之後發現,大月氏卻已經被匈奴打怕了,根本沒有了復仇之心。那麼,這個漢武帝一心聯合的大月氏結局如何?鮮為人知的是,大月氏後人並不慫,其中一支建立了一個大帝國,威震中亞,規模竟然與漢朝齊名。

歷史上的大月氏,由休密、雙靡、貴霜、胖頓、都密五部歙侯組成,雖然屬於歐亞人種,高鼻深眼,但從如今地域上看,卻是地道的「中國人」!

西元前5世紀—前2世紀,月氏人遊牧於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一帶,勢力強大,西域最強勢力,多次擊敗匈奴,是匈奴勁敵。但在漢朝之初,匈奴老上單于上臺之後,大敗月氏,殺其王,以其頭為飲器。

此後,大月氏部落開始分化為兩個部分:一部分西遷到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繼續號稱大月氏;一部分留在當地,號稱小月氏。

西元前139~前129年間,烏孫王獵驕靡長大,而大月氏是其殺父仇人,於是大月氏在烏孫鐵騎攻擊之下,又一次遷徙,從伊犁河流域被迫南遷,過大宛國,定居於土地肥沃的阿姆河北岸。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時,正直大月氏逃亡南遷,所以尋找大月氏的過程非常艱辛。

西元前1世紀之初,在東方屢遭蹂躪、不堪一擊的大月氏,卻在中亞大發神威,徵服了阿姆河南的巴克特裡亞王國——大夏(如今阿富汗,由古希臘人建立)。

經過百年修養,大月氏逐漸恢復了實力,到西元之初的時候,五個翕侯之中的貴霜翕侯丘就卻一家獨大,統一了五部,建立貴霜帝國。

貴霜帝國建立之後,丘就卻南徵北戰,先後攻佔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區,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成為中亞一霸,定都如今的阿富汗喀布爾。在此後一百多年之中,貴霜帝國繼續擴張,疆域從今日的塔吉克斯坦綿延至裏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鼎盛時擁有人口500萬左右,士兵二十多萬,被認為是當時歐亞四大強國之一,與大漢帝國、羅馬帝國、安息帝國並列

值得一提的是,貴霜帝國入住印度之後,將首都從阿富汗遷移到印度河地區,成了一個印度帝國,而且還是印度歷史上唯一一個,在建立印度帝國之後,還繼續向北擴張的印度帝國

漢武帝時代,大月氏人拒絕了漢朝的聯盟,但貴霜帝國建立之後,卻與漢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首先,作為統治著河中地區、巴克特裡亞(今阿富汗)還有北印度的大帝國,貴霜帝國橫亙在絲綢之路上,是東西方貿易的必經之國。由於絲綢之路繁榮的商業貿易,貴霜帝國控制印度之後,難以割捨絲路利益,所以才有動力繼續向北擴張。在這一過程中,貴霜帝國與漢朝交流頻繁,漢朝的絲綢、鎖子甲、札甲、鐵盆領還有弓箭等,逐漸通過貴霜帝國向西傳遞到西亞地區。

其次,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在早期的發展,本身就是貴霜帝國影響力的體現。兩漢三國時,外國僧人半數以上來自貴霜領地,他在首都建立起極其壯麗的寺院和佛塔。更為重要的是,貴霜帝國控制著中亞絲綢之路,讓佛教影響力迅速擴散,包括傳播到了中國。直到貴霜帝國滅亡之後,波斯的拜火教與印度本地的婆羅門教才開始在中亞傳播。

作為東西方交流的十字路口,貴霜帝國的獨特地理位置,註定了其對東亞與西亞有著無以倫比的影響力。

不過,貴霜帝國之所以成為當時四大帝國之一,主要是由於中亞地區存在勢力真空,無論是安息帝國,還是大漢帝國,都無力對中亞地區進行影響,這才讓貴霜帝國乘勢而起,率先建立起對中亞的控制和影響。但這樣的貴霜帝國,與安息帝國、大漢帝國的軍事實力還存在一定差距,甚至一度被漢朝偏師打的狼狽不堪!

東漢班超經略西域,在攻打莎車國的時候,貴霜帝國提供了一些幫助。這一年,貴霜帝國派出使者見班超,向漢朝進貢珍寶、獅子等,但提出要娶漢朝公主為妻。貴霜帝國不是匈奴,此時漢朝又不是西漢之初,因此班超拒絕了這一提議,貴霜帝國懷恨在心。

西元90年,貴霜帝國副王謝率兵七萬,東越蔥嶺攻打班超,而班超手下只有千餘漢軍,雙方實力嚴重不對等,部下都很驚慌,班超卻非常淡定:「貴霜大軍雖多,但翻越蔥嶺遠道而來,後勤運輸肯定不便,因此只要堅壁清野,收好糧食堅守不出,貴霜大軍不足為慮,幾十天之後就被敗退」。

果然,貴霜大軍攻打班超,卻無法攻克,搶掠糧草,又無所得,軍心疲憊。班超判斷貴霜大軍可能會去龜茲尋找糧草,於是派出數百人埋伏在必經之路上,斬殺了貴霜帝國副王謝的使者,並將使者人頭送給副王謝。副王謝一見使者人頭,大驚,進退無據,立即向班超請罪,乞求放他們一條活活路,班超最後放了他們回國。副王謝回國之後,貴霜帝國為之震驚,從此每年向漢朝進貢,「即遣使請罪,願得生歸。超縱遣之。月氏由是大震,歲奉貢獻。」

當時堂堂四大帝國之一的貴霜帝國,卻向漢朝進貢,說明貴霜帝國的含金量確實不足,只是佔據了優越地段,因而位居四大帝國行列。

西元4世紀,東印度的笈多帝國興起之後,統一北印度,貴霜帝國殘餘勢力臣服於笈多帝國。但位於阿富汗的大月氏人仍保持獨立,只是在白匈奴(匈奴西遷中的變種)的打擊之下,大約在西元425年滅亡。不過,貴霜帝國雖然消失,但大月氏人並未消失,現代印度賈特人就是他們的後人。

參考資料:《漢書》

相關焦點

  • 匈奴被漢朝打敗後為何銷聲匿跡了?
    這個民族有著一個讓人敬畏的名字——匈奴!匈奴人用自己的彪悍和勇武建立了當時亞洲大陸上最強大、幅員最遼闊的大帝國——匈奴帝國,並且與漢帝國連年徵戰。雖然漢帝國在與匈奴的徵戰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是也損耗了巨大的國力,逐漸衰落。匈奴則在漢帝國的壓力下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與漢族交往頻繁,逐漸與漢族融為一體,北匈奴則西遷以後銷聲匿跡。
  • 匈奴人到底去了哪裡,蒙古是匈奴的後裔嗎?
    匈奴,這個曾經強大的中國北方霸主已經不復存在了,在歷史的長河中,他不斷的分裂,通婚,遷移,雜居,已經融合到世界的各個民族當中。目前在中國,真沒有哪個民族算是匈奴的後代。有人說蒙古,有人說滿族,其實都不是,蒙古的祖先是東胡,居住在大興安嶺附近,是和匈奴同時代的一支部落,滿族的祖先是肅慎,生活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一代。
  • 號稱全球第一的帝國要吞滅漢朝,結果悲劇了!
    就為了這宏偉目標,偉大的外交家張騫,先是路上被匈奴扣押,一百多人的使團,就活了他和助手倆人。但哪怕都在匈奴熬得娶了老婆生了娃,卻還要一咬牙跑出去。又是走了好遠路吃了好些苦,穿越整個西域,才在阿富汗北部找到這群傳說中的弟兄。真箇叫吃夠了洋罪。可就是這麼遭罪,大月氏人卻還不買帳。雖然以隆重禮節,熱情接待了張騫一行人。但他們真正垂涎的,卻是漢朝的絲綢以及通商的巨大商機。
  • 「匈奴未破,何以家為」:「匈奴」是什麼民族,現在是哪裡?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漢朝霍去病將軍的豪言:「匈奴未破,何以家為?」 作為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如雷貫耳的傳奇民族的匈奴,一度統治著現在中國的大規模疆域。
  • 漢朝打服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遷,卻無形中釋放了一個更強大的...
    在中國歷史就進入帝國統一階段時,中國北方迎來了第一個長久威脅中原王朝安全的遊牧民族,這就是匈奴。匈奴在秦漢時期開始活躍在中原北部,秦朝時期,秦國大將蒙恬將匈奴逐出黃河河套地區以及河西走廊地區;西漢前期匈奴變得強大起來,屢次進犯邊境,並控制西域。後被漢武帝所敗,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到東漢時期,匈奴由於內亂,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漢朝。東漢政權對經過光武、明、章三帝近五十年休養生息,北匈奴其實只是小菜一碟。
  • 古時候的匈奴是現在的什麼地方人呢?
    這一時期,匈奴的實力還比較弱小,雖然依靠來去無蹤的靈活作戰風格,時常為禍北方邊境,但整體上來說,在北方一直是挨中原各諸侯國收拾的角色,沒有太多能力反抗。冒頓奪取大單于之位,匈奴帝國統一北方草原,進入鼎盛時期匈奴人發展到頭曼單于的時候,已經十分強大,成為北方草原首屈一指的勢力。
  • 公元五世紀後,匈奴人消失在史書之中,他們究竟去了哪裡?
    提到遊牧民族,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蒙古族,可是,隨著蒙古帝國的不斷擴張,版圖越來越大,甚至取代漢人建立了元朝,除了蒙古之外,還有一個規模巨大的遊牧民族,那就是匈奴族。在多數人眼裡,匈奴就是北方蠻族,與斯文講禮的漢人格格不入,且匈奴人經常沒事就跑到中原欺負漢人。
  • 曾經與漢朝齊名的大羅馬帝國,為什麼滅亡後再也沒有重建過?
    在兩個帝國滅亡後,東西方的歷史卻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漢代以後,東方周而復始地誕生了眾多以漢朝疆域為基礎的王朝,並最終孕育了現代中國。而羅馬帝國滅亡後,帝國的廢墟上再也沒建立羅馬人的國度,為什麼羅馬人民不選擇再造羅馬呢?
  • 神秘的西域古國曾經一度稱霸西域,匈奴都忌憚,漢朝送去兩位公主
    我一個人遠嫁異國他鄉,和親人天各一方,這裡沒有牆,吃肉和牛奶,我很想念家鄉的人。 寫出了一個遠嫁塞外女子的內心思念之情,獨在異鄉為異客。這首歌是漢朝遠嫁到塞外的劉細君公主,也叫烏孫公主。她是漢武帝劉徹侄子罪臣江都王劉建的女兒,而她嫁給的對象就是烏孫國的國王獵驕靡。
  • 漢朝盛世比唐朝持續時間更長,為何外國人把中國人稱為「唐人」
    在東亞地區,漢朝和日本列島諸國、朝鮮半島有一定的往來。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漢帝國和中亞、西亞各國,以及歐洲羅馬帝國之間建立聯繫。遺憾的是,兩漢並沒有和南亞大陸的另一文明古國——印度有過多的往來。 相比較漢朝,唐朝的對外交往範圍就更加廣泛了。作為強盛的大一統中央帝國,唐朝不僅恢復了和兩漢同日本、朝鮮半島、中亞、西亞的往來,還和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深入交往。
  • 呼韓邪單于降漢,匈奴為漢帝國守國門!
    具體他怎麼做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從他剛繼位就答應左大且渠領兵南下的請求,以及他在爭奪車師故地中軍事外交並用的手段看,這是一個懂得妥協、又不衝動決策的人。於是,到了公元前60年,虛閭權渠單于竟然組織起了一支十萬騎的部隊,意圖南侵漢朝。但很遺憾,這一戰和左大且渠南侵那一戰過程類似。
  • 匈奴人的後代都去哪裡了?少部分選擇了西遷,大部分還在中國
    匈奴族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統一大漠的遊牧民族,建立了十分強大的大帝國。匈奴汗國長期和漢朝對峙,最終在東漢時期瓦解。許多人認為,匈奴汗國瓦解之後,匈奴人遷徙到了歐洲,形成了「匈人」。但是這只是匈奴中的大部分,匈奴的其他部族都去哪裡了呢? 想了解匈奴人的去處,首先就要知道匈奴人的來源。
  • 同是兩大帝國,為何漢朝能痛扁匈奴,羅馬卻被匈奴狂揍
    同是兩大文明中心,同是處於北方遊牧民族的衝擊下,為什麼東漢帝國能迫使匈奴人西遷,而羅馬帝國卻為蠻族所敗乃至滅亡?中國與羅馬是古代世界雄踞東西方的兩大帝國。
  • 漢朝為什麼對匈奴窮追猛打?為什麼不以德服人?
    漢朝還是佔了不少地方的,也開發了不少地方。河西走廊——本來是白種人月支族群的故地,後來月支被匈奴擊敗,匈奴佔領河西走廊。漢朝反擊匈奴後佔有河西走廊。設立酒泉、張掖、武威、天水。(河西走廊地緣)酒泉:漢軍打贏了仗,把酒倒在河水裡慶祝,以示全軍同飲慶功酒。故名酒泉。
  • 漢朝的徵伐,引發中亞動蕩,世界格局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最主要的危險來自於經常襲擊北部邊界的遊牧民族匈奴。漢朝採取遠嫁和親的外交政策來與匈奴交好,此時漢朝由於百姓需要休養生息,所以進入戰略防禦階段。這種求和政策實際上呈現出儒家的帝國和諧理想,但是漢朝對匈奴的綏靖策略也曾遭受批評。西漢時期擔任太傅的賈誼曾表示,強盛的帝國向他人低頭是讓人無法接受的事。
  • 被秦朝完爆,卻能凌駕於漢朝近百年,匈奴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因此,秦朝憑藉著幾百年來對戎狄(後匈奴)豐富的作戰經驗,一支強大的騎兵,外加一道高大堅固的長城,完勝對秦毫無優勢可言的匈奴。漢朝為何長期求和,直到漢武帝時才將匈奴打敗?三、地廣人稀的漢朝初年自秦獻公吹響恢復霸業的號角後,秦朝用了150年的時間來統一天下,長期的戰爭使得中原人口銳減。秦始皇登基後,50萬軍隊徵服南方百越之地,30萬軍隊驅逐北部匈奴,修長城和驪山的勞役不下百萬,其中大部分人死於服役。
  • 威壓中原數百年,攪亂歐洲政局的的匈奴是何來歷?現在是什麼民族
    當然隨著漢朝與匈奴的戰爭,也湧現出中國歷史以來的第一批漢奸,如中行說、李廣利等。在漢朝的強勢攻擊下,匈奴大敗退回漠北,隨後在公元前57年,匈奴內部又發生了內訌與分裂,形成兩個對立的匈奴政權,此後匈奴帝國再也不是漢帝國的對手。
  • 當漢武帝在西域鑿空、北擊匈奴時,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在幹什麼?
    1、印度在幹什麼?印度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孔雀帝國在公元前188年結束,印度恢復到了之前的列國紛爭時代。於此同時,從前2世紀初開始,大夏-希臘人、塞人和安息人等外族開始先後入侵印度,其中塞人在西印度建立了許多公國。
  • 匈奴單于陪葬品曝光,怪不得漢朝一定要滅匈奴,其陪葬品讓人憤怒
    現在在我國北方地區,蒙古新疆地區,有很多的匈奴人的墓的,其中單于的墓地也不在少數,上個世紀初,考古興起,大量的匈奴墓穴被挖掘出來,其中大部分匈奴的陪葬品讓人憤怒,尤其是匈奴單于的陪葬品,讓很多人都驚呆了。
  • 嬴政的赫赫武功,遠不止滅六國,還有北擊匈奴,南平百越
    嬴政六滅國、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帝國並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這段歷史大夥並不陌生。其實,嬴政的"赫赫武功"可不止是歷時十年滅掉了韓、趙、燕、魏、楚、齊六國(從前230年滅韓俘虜韓王安到前221年滅齊俘虜齊王建),正式締造了大秦帝國後,嬴政還建立了兩大輝煌"武功",一個是大夥有點熟悉的北擊匈奴,一個是大夥可能不太熟悉的南平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