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那年,一款卡牌遊戲《遊戲王》突然風靡我們那個皖北小城。宿縣電視臺的「互動點播」欄目電話快教打爆了,《遊戲王》一集連著一集播個不停。我就記得一個雙休日,一個土豪點了一整天的《遊戲王》。動畫片看著上癮,白天上課也忍不住想,時刻沉浸在那酷炫的卡牌之戰中,而十一中門口的玩具攤也出現了遊戲王卡。
由於動畫的熱播,遊戲王卡很快在青少年中打開市場,一盒卡牌三塊錢,能有三十多張。在動畫裡,卡牌放到戰鬥盤上,對應的戰鬥區域會顯示卡牌的立體投影。買到卡牌之後,我也翻來覆去地琢磨,那麼酷炫的戰鬥盤到哪兒搞?在校門口幾家小店留戀許久,也沒瞧見戰鬥盤的影子,當街跟人對戰的理想終究破滅了……
儘管那時候已經十二了,我還不了解何謂盜版。偶爾放學了,手頭有盈餘,跑到校門口的小店買一盒卡;拆開塑料包,把卡慢慢搓開,一張一張認真端詳。看至心滿意足,再塞到書包的夾層裡,可小心了。還好小學以後都是自己收拾書包,就算藏點小玩意,父母也不知道。
《遊戲王》主角武藤遊戲
看過動畫的小夥伴應該記得,卡牌對戰之初,雙方各抽五張手牌。主角武藤遊戲有一套「黑暗大法師」,攻擊力無上限,恰好由五張牌組成。只要抽到這五張卡,對手無論如何都要蓋牌認輸。集齊一套「黑暗大法師」,那可真是橫行卡牌界了!一天下午,我揣了三個硬幣,買了一盒遊戲王卡。拆開一瞧——喲,黑暗大法師,全套!心裡那叫一個敞亮。
爛大街的黑暗大法師……
接著往後翻,等等,怎麼還是「黑暗大法師」……第二天,我把多餘的」黑暗大法師」揣到學校,準備跟同學交換。航仔仔見狀,從書包裡麻溜地掏出一打「黑暗大法師」,在我眼前晃了晃,說道:「這卡太多了,自己留著吧。」哎,這和動畫裡的劇情不一樣啊,那麼厲害的卡組怎麼量產了?
卡牌數量漸長,書包藏不住了。我在家中尋到一個鞋盒,把老晏的皮鞋掏出來,塞到床頭櫃裡;再把卡牌整齊的碼放在鞋盒裡中。在我看來,一雙皮鞋遠不如遊戲王卡寶貝。到了周末,我約上湯圓、航仔仔,三人跑到食鹽家切磋牌技。因為沒有戰鬥盤,加上對規則不熟悉,我經常在戰鬥中吃虧。
我跟航仔仔時有對戰,當時時常出現這樣的場景——他手裡拿著五張牌,檯面上蓋著二十多張卡,陷阱卡、魔法卡一大堆;這邊我剛剛發動攻擊,那邊他掀開一張牌,莫名其妙就把我打敗了。我隱隱覺得這樣不公平,又不曉得哪裡出了問題,只能稀裡糊塗的輸下去。
武藤遊戲這個髮型我也很喜歡
後來,湯圓悄悄告訴我,航仔仔買了一套《遊戲王》漫畫,很多規則他是從書中學到的。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不是自己技不如人,而是對手另有臂助。思忖再三,我決定把漫畫借來,好好研究,來日再戰。航仔仔倒也爽快,他二話不說借了我一本。那本書有大拇指厚,足足有三百頁,只有晚上偷偷地看,平日壓在枕頭下面。
偷看漫畫,不比其他閒書,父母是決計不允許的。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每到晚上,估摸著父母睡下了,我悄悄摸出手電,全身蒙於被中,打著手電筒研究《遊戲王》,就這樣看了兩百多頁。小心再小心,這事兒還是露餡了……
「你就看吧,眼早晚要壞掉!」劉老師頗有些義正辭嚴。
我倒是覺得,問題不在這裡。《遊戲王》借來以後,航仔仔或許是忘了,再也沒有要回去。時至今日,我認為這是他在消磨我的意志。要不,怎麼我只在國內讀個碩士,他都跑到美帝讀博去了?
無憂無慮耍了兩年,大家升入初三。學校加了晚自習,升學壓力明顯重了。我們不敢怠慢,紛紛放下手頭的消遣,專注學業,至少要考上一中。那一鞋盒遊戲王卡,跟雜誌報刊壓書房的角落,表面積了一層灰。後來,我們搬了家,卡牌送給了表弟。
高中以後,我失了集卡的興趣,一來沒人一起玩了,二來怕被同學嫌棄。上周回家小住,途經東仙橋批發市場,路過一家玩具店,無意瞥見遊戲王卡。一時興起,買了一包。拆開來看,好些卡牌竟不認識。上網一查,才知道《遊戲王》系列動畫推出了四五部;而我,似乎只看過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