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華人科學家餘金權獲百萬美金捐助

2020-12-25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重磅消息!

本周二(12月8日),跨國製藥公司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宣布,捐贈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三百萬美金建立永久Bristol-Myers Squibb冠名講座教授席位,希望能夠提供穩定、不受限制的資金幫助科學家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2016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則被任名為首任冠名化學講座教授。

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總裁兼執行長彼得·舒爾茨(Peter Schultz)博士在回應對餘教授的任命時,對餘教授做出了高度評價:「餘金權教授的創造性見解和非常規的有機合成方法,已經改變了用於開發新藥和許多其他產品的化學工藝,這些產品可能會影響全球人們的生活。而學術研究就是醫學進步的源泉。」

餘金權教授曾經在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的採訪中悲傷地提到過他研究領域上最大的攔路虎仍然是資金問題。而現在喜從天降!餘金權教授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收到了這條喜訊,這位夢想是「用知識和創造力創造無窮無盡的新分子」的世界頂尖追夢人心裡的大石頭應該可以落地了!

提到資金不足問題時仍然有些許悲傷的餘

他希望通過加倍努力的工作來表示感謝

在回應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祝賀時,餘金權教授表示,這對於他是莫大的幫助:

製藥界能夠無償捐助一個實驗室這樣的力度真的非常罕見。我只能通過加倍努力的工作來表達感謝!

他表示,希望更多的藥企以這種方式支持化學研究,也希望在他退休以後擔任這個講座教授的後來人做出更有趣的工作。

餘金權是一位世界頂尖合成化學家,他開創了碳-氫鍵功能化的新技術, 顛覆了人們思考生命構件的傳統方式,為新藥的研發、新材料的發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餘金權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

餘金權教授1999年從劍橋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隨後,先後在哈佛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劍橋大學化學系英國皇家學會研究員和布蘭代斯大學助理教授;2007年,他加入世界上最大的私立非營利性生物醫學研究機構之一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資金問題曾是他科研之路上的最大攔路虎

在第三屆WLF期間,我們獨家連線採訪了餘金權教授。當時,餘教授無奈地表示,即使是像他這樣的資深研究員,目前面臨的最大研究障礙仍然是資金問題。

餘金權教授回憶起了他的事業起步期,他說:「我年輕的時候過得非常艱難。由於沒有資源,寸步難行。因此對於年輕人來說,資金問題真的是一道鴻溝。」

接著,餘教授話鋒一轉,笑著說等他成為了資深研究員後,事情仍然沒有發生變化:

現在,資金問題仍然是我科研之路上的最大攔路虎,因為我對很多問題都非常感興趣,我還是很難獲得足夠的資金來進行所有我想完成的實驗。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餘金權曾在專訪中提到他科研領域的最大障礙資金不足。視頻|WLF獨家

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上,餘金權教授與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兩位同事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巴瑞·夏普萊斯 、2013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菲爾·巴蘭一同參加了以「大美化學「為主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合成化學峰會。

在峰會上,三位世界頂尖化學家盡情暢談了合成化學領域裡的突破以及他們對化學領域未來發展的看法。

相關焦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獨家對話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科學家...
    他開創了碳 - 氫鍵催化和官能團化的新方 法,有利於開發各種多功能、新穎和有益的化合物,並因此獲得 2016年麥克阿瑟天才獎。「他是個天才,這個傢伙永遠充滿著熱情,並且有著滿腦子的想法。」這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家、沃爾夫獎得主約翰·哈特維格對華裔科學家餘金權的評價。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前十年選擇難度不大的課題可能導致終身...
    2016年獲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麥克阿瑟天才獎。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前十年選擇難度不大的課題可能導致終身平庸「現代科研競爭,不在於智力,而在於超常想像力。」一頭爆炸式捲髮的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今天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海·滴水湖)講述了他充滿想像力的一次發現,把肥皂中脂肪酸的碳氫鍵打斷,直接做成藥,從而開啟了合成化學的一扇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會前對其進行了獨家專訪。據透露,全世界排名前十的大部分製藥企業都與他有合作,有些藥已進入臨床2期,有望治療腦神經疾病和皮膚癌。
  • 2016年麥克阿瑟天才獎兩位華人得主:化學家和作家
    編譯 | 陳曉雪、梅寶、尹坤責編 | 李研當地時間2016年9月21日,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MacArthur Foundation)公布了2016年度麥克阿瑟天才獎名單麥克阿瑟天才獎被視為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項之一,每年獎勵20至40名在各個領域內具有非凡創造性的傑出人士。獲獎者每人將獲得62.5萬美元的獎金。目前已有丘成桐、張益唐、楊培東、徐冰等多位華裔科學家或藝術家獲得該獎(詳見「知識分子」2015年相關報導)。
  •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會員餘金權獲BMS長期科研資金資助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記者從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獲悉,本周,跨國製藥公司百時美施貴寶(BMS)宣布,捐贈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三百萬美金建立永久冠名講座教授席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2016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則被任名為首任冠名化學講座教授。餘金權教授的實驗室也將獲得長期的資金資助用於和BMS的持續合作研究。
  • 有機大牛餘金權榮獲2016年麥克阿瑟「天才獎」
    ‍‍2016年度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或MacArthur
  • 麥克阿瑟天才獎新鮮出爐,紀錄片導演王男栿榜上有名
    麥克阿瑟天才獎(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 or MacArthur Fellowship)被視為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項之一,為紀念銀行生命災難公司的創始人約翰·D·麥克阿瑟而命名,由麥克阿瑟基金會於1981年設立。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新冠病毒的疫苗接種保護率最高70%左右
    原創 Kai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來自專輯科學家傳奇5月19日(本周二),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上海召開,隆重表彰為上海科技創新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
  • 2名華裔在美獲2019「天才獎」,入帳443萬被贊:給我們希望
    據外國媒體10月22日報導,日前俗稱"天才獎"的"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公布了2019年的獲獎名單。2位華人位列今年26名"天才"之中,分別為概念派藝術家陳貌仁(Mel Chin,音譯)和人類進化學者董珍妮(Jenny Tung,音譯)。
  • 剛剛,今年諾獎首發頒給C肝病毒捕手!英美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
    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揭示了剩餘病例的病因,並使血液檢測和新藥成為可能,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霍頓 1972 年獲東英吉利大學學士學位,並於 1977 年獲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生物學博士學位。然後,他在白金漢郡塞爾研究實驗室工作,在 1982 年成為希龍公司的非甲非B型肝炎部主管。 他出身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17歲時在讀了路易斯 · 巴斯德的故事後受到啟發,成為了一名微生物學家。
  • 王男栿入圍「麥克阿瑟天才」獎,美國疫情紀錄片明日首發
    來源:金馬影展官方訊息IDFA公布非競賽單元名單眾多優秀紀錄片脫穎而出「麥克阿瑟天才」獎公布獲獎名單華人紀錄片導演王男栿入選10月6日,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公布2020年度獲獎名單,華人紀錄片導演王男栿在內的21位各行業研究者及學者入選,其中王男栿也是唯一入選的華人和紀錄片工作者。
  • 剛剛,今年諾獎首發頒給C肝病毒捕手!英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1992 年,他與他的團隊成員同獲美國血庫協會卡爾 · 蘭德斯泰納紀念獎。他還獲得了 1994 年美國胃腸病協會威廉 · 博蒙特獎。2013 年獲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但霍頓拒絕領獎,因為兩位同事沒能一起獲獎。他和Qui-Lim Choo,George Kuo 先後發表了一系列論文,他們共同發現了C型肝炎。
  • 諾獎得主對話知識網紅 《科學家請回答2020》今日頭條上線
    諾獎得主對話知識網紅,會碰撞出什麼火花?近日上線的《科學家請回答2020》系列視頻嘗試回答了這個問題。該系列由今日頭條科學頻道聯合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推出,頭條科普創作者連線對話科學家,聚焦2020年度科技大事件和科研成果,帶觀眾了解科學家大成就背後的小故事。
  • 15歲考入中科大,身為3個院士的莊小威又獲大獎,網友:與我何幹
    說到莊小威,真的可以用天才來形容。她出生於江蘇如皋,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5歲那年才被接到父母身邊。父母發現這小女孩太有天賦,就沒送她上幼兒園,直接送去上小學。學校一測試,一年級就別上了,直接上二年級吧。15歲那年參加高考,以600多分的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從中科大畢業後赴美留學,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下物理學博士學位。
  • 2020麥克阿瑟天才獎出爐,4位生物學家上榜
    日前,麥克阿瑟基金會(MacArthur Foundation)公布了2020年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的獲獎名單。今年總計有21位傑出人士獲獎,其中4位從事生命科學領域工作的科學家獲此殊榮。圖片來源:John D. & Catherine T.
  • 2019麥克阿瑟天才獎出爐,5位生物學家上榜
    >日前,麥克阿瑟基金會(MacArthur Foundation)公布了2019年麥克阿瑟獎(今年總計有26位傑出人士獲獎,其中5位從事生命科學領域工作的科學家獲此殊榮。圖片來源:John D. &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麥克阿瑟獎又被稱為「麥克阿瑟天才獎」,旨在表彰和鼓勵個人的創造力。
  • 「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員」丨諾獎得主那些鮮為人知的軼事
    1 最年輕得主:威廉·勞倫斯·布拉格(25歲因在利用X射線研究晶體結構方面的開創性貢獻與父親攜手榮膺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英國物理學家威廉·勞倫斯·布拉格是著名物理學家威廉·亨利·布拉格的兒子,25歲時因其在利用X射線研究晶體結構方面的開創性貢獻,與父親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對同時獲得諾貝爾獎的父子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解碼計算機視覺「原罪」:AI 如何認識人類世界
    今年,即將於2017年11月8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AI World 2017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我們請到CMU教授、冷撲大師發明人Tuomas Sandholm、 百度副總裁王海峰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王永東、亞馬遜AWS機器學習總監Alex Smola 、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鬱,華為消費者事業群總裁邵洋、騰訊優圖實驗室傑出科學家賈佳亞 等國內外人工智慧領袖參會並演講,一起探討中國與世界
  • 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而「諾貝爾」獎更是對一個科學家、一個學者所獲成就的最大認同,然而國外頻頻獲獎,可中國人很少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原因是什麼,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諾貝爾獎」是遵照瑞典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的遺囑所創立的,將他部分的遺產創立「諾貝爾獎基金會」,每年所得到的利息作為獎金去鼓勵那些為了科學做出卓越貢獻人。
  • 2019年「科學突破獎」揭曉 兩位華人科學家獲獎-中新網
    2019年「科學突破獎」揭曉 兩位華人科學家獲獎 2018-10-18 13:02:17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華人「夢之隊」攜手舊金山歌劇院巨作:英文原版歌劇《紅樓夢》
    歷時五年,花費三百多萬美元,眾多華人頂級藝術家傾力加盟,2016年9月在舊金山世界首演即震翻歌劇界的歌劇版《紅樓夢》將於今年9月首次亮相中國內地,將為中國的觀眾帶來具有「世界級,中國味"的國際頂尖視聽盛宴。該劇將於9月8日和9日在北京保利劇院率先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