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前十年選擇難度不大的課題可能導致終身...

2020-12-25 騰訊網

來源丨學習強國、上觀、TOP大學來了

餘金權,1966年1月出生於浙江淳安,1987年本科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1999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4年加入美國布蘭迪斯大學任助理教授,2007年任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副教授,2010年任教授。

餘金權教授是國際上C-H鍵活化領域最為活躍的華人學者。他的研究領域主要為:C-H鍵活化研究及其在新藥研發和天然產物全合成領域的應用。他在惰性C-H鍵的選擇性活化和重組研究方面開展了非常原創的工作,例如弱配位作用促進的金屬鈀催化的C-H鍵活化、遠程C-H鍵活化和不對稱催化的C-H鍵活化等。餘金權教授已在Nature、Science、Nature Chemistry、JACS和ACIE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百餘篇學術論文,並獲得了Elias J. Corey Award(2014)、Raymond and Beverly Sackler Prize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2013)、ACS Cope Scholar Award(2012)、Mukaiyama Award(2012)等諸多國際著名獎項。2016年獲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麥克阿瑟天才獎。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前十年選擇難度不大的課題可能導致終身平庸

「現代科研競爭,不在於智力,而在於超常想像力。」一頭爆炸式捲髮的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今天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海·滴水湖)講述了他充滿想像力的一次發現,把肥皂中脂肪酸的碳氫鍵打斷,直接做成藥,從而開啟了合成化學的一扇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會前對其進行了獨家專訪。據透露,全世界排名前十的大部分製藥企業都與他有合作,有些藥已進入臨床2期,有望治療腦神經疾病和皮膚癌。

每天工作15小時,每天都面對失敗

「我選擇了一個很難的課題,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被看好,實驗室也差點關門。」餘金權介紹,合成化學已有190多年歷史,藥物、衣物的材料、香料都和合成分子有關。化學家就像是一名搬運工,只不過搬運的是原子。很多的原子鍵都可以被打斷重組,從而變成另一個分子,但一直以來有個充滿惰性的碳氫鍵(碳原子和氫原子間的化學鍵)沒法分割。有意思的是,這一穩定性也很重要,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聰明選擇,否則生命就會不穩定,曬曬太陽就會被氧化了。讓科學家著迷的是,碳氫鍵存在於許多有機分子的原材料中,如果把氫原子去掉,接上另一個碳原子,將會帶來更快捷的製藥方法。

從未想過有一天會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的餘金權,在2002年的時候,對於這一困擾了科學家一個多世紀的難題,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以往科學家在設計催化劑的時候,往往不把如影隨形的熵變和焓變分開,餘金權卻天馬行空地提出要把它們分開考慮,並首次在碳氫鍵活化過程中研究立體化學,讓人們意識到原來的模型只適合平面的碳原子,而不適合碳氫鍵這樣的四面體分子。

之所以說難上加難,正在於既要打斷碳氫鍵,還要準確控制立體化學,相當於要解答試卷上最後兩道難題。「我那時差不多一天都呆在實驗室,要工作15小時,當然也每天都在面對失敗,但只要保持想像力,隔幾年總能看到局部上的突破。」餘金權的兩篇論文,第一次投稿就被拒絕了,後來費盡周折才得以發表。到了2007年,他書面申請後續科研基金失敗,實驗室眼看就要關門。轉機,發生在一次口頭陳述之後。這家基金機構邀請了一些年輕人去交流,餘金權有機會第一次把自己這些聽上去有些瘋狂的想法和盤託出。兩星期後,他獲得了一筆科研基金。與此同時,他收到了美國知名的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工作邀請。

「在山村裡行走時,有些地方看上去離得很近,但需穿過大山。碳氫鍵就是這些山路,被打斷後,就成了一條直達隧道。」餘金權帶領團隊花了14年時間,在2016年修成了這麼一條「隧道」,並在知天命的年紀獲得了麥克阿瑟天才獎。為推動這一技術產業化,餘金權成立了兩家公司,並被評為美國生物技術領域最有潛力的公司,其中一家已經盈利。

餘金權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發言

科研競爭不在於智力,在於超常想像力

「做科研最重要的是要有想像力和深究精神。」餘金權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自己對化學分子空間的想像力,確實有些與眾不同,算是天賦吧。他從小就愛鑽牛角尖,同學們還給他起了綽號,而科研工作往往需要這樣的深究和質疑。想像力從何而來?「到大自然中去,一直對生活充滿激情,將有助於保持想像力。」小時候,餘金權生活在浙江省淳安縣的一個山坳裡,方圓幾公裡就他們一戶人家。上學的日子,他要翻山越嶺,到了湖邊再劃小舢板過去,有時小舢板在對岸,還得等上許久。往往等他趕到學校,已是中午,怕傍晚天黑,下午還得早早往家趕。「我小時候最大的愛好,就是去小溪裡捉魚。」在他印象中,整個童年都在大自然中度過了,不是砍柴割草,就是捉魚抓蟹。

1982年,16歲的餘金權考上了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我無法抗拒分子結構的吸引力,只要其內在位置發生變化,它就會變成另一種物質。」餘金權特別感念在上海有機所做本科論文時,遇到了戴立信院士,這位後來被授予中國化學會終身成就獎的科學家成為了餘金權在科研道路上的啟蒙老師。

「現代科研競爭,不在於智力,而在於超常想像力。」餘金權主張科學家對生活要有激情,要有能「鑽」得進去的業餘愛好,這和做科研的道理是相通的。上大學前,他從未見過足球和籃球,後來這些都成為了他的愛好。到了劍橋大學,他結識了也在那裡學習的桌球世界冠軍鄧亞萍,起初他覺得,桌球你來我往地有點無趣,後來才發現這項運動原來和科研一樣,有著許多講究和奧妙,如今他不僅學會了削球,還能拉弧圈球。「我準備將來和鄧亞萍切磋切磋。」

除了運動,餘金權也從藝術中尋找科研靈感。在他看來,化學家也是藝術家。分子結構的幾何空間,和畫畫有關係;化學家有時依靠靈感而不是理論,走進更深入的地方。餘金權一直都很喜歡琢磨音樂,「有時聽到一個唱段很優美,就會想這個聲音究竟是怎麼發出來的。」

幾乎所有人第一眼看到餘金權的爆炸式捲髮,都會覺得他更像是一名藝術家。「其實,我的頭髮小時候只有一丁點卷,沒想到越來越卷,上大學時還被誤以為燙髮挨過批評,到劍橋大學後更加一發不可收拾,捲成了你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

前十年選擇難度不大的課題,可能導致終身平庸

「中國完全有可能有自己的大獎,只是需要時間。」餘金權還有一個身份,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家委員會委員。該獎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他坦言,這一工作很花時間,但也很值得,可以把中國一些優秀的化學工作介紹給全世界。

30多年前,餘金權在上海度過了大學時光。那時,坐一趟公交車根本就擠不上去,整個城市也灰濛濛的。如今,他感覺,上海不僅變漂亮了,這裡的人們也變得大氣了。「上海要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中心,人才是重中之重,此外要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和壓力。」

「前十年選擇難度不大的課題,可能導致終身平庸。」對於現在國內一些青年科學家為了戴上人才「帽子」,一心只想從簡單課題入手好儘快出成果的做法,餘金權不是很認同。他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選擇課題是科研中最困難的一件事,需要花時間去思考,既要看這個課題經歷的時間跨度,是不是多年沒有解決的科學難題,也要考量課題的寬度,是否能夠改變其他科學家的工作以及給人們的生活將帶來積極影響。他認為,人生短暫,如果選擇了從事科研工作,還是應該去嘗試一些有難度的課題。正如甘迺迪所說,要登月,不是因為其容易,而是因為其艱難。

「要勇敢地把自己放在艱難環境裡去煎熬。」餘金權說,即使科學問題沒有解決,但科研人員獲得了知識和靈感,也可以有別的發現。這樣的「置之死地」,提供了非同一般的科學訓練機會,可以在一個更高水準上提高思維能力。他建議,上海在建設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時,除了要聚集一流人才,也要有高難度的科學問題,而年輕的科研人員要立志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深圳華算科技專注DFT計算模擬服務,是唯一擁有VASP商業版權和全職技術團隊的計算服務公司,提供全程可追溯的原始數據,保證您的數據準確、合法,拒絕學術風險。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超過500個服務案例,客戶工作在JACS、Angew、AM、AEM、Nano Energy、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等知名期刊發表。

相關焦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獨家對話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科學家...
    來源/WLF人物小傳餘金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特聘研究員。 他開創了碳 - 氫鍵催化和官能團化的新方 法,有利於開發各種多功能、新穎和有益的化合物,並因此獲得 2016年麥克阿瑟天才獎。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新冠病毒的疫苗接種保護率最高70%左右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特聘研究員、2016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與比利時科學家盧克·塔爾維共同獲頒2019年度「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來自官方新聞發布受疫情影響,身在美國加州的餘金權教授無法親自來滬參與頒獎,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第一時間聯繫到了餘教授並送上了祝賀。餘金權教授所在的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剛剛部分復工,「大家還是很緊張,工作耽誤很多」,餘教授快人快語,「疫苗上市前,不能大意!」
  • 獨家丨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華人科學家餘金權獲百萬美金捐助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2016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則被任名為首任冠名化學講座教授。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總裁兼執行長彼得·舒爾茨(Peter Schultz)博士在回應對餘教授的任命時,對餘教授做出了高度評價:「餘金權教授的創造性見解和非常規的有機合成方法,已經改變了用於開發新藥和許多其他產品的化學工藝,這些產品可能會影響全球人們的生活。而學術研究就是醫學進步的源泉。」
  • 2016年麥克阿瑟天才獎兩位華人得主:化學家和作家
    編譯 | 陳曉雪、梅寶、尹坤責編 | 李研當地時間2016年9月21日,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MacArthur Foundation)公布了2016年度麥克阿瑟天才獎名單麥克阿瑟天才獎被視為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項之一,每年獎勵20至40名在各個領域內具有非凡創造性的傑出人士。獲獎者每人將獲得62.5萬美元的獎金。目前已有丘成桐、張益唐、楊培東、徐冰等多位華裔科學家或藝術家獲得該獎(詳見「知識分子」2015年相關報導)。
  • 有機大牛餘金權榮獲2016年麥克阿瑟「天才獎」
    圖片來源:MacArthur Foundation麥克阿瑟獎,又稱為「天才獎(Genius Grants)」,由麥克阿瑟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與很多大獎不同,據該基金會官網介紹,麥克阿瑟獎並不注重過去的成就,而是鼓勵那些有創造力、有洞察力、有潛力的人。現在的獎金額是每人五年內62.5萬美元,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獲獎者可以自由支配。
  • 麥克阿瑟天才獎新鮮出爐,紀錄片導演王男栿榜上有名
    麥克阿瑟天才獎(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 or MacArthur Fellowship)被視為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項之一,為紀念銀行生命災難公司的創始人約翰·D·麥克阿瑟而命名,由麥克阿瑟基金會於1981年設立。
  • 王男栿入圍「麥克阿瑟天才」獎,美國疫情紀錄片明日首發
    來源:深焦DeepFocus金馬影展再創新局首推「影迷新世代」單元臺北金馬影展自2015年起開辦「青少年電影課」以來,每年都超過數百名對電影有著濃烈興趣的年輕影迷夢想加入,但名額有限,每屆僅錄取20餘名學子進入課堂。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解碼計算機視覺「原罪」:AI 如何認識人類世界
    td=4231978320026大會官網:http://www.aiworld2017.com來源:QZ 作者:Caitlin Hu編譯:文強,弗格森,劉小芹 【新智元導讀】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Trevor Paglen
  • 電影音劇會《美麗心靈》|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天才故事-廣州站
    法國數學博士後丶鋼琴家斯柔冰再現奧斯卡獲獎電影《美麗心靈》原型人物諾獎得主約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納什讀大學時即被稱為"高斯第二",畢業時憑著教授推薦信中一句"這個學生是個天才",來到了普林斯頓大學。
  • 2名華裔在美獲2019「天才獎」,入帳443萬被贊:給我們希望
    據外國媒體10月22日報導,日前俗稱"天才獎"的"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公布了2019年的獲獎名單。2位華人位列今年26名"天才"之中,分別為概念派藝術家陳貌仁(Mel Chin,音譯)和人類進化學者董珍妮(Jenny Tung,音譯)。
  • 2020麥克阿瑟天才獎出爐,4位生物學家上榜
    日前,麥克阿瑟基金會(MacArthur Foundation)公布了2020年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的獲獎名單。今年總計有21位傑出人士獲獎,其中4位從事生命科學領域工作的科學家獲此殊榮。圖片來源:John D. & Catherine T.
  • 「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員」丨諾獎得主那些鮮為人知的軼事
    記者首先問:「我感覺您對自己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有很明確的選擇,比如小時候對科學、對科學家感興趣;大學時,就鎖定了要研究物理;然後每做一個實驗也是力排眾議,自己堅持下來,一個人怎麼能夠每一次選擇都能這麼堅定和正確呢?」
  • 《巨大的鴻溝》: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對美國金權政治的控訴
    《巨大的鴻溝》這本書的作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Stiglitz)一語道破,他認為:銀行保險等金融業者的貪婪掠奪、小布希政府的私相授受的縱容,必須負最大責任,而2008金融風暴就是小布希種下的果。《巨大的鴻溝》這本書簡直就是斯蒂格利茨清算小布希的起訴書。
  • 福利 |電影音劇會《美麗心靈》,共享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天才故事
    匯演,洞察文藝的慧眼再現奧斯卡獲獎電影《美麗心靈》原型人物諾獎得主約翰
  • 《最寒冷的冬天》:《金剛川》歷史原型,麥克阿瑟是罪魁禍首?
    《最寒冷的冬天》的作者,是美國著名記者兼作家,普立茲獎得主大衛·哈伯斯塔姆。他被傳奇記者鮑勃·伍德沃德(「水門事件」報導者)尊為「美國記者之父」。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這位從西點軍校走出來的天才少年,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師長、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最年輕的上將。
  • 《最寒冷的冬天》:《金剛川》歷史原型,麥克阿瑟是罪魁禍首?
    《最寒冷的冬天》的作者,是美國著名記者兼作家,普立茲獎得主大衛·哈伯斯塔姆。他被傳奇記者鮑勃·伍德沃德(「水門事件」報導者)尊為「美國記者之父」。也正是韓戰,讓麥克阿瑟跌落神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這位從西點軍校走出來的天才少年
  • 2019麥克阿瑟天才獎出爐,5位生物學家上榜
    >日前,麥克阿瑟基金會(MacArthur Foundation)公布了2019年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oundation麥克阿瑟獎又被稱為「麥克阿瑟天才獎」,旨在表彰和鼓勵個人的創造力。今年基金會總裁John Palfrey先生評價道:「從解決氣候變化的後果到進一步理解人類行為,到融合不同形式的藝術表現,今年26位傑出的麥克阿瑟獎獲得者展現了個人的創造力在為老問題提供新視角、激發反思、產生新知等方面的力量。
  • 天老大,麥克阿瑟老二?在麥克阿瑟看來,這個排名應該顛倒過來
    一天,麥克阿瑟被勒令蹲在豎起的刺刀上,刺刀沒有支架,只能靠與臀部和地面接觸保持豎立。麥克阿瑟並沒有堅持多久,直接坐到了刺刀上面,場面慘不忍睹。麥克阿瑟老年回憶時,還對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因為那是這位徵戰沙場幾十年的"老兵"第1次雙腿發抖。這件事後來驚動了法院,調查組來西點審問麥克阿瑟,他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地說出來了。但當問到是誰強迫他時,他卻選擇了沉默。
  • 諾獎新得主稱獲獎驚喜且意外 其夫人為中科大校友
    諾獎新得主稱獲獎驚喜且意外 其夫人為中科大校友 2013-10-14 11:29:14   來源:安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