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天才獎新鮮出爐,紀錄片導演王男栿榜上有名

2020-11-17 澎湃新聞

麥克阿瑟天才獎(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 or MacArthur Fellowship)被視為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項之一,為紀念銀行生命災難公司的創始人約翰·D·麥克阿瑟而命名,由麥克阿瑟基金會於1981年設立。

麥克阿瑟天才獎旨在表彰在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創造性人才,每年評選各領域20名至25名傑出人士,並在5年中給每人提供總額62.5萬美元的獎金,讓他們能更自由地繼續探索。

2020年麥克阿瑟天才獎,有21位各行業研究者及學者入選,其中,美籍華裔紀錄片導演王男栿是唯一一位華人面孔。

圖片:John D. &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

麥克阿瑟天才獎新鮮出爐,

紀錄片導演王男栿榜上有名

編輯:張勞動

王男栿,出生於中國江西省,奧斯卡金像獎評委。她的經歷曾被簡短描述為「出生在農村,沒上過高中,也沒參加過高考,卻拿下了中國和美國的3個碩士學位」。第一部作品《Hooligan Sparrow》便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短名單,兩部作品之後,獲邀成為奧斯卡紀錄片單元的評委。

2011年,王男栿辭掉大學教務處的穩定工作只身前往美國。《 I Am Another You》有關流浪漢和精神病人,在美國西南偏南SXSW藝術節首映,拿下最佳女性紀錄片導演獎和評審團特別獎最佳敘事獎,於2018年6月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

2019年,執導的第三部紀錄片《One Child Nation》獲得第35屆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美國紀錄片單元-評委會大獎 、第30屆斯德哥爾摩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第15屆Docville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評委會獎等多個獎項。

圖片:John D. &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

此前獲得該獎項的傑出華人包括:

徐冰

中國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家。1999年獲獎。是第一位獲得該獎的華人。1987年獲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1990年接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邀請,作為榮譽藝術家移居美國。在自20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創作的成名作《天書》系列中,他親自設計刻印數千個「新漢字」,以圖象性、符號性等議題深刻探討中國文化的本質和思維方式,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的經典。本世紀以來徐冰的創作面向更為豐富,特別是其日益關注的藝術介入社會的題材,《菸草計劃》、《木林森》、《鳳凰》等均是頗具深度的代表作品。

蕭強

2001年得獎,現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信息學院專聘教授。

莊小威

2003年獲獎。該基金會史上頒發的第一名華裔女科學家。34歲成為哈佛大學化學和物理系的雙聘教授。莊小威利用改進的螢光光譜技術來研究單個分子,從而揭示複雜的生物過程。2003年,她正利用這種方法研究流感和愛滋病病毒如何侵入宿主細胞,這有助於研發治療病毒性疾病的方法。

陶哲軒

2006年獲獎。他被譽為天才數學家,他的研究也為許多領域開創了新的思維,對這些領域未來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沈偉

2007年獲獎,出身於中國湖南,5歲學中國畫,9歲在湖南省藝校學習中國傳統戲曲,畢業後任湖南省湘劇院演員,後又學舞蹈,成為廣東現代舞團舞蹈演員及編舞。多才多藝兼善繪畫,曾在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以中國傳統水墨、結合現代舞姿打動全世界。

何琳

2009年獲獎。1997年從清華大學畢業,2003年在史丹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子和細胞學助理教授。何琳關於研究微小核糖核酸分子在癌症形成和治療中的作用而獲得獎金。

張益唐

2014年獲獎,主要貢獻在於2013年4月17日向《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投稿證明存在無窮多對素數相差都小於7000萬的論文《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

楊培東

2015年獲獎。楊培東是國際頂尖的納米材料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他1988年從木瀆中學畢業後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化學系,1999年至今,先後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2年4月18日,他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14年4月17日,楊培東團隊在人工光合作用方面取得劃時代的科研成果,有望解決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氣候變暖這一科學難題。

楊謹倫

最著名的作品是《美生華人》,講述的是一個男孩進入一間新學校的故事。據中新網消息,它是第一本贏得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和普利茲獎的繪本小說,而且同時還贏得了漫畫界最高獎項艾斯納獎的青睞。

餘金權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國際上C-H鍵活化領域非常活躍。

曹穎

2018年獲獎。加州理工學院華人女科學家曹穎因為在揭示靈長類動物大腦視覺神經機制方面作出重要貢獻而獲獎。在曹穎早期的研究中,她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研究了獼猴視覺處理系統。結果表明,獼猴的腦細胞在識別臉部特徵時有明確「分工」。曹穎及其團隊2017年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又進一步破譯了大腦中的面部識別機制,即大腦僅需要約200個神經元就能實現面部識別。

本文特別鳴謝導筒directube

獲得該獎項的傑出華人資料來自網絡

原標題:《麥克阿瑟天才獎新鮮出爐,紀錄片導演王男栿榜上有名,歷屆獲獎華人名單》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王男栿入圍「麥克阿瑟天才」獎,美國疫情紀錄片明日首發
    主競賽單元(包括「國際競賽「單元以及專屬亞洲紀錄片人的「亞洲新浪潮」單元)作品徵集將於下月1日正式開始。YIDFF 2021徵集作品海報由日本東北藝術工科大學圖像設計專業大三學生高山珠名設計,設計理念為「故事誕生於縱橫交織的時空」。
  • 2016年麥克阿瑟天才獎兩位華人得主:化學家和作家
    編譯 | 陳曉雪、梅寶、尹坤責編 | 李研當地時間2016年9月21日,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MacArthur Foundation)公布了2016年度麥克阿瑟天才獎名單麥克阿瑟天才獎被視為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項之一,每年獎勵20至40名在各個領域內具有非凡創造性的傑出人士。獲獎者每人將獲得62.5萬美元的獎金。目前已有丘成桐、張益唐、楊培東、徐冰等多位華裔科學家或藝術家獲得該獎(詳見「知識分子」2015年相關報導)。
  • 2020麥克阿瑟天才獎出爐,4位生物學家上榜
    日前,麥克阿瑟基金會(MacArthur Foundation)公布了2020年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的獲獎名單。今年總計有21位傑出人士獲獎,其中4位從事生命科學領域工作的科學家獲此殊榮。圖片來源:John D. & Catherine T.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獨家對話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科學家...
    他開創了碳 - 氫鍵催化和官能團化的新方 法,有利於開發各種多功能、新穎和有益的化合物,並因此獲得 2016年麥克阿瑟天才獎。「他是個天才,這個傢伙永遠充滿著熱情,並且有著滿腦子的想法。」這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家、沃爾夫獎得主約翰·哈特維格對華裔科學家餘金權的評價。
  • 有機大牛餘金權榮獲2016年麥克阿瑟「天才獎」
    ‍‍2016年度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或MacArthur
  • 2019麥克阿瑟天才獎出爐,5位生物學家上榜
    >日前,麥克阿瑟基金會(MacArthur Foundation)公布了2019年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oundation麥克阿瑟獎又被稱為「麥克阿瑟天才獎」,旨在表彰和鼓勵個人的創造力。今年基金會總裁John Palfrey先生評價道:「從解決氣候變化的後果到進一步理解人類行為,到融合不同形式的藝術表現,今年26位傑出的麥克阿瑟獎獲得者展現了個人的創造力在為老問題提供新視角、激發反思、產生新知等方面的力量。
  • 王羽成獲最佳導演獎,天才導演不負其名
    近日,2020金獅國際廣告影片獎在上海隆重揭曉,新銳廣告片導演王羽成憑藉廣告片《成為下一個天才》斬獲最佳導演銀獎。獲獎作品《成為下一個天才》摒棄了以明星代言人為主角的套路,選擇以品牌標誌性吉祥物為主角。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新冠病毒的疫苗接種保護率最高70%左右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特聘研究員、2016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與比利時科學家盧克·塔爾維共同獲頒2019年度「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如今,餘金權教授已是全球頂尖研究所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教授,並因開創了碳— 氫鍵催化和官能團化的新方法,有利於開發各種多功能、新穎和有益的化合物,而獲得2016年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麥克阿瑟天才獎。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前十年選擇難度不大的課題可能導致終身...
    2016年獲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麥克阿瑟天才獎。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前十年選擇難度不大的課題可能導致終身平庸「現代科研競爭,不在於智力,而在於超常想像力。」一頭爆炸式捲髮的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今天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海·滴水湖)講述了他充滿想像力的一次發現,把肥皂中脂肪酸的碳氫鍵打斷,直接做成藥,從而開啟了合成化學的一扇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會前對其進行了獨家專訪。據透露,全世界排名前十的大部分製藥企業都與他有合作,有些藥已進入臨床2期,有望治療腦神經疾病和皮膚癌。
  • 獨家丨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華人科學家餘金權獲百萬美金捐助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2016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則被任名為首任冠名化學講座教授。視頻|WLF獨家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上,餘金權教授與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兩位同事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巴瑞·夏普萊斯 、2013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菲爾·巴蘭一同參加了以「大美化學「為主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合成化學峰會。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名單新鮮出爐!
    最佳紀錄片(提名) 第35屆聖丹斯電影節 評審團大獎 紀錄片(提名) 導演獎 紀錄片 第72屆美國導演工會獎 最佳紀錄片導演(提名) 第31屆美國製片人工會獎
  • 奧斯卡公布新評委名單,4位華人紀錄片導演入選
    其中,新入選的華人評審,不僅有被編劇或導演部門邀請的王全安(《圖雅的婚事》《白鹿原》),周美玲(《阿青,回家了》《刺青》),還有被紀錄片部門邀請的金國威(《徒手攀巖》《攀登梅魯峰》),馬莉(《囚》《京生》),吳皓(《虛你人生》《成名之路》),王淼(《尋岸》《北京計程車》)。據悉,截至2018年奧斯卡評審人數一共9226人,但華人評審只佔當中0.006%。
  • 麥克阿瑟頭上的帽子,為啥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
    他那頂獨一無二的帽子就是被他抓住了這樣一個機會,新鮮出爐的。1935年,麥克阿瑟以少將軍銜調任菲律賓政府總統奎松的軍事顧問,次年獲得菲律賓元帥軍銜。實際上,菲律賓這個時候還沒組建起軍隊,麥克阿瑟就是菲律賓首任元帥。
  • 美食界的奧斯卡獎,2020年亞洲50佳餐廳榜單新鮮出爐!都是什麼神仙餐廳
    2020年度亞洲50家最佳餐廳榜單已經新鮮出爐了。中國一共有16家餐廳上榜!其中上海入圍2家,香港8家,臺灣4家,澳門2家。去年的世界50佳餐廳,大班樓就榜上有名,但這次躍升的排名還是讓人驚喜。
  • 周浩、李博、張釗維三位紀錄片創作者成為奧斯卡新評委
    這819名新成員來自68個國家,其中36%為非白人,45%為女性,49%來自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寄生蟲》劇組的崔宇植、樸素丹、趙汝貞,《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 信條》男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等。
  • 96年生新鮮人,拿到提案最高獎 | 新鮮提案大會公布獲獎名單
    ,講述導演利用影像記錄自己的母親離開,反思自己成長的私影像作品《生死一課》連獲三獎,並獲頒最高獎·金獎。凹凸鏡DOC:意不意外,一個很私人化的影片能夠拿一個金獎,而且拿三個獎(秧紀錄原創扶持獎、最具人氣獎、金獎)。
  • 第三屆「中國好校長」名單出爐積石山縣李向龍榜上有名
    原標題:第三屆「中國好校長」名單出爐積石山縣李向龍榜上有名  中國甘肅網12月28日訊 據民族日報報導(記者 李萍)12月
  • 田文導演作品獲紐約電影攝影獎「最佳紀錄片獎」
    日前,紀錄片導演田文拍攝的《美在牡丹江》剛剛獲得紐約電影攝影獎「最佳紀錄片大獎」,這也是田文導演2020年獲得的第三項國際大獎。他執導的《美在廣西》《美在安徽》《美在正藍旗》《美在宜賓》《美在宣城》《印象蚌埠》《美在雅安》《美麗川航》《美在牡丹江》等10餘部紀錄片和形象片均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被譽為「中國形象片第一人」。  從夢想拍攝一分鐘廣告片的導演,到享譽中國乃至世界的記錄片導演,田文導演說要走出創作的舒適區,大膽去拍攝一些需要更高駕馭能力的影片。
  • 第11屆金掃帚獎提名名單出爐,肖戰鹿晗杜琪峯滕華濤榜上有名
    日前,由《青年電影手冊》發起的第11屆金掃帚獎最終提名名單正式出爐。公眾金掃帚獎已經邁入第11年,為了避免出現遺珠,第11屆金掃帚獎從2019年初始,每一季度投票一次,每一季度入圍名單最終組成第11屆金掃帚獎年度入圍名單,然後由網絡投票產生最終提名名單。
  • 喬丹紀錄片《最後之舞》斬獲艾美獎最佳紀錄片獎
    21日,第72屆艾美獎獲獎名單出爐——喬丹紀錄片《最後之舞》斬獲「艾美獎創意藝術類最傑出紀錄片獎」。此前據ESPN報導,《最後之舞》獲得了艾美獎三項提名,分別為:最佳紀錄片/非小說劇集、非小說劇集最佳圖片剪輯、紀錄片/非小說劇集最佳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