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老大,麥克阿瑟老二?在麥克阿瑟看來,這個排名應該顛倒過來

2021-01-18 紫星薇辰

我們所熟知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的父親,名叫阿瑟·麥克阿瑟,出生在1845年。17歲時就參加了那場標誌著美利堅帝國成型的南北戰爭。查塔努一戰,阿瑟所帥兵團在軍官只剩下他一人的時候,冒著槍林彈雨,將旗幟插在了米申奇山頂,從此一戰成名。戰爭結束後阿瑟晉升為上校,年僅19歲,這是美國聯邦軍隊最年輕的上校。

獨立後的美國,就把帝國擴張的第1刀,插向了"老矣朽矣"的老牌殖民國——西班牙。阿瑟被派往亞洲與西班牙爭奪菲律賓,從此,整個麥克阿瑟家族就與亞洲結下了不解之緣。戰後,菲律賓被美國奪去,老麥克阿瑟也因此成為了美國十二中將中的一員。他是家族的驕傲,但他絕對不是最出色的那一位,他的小兒子,那個"名滿世界"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的榮譽,遠遠在父親之上。

被美國稱為"凱撒"、"腦後長反骨"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是個話題不斷的"天才",也是那個時代美國萬眾矚目的"明星"。1880年出生的他從小在軍營裡長大,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讓麥克阿瑟堅定不移地認為自己是一個軍事天才:

在我學會走路說話之前,我就學會了騎馬和打槍。

他的家庭環境以及他自認為的軍事天賦,讓他在未來從軍,成為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19歲時,這個有個性的年輕人考入了美國的軍官搖籃——西點軍校。剛入學時,他就展現了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

西點曾經有個臭名昭著的惡習:每屆新生都會受到高年級學生特殊的"照顧"。一天,麥克阿瑟被勒令蹲在豎起的刺刀上,刺刀沒有支架,只能靠與臀部和地面接觸保持豎立。麥克阿瑟並沒有堅持多久,直接坐到了刺刀上面,場面慘不忍睹。麥克阿瑟老年回憶時,還對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因為那是這位徵戰沙場幾十年的"老兵"第1次雙腿發抖。

這件事後來驚動了法院,調查組來西點審問麥克阿瑟,他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地說出來了。但當問到是誰強迫他時,他卻選擇了沉默。在筆者看來,麥克阿瑟當時或許因為害怕,但無論如何,這個做法也讓很多高年級學生對他另眼相看。他在西點的學習和生活,也因為這件事一路開了綠燈。

4年後,23歲的麥克阿瑟以總分98.14分跨出學校大門,這不但是西點建校25年來的最高學分,也是那所將星雲集的軍事名校時至今日都未能有人打破的紀錄。他用醒目的分數證明了自己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軍事天才。1903年6月,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麥克阿瑟高仰著頭,以第1名的身份第1個走上主席臺。在那之後的50年裡,他揚起的頭顱就從來都沒有低下過。

一出西點大門,小麥就追隨老麥的腳步來到菲律賓,初來乍到的他顯示出了精準的槍法,在一次戰鬥中擊斃了兩名菲律賓遊擊隊員。但是那時他還沒有正兒八經指揮戰爭。冥冥之中好像自有天意一樣,麥克阿瑟人生中指揮的第一仗,竟然是在中國。

沒過多久,老麥和小麥以觀察員的身份被派遣到日俄戰爭中。名為觀察員,實為間諜。這個年輕的軍官到任後,開始上上下下仔細地打量潛在的對手——日本。麥克阿瑟在寫給國內的匯報中,提出了自己對日本的看法:日本軍官冷酷無情,沉默寡言,信念堅定,士兵勇敢而無畏。並且他還闡明了自己對日本未來的預測:既然他們已經徵服了朝鮮,日後勢必會要控制太平洋,稱霸遠東。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麥克阿瑟當年的"高瞻遠矚"。

日俄戰爭的主戰場位於中國的東北,麥克阿瑟在一次戰鬥中親眼目睹了日軍向俄軍高地發起了6次衝鋒,但每輪攻勢都被擊退回來。麥克阿瑟心癢難耐,親自率領日軍,只發起一次進攻,就佔領了高地。這一戰也充分顯示出了他作為一名指揮官的勇猛和謀略。這也讓他的一生與亞洲緊緊聯繫在了一起,讓他年盛時期的光榮和垂暮時期的屈辱,都寫在了這片土地上。

一戰爆發後,1917年10月,麥克阿瑟以"彩虹師"參謀長的身份赴法國參戰。他渴望戰爭,因為他認為軍人的機會就是在戰場上。戰爭再一次點燃了他年輕的熱血,戰場上的麥克阿瑟身先士卒,衝鋒陷陣。這樣的英勇無畏,讓他的手下人人敬仰。

一戰後,他被升為師長,彩虹師的全體官兵特意送給他一個金煙盒,上面刻著:

"獻給勇敢的人們中最勇敢的人——全師贈"。

這種自娛自樂式的追捧,無疑讓麥克阿瑟受寵若驚。或許也就是在那時,他真正體會到了被眾星拱月的癮頭。

戰後,麥克阿瑟平步青雲,成為了西點軍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校長。但麥克阿瑟並不甘於生涯止於"軍事教育家"之名。1925年,45歲的麥克阿瑟肩帶兩星,成為美國最年輕的陸軍少將。1930年,他終於如願以償的爬上了美國陸軍參謀長這一美國陸軍最高職位。軍銜上將,肩上又添了兩顆星,成為當時美國唯一的四星將軍。此時,他已經爬到了美國軍官的最高點。日後的美國名將如馬歇爾、巴頓、艾森豪、尼米茲等,無不是他的學生、下屬和副官。

不過,如履平地般的晉升,也為他的軍事生涯埋下了隱患。

1935年,他的參謀長任期進入了倒計時。眼看著已經沒有更高的職位讓他攀登了,而此時55歲的他,離65歲的退休年齡還有近10年。如果繼續留在軍隊,他只能屈尊降職。就在他進退維谷之際,即將就任菲律賓聯邦總統的奎松拉了他一把,這是麥克阿瑟當年在菲律賓執勤時結交的朋友。1935年,麥克阿瑟又跑到菲律賓去了。

奎松沒有想到的是,曾經患難與共的摯友,如今變成了眼裡只有榮譽的"老虎"。第2年,麥克阿瑟就脅迫奎松授予他菲律賓元帥,可笑的是,那時的菲律賓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軍隊。為了這個虛無縹緲的榮譽,麥克阿瑟甚至直接宣布,退出自己為之奮鬥38年的美國陸軍。就這樣,1936年,麥克阿瑟不勞他人授銜,自己把自己抬上了"外國授予元帥的唯一美國人"這個美名上來。沒有在國內嘗到過元帥滋味的他,實實地在菲律賓過足了一把癮。殊不知,此時的美國人正在諷刺他為"呂宋的拿破崙","光杆司令"。

利慾薰心、愛慕虛榮,這是麥克阿瑟日後最致命的弱點。

接下來迎接麥克阿瑟的,就是他渴望已久的席捲全世界的風雲變幻。

1939年,日本的一條腿已經深陷在中國無法自拔,另一條腿剛剛邁入蘇聯,就遭到了朱可夫的迎頭痛擊。沒有辦法,日本只能將劍鋒指向太平洋。這是時任"菲律賓元帥"的麥克阿瑟沒有預料到的,他對東方的蔑視,讓他做出了日本根本不敢和美國抗衡的錯誤判斷。

可見,此時利慾薰心的麥克阿瑟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遠見卓識。不過好在,這個60歲的老人,再一次展現了他的卓越。

1941年12月7日,日軍出人意料地偷襲了珍珠港,與此同時,麥克阿瑟在菲律賓的空軍勢力也被日本的炮彈,狠狠地按在了機場上。緊接著他的海仗也打得一塌糊塗,菲律賓的島嶼在他手上接二連三地被日軍佔領。麥克阿瑟被日軍圍困在巴丹半島,此時他破釜沉舟,頑強抵禦住了一輪又一輪日軍的攻勢。而反觀陰雲慘澹的美國太平洋戰場,麥克阿瑟在巴丹島的表現,竟然成為了當時唯一的亮點。麥克阿瑟本應該為整個事件負責,但是卻一因此又得到了美國人民的追捧。為了避免這個"巴丹英雄"被俘,羅斯福命令他撤出菲律賓。在離開菲律賓時,麥克阿瑟一定沒想到,自己說出了一句在幾十年後中國動漫領域紅極一時的梗:

我一定會回來的。

麥克阿瑟自己都想不到他的失敗,竟然讓他成為了眾星拱月般的人物。一夜之間,他的聲望又達到了頂峰,甚至美國民眾還要求他競選總統。

死裡逃生的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此時風詭雲譎的太平洋戰場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美國對日本情報的成功破譯,讓日本在中途島上遭遇到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慘敗。美國趁機反攻,麥克阿瑟玩起了蛙跳戰術和兩棲登陸作戰。他在太平洋戰場上攻城掠地,所向披靡。他的軍事天才,再一次大放異彩。

1944年10月20日拂曉,滿面紅光的麥克阿瑟戲劇性地返回了菲律賓,兌現了自己三年前的承諾。

1945年9月2日,在密蘇裡戰艦上,麥克阿瑟代表美國主持了日本的投降儀式,從此他又跨入了自己人生的新時代——在日本的獨裁。

駐日期間,他的榮耀已經完全壓蓋了日本天皇。此時的麥克阿瑟,才算真正走到了人生巔峰,哪怕美國總統的寶座給他,他也不稀罕。軍事專家李峰曾評價過韓戰前的麥克阿瑟:

上帝是老大,麥克阿瑟是老二。如果你用這種話恭維麥克阿瑟,他會憤怒的。因為他認為這個次序應該顛倒過來……當麥克阿瑟需要的時候,他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出太陽是方形的這一類話。

中國有句古話:物極必反。接下來,他就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讓他低下高傲頭顱的人。

1950年,70歲的麥克阿瑟乘軍事之餘勇,下了一場戰爭的賭注——他擔任由16國組成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這無疑又一次滿足了他極度膨脹的虛榮心。因為在這顆星球上,已經沒有比這再高的軍銜了,如果月亮上有一個更高的軍銜等著他,他可能就會義無反顧地衝向月球。麥克阿瑟帶領美軍出其不意地在"仁川"——這個最不適合登陸的港口——登陸了。朝鮮人民軍被攔腰截斷,潰不成軍。"仁川登陸"也成為了這位軍事家最後一幅天才般的創作。因為這位"神",馬上就要重重地摔在地上了。

隨著無數的炮彈落下丹東,第七艦隊在我國海域橫插一槓,杜魯門也開始憂心忡忡地就"中國能否出兵"這一問題,向麥克阿瑟做出詢問。麥克阿瑟的回答也成為了他日後的一個笑柄:中國人不會出兵,也沒有膽量出兵,中國的警告不過就是虛張聲勢之舉。我將在感恩節前結束戰爭。

沒過多久,一位農民出身名叫彭德懷的將軍,讓麥克阿瑟一生的榮耀蕩然無存。

1950年11月19日,中國志願軍悄然跨過鴨綠江。10月25日,志願軍發動第1次戰役。東西兩線全面配合,殲滅了多支南朝鮮部隊。志願軍已經出兵好幾天了,但是麥克阿瑟此時仍然認為南朝鮮軍隊是敗於北朝鮮的人民軍。甚至就連退下來的軍人向他報告說中國已經出兵了,他都不以為然。他寧可相信自己的偵察機,也不願相信南朝鮮軍人的眼睛和他們身上赫然的傷痕。

直到11月1日的雲山戰役,美國160年無敗績的王牌騎一師,被殲滅了1800多人後,麥克阿瑟才有所警覺。此時右翼南朝鮮部隊已經潰敗,麥克阿瑟害怕被包餃子,就於11月3日撤退至清川江以南。

第1次戰役結束後,麥克阿瑟的軍隊沒了1.5萬人。但此時他還沒有清醒過來。

彭德懷為了不暴露實力,命令部隊全線後撤,一路丟下機槍、彈藥和軍服。他正在給這位鼻子已經頂上天的美軍上將,織一張巨大的網。

雖然麥克阿瑟此時已經確定中國軍隊來了,但彭德懷的做法讓他認為志願軍實力空虛,於是大搖大擺地向前冒進。第2次戰役前,麥克阿瑟還信誓旦旦的承諾:

我會在聖誕節前把孩子們帶回國。

面對他這種盲目樂觀,馬歇爾曾勸過他:"中國自鴉片戰爭以後,打了100多年仗,地面作戰經驗豐富,萬萬不可掉以輕心。"這句忠實的勸誡,絲毫動搖不了這個70多歲的老頑固。

剛剛吃完一次大敗仗,還能剛愎自用到這種程度,實在令人難以置信。而彭德懷正是利用了他這一致命弱點,再加上精妙的戰術指揮,讓第2次戰役成為了美軍1百多年來損失最大的一場戰役。

"兵者,詭道也。"戰略戰術是武器裝備的潤滑劑。精妙的戰術能夠以弱勝強,愚蠢的戰術只能白白葬送優勢。彭老總的這一招欲擒故縱,讓麥克阿瑟頭一次領略了兵學聖人"孫武"家鄉的中國人,有別於他國的用兵之道。

1950年11月25日,就在麥克阿瑟在廣播裡宣布,要回去過聖誕的時候。隱藏在深山密林和雪地中的數10萬志願軍一躍而起。中國人用幾千年來摸索出的古老戰法,在200多裡寬的戰線上大顯神威。志願軍將美軍部隊攔腰截斷,此時麥克阿瑟,這個擁有50年指揮履歷的軍事家,在與彭德懷交手一個月後,才做出了唯一一次正確的判斷:

中國人要把我的部隊全部殲滅。

11月29日,美軍憑藉著現代化的汽車、坦克以及飛機的掩護,向南全面撤退。這一逃就是400多公裡。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艾奇遜說:

麥克阿瑟一下子從樂觀的頂點墜入到了沮喪的深淵,這時美國歷史上,路程最長的退卻。

第2次戰役結束後,志願軍收復了三八線以北大部分地區,扭轉了整個朝鮮戰局。這場失敗讓麥克阿瑟輝煌的軍事生涯,慘澹落幕。氣急敗壞的他,叫囂著不惜以引起第3次世界大戰為代價,動用核武器。

面對這個瘋子,不把他關閉起來,已經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了。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下令撤了麥克阿瑟的軍職。這個不可一世的軍官灰溜溜地結束了自己的軍事生涯。而就在被撤職時,他還不知道打敗他的那個人叫"彭德懷"。

1964年4月5日,麥克阿瑟因急性腎炎和肝炎離世,終年84歲。

客觀的說,從麥克阿瑟的履歷來看,他年輕時確實擁有極高的軍事天賦,並且還有著軍人所應具備的驍勇善戰,以及作為一個軍事家的遠見卓識。英國元帥蒙哥馬利,以及同樣不可一世的美國上將巴頓,無不對麥克阿瑟的軍事天賦敬佩不已。不過,身為一個軍人,渴望榮譽並沒有什麼過錯,但是他的失敗根源就在於他把榮譽無限放大,來滿足自己的私慾。以至於晚年過於盲目,讓他榮耀的一生最終以一敗塗地而收場。

中國幾千年厚重的文化歷史,早已經闡明了"驕兵必敗"的道理。這不是那些生活在不足200年歷史的,像暴發戶一般的國家的人,所能明白的道理。麥克阿瑟肯定不是一個絕對意義上的成功將領,但是這也有著他自己的無奈。因為他是在美國的制度和文化中,所能培養出的最優秀的軍人了。

相關焦點

  • 杜魯門:麥克阿瑟必須換
    麥克阿瑟對此政策不以為然,公開支持蔣介石反攻,不點名批評綏靖政策。杜魯門在日記裡說這一段時間他焦頭爛額,以致曾一度考慮換掉麥克阿瑟,但臨陣換將,容易輸光,所以先忍了。麥克阿瑟接著又準備發一份聲明,還是老調重彈,說美國要勇於進取、果敢決斷,不要慫,要支持老蔣。杜魯門非常生氣,下令讓國防部長詹森通知麥克阿瑟,撤回這個尚未印刷的聲明。
  • 扈永進:麥克阿瑟為兒子的禱告詞——只說第一句
    各種品行要了一個遍,又要求給他兒子以幽默感。」        堅強、勇敢、誠實、毫不氣餒、謙遜溫和……還真是要了個遍哎!        有理由相信的是,國人在閱讀那篇禱告詞的時候,應該不怎麼會去特別關注禱告詞的第一句。因為,後面的內容才真正是大家所在意的。        估計,大家會想,這第一句,不就是基督徒們的一句口頭禪麼,沒什麼特別啊!
  • 彭德懷PK麥克阿瑟:朝鮮戰場上的名將大對決
    他就是在美國十大五星上將中,排名第三,號稱「陸軍軍神」的——道格拉斯 麥克阿瑟。他在一戰、二戰及朝鮮戰場上都有傑出表現,收穫過美國海陸空三軍,最多榮譽勳章的傳奇將軍。因為這個出生軍人世家的美國將領,父親是美國陸軍三星中將,駐於菲律賓軍事總督,19歲時麥克阿瑟考進了美國的西點軍校。在大多數人中,這所學校就是世界軍校的NO.1,被稱為「美國將軍的搖籃」,23歲時,他以總分第一的優異成績走出了西點軍校的大門,創造了軍校自創校百年來最好的成績記錄。
  • 不死老兵——麥克阿瑟
    1911年2月麥克阿瑟晉升上尉,1912年9月,父親逝世,這讓麥克阿瑟十分痛苦,因為他一直將父親作為自己的榜樣。雖然父親離世,但對麥克阿瑟的幫助卻沒有減少。阿瑟的老部下時任總參謀長的倫納德·伍德將麥克阿瑟帶入陸軍部。風度翩翩、精明能幹的麥克阿瑟很快就得到了總參謀長的賞識。1914年隨著墨西哥政治危機升級,伍德改任野戰集團軍司令,並指派麥克阿瑟前往墨西哥刺探軍情。
  • 麥克阿瑟全傳
    在21世紀的今天,儘管我們已經遠離了金戈鐵馬飲冰河的時代,但國際關係風雲變幻莫測,我們應該為維護世界和平而繼續努力。2、唯一參加過「一戰」與「二戰」及韓戰的人,被譽為「西點之父」,澳大利亞的保衛者,菲律賓的解放者,日本的徵服者, 南朝鮮的捍衛者,他就是麥克阿瑟。
  • 麥克阿瑟去菲律賓途中,為何大罵美國總統食言?一年後成陸軍元帥
    有些人認為,羅斯福是記恨麥克阿瑟曾經詛咒他,所以小肚雞腸、出爾反爾,就是給麥克阿瑟一個教訓,讓他知道誰才是真正的老大。事情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一是,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人物,是不會因為這件事情和一位將軍去計較,如果是個斤斤計較的人,恐怕在總統的位置上,根本做不下去;二是,麥克阿瑟詛咒他,儘管有些不敬,但也是從工作角度出發,更何況事後已賠禮道歉,他不會計較。
  • 麥克阿瑟:美國國寶級元帥,韓戰中被撤職,返美後風光依舊
    當他在鴨綠江上空偵查一番,沒有發現志願軍的蹤跡後,又開始樂觀起來,在東京發表公報,宣布聯合國軍可以回家過聖誕節,可短短四天就被打臉了。在中國志願軍的大舉追擊圍剿下,麥克阿瑟不得不放棄平壤。志願軍將聯合國軍全部趕出朝鮮,共殲敵36000多人。
  • 麥克阿瑟:告訴你一個美國將軍一生的傳奇
    在二戰中,獲得過美國五星上將軍銜的只有3個人:馬歇爾、艾森豪和麥克阿瑟。在他們之中,馬歇爾沒有實戰指揮經歷,艾森豪直接指揮的戰役也不太多。惟有麥克阿瑟可說是久經沙場。麥克阿瑟出身將門,他本人少年早慧,在西點軍校的4年裡有3年名列第,畢業的時候還是學員隊長。軍校畢業後,麥克阿瑟被派往菲律賓服役。但不久,便被調回華盛頓,先後在羅斯福手下和作戰部任職。
  • 韓戰往事:麥克阿瑟是怎麼把自己作下臺的
    隨後雙方各種討論,幾乎話題全部圍繞這個展開,麥克阿瑟一直在勸說總統不要瞎擔心,後來杜魯門終於放下心,回美國去了,麥克阿瑟轉眼就罵杜魯門是「小雜種」。 到這個時候,大家都開始問責,發生這麼大潰敗,是誰的責任,白宮說是麥克阿瑟的,麥克阿瑟說是白宮的,麥克阿瑟說是中國志願軍有五十萬人(在敗退前一直都在說是6萬人),而且說政府不幫忙,應該扔原子彈,當時下邊的人警告他別亂說,因為蘇聯也有原子彈,他說那不是我的事。
  • 3、杜魯門總統、麥克阿瑟司令官的分歧
    【杜魯門總統、麥克阿瑟司令官的分歧】麥克阿瑟之前是老美在遠東地區部隊的司令、美國駐日本佔領軍司令;1950年7月1日,他被任命為聯合國軍司令。他到任後,組織了仁川登陸,扭轉了戰局。But,不到一年,他就被解除了職務,並且退出現役,結束其52年的軍旅生涯。
  • 《最寒冷的冬天》:《金剛川》歷史原型,麥克阿瑟是罪魁禍首?
    誕生自這個黃金時代的美國記者,有心懷一種使命感。大衛·哈伯斯塔姆也是如此。他們把記者這一職業視為國家這艘航船的「瞭望者」,把新聞報導視為歷史的「第一底稿」。在大衛·哈伯斯塔姆看來,美國人如何看待韓戰,在一定程度上和這位最高指揮官不無關係。也正是韓戰,讓麥克阿瑟跌落神壇。
  • 《最寒冷的冬天》:《金剛川》歷史原型,麥克阿瑟是罪魁禍首?
    誕生自這個黃金時代的美國記者,有心懷一種使命感。大衛·哈伯斯塔姆也是如此。他們把記者這一職業視為國家這艘航船的「瞭望者」,把新聞報導視為歷史的「第一底稿」。在大衛·哈伯斯塔姆看來,美國人如何看待韓戰,在一定程度上和這位最高指揮官不無關係。也正是韓戰,讓麥克阿瑟跌落神壇。
  • 麥克阿瑟:開放你的教堂,教會是必不可少的!
    葛福臨牧師在最近接受《每日電訊》採訪時,談到他對教會封鎖、美國基督徒未來的看法,葛福臨重申了被釋放的牧師安德魯.布倫森的警告,即一年前,布倫森牧師曾經告訴《華盛頓觀察家報》,他相信美國教會被迫害可能 "非常接近",葛福臨說,這個預測今天看來是 "毫無疑問的"。
  • 抗美援朝時期,朝鮮徹底打敗韓國,杜魯門和麥克阿瑟在幹什麼?
    杜魯門總統根據當時形勢,向諸位軍政長官詢問韓戰是否應該動員國民警衛隊;如果需要,他可以去說服國會進行戰爭撥款。  所以他建議謹慎行事,先觀察幾天再做決定。  緊急會議討論了很久,終於達成共識,對朝鮮出兵。  緊急會議一結束,杜魯門總統就電令遠東總司令麥克阿瑟,要他  「動用海空軍力量支援陷於困境的韓國部隊」。
  • 燃燒的太平洋(一):「我會回來的」——麥克阿瑟與布裡斯班
    這座城市的一個特殊意義在於它曾經是麥克阿瑟的指揮部所在地。如果說太平洋戰爭中,尼米茲最大的敵人是山本五十六,那麼第二大的敵人就一定是本國的戰友:麥克阿瑟將軍。但是同時,麥克阿瑟也是尼米茲無意中最重要的盟友。希望麥克阿瑟這位有趣的「局外人」能帶我們從一個特殊的角度進入燃燒的太平洋戰場。➤ 麥克阿瑟:軍人與演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各個參戰國可謂將星雲集。
  • 麥克阿瑟頭上的帽子,為啥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
    1935年,麥克阿瑟以少將軍銜調任菲律賓政府總統奎松的軍事顧問,次年獲得菲律賓元帥軍銜。實際上,菲律賓這個時候還沒組建起軍隊,麥克阿瑟就是菲律賓首任元帥。那麼,菲律賓元帥軍銜,包括所有軍銜,都還沒有正式的軍帽、軍服。
  • 麥克阿瑟至死不知仁川登陸戰,早被我軍提前23天知曉時間地點
    今天要說的就是著名的仁川登入戰,麥克阿瑟視為一生經典的戰役其實早在二十三天前就已經被中國參謀雷英夫識破,並準確預測其登入地點,韓戰其實通過雙方參謀之間的比拼就能看出美軍是必敗。戰爭發生第二天麥克阿瑟就已經命令第七艦隊開進海峽,這一臭名昭著行為70年過去了依然被中國百姓所唾棄,你能想到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對外卻是宣稱保護我國不受侵害,無恥至極,今天再看美國,70年了在無恥這點居然沒有一點改變。杜魯門也因此舉犯下了他政治生涯最大的錯誤,因這場戰爭的失敗,他被迫結束自己的政治生涯從此淪為笑柄。
  • 麥克阿瑟:在豪橫中崛起又在豪橫中離去的五星上將
    在校期間,麥克阿瑟各個方面都成績優異,並以歷史最高成績從西點軍校畢業,成為了美軍中的一名基層軍官。一戰期間,美國組建了第42步兵師奔赴歐洲參戰,麥克阿瑟擔任了該師的參謀長。為了鼓舞士氣,他在戰前動員中稱這個師的官兵都來自美國各地,猶如一道跨越長空的彩虹一般絢爛多彩,故而得名「彩虹師」。
  • 仁川登陸戰,麥克阿瑟贏在一時,卻輸了一生
    對於麥克阿瑟來說,這場戰役發生在仁川。 麥克阿瑟的賭博 1950年6月29日,也就是韓戰爆發的第五天,麥克阿瑟乘飛機前往南朝鮮進行戰地視察,他目睹了南朝鮮軍狼狽潰逃的情景。
  • 被美國稱為「一代老兵」的傳奇名將麥克阿瑟慘敗,和珍珠港同一天
    在珍珠港的同一天,美軍除了在珍珠港損失慘重以外,在菲律賓,美國的損失依然慘重,而這一切,有著巧合,也有著麥克阿瑟的大意,自以為是和謹慎!謹小慎微失先機在日本襲擊珍珠港的上午,菲律賓接到了美國陸軍部第一時間打來的電話。當麥克阿瑟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感到非常的吃驚,「珍珠港?它應當是我們最強大的據點啊!他媽的,這幫雜種終於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