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稿費真實情況:留給子孫多少?

2020-12-22 騰訊網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裡!」作為世界級的偉人,毛主席一生起伏跌宕,凝聚國家人民之力,成就中華之魂,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開創今日之中華盛世,令國家與民族不受外族欺侮,人民得以自信、自由。

如今偉人已逝,斯風長存,他為人間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毛主席思想指導引領著未來的國家與人民,向著正確、美好的方向緩緩而行。當然亦唯有切身踐行,才能夠真正體悟到毛主席思想的偉大。

而作為第一踐行者,毛主席本人生活歷程當中無時無刻不在貫徹這一理念。如毛主席稿費真實情況:留給子孫多少?毛新宇說出遺產分配狀況。

一、毛主席的「巨額稿費」

毛主席的稿費乃是除卻國家工資之外,個人收入的主要來源。曾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的趙超構在自己的作品《延安一月》當中有所提及,「假如作家有作品對外發表,所有的稿費和版稅也都是私有的。」

那麼縱觀毛主席生平著作無數,後來更被悉數收納進《毛選》《毛文》《毛詩》之中,並且將近達到人手一本的風靡程度,不難窺見毛主席能夠獲得怎樣一份巨額稿費收入。

從上述稿費收入的私有不難窺見,毛主席的稿費收入乃是符合黨和國家紀律的正當個人收入。並且毛主席的作品絕大部分是由本人親自嘔心瀝血創作。

因此,對於稿費如何支配乃是毛主席的個人自由,不過從毛主席對於稿費的支配以及實際用途上,同樣也能窺見這位時代巨人的偉大之處。

建國時期的諸多國家領導人與毛主席一般,有著自己的著作以及稿費收入,雖然著作內容、收入厚薄上大相逕庭,但是對於部分收入的支配卻是殊途同歸,也就是投向國家發展、公益事業建設的那一部分收入。

早在延安時期,毛主席便屢屢慷慨解囊,從個人稿費收入之中,取出一部分用以公益事業。

1938年7月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成立於延安,曾經走遍陝甘寧邊區的每個村莊為民演出,為國家文藝事業發展,陝甘寧邊區建設貢獻出了一份力量。而民眾劇團便是在毛主席的支持下誕生的。

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

彼時正值兵荒馬亂,劇團所需道具同樣是非常短缺的,而且供給制度下實在沒有餘力去取得設備,因此民眾劇團團長柯仲平向毛主席匯報了這一狀況。作出一番了解之後,毛主席決定贈給劇團三百元邊幣,並號召領導人共同捐贈。

此後周總理與博古各贈一百元,賀龍捐贈二十元法幣以及一批戰利品等,而作為劇團團長的柯仲平義無反顧的拿出自己全部稿費作為活動基金。

柯仲平

國家危難之際,一切皆是來之不易,而似這般的捐贈活動不在少數,如發生在1940年,延安各界為了紀念「五四」青年節,發起有獎徵文,當活動歷時一年結束之時,卻面臨著經濟拮据難以頒獎的狀況,因此毛主席與周總理等人再度伸以援手,促進活動圓滿結束。

籌建陝甘寧邊區醫院圖書館、延安中國女子大學創辦……毛主席的捐款囊括各個領域,其間金額也維持在幾百上千元不等,而較為高昂的捐贈款項上萬元也不在少數。

如陝北國民黨轄區發生旱災,為了救濟災民,毛主席慷慨解囊。其間一切為了人民的精神,亦令毛主席高風亮節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除卻公益支出外,人際往來亦是毛主席稿費收入的一大開支。而人際往來主要在於對於身邊困難人士的援助,而毛主席的生活管家吳連登便是其中受益人之一。

吳連登

吳連登剛剛抵達毛主席身邊工作不久,便傳來了江蘇鹽城家鄉的那座土房子失火被焚燒殆盡的消息,不過吳連登並沒有告知任何人,而同樣因為家境困難無能為力,只能等以後再做打算。

然而並沒有過去多長時間,突有一日毛主席在床上處理工作事務,吳連登從旁邊經過之時被主席叫停。毛主席指了指桌子上一個信封,示意是要給他的,吳連登打開一看信封之內竟然是300塊錢。

吳連登

原來毛主席得知他的家庭困難狀況之後便讓秘書前往銀行,從稿費當中支取了這些錢,準備交給他解決家庭困難之用。

幫助吳連登解決家庭困難只是毛主席善舉的冰山一角,而似吳連登這般得到主席「特殊關照」的人也不在少數。因此,在這一方面毛主席所投入的稿費久而久之也是一筆龐大的數目。

此外,毛主席的稿費支出不僅僅用於公眾事業以及周邊困難人士,另外有著一筆特殊的帳目是用來償還債務的,而債主之一便是章士釗。

「吾鄭重語君,二子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這是一封毛主席嶽父楊昌濟寫給章士釗的親筆書信。

楊昌濟

彼時毛主席與蔡和森制訂了赴法勤工儉學的計劃,許多進步青年參與其中,目的在於學習知識報效祖國,通過勤工儉學的方式來作為學費。不過這一計劃初步制定後便遭到了很大的困難。

雖然勤工儉學可以獲取學費,但是此時前往法國的路費、餐食費等等乃是一大筆資金,絕大多數人是身無分文的。因此,當毛主席將此狀況告知楊昌濟之時,楊昌濟便修書一封交給他,兩人輾轉找到了章士釗。

蔡和森

當獲悉這些有志青年的計劃之時,章士釗立刻作出了響應,不僅自己慷慨解囊更是號召動員起了一場募捐活動,共為毛主席等人籌集到了兩萬銀元,且全部交給毛主席支援他們的救國運動。

包括此後,毛主席義無反顧的闖入龍潭虎穴,參加國共談判途中,正是章士釗發現狀況不對,通知毛主席走為上策。由此,章士釗與毛主席之間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毛澤東和章士釗

建國之後,章士釗一度陷入生活困境之中,而毛主席為了償還當年的兩萬銀元,便每年從稿費當中支取兩千塊交給章士釗,十年後才還清了當年的債務並且堅持多付一年作為利息。

雖然這一過程之中,章士釗屢屢直言兩萬銀元是眾籌而來,是捐贈而非借,但毛主席還是堅持悉數償還給章士釗。

章士釗

那麼縱觀上述之中,毛主席稿費的支取狀況,有為了國家人民,也有出於善意的給予身邊人力所能及的幫助,那麼同樣作為身邊人的家屬是否從毛主席稿費當中受益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毛主席的眼中稿費並非他個人的收入,而是屬於國家與人民的。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雖是個人所得,毛主席卻將稿費作為了工資之外,黨和國家交給他的個人活動經費,因此在支出把控上有著非常嚴格的程序,唯有通過多道程序以及毛主席首肯才能取用。

家庭生活本就在毛主席個人生活的範疇之內,因此對於家人的一應援助,實質上也確有其事,但是相較於上述支出卻是九牛一毛。因為毛主席堅定認為自己的子女家人,也應該通過勞動去獲得工資,為國家奉獻的同時填飽肚子,這才是唯一的出路。

1972年,毛主席做出批示,從稿費當中分別給賀子珍、李敏、李訥等家屬各八千元作為生活補貼。

毛澤東和賀子珍

而彼時恰恰是因為賀子珍正在住院,本就拮据的生活難以為繼,或許正是因此毛主席充分考慮過後,方才決定予以援助,但也不能夠厚此薄彼,所以便每人八千元作為生活補貼。

除此之外,毛主席便鮮少對家庭方面作出補助,唯有心懷叵測之人屢屢想法設法、巧立名目之下,從中得到了取出了幾萬元左右。甚至在毛主席去世之後,不顧毛主席生前堅持,想要將剩餘稿費據為己有,遭到了黨中央的駁回。

李敏

實質上無論稿費抑或工資,毛主席對於自身的花銷有著極度嚴格的要求。與歹人之間的AA制,讓孩子們去中南海大食堂……不搞特殊化不僅僅是要求自己,更要求身邊的人做到。

因此節衣縮食之下,毛主席稿費在自身以及家人身上的花費微不足道,更多一部分奉獻給了他眼中一視同仁的中國人民。但是即便如此,稿費依舊維持在高額數目,因此毛主席屢屢詬病稿費不減反增,實質上是開支小、利息不斷上升的原因。

李訥

正因此,外界常有傳言毛主席去世之後,遺留一億三千萬的巨額稿費,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直到後來毛主席去世之後這筆稿費最終核算剩餘124萬左右。所謂一億三千萬實屬以訛傳訛。

二、毛主席的家人「不好當」

既然毛主席剩餘124萬的稿費,作為他的家人後代又能夠從中繼承多少呢?而毛主席的後人毛新宇對此做出回應,彼時毛主席的剩餘稿費在他去世之後全部捐入了國庫當中。

如果一定要說毛主席留給後人的遺產,那麼大抵便是最終收斂遺物之時發現的兩張五元紙幣,以及偉人後代的榮譽、寶貴精神財富。

「沾了我的親,帶上我的故,也許要惹麻煩,受連累,誰讓你們是我的親人?」彼時戰亂年代,毛家十餘位英烈先後為國捐軀,對於家人毛主席素來是這樣一番態度。又或者毛岸英同志為國捐軀之時,毛主席一句「誰讓他是我的兒子?」

經由上述不難窺見,毛主席要求自己的同時,對於家人也有著同樣一番嚴格要求。在毛主席看來,家人與普通人民之間除卻血脈維繫、感情深厚之外並無其它區別。

換而言之,若在尋常家庭之中或許還能夠偷偷懶、刷刷滑,但在毛主席家中一切特殊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正是這樣一番嚴格要求之下,作為毛主席的後人同樣是殊為不易的。

雖然毛主席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但是在他看來自己所擁有的是人民給的,只能屬於自己,對於家人不會提供一絲一毫的特殊幫助。因此,毛主席雖然並未留下任何的物質遺產,卻為整個毛家留下了榮譽、家風、精神。其間從毛新宇身上便能夠窺見一二。

作為毛主席的後代,毛新宇生來便成為了某種精神象徵,全國人民對於毛主席的崇高敬意分化出一部分轉嫁到了他的身上,因此隨著這份榮譽,與生俱來的壓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同時,毛主席也留下了「毛家後人不得經商」的遺訓,之所以如此便在於上述毛主席對於稿費安排上所凸顯的金錢觀。在毛主席看來,物質的多寡並不重要,只要能夠維持日常生活所需就好。如果一味地去追逐利益,那麼必然會衝昏頭腦,以至於淪入不復之地。

此外,毛主席也曾點明,無論身邊的人又或家人都不能夠打著自己的旗號,去外邊謀取不當利益,恐嚇他人等。作為毛主席的後人,毛新宇生來便註定要學習繼承毛主席的寶貴思想,並且將之作為終生理念,嚴格執行。

總而言之身為毛主席後人,一舉一動都會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動輒便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榮譽的背後同樣也要為之付出。

毛新宇

因此,作為毛主席後人看似無盡殊榮,實質上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首先便在於嚴苛的要求上。生來註定要以偉人為目標砥礪前行,嚴格自我要求,但是如毛主席這般的偉人又有幾個?想要趨近於他又何其艱難?

經由上述稿費的開支狀況、對於家人的嚴苛等等,不難窺見生活之中的毛主席怎樣一番大公無私。而其間種種皆是凝聚在毛主席思想這一時代篇章之中。因此毛主席留給後人的遺產之中,他的寶貴思想不僅僅影響著自己的後人,更令無數中國人受益其中,乃是屬於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相關焦點

  • 令人感動的美國女作家:為朱總司令作傳,並留給他全部稿費!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時,史沫特萊正以英國《曼徹斯特衛報》記者的身份在城內採訪,及時把西安事變相關情況向世界報導,國際輿論迫使南京政府採取和平解決。1937年1月,她從西安到達延安。在延安,史沫特萊很受歡迎,她一直待到10月。期間,她對毛主席、朱德、周恩來和彭德懷等人進行了多次採訪。
  • 謝靜宜:毛主席不乘飛機真實原因
    當毛主席放下手中的書卷,從容走下飛機的時候,人們才鬆了一口氣。  有人說,正是因為1956年的那次「空中歷險」,中央政治局才嚴格控制毛澤東乘坐飛機。為保證毛澤東的安全,中央政治局一致決定,以後所有的外出考察,一般不允許他坐飛機,一律改乘火車或其他交通工具。  這些傳說,都不符合歷史真實。
  • 想靠稿費維生?先看看要交多少稅吧
    我國稅法對於稿費或版稅收入的稅收計算方法為: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徵30%。
  • 毛主席的座上賓!
    自打1959年當選為全國勞動模範以來,王進喜屢次應邀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出席國字頭的盛大會議,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集體接見,可謂是見過大世面的老英模了,憑直覺預感到晚上的活動非同小可,猜測是不是黨和國家領導人要找他談話,或者了解什麼情況。正在王進喜疑惑未解的時候,周恩來總理來到跟前,招呼他跟著走。
  • 學佛問答:我們的福報留給子孫能享用嗎?這些最好要注意!
    在好多的文章當中就勸,我們留給子孫最好的財富不是錢財,是積功累德。「未作業不得,已作為不失」,我們沒有造下這個業,肯定得不到的,但是已經造下這個業了,就絕對不會丟失掉的,所以我們祖上積德就這樣,祖上在積德的時候經常言傳身教來引導下一代,讓他們從德育、智育、體育,(這個也是也一樣的)從各方面來引導孩子,引導下一代,也不斷地在斷惡修善,這樣子話,是真正的財富,這個財富比世間當中的這些財富真實。
  • 森林小家漲稿費了~
    最好能以真實故事為來源,突出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收穫。字數:1500-2500,優秀稿件除外其他欄目合集 信函小家主要徵集300-500字以內的信。可以是寫給自己的一段話,又或者是對某個人的思念,等等。示例:荻迪會在五個工作日內回復過稿情況,請不要催稿。
  • 齊白石被劃為地主,向毛主席求救,毛主席作出的指示一點也不含糊
    黃炎培收到這些「訴苦信」,心生同情,好幾次找毛主席、周總理反映,說我們下面的工作組存在有問題。他說,沒有了解,就沒有發言權。建議黃炎培親身到地方基層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了解事實真相。黃炎培接受了毛主席的建議,到農村走了一趟,回來後沒有話說了。齊白石老人是個世界級的畫壇大師,他晚年的作品飲譽海內外,件件都是精品,件件都是國寶,件件都是傳世之作。更難得的是,齊白石老人還是一個非常有民族氣節的大師。
  • 謝靜宜眼中的毛主席
    當毛主席放下手中的書卷,從容走下飛機的時候,人們才鬆了一口氣。     有人說,正是因為1956年的那次「空中歷險」,中央政治局才嚴格控制毛澤東乘坐飛機。為保證毛澤東的安全,中央政治局一致決定,以後所有的外出考察,一般不允許他坐飛機,一律改乘火車或其他交通工具。     這些傳說,都不符合歷史真實。
  • 告慰毛主席:「可上九天攬月 」的夙願實現了!
    這是毛主席詩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膾炙人口的名句,今天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引用了「可上九天攬月」,他表示:除了北京中科院天文臺作為月壤主要存儲點以外,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作為異地災備點,以告慰毛主席生前的夙願。
  • 一代文學巨匠路遙,靠封筆之作享譽中國,離世後留給家人多少遺產?
    路遙的一生貧困潦倒,靠封筆之作享譽中國,那在他離世後,究竟留給了家人多少遺產? 《平凡的世界》是一篇幾百萬字的作品,然而當初路遙的稿費價格是每一千字30元。也就是說,整本《平凡的世界》的稿費只有3萬元。
  • 康熙留給雍正800萬,雍正留給乾隆2000萬,乾隆留了多少給嘉慶?
    中國人都講究能給自己的子孫留下些什麼,錢自然是越多越好的,但對於皇帝這樣不愁錢的家庭來說。他們要留給下一任的便是國庫裡的銀子了,國庫裡有多少錢就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強大或衰敗。康熙工作了六十年,前期確實是個好皇帝,可他晚年就有些懈怠,去世的時候僅是給兒子雍正留下了800兩銀子。
  • 因長得像毛主席,所以出演「毛主席」,毛主席女兒見到他抱住大哭
    之後關於在影視作品中紀念毛主席的提議越來越多,於是當時的國家文化部下達通知,要在全國範圍內挑選適合飾演毛主席的演員。由於葉劍英主席的欽點,古月的人事關係也從當地部隊轉到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特型演員組,此後他的大半生便與毛主席結下了不解之緣。
  • 關於唐國強飾演毛主席
    看了不少關於毛主席的紀錄片,從當中大量的真實影像中我得到的印象毛主席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嚴肅內斂憂國憂民的,可唐國強飾演的毛主席好多時候都是哈哈大笑,眉飛色舞。 作為資深演員,飾演毛主席之前難道不能好好的多多的觀看一下毛主席的真實影像,做不到形似但也應該儘量努力多多做到神似才是。
  • 毛主席評價漢武帝:雄才大略,但是有三個缺點
    在這個評價中,毛主席既肯定了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又對漢武帝晚年頒布「罪己詔」的勇氣和做法讚賞有加。1965年3月,毛主席在與工作人員交談時,又說:「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漢武帝是第一個頒布《罪己詔》的皇帝,這個罪己效應對後世影響是很大的。」另外,就是毛主席那首著名的《沁園春·雪》,也提到了漢武帝,寫下了「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的詞句。
  • 再訪毛主席機要秘書謝靜宜!
    當毛主席放下手中的書卷,從容走下飛機的時候,人們才鬆了一口氣。有人說,正是因為1956年的那次「空中歷險」,中央政治局才嚴格控制毛澤東乘坐飛機。為保證毛澤東的安全,中央政治局一致決定,以後所有的外出考察,一般不允許他坐飛機,一律改乘火車或其他交通工具。這些傳說,都不符合歷史真實。謝靜宜給我解開了這個歷史迷團:「毛主席每次離京都是乘坐火車外出,也就是專列。
  • 毛主席的堂弟從北京回老家,三天沒買到火車票
    毛主席的堂弟從北京回老家,三天沒買到火車票。通常節假日期間,出行的人們會遭遇一票難求的困境,但是誰能想到毛主席的親屬曾經也遇到過這種狀況。1949年8月,包括毛主席故鄉韶山在內的湖南廣大地區全部解放。10月份,毛主席的堂弟毛澤連、表弟李雲鳳趁著農閒時節,帶著一些土特產,來到北京看望毛主席。見到二十多年沒見面的親戚,毛主席非常高興。
  • 毛主席評價趙匡胤:陳橋兵變明明是篡權,卻被說成是正義行為
    【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之趙匡胤】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提到了四位中國歷史上的著名皇帝,即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四位非常有作為的代表性帝王。不過,縱觀毛主席對這四位皇帝的詳細評價,其實他對宋太祖趙匡胤的看法,遠遠比不上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
  • 你要先去種福田,做善事,以後子孫自然會賺錢.現在不要賺非分的錢,把子孫的錢都賺完了,消費完了,以後子孫就要受窮了.
    這些雜事留給我們來做,您多休息,我們幫您做就好了。您這樣很辛苦,別人看了也會覺得不莊嚴。」阿底峽尊者就說:「如果是這樣,我吃的食物是不是也可以請你們幫我吃?」大家就被上師的態度嚇住了,因為他很少這樣嚴肅,然後阿底峽尊者又說:「這是我為自己在累積資糧,怎麼可以交給你們來做?」在這裡提醒大家一點,我們不要很簡單的把這個南瞻部洲認為是我們這個小地球。
  • 開國大典前,李銀橋回憶:毛主席熬了一個通宵,早上6點半才睡
    在李銀橋離開中南海的時候,毛主席破例贈予他書寫的《七律·長徵》,還送給他800元稿費當作安家費,對這個出色的年輕人的欣賞和不舍溢於言表。  在毛主席身邊工作15年來,李銀橋從來沒有辜負毛主席的信任和喜愛,雖然"衛士長"並不是一個很高的職務,但是他把這個工作做到了極致,面對外界的誘惑,從來堅定立場不出賣毛主席的行蹤和生活,最大程度上保護了毛主席。
  • 文學翻譯行業現狀:稿費千字20至80元30年未變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也有不滿之處,比如文學翻譯稿費過低。略薩作品譯者在30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就呼籲道:「我也希望媒體界能真正關注此事,呼籲一下,讓文學翻譯的這些情況有所改變。」近幾年來,有關文學翻譯稿費過低的討論,多次見諸報端。「過去翻譯一本書的稿費都可以在北京買到一個四合院,但是現在買一個廁所的角落都不夠。」類似說法,也廣為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