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湛老和尚紀念文集--「勿忘世上苦人多」——追憶妙老

2021-01-08 佛教在線

「勿忘世上苦人多」——追憶妙老
作者:曾全民


今年是妙湛老和尚百年誕辰,我懷著一顆深深的虔敬之心,回憶起當年與妙老相處的點點滴滴,一切仿佛昨日之事歷歷在目,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妙老一生愛國愛教,致力於佛教事業的恢復和發展,為弘揚佛教文化、興辦佛教教育、培養愛國愛教僧才,為開展社會慈善公益事業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恢復寺院,致力於僧伽教育和慈善事業

我與妙老相識於1979年。那是一段非常艱辛的歲月,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國民經濟落後,百廢待興。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國家「撥亂反正」,落實宗教政策,全國各大名山古剎逐步得到重建和開放,南普陀寺也不例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妙老積極維護佛教的合法權益,維修寺院,恢復宗教活動。在廈門市人民政府和市宗教事務處的關心和支持下,南普陀寺逐步得到恢復和重建。為了建設寺院,妙老曾多次外出籌集資金,在他老人家85歲高齡時,還不顧年邁帶病前往香港募捐。在他的努力下,南普陀寺從破舊不堪的道場一天天地發展起來,從小到大,從舊到新。原先的演武小學變成了現在的閩南佛學院,瓜果地變成了現在的慈善基金會,般若池變成了現在全國著名的禪堂,五金廠變成了現在的普照樓。經過妙老多年的辛苦創業,南普陀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貌一新,道場莊嚴,遠超從前的規模,寺院的建設和佛教事業更是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為紹隆佛種、弘揚佛法,妙老一方面維修寺院,一方面努力培養佛教接班人。妙老常因辦佛學院的事,吃不好、睡不著。在妙老的多方努力和精心準備下,1981年春,復辦了由弘一法師和瑞今法師創辦的佛教養正院。1984年底,經福建省宗教事務局和廈門市人民政府、市宗教事務處的審批,復辦了閩南佛學院。1985年5月17日,閩南佛學院舉行復辦開學典禮,妙老兼任院長。通過正式考試招生,首屆招收男女出家二眾學員160人,男眾部設在南普陀寺,女眾部設在萬石蓮寺。閩南佛學院二十多年來,為佛教培養、輸送了大批的僧才。

行願無盡,為善最樂。妙老經常告訴我們:「現在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飽,穿不暖的窮苦人,我們佛教徒應多做一些社會慈善福利事業。」他老人家多年的夙願終於在佛菩薩慈光護佑加持下實現了,1994年12月14日,中國第一所佛教慈善機構——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成立,妙老兼任會長。基金會在妙老的領導下,本著愛國愛教、慈悲濟世的宗旨,在賑災扶貧、救死扶傷、助學助教、放生護生、印經結緣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和讚譽。

由此可見,妙老有著超人的智慧和過人的遠見。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就決心致力僧伽教育和慈善事業,這是佛教能立足於社會、長盛不衰的二件大事。文革十年浩劫,受極「左」思潮的影響和迫害,妙老被迫脫去僧服換上中山裝,但在他心中卻堅守著自己的信念,以其堅毅的性格,忍辱負重,嘔心瀝血,一路艱辛,堅持信仰,弘揚佛教精神,才有今日閩南佛學院的盛名和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的輝煌成就。

二、慈悲包容,待人處世堪稱楷模。

妙老一生省吃儉用,修福惜福,對生活從不計較;待人總是熱忱誠懇,和藹慈祥,無論對什麼人,都一視同仁、樂於相助。

1982年南普陀寺成立管委會,妙老擔任管委會主任,主持管委會全面工作,我任副主任協助妙老工作。那段時日,妙老和我們一起勞動,同桌吃飯,同甘共苦,其樂融融。每天早上上班前,他同我們一起打掃環境衛生,至今我們仍把這一優良傳統延續下來。寺廟原有一些田地,妙老平時就和我們一起下地播種收割,採芋頭、挖地瓜、收水稻。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落實宗教政策,恢復寺院建設。寺院在恢復初期經濟困難,一方面我們積極爭取政府財政支持,另一方面為了節省開銷,妙老經常帶領我們幫忙基建工地搬磚運瓦,拉渣土、挑沙子、水泥等等。

妙老對企業的經營工作非常關心和支持,他親自參加研究普照樓的設計方案和建築風格,並請虞愚教授等一起為新建的素菜館及各餐廳命名。每次素菜創新,他都親臨現場指導點評。對於新員工,妙老也是關心備至,總是領著他們從天王殿一直走到藏經閣,介紹寺院的歷史;還經常手把手教新員工包茶葉、打算盤等經營技能,讓每一位新員工感受著父輩般的溫暖。以前每年的中秋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吃月餅,而市面上的月餅只有葷的沒有素的,為了方便出家僧眾和佛教信徒,妙老就建議我們自己做素餅。後來我們派人去學習,研製出現在已經深受大眾歡迎的素餅,這還得感謝妙老的提議才有素餅今日的成績。以前,海會樓的經營業務只供應午餐,後來,妙老覺得信眾和遊客來朝拜用餐不方便,便提出海會樓要對外全日營業,可見妙老的慈悲之心。有一次,海會樓餐廳要布置書畫,我請教妙老要寫什麼,他便建議寫:「海闊縱魚躍,天空任鳥飛,大丈夫不可無此度量;振衣千仞崗,濯足萬裡流,大丈夫不可無此氣慨。」顯現出妙老不凡的氣度,堪稱佛教僧團中的典範。

三、實踐佛理,人格魅力成為精神財富

記得有一次準備接待貴賓,我與妙老走到大悲殿,我請教妙老有關太虛大師撰寫的聯句「普門無定相慈悲濟物即觀音」的意思。妙老說:「慈悲為懷是大乘佛教精神的中心,是一切菩薩道的基礎。慈就是給眾生安樂,悲就是為眾生拔苦。什麼是菩薩?做好事就是菩薩,雷鋒就是菩薩,周總理就是大菩薩,我們要有觀音菩薩慈悲濟世的精神,盡我們能力為社會、為大眾做好事。」妙老的片言隻語深深地感動了我,那高深的佛理經他點化被闡釋得如此透徹、簡而易行。他是這樣闡釋佛理,也是這樣實踐佛理。有一天晚上,妙老和我在海會樓走廊等客人時,我問妙老:「觀音聖誕,人流擁擠,當時大殿為什麼沒有建大一點?」妙老顯得很高興地說:「我從來沒有想到佛教有今天這麼興盛,前人更是想不到,只有今天改革開放,國家強大,社會安定,佛教才能興旺。」足見妙老對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衷心擁護。他還經常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侵略者抓去坐牢的現身說法來教育員工要熱愛共產黨,熱愛祖國,維護國家的安定團結。在與他相處的多年裡,他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著我,使我受益匪淺。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香客有一個傳統習慣,來寺廟朝拜就得放鞭炮。妙老怕影響佛學院上課,經常親自出來勸導香客,耐心向他們解釋。最後在妙老的努力下,香客們才慢慢改掉了這一習慣,還寺院和佛學院一個寧靜的環境。可見妙老是多麼愛我們的寺院,更愛我們的莘莘學子們。妙老還常常告誡我們要有愛心,要幫助有困難的人。他80多歲高齡時,還經常隻身出遠門,我對他說:「你要帶個侍者,出門好方便照顧。」他說:「我自己行,不要多浪費。」他就是這樣把節省下來的路費都用來做慈善事業。在他臨終之際還留下了「勿忘世上苦人多」的遺言,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

任時光飛逝,鬥轉星移,不變的是妙老的精神和人格魅力,他將永留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無限的景仰與緬懷。

2010年11月12日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妙湛老和尚紀念文集--勿忘世上苦人多——紀念當代高僧妙湛大和尚
    勿忘世上苦人多——紀念當代高僧妙湛大和尚 作者:釋菩提 前 言妙湛大和尚是當代中國佛教傑出的教育家、慈善家。他對中國佛教所作出的貢獻將永遠地被彪炳史冊,並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僧伽向他學習。其不顧耄耋之年,尚以慈悲為懷,等視眾生,尋聲救苦。在臨終之際猶心繫眾生,寫下「勿忘世上苦人多」遺訓。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和尚行化已畢,泊然示寂於丈室。世壽八十有六,僧臘五十六。茶毗後所得舍利,多呈瑞象,四眾嘆為稀有。 二、妙湛大和尚與南普陀寺南普陀寺始建於唐末五代,初稱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稱無盡巖。元廢。明初復建,更名普照寺。
  • 勿忘世上苦人多,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請熱愛生命
    還有要多做公益慈善,老和尚有一個觀點,不管自內證功德有多麼深厚,一般社會大眾是不知道的,關鍵是對佛法的領悟要能夠起用,起用就是在公益慈善方面體現對社會的作用。因此,我們根據老和尚的遺願建了閉關中心,並以老和尚的名義做天柱基金會、促進會等等,都是做慈善方面的工作。這是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在禪宗方面,我的剃度恩師是曹洞宗的聖一法師他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無我利他,修行證悟者平時都非常謙遜。
  • 勿忘世上苦人多——紀念當代高僧妙湛大和尚
    趙樸老所作的《妙湛法師行願頌》云:「十年浩劫後,我初至廈門,公猶衣俗服,端客坐空庭。殷勤勸公起,續燃焰滅燈。答雲有宿願,得荷亦堪任,惟求不幹擾。許公楊臂行,自茲南普陀,光復法王城。」在妙湛大和尚身先士卒的率領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南普陀寺不僅舊有的殿堂被侖奐一新,而且還增添了多座樓堂亭院。現有的建築面積已超過原有將近一倍。
  • 韓國瑜:勿忘世上苦人多
    高雄市長韓國瑜上任後,努力為高雄拼經濟找通路,但仍有不少民進黨團、市議員見不得他與大陸有經貿往來,猛轟韓「賣臺」,韓國瑜昨晚發文表示,上任以來「這段時間,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就是上次參拜南普陀寺時看到的:『勿忘世上苦人多』,我們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讓臺灣的苦人少一點、讓臺灣民眾過上少吃點苦的好日子」。
  • 韓國瑜:領納稅人血汗錢 要做到「勿忘世上苦人多」
    來源:中國臺灣網高雄市長韓國瑜(臺媒)中國臺灣網4月3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市長韓國瑜上任後,努力為高雄拼經濟找通路,但仍有不少民進黨團、市議員不看好韓與大陸有經貿往來,猛轟韓「賣臺」,韓國瑜昨晚(2日)發文表示,上任以來「這段時間,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就是上次參拜(廈門)南普陀寺時看到的『勿忘世上苦人多
  • 李叔同:勿忘世上苦人多
    這樣的人,在世間也很多,即所謂『知識分子』『學者』『藝術家』。」「還有一種人,『人生欲』很強,腳力很大,就爬上三層樓去。他們做人很認真,滿足了物質欲、精神欲還不夠,必須探求人生的究竟。」李叔同與劉質平、豐子愷合影豐子愷總結其先師李叔同:有一種強烈的「人生欲」。
  • 妙蓮老和尚拜佛時遇到的不可思議境界
    ……前略     1997年,我和一誠老和尚等八個師傅到臺灣去傳戒,妙蓮老和尚請我們到日月潭去看看。妙蓮老和尚就住在日月潭邊上,是南投區,他的道場也叫靈巖山。他原先在香港沒地方住,有居士給他搭了一個茅棚。他總共閉了二十一年的關,三年一個關,那就是七個關啊。當他閉關閉到十年以後,他打了一個般舟七,所謂般舟七,就是不坐不睡,只是站、拜、行、繞。那天我們兩人聊天,我說:「老和尚啊,你鄉音蠻重的啊,你是哪裡人啊?」他說:「我是安徽巢湖人,你的鄉音和我的差不多,你是哪裡人?」
  • 勿忘世上苦人多!看看南普陀寺義診團在義診中有哪些感悟
    莫道誰人不辛苦,傳播大愛即是福。——義工餘金朝「兩天十幾個小時的奔波,義診有序圓滿完成,這次義診感謝廈門南普陀寺的法師們用心組織和周密安排。穿過閩北大地沉沉的陰雨返程,義診團隊中的義工姐妹們嘹亮而歡快的紅歌快閃,驅散了眾人的疲憊。一路詩意,一路飛歌,很是享受其中過程。」參加完南平順昌、光澤扶貧義診活動的馬欲曉醫生分享了她的心聲感受。
  • 妙蓮老和尚:怎樣才是有本事?
    妙蓮老和尚慈悲開示◎怎樣才是有本事? 老修行功夫相應,死時身無病苦、心不顛倒、生死自在,才是有本事。 ◎你想老了才來學佛嗎? 很多人總是想:『我現在還要做世間事,等我老了再來學佛。』最怕的是,你還沒有老就到閻羅王那兒報到了。就算不到閻羅王那裡報到,老了就有老苦,還有什麼精神學佛?要趁年輕精神好、身體好趕快修行,才能開大智慧、修大福報。 ◎如何憑一句話就能免卻煩惱是非?
  • 曙提法師:勿忘世上苦人多 疫情之下佛弟子可以這樣做
    江蘇太倉同覺寺方丈曙提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同覺寺提供)近日來越來越多的新冠肺炎的患者康復出院,但是肺炎給患者,尤其是那些喪失了親人的患者所造成的的心理創傷卻沒那麼容易扶撫平,對此有什麼好的建議或者方法可以幫助到他們
  • 喜歡說惡口的人,轉世會怎麼樣?(妙蓮老和尚)
    妙蓮老和尚慈悲開示信者,在佛家講就是不妄語——不說虛妄語、說話真實有信用。你說話真實信用,誰不相信你、誰不同你共事?說話不信實、儘是騙人,誰敢同你共事?這樣聰明是害了自己,所以要說誠實之語,培養自己人品,人品高貴才受人尊敬。大家在這些地方要改喔!好好把這個口改成說善語、真實語,不要妄言、兩舌、綺語、惡口。什麼叫做兩舌?兩舌就是說兩邊的是非,世間也叫兩頭蛇,是比喻這個人說話兩邊挑撥比蛇還要毒。就像甲乙二人,他們本來心裡已經有疙瘩,彼此都不懷好感,懷疑對方在講自己的壞話。有個兩舌的人,他在甲面前講乙說甲的不好,在乙面前又講甲說乙的不好。
  • 妙蓮老和尚香港閉關二十多年,他在閉關時遇到了一些境界
    1997年,我和一誠老和尚等八個師父到臺灣去傳戒,妙蓮老和尚請我們到日月潭去看看。妙蓮老和尚就住在日月潭邊上,是南投區,他的道場也叫靈巖山。他原先在香港沒地方住,有居士給他搭了一個茅棚。他總共閉了二十一年的關,三年一個關,那就是七個關啊。
  • 妙蓮老和尚:家裡一天到晚吵吵鬧鬧,根本無法修行,該怎麼辦?
    妙蓮老和尚:我們佛教徒要覺悟,覺悟就能看破、放下、得大自在,不要老是煩家裡的這些事。不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佛教徒要把這些事看開一點,隨緣消舊業,不要為這些事太苦惱,否則怎麼修行?當然家裡是有太多的煩惱,可是你若是用智慧眼來看,那有真正過不去的事呢?
  • 妙蓮老和尚:念佛計數法
    妙蓮老和尚:念佛計數法「十念記數念佛方法」昨晚提到,禮佛的方法是每拜一拜佛,稱念十聲阿彌陀佛,以此記數法才能止妄想;因為心無二用,一記數就不能打妄想,所以要止妄想決定要記數。我們念佛也要記數才能念得好,如何記法?
  • 勿忘世上苦人多 高雄身障人士挺韓國瑜選2020
    他今天接受訪問說,非常認同韓國瑜在競選時喊出的口號「人進得來,貨出得去,高雄發大財」,因這正是高雄所需要,也因此成了韓粉;而韓國瑜在競選市長期間偶然得知他的景況,就記掛在心,到當選市長後,就協助他到市府擺攤賣玉米,且免除每日300元新臺幣的租金,讓鄭煥諭非常感動。鄭煥諭認為,韓國瑜充分了解「世上苦人多」,並憐惜底層民眾,確實只有韓當選,臺灣才會更好。
  • 妙蓮老和尚:佛教移民學
    三界之內六道循環輪轉沒有了期,這就是輪迴六道;人生在裡頭實在是苦不可言,如同在火宅之中。那我們怎麼尋求出離這個火宅?這裡就以世間的名詞——移民來說明。世間人怎樣移民大家都清楚,比如你們要移民到加拿大、美國、歐洲、澳洲,人各有因緣、各有所好不同;外國人移民到我們這邊來,我們也移民到外國去,這是人間的移民。既然三界無安,那我們佛教徒移民到哪裡去?
  • 勿忘世上苦人多 高雄身障人士玉米哥力挺韓國瑜參選2020
    他今天接受訪問說,非常認同韓國瑜在競選時喊出的口號「人進得來,貨出得去,高雄發大財」,因這正是高雄所需要,也因此成了韓粉;而韓國瑜在競選市長期間偶然得知他的景況,就記掛在心,到當選市長後,就協助他到市府擺攤賣玉米,且免除每日300元新臺幣的租金,讓鄭煥諭非常感動。  鄭煥諭認為,韓國瑜充分了解「世上苦人多」,並憐惜底層民眾,確實只有韓當選,臺灣才會更好。
  • 序丨甘建華:詩歌讓他活得與別人不一樣——《洛夫紀念文集·詩歌卷》
    《洛夫紀念文集·詩歌卷》書影。他與黃永玉先生相差78歲,與洛夫先生相差74歲,算起來應該是第四代人了。曾經得到黃老、洛老兩位大師加持的吾家小女甘恬(阿恬),《洛夫爺爺的微笑》一詩也是我們全家的感念。最北邊的是內蒙古呼和浩特電視人王錦江,最西邊的是新疆烏魯木齊李東海、青海茫崖花土溝油田周秀玲。最東邊寶島臺灣的詩人們,每個人都與洛夫先生有著或長或短、或深或淺的交誼。
  • 須知世上苦人多
    概括說來,前者一半是承儒家「多識草木鳥獸之名」的精神來編寫野菜的圖譜,並且講求一種清淡樸素的飲食趣味;另一半卻是切實地為人民生計著想,要為荒年饑民提供一部可以參考的找食手冊。後者呢,雖然也祭出儒家的倫理道德來大吹飲饌精細的合法性,話鋒一轉卻是落在口腹之慾上。《野菜博錄》所收自然全是草根木葉之屬。袁枚的排場卻大得很,十四種菜類多是烹龍炮鳳,「雜素」、「小菜」,只佔可憐巴巴的一點地方。
  • 紀念 今天是「七七事變」爆發79周年 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
    包括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戰士代表、抗戰將領親屬代表以及「時代楷模」代表、學生代表等約500人出席儀式,並參觀了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展出的「民族先鋒 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抗戰英烈事跡展」。香港多個團體發起遊行7月7日,香港多個團體發起遊行,紀念「七七事變」79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