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流域巴人探源(五)

2021-02-07 賨花寨

文/羅洪忠  圖源/網絡




    五、漢水為宗姬巴國,戰國時期廩君走向巴國前臺,崇白虎是巴人的主要圖騰信仰。


      在漢水流域巴國的定性上,《華陽國志·巴志》記載:「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於巴,爵之以子。」鄧少琴先生認為,巴國王族,即學術界所盛稱的宗姬之巴,亦即《左傳》、《史記》以及《華陽國志·巴志》等史籍所敘錄的巴國。段渝先生認為,巴人不等於巴國,先秦只有一個巴國,即周武王所分封的宗姬巴國。宗姬是巴國的王族即統治者,而史籍所載的巴地八族以及廩君蠻,則是居息在巴國境內的屬民。宗姬與周同宗,在班輩上低於武王,在同宗關係的龐大血緣紐帶中居於子輩。由於早已別為氏族,故對武王來說。屬於子族之列,因其分封於巴,故稱巴子。巴謂國名,子謂子族,此即宗姬稱為巴子的由來。楊銘先生認為,《左傳》昭十三年(前529年)有「巴姬」為楚共王妾,證明當時巴國的王族或貴族中確有姬姓。安康文化學者丁文認為,漢水之巴即姬姓之巴、宗姬之巴。宗姬之巴最初的分封地在陝南漢陰地區,即今安康一帶。「宗姬之巴」在漢水流域活動歷史長達500多年。



       在我看來,西周至春秋時期,巴國為宗姬巴國,到戰國時期,廩君巴人走向巴國政治舞臺中央,「昔廩君浮士舟於夷水,據捍關而王巴」,也許是對此的真實寫照,從安康、涪陵、羅家壩、城壩等地出土的虎鈕錞於,將威猛的白虎置於錞於上部,便是廩君「王巴」的最好例證。


      在漢水流域巴人圖騰信仰上,目前存在爭論,巴人既有以蛇為圖騰的巴蛇之巴,也有以白虎為圖騰的白虎之巴。《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廩君死,魂魄世為白虎,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廩君為白虎巴氏的始祖,漢南平利縣中皇山東部有白虎山、白虎巖,安康市境內「白虎廟」遺址眾多,有的至今香火不絕,簡稱「白廟」的遺存地名比比皆是。《蠻書》:「巴氏祭其祖,擊鼓為祭,白虎之後也。夷事道,蠻事鬼。初喪,鼙鼓以道哀,其歌必號,其眾必跳。此乃槃瓠(盤古)、白虎之勇也。」



      從安康考古發掘來看,春秋戰國時期的巴人器物最具標誌性的的是虎鈕錞於和巴式劍。虎鈕錞於為巴人戰國時期使用的軍樂器,其形狀象一個倒置的桶,從上往下分為虎鈕、圓盤和器身三個部分,整個器物的橫截面為橢圓形。虎鈕錞於在安康漢濱區五里舖有發現。巴人的典型武器是「巴式短劍」,長約五六十釐米。雖然川渝湘鄂出土有巴式劍,但與安康出土的巴式劍比起來相對檔次較低,說明安康的巴文化更為原始。安康巴人器物出土地點有白河縣清風溝、冷水街,紫陽縣石壩鄉何家梁、白馬石、宦姑灘,漢濱區的老嵐河口、茨溝、灞河的崖墓等。



         巴人生活過的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虎的環境,這在古籍《山海經》、《漢書》《華陽國志》《南齊書》《蠻書》《談苑》《虎薈》等古籍中都有記載。直至清初,這裡山深林密,經常有老虎出沒,虎食人的事經常發生。甚至有些市鎮每至薄暮,虎遊於市,驚怖街衢,傷及人畜。康熙五十一年(1712),西鄉知縣王穆懸賞重金,募虎匠數十人,人山林撲殺,三年之間,即殺虎六十四隻,虎患才息。安康清代著名詩人劉應秋作有組詩《猛虎行》。清康熙中葉興安(今安康)知州王希舜鑑於安康城東北琉璃溝「有虎矯矯,白晝噬人,阻絕行旅」委郡幕魯仁採寫《祛虎文》四處張貼,虎果然「負子渡河遠遁」。(清·康熙《興安州志》)虎與巴人關聯度一直很高,這就難怪古代巴人以白虎為圖騰,自認為是虎之族,以虎為崇敬對象,自稱「虎人」。虎巴遺物有殷商時期的虎紋空首青銅鉞,西周時期的《史密簋》銘文「盧、虎會」,戰國時期的虎鈕錞於、虎紋戈、虎形提梁等,確證了文獻記載的「虎之首帥在西城」。



      安康自古以來就有與「虎」有關的文化習俗,多處發現過畫像磚「人射虎」,民間生活中流行的幼兒「虎頭帽」、「虎頭鞋」,建築用的「虎頭瓦當」,自是巴人崇拜白虎文化的遺存。安康發現的畫像磚及許多器物,上繪虎形,皆精瘦修長,與棲息於陝南的金錢豹有些相似,安康的文物工作者命名為「西城虎」。四川川西三星堆和川東三峽出土的器物上有不少虎形,或謂之「巴山虎」,是古代四川巴人的圖騰,亦皆精瘦修長。「西城虎」和「巴山虎」如此相像竟毫無二致,這足以說明,陝南漢江中上遊曾是古代巴人的方國。


        在安康境內還居住著賨人,是一個古老民族,諸書又稱「白虎夷」或「板楯蠻」,是巴國重要組成部分。鄧少琴先生《巴史新探》說:板楯即木盾,是一種武器,又稱彭排或彭旁,使用這種武器的民族,遂被稱為板楯蠻或彭人。所居之地,多有以彭為之水名、地名。鄧先生還舉例說:自今川東北城口縣北至陝南紫陽縣注入漢水的任河,就是《水經·沔水注》之彭溪。《水經注》云:「漢水又東逕直城南,歷漢陽潕口而屆於彭溪龍灶矣。」在紫陽入漢之彭溪與在谷城入漢之彭水,即今漢水中遊一地都是彭人所據,已擴展到漢中東部、四川北部以及鄂西北的廣大區域。



       四川盆地在夏商、西周時代只有「蜀」而無「巴」。從文獻研究來看無論巴從何處來的,總是在後來東周時才進入四川盆地的。童書業先生認為:《左傳》所記巴欲與鄧為好,鄧在今河南鄧縣;又記巴圍鄾,鄾在今湖北襄陽北;《戰國策》記「漢中之甲,輕舟出於巴」,是巴國應在漢水流域的明證。今陝南有大巴山脈,故川陝間為「巴族之巢穴其後」,其後為秦楚所迫而南遷。蒙文通先生說:「常氏《巴志》說:『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巴國的疆域,只能說是巴為楚所侵後為秦所滅時的情況。」


       我的結論:巴人早期發源於山西淮水流域,屬大皞族群後裔,從三皇五帝到夏、商代初期,巴人及巴方(國)仍在淮水流域。商代晚期受武丁王攻打戰敗而向漢水流域遷徙,在巴楚聯合和攻伐中,從漢水流域遷徙到峽江和清江流域。戰國時期,巴國被楚國所逼,只好將其活動中心轉移至長江三峽和川東地區,最後遷都閬中,被秦國所滅。



      最後說明,在寫作過程中,參閱了段渝先生的《巴人來源的傳說與史實》、楊銘先生的《巴人源出東夷考》,陝西安康學者丁文先生的《論安康的文化本原兼談文化自信》、黃鎮山先生的《巴國正史》、杜文濤先生的《巴文化與嵐皋》等文章,在此表示感謝。


 推薦閱讀


漢水流域巴人探源(一)

漢水流域巴人探源(二)

漢水流域巴人探源(三)

漢水流域巴人探源(四)



【作者簡介】:  羅洪忠,四川省渠縣人,1966年7月8日生,就讀於國防科技大學工程兵學院、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大學本科學歷,曾在軍師級機關、《戰旗報》社駐藏記者站、解放軍文藝出版社、《西藏人文地理》雜誌等單位工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西藏作家協會理事、西藏當代文化名人,報告文學作家,人文學者,著有《邊陲墨脫》《蓮花遺夢》等個人專著15部,已出版12部。羅洪忠四獲國家級優秀圖書獎,其作品參加歐、美、日等國外大型圖書展,進入光明日報社最具學術價值圖書排行榜,其書翻譯成多種文字出版,也是我國採風珞巴族、門巴族村莊最多、著述最多、獲獎最多的一名文化學者,在倉央嘉措、嘎朗王朝等文化研究領域有獨創性研究成果。



 打造文旅傳播第一平臺



策劃/發布:賨花寨新媒體平臺

總策劃:楊森林   黃河

主編:楊曉玲


圖文原創 視頻製作/發布 項目策劃

/項目發布/項目招商 活動策劃 影視策劃/

製作 媒體傳播/媒體公關 圖書出版 


歡迎投稿,歡迎恰談合作

聯繫人:楊曉玲

聯繫電話:15182867576(微信同號)

QQ郵箱:823554397@qq.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相關焦點

  • 巴人圖騰為何為白虎?白虎究竟有什麼寓意?
    伏羲巴人先祖廩君,原名巴氏子務相。在《世本》中記載:「巴郡南郡蠻,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相氏、譚氏、鄭氏,皆出五落鍾離山。廩君名曰務相, 姓巴 氏, 與樊氏、譚氏、相氏、鄭氏凡五姓,俱出爭神。乃共擲劍於石穴 ,約能中者奉以為君,巴氏子務相獨中之,眾皆嘆。廩君又射殺鹽神女部落,於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廩君死,魂魄世為白虎,遂以人祠焉。」
  • 十堰歷史文化|融合多種文化於一體 十堰「漢水文化」源遠流長
    漢水流域保存了一條清晰的生命起源脈絡作為中國遠古時期最大、最古老的江河,漢水流域介於黃河、長江兩大水系之間,秦嶺聳立於北,巴山挺立於南,漢水橫貫其中,形成兩山夾一川的壯美地形,自古以來就是溝通東西的走廊。
  • 洋縣作家王學智兩部長篇小說《華陽風雲》,《漢水長歌》出版發行
    近期,陝西洋縣作家王學智《華陽風雲》、《漢水長歌》出版發行。近期,陝西洋縣作家王學智《華陽風雲》、《漢水長歌》分別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和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漢水長歌》直面當代農民的情感生活,以林秀芝及她女兒張麗芬、外孫女劉臘梅三代人的愛情糾葛和是非恩怨為主線,時間跨越半個世紀的風雨,以人性的角度深層開掘和精神剖析小說中的主要人物,讓村落的人物粉墨登場,還原出一幅幅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漢水流域農村生活圖譜。
  • 四川有一座巴人的古城堡,神秘的圖案和文字遍布全城
    對於現代人來說,巴人身上仍有許多神秘之處,四川廣安城南郊留下一座巴人遺物,名為神龍山巴人石城,是古巴人遺留下來的關隘,由於歷史悠久,有關這座建築的記錄不多,所以沒有具體的時間,當然也沒有那麼長的時間,所以原始的建築已經被頻繁的戰爭破壞,現在的城堡也是附屬於古巴。
  • 文明探源歌舞劇《甲骨文》安陽首演
    文明探源歌舞劇《甲骨文》成功首演李公樂袁家健與社會各界代表共同觀看演出記者 王慧敏 李揚12月15日晚,我市原創文明探源歌舞劇由中共安陽市委宣傳部主辦,安陽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河南探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文明探源歌舞劇《甲骨文》劇情跌宕起伏,場面磅礴震撼,綜合運用音樂、舞蹈、情景表演等舞臺手段,通過「甲骨問道」「神人以和」「十祀徵夷」「上智為間」
  • 漢水之戰,趙雲封神
    漢水一戰,趙雲獨自率軍大破數倍於己的曹軍,至今思之,令人神往。  一、背景  漢水之戰是漢中之戰末期的一次局部戰鬥。根據《資治通鑑》漢紀60記載,217年底,劉備聽從法正建議進兵漢中,曹操派遣曹洪等抵禦,漢中之戰爆發。漢水之戰前,劉備已佔據漢中大部分地區,曹魏集團西線統帥夏侯淵被黃忠斬殺,副統帥張郃收拾漢中殘軍重奪陽平關,與劉備軍形成對峙。
  • 湖北「漢水砂梨」 登陸深圳
    日前,湖北三大名果「漢水砂梨」曁老河口市特色水果推介活動在深舉辦。老河口市「漢水」砂梨、「仙仙」牌大仙桃、「風味皇后」桃等,成為現場觀眾爭相品嘗的焦點。 據了解,湖北省老河口市是湖北省砂梨生產的優勢產區和核心區。2015年,老河口市水果栽植面積已達到16萬畝,其中砂梨11萬畝、桃5萬畝。
  • 漢水女神:神遊襄陽解佩渚
    漢水女生雕塑解佩渚位於襄陽古城西萬山附近的漢江中。解佩渚的來歷源於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杳無蹤跡,伸手探懷,已失佩珠,方悟遇到了漢水交甫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遵其旁,採其芝而茹之,以知吾為不遜也。願請子之佩。』二女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莒,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遵其旁,採其芝而茹之。』遂手解佩與交甫。交甫悅,受而懷之,中當心,趨去數十步,視佩,空懷無佩,顧二女,忽然不見。詩曰: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此之謂也。」此後就有了「漢皋解佩」「神女弄珠」的成語。
  • ...雲南省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面向公眾徵詢意見...
    有話您來說~~雲南省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面向公眾徵詢意見啦!時期是雲南發展的關鍵時期,雲南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向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全面邁進,紮實做好「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 ——講述文明探源歌舞劇《甲骨文》背後的故事
    跌宕起伏的故事、精緻華麗的舞美、氣勢恢宏的場景……12月15日,全省首部以商朝末年真實歷史故事為原型的文明探源歌舞劇《甲骨文》在市職工文體中心首演。數百名觀眾仿佛跟隨劇情中考古隊員的追溯進行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一同見證甲骨問道、十祀徵夷、羑裡八卦、天命歸周,在音樂、光影、舞蹈之中,探尋殷商王朝的奧秘。
  • 今日百科 野生馬蹄獅子頭探源
    野生馬蹄獅子頭探源核泉苑微信:qlzt888開篇點題,馬蹄獅子頭貴為文玩核桃名品種之列
  • 中國古代詩歌的源頭——襄陽——漢水之濱璀璨的詩歌名城
    中國古代詩歌的源頭——襄陽——漢水之濱璀璨的詩歌名城襄陽,雄踞漢江中遊平原腹地,形成了融中原文化、荊楚文化、三國文化和漢水文化等多元文化於一體的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是一座擁有2800多年建制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放大價~【豪華版】巴人小龍坎鉅惠來襲!108元搶原價414元巴人小龍坎3~4人餐,肥牛+牛肚+巴沙魚...7葷7素,包鍋底料碟~
    全國擁有門店100多家每天有5萬人到TA家嗨火鍋今天小聯給大家牆裂安利的是「巴人小龍坎」的西安首家加盟店一個正兒八經的巴人小龍坎加盟店真資格,獲得了巴人小龍坎的品牌授權獲八項大獎,各種榮譽掛滿一扇牆#湄公河巴沙魚#來自湄公河流域的巴沙魚,營養豐富,被後廚大師現殺現做,切成了厚薄均勻的魚片,看上去非常鮮嫩!
  • 探源丨遼瓦店子因製售「遼瓦」得名 制陶比黃河流域早300年
    鄖陽區柳陂鎮遼瓦店子,是原遼瓦鄉政府所在地,位於漢江上遊黃金水道南岸二級臺地上,柳五公路穿境而過。這裡距鄖陽區主城區23公裡,地處堵河與漢江交匯口下遊。此地自古店鋪密集,商船林立,行人擁擠,為水路重要碼頭、旱路交通樞紐,相當繁華。遼瓦店子因何得名?日前,記者帶著疑問到當地進行了探訪。
  • 漢水公園靈璧石成居民拍照打卡地
    位於漢陽郭茨口、知音橋下的漢水公園,佔地不足11公頃,雖建成多年,由於近年來拆遷改造交通不便,名不見經傳。今年,漢陽區政府和園林部門,硬化公園連通道,完善服務配套設施,形成了以奇石、樹樁盆景為特色的生態主題公園,不少市民喜歡來此拍照賞石。
  • 松花江流域「十一五」治汙成效顯著
    走向「水清魚肥」的生態回歸之路--松花江流域「十一五」治汙成效顯著 已經進入深秋,哈爾濱釣魚愛好者的熱情並沒有減退。夕陽西下,三五「釣友」相約來到位於松花江畔的九站公園,支起帳篷、甩開竿,一場夜釣即將開始。  48歲的林子剛國慶節期間過足了夜釣的癮。
  • 「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河北探源之行
    走進邯鄲市中國女媧之鄉媧皇宮寒冬雖至,熱情不減,12月14日至15日,由西安市社會科學院和西安市華胥文化研究會組成的 「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河北探源之行聯合課題組赴河北邯鄲市考察學習,這是繼山西、甘肅探源之行後又一次尋根探祖之旅
  • 漢水之戰,徐晃要殺王平,王平一怒放火,徐晃為何狼狽逃走?
    然而,到了漢水之後,徐晃和王平在作戰計劃上產生了嚴重分歧,徐晃想命令軍隊渡過漢水列陣,背水一戰,王平勸諫說,如果到時要遇到緊急情況退軍怎麼辦?徐晃拿出韓信的例子,王平反駁說,韓信能料定敵人無謀才用此計,現在,你能料定趙雲和黃忠無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