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的結束被後世歸納為一句俗語:信長種下小麥,猴子做成包子,被老烏龜給吃了,也有說「信長搗(舂米磨粉)、秀吉捏(和面做餅)、家康食(坐享其成)」。
豐臣秀吉因為長相身材矮小、面容猥瑣像猴子,而且也多次在織田信長的信中有如此稱呼;

而德川幕府奠定人德川家康,以擅長隱忍,且活得久為特點,生生耗死了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所以被稱之為烏龜。
關於他們三人的故事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這裡不多做贅述。
在豐臣秀吉死後,日本歷史爆發了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戰爭,也被稱之為「決定天下」的內戰:關原合戰。

關於這場內戰的影視作品已經多不勝數,這裡主要推薦的是兩部東羽近期二刷後的影片《關原之戰》與《大盜石川》。

這兩部電影的共同點是都在講述了這場史詩級的戰役,《關原之戰》以寫實和偽紀錄片的形式,幾乎還原了戰爭中的點滴,頗有正史感覺。
而《大盜石川》主要是講述在戰國時代最末期活躍的忍者集團,如霧隱才藏和猿飛佐助,以朋克武俠風格,以忍者的視角,融合西方奇幻元素的造型和場景,將這場戰爭的殘酷和血腥無限遊戲藝術化。
雖然大部分的忍者和主要歷史角色在真實中是存在的,但是更像是一部野史。

《關原之戰》由日本名導園田真人導演,延續了史詩片常用的風格沉穩,張弛有度,敘事節奏緩慢,但細緻入微的細節,沒有花裡胡哨的特技和包裝,是一部細細品的佳作。
影片中豐臣秀吉義子石田三成塑造的理想派的代言人,心中永遠有一股理性把持,與德川家康的老謀深算與心機城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乍一看去,仿佛是三國時期的劉備與曹操之爭,只是可惜,他們沒有孫權形成平衡鐵三角之勢。

再看另一部《大盜石川》,帥哥美女扎堆,朋克現代化風格,歐美制式戰甲與畫面效果,好幾次東羽都把這部電影與當年風風火火的《無極》、和《斯巴達三百勇士》來相提並論。
不得不說,這是一部極為有趣而且唯美的電影,在歷史洪流下,劇情都是按照正史運轉,推動歷史車輪的,依然是老奸巨猾的德川家康,只不過,電影結尾給德川幕府添加上了一層大義的帽子。
這場戰爭,參與人數合計約18萬,其中德川家康為首的東部軍10萬餘,以石田三成為首的西部軍8萬餘,最後德川還是藉助西部軍內部矛盾,一舉奪得了天下,建立了德川幕府。


日本電影尤其是戰爭類電影,女性角色的大都以花瓶為主,而這兩部劇的女性角色卻同是電影中的亮點,《關原之戰》中由「村花」有村架純飾演的伊賀忍者,為石田三成添加了情感成分。

《大盜石川》中由二十世紀末最後美少女的廣未涼子飾演的織田信長的侄女淺井茶茶,直接成為了關原之戰的導火索,英雄一怒為紅顏。

《關原之戰》《大盜石川》兩部電影都可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