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老人最近老是頭暈,渾身乏力到醫院檢查,他跟醫生提到自己有貧血症狀,醫師認為高齡貧血不對勁,建議他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他患大腸癌中期,經由手術切除已經痊癒。
什麼原因容易發生大腸癌呢?
如果家族中有人患上大腸癌,那麼這個家族中的其他人患上大腸癌的機率也會更加高,所以如果家族中本身有人患上大腸癌,那麼在生活中最好可以多多注意。
如果在生活中經常進食穀物,粗糧等,患上大腸癌的機率會顯著地降低,這是因為這一種類型的食物可以促進人體消化,同時也可以幫助患者補充營養,繼而使得大腸癌的發病率降低。但是由於不良飲食習慣的影響,很多人都不喜歡進食粗糧,穀物等,繼而導致大腸癌高發。
大腸癌早期沒有症狀,隨著病灶擴大可能出現排便出血、習慣改變、糞便變細或不明原因腹痛、持續想排便、缺鐵性貧血、體重減輕,高齡男性可能因造血功能衰退加上腫瘤脹大滲血而有貧血現象,有這些症狀都應儘速就醫。
那麼哪些身體信號提醒可能患大腸癌了呢?
下消化道出血是大腸癌最常見的症狀幾乎一半以上的病患都有此症狀。若是左側結腸及直腸癌,則更高達70﹪以上。但是若呈鮮紅顏色,且和糞便完全分開,則以痔瘡,直腸炎居多。大腸癌的出血往往是少量且間歇性,尤其是右側大腸癌之出血,往往和糞便均勻混合更是不易由肉眼察覺,往往至嚴重貧血產生全身症狀時才發現。
排便習慣改變也是大腸癌病人最常見症狀之一包括排便頻率改變,糞便管徑變細,裡急後重及排便時肛門疼痛等。這些症狀主要是腸腔被腫瘤部分阻塞所造成,以左側大腸癌及直腸癌最明顯。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病患有此症狀。不過臨床上碰見這種症狀時,必需和腸燥症作診斷。
腹痛約有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病患有此主訴,腹痛的原因可能是腸癌的局部浸潤或者是腫瘤部分阻塞腸腔所造成,因此痛的部位也視腫瘤的所在位置而定。而且痛的形式和腸燥症症並不一樣。慢性腸炎 臨床表現為長期慢性、或反覆發作的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樣便。要進一步就醫鑑別。
總結:建議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查
大腸癌高危險群包括50歲以上、有大腸癌等家族病史、發炎性腸病患者、飲食型態屬高脂肪及低纖維、缺乏運動、體重過重、飲酒過量與抽菸等,都建議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 定期健康檢查非常重要。處在高壓力的工作環境的同時,要維持規律運動、合理飲食,一旦身體不適要及時的檢查治療,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大腸癌發生原因及機轉雖不明確,但少吃肉類、動物性脂肪,多吃高纖維蔬果及適度運動。可以減少腸癌發生率。
#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