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曼徹斯特」,一座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沿海小城,有著十分寒冷的冬季和漫天飛雪,居住在這裡的人不多,彼此間都十分熟悉。故事的源頭在這裡,一切悲傷的開始也在這裡。
影片的開頭,主人公李在波士頓的一個地下室獨自居住,做著無聊的修理工作。性情暴躁的他並不受人待見,這樣一成不變的生活使他變得麻木,直到一通電話的到來,打破了他看似平靜的生活——哥哥喬去世了,因此他不得不趕回老家去料理後事。
哥哥留下的遺囑讓他成為了侄子派屈克的監護人,但李抗拒、畏懼,不願意擔下這份責任。因為就在不久的過去,他的生活被一場大火打破,曾經幸福美滿的家庭,由於他的疏忽——在妻兒睡覺後出門買東西,臨走前給壁爐添加柴火卻忘記放上保護欄。大火燒毀了整個家庭,也奪去了他的三個孩子,妻子也因為無法承受的痛苦與他離婚。李的心死了,在得知警察並未打算對他有所懲罰後,試圖搶過槍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然而最終卻失敗了。
於是他消沉、落寞,把自己的心封閉,決定用一生的時間沉淪在痛苦裡。這種絕望、悲哀、悔恨、內疚的情緒交雜在一起,李一輩子也無法原諒自己,於是選擇了自我折磨,拒絕去迎接新的生活,將逃避看作唯一解藥。
但在哥哥去世後,一切都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著變化,他不得不回到海邊的曼徹斯特去直面過去的痛苦,也不得不肩負起照顧侄子的責任。可他依舊沒有敞開自己的心扉,甚至在偶遇前妻,前妻選擇原諒他並且讓他不要繼續消沉下去時,李卻依然沒有放下過去的心結,他沉默著顫抖,依舊將自己封鎖。
陰鬱的氣氛貫穿著影片始終,灰白的色調、冰冷的海水,一切都在無聲地渲染著這場悲劇。影片精妙之處還在於它使用了大量的閃回,將過去的歡樂、幸福與現在的悲痛、難過形成強烈的對比,更加突出了悲劇色彩。同時通過對過去的回憶,人物得到了豐滿,故事敘述也不會顯得無聊。導演並沒有使用電影中慣用的疊化、陰影、色差或相關物件的引導回憶,而是採取過去與現在的無縫對接,在多個鏡頭中乾淨利落地切換,不留縫隙,從而以最直接的對比,讓影片的張力顯露無疑。
很多人都說,這是一部喪到極點的電影,從頭到尾的淡漠,沒有歡樂的結局,沒有誰被治癒,有的只是無盡的遺憾和遺憾下的悲傷和絕望。這樣的痛苦,全都隱藏在平靜的日常生活背後,細膩得讓人幾乎忘記了它的存在,這是非戲劇化的,但卻又是最打動人心的。遺憾和無奈本來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沒有人能避免遺憾,沒有人的一生是完美無缺的,最平常的事情,我們可能都無能為力。既然如此,無法擯棄便選擇擁抱,即便心底深藏著遺憾,也可以好好生活,用積極的態度去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對過去的沉淪不是贖罪的唯一方式,對未來充滿希望,也許更能填補虧欠。
影片的最後,春天到了,一切會不會有更好的發展呢?慄子覺得,畫面之外,或許就是更溫暖的陽光和敞開的心呢?
幸福是要自己尋找的,沒有人會忘記悲傷,但也不要沉浸在悲傷中,如果有什麼煩惱,也可以在留言板中說說,讓慄子和大家一起幫你小小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