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了,才陸陸續續地看完《如懿傳》。
不過有一句話印象很深刻:「願你平安,事事順遂。」這句話劇中的很多人都說過,可是劇終回頭一看,又有誰過得是平安,順遂的呢?
富察皇后終其一生都是為富察家族而做貢獻,他愛他的夫君,事事周全,樣樣周到,卻還是讓這位夫君有所不滿。生前未得到夫君的用心對待,死後卻讓其追思難忘。意義何在呢?她幾經喪子之痛,卻孤獨無助,鬱鬱寡歡,病入膏肓,最終撒手人寰。
金玉妍步步為營,一開始偽裝成毫無城府心直口快的女子,讓人對她毫無防備,可是卻心狠手辣,一心為母族謀劃,傷及無辜。她對皇帝虛情假意,心裡深愛著玉氏王爺。只可惜在她落魄之時,玉氏王爺對她棄如敝履。最終行徑敗露,不得善終。
蘇綠筠隨和,與人為善,對皇帝也是唯命是從,算是老實本分。可是卻因為皇帝的疑心,落得自己和兒子都沒有好結局,鬱鬱而終。
高稀月由於家族的勢力,深得皇帝寵愛,恃寵而驕在所難免。只是屢次被人利用,加上自己心腸子硬,做了不少壞事。她最怕冷,卻也是逃不過寒冷的冬天,她的人生,慘澹收場。
提起阿箬,一定有人恨得牙痒痒,賣主求榮,膚淺歹毒,即使上位,卻也被人瞧不起。當初無中生有誣陷如懿的時候,讓人義憤填膺。她榮光沒有持續多久,自己也一命嗚呼。
再說說海蘭吧,她算是活得最明白的一個人了。對對皇帝沒有全然傾心,對權勢沒有過深貪婪,對地位也是雲淡風輕。可是她對如懿,卻情真意切,情深意篤。那種情誼,實在是難能可貴。她的兒子五阿哥也被教導培育得極好,只可惜英年早逝,讓她痛苦不已。
說起衛嬿婉,真是讓人痛恨不已。做人做事沒有絲毫底線。聽到很多人說如果換一種角度看,把衛嬿婉當成主角,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不平了。其實不然,無論是何定位,三觀還是要正的。衛嬿婉為求上位,不擇手段,心地歹毒,無所不用其極,殘害無辜,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壞事都讓人深覺厭惡。她甚至不惜毒害全心全意對待自己的昔日戀人凌雲徹。她阿諛奉承,一味獻媚討好皇帝歡心,讓自己的弱點狠狠抓住皇帝的弱點,再讓兩個人的弱點無限放大,才讓一幕幕的悲劇接連產生。
只是衛嬿婉又何嘗順遂呢?她費盡心思,用盡手段,儘管幾番僥倖逃離懲罰,終究也是痛不欲生,生不如死又不能死,受盡了折磨和痛苦。
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人人對他畏懼,人人討好他,在他面前都戴著一副面具,只有如懿,真性情相待。不利用,不欺瞞。兩人青梅竹馬,心意相通。只是這份情誼也有保質期。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既斷腸。衛嬿婉伺候皇帝喝鹿血酒全然不顧皇帝的身子,如懿前去勸誡遭到皇帝排斥之時,她就開始失去了她的少年郎。
皇帝又何嘗順遂呢,後宮嬪妃眾多,又有幾個人是真心實意。意歡痴心以付,皇帝卻對她設防,有意不讓她有孕。前朝後宮,很多時候當局者迷,待到醒悟之時,時過境遷。
其實想來,好多事情的發展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很多時候終究逃不過物是人非。
只有皇后和皇帝能入畫,當初皇帝和如懿各自畫了一幅畫給對方,那時候的心意相通是真的。在如懿臨死之際,拿出她和皇帝的畫把自己的畫像那一半剪下來燒了,那時候的心灰意冷也是真的。
在彈幕裡看到觀眾網友評論說如懿如果沒有海蘭的保護其實已經死了好幾次了,不爭不搶還作。我倒不覺得,如懿的智商一直在線的,她知道何人值得交往,何人不值得接觸。她喜歡善良率真之人,她也一直是以姐姐的樣子護著海蘭的。最難得的是,她尚保持著初心。
弘曆為了如懿,留著背叛如懿的阿箬在身邊,讓外界看著阿箬極其受寵,其實只是留著人證只為等待真相大白如懿洗清冤屈的一天,這份心思又怎麼能不真呢?只是他最愛的還是自己,最在意的還是自己,所以才會在這疑心和對死亡的恐懼以及對自己極度地看重當中和自己的本心漸行漸遠。
一切順遂這終究是他們心裡的美好願景,可望而不可即。
人生若只如初見,那後面的悲傷就不必再承受了。只是,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有其獨有的經歷和故事,這些經歷和故事,一起成為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