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這三個字似乎已經不再是流行了。
在很多人的記憶中,李宗盛就是一個滿臉胡茬、抱著吉他的流浪歌者形象,會寫詞亦懂曲。字字充滿滄桑,總是一副道不盡人生真相的模樣。
7月19日這天,1958年出生的李宗盛59歲了。
他,是一個才子,一個歌者,更是一名樂手。從寫詞作曲到唱歌,再到陶醉於製作手工木吉他。李宗盛以他的音樂與對音樂的態度影響無數愛樂人。
年輕時的李宗盛有著豐沛的浪漫,感情世界多彩,從緋聞對象張艾嘉到最後一任妻子林憶蓮,從臺北到北京,從白面書生到鬍鬚滄桑。
才子如何,靈魂歌者又如何,到底難御時光。
看透了女人心,卻難得白頭人
1992年,李宗盛為電影《霸王別姬》,創作了主題曲《當愛已成往事》。錄製這首歌時,他結識了林憶蓮。
李宗盛曾經說過一句話:「我覺得創作的人最大的幸福,就是能把自己創作的歌,交給真正能詮釋得很好的人,不只他們等,其實我也在等。」
聽到林憶蓮的聲音後,他覺得自己終於等到了那個人。「像林憶蓮這樣的女人,聽她的聲音就足以愛上她。」
於是,我們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看透了她所有的心事。他們很快就相愛了,他為她寫歌《我是真的愛你》《我為你受冷風吹》.
林憶蓮也曾經說了這樣一句話:「李宗盛這樣的男人,好像能夠看透女人的所有心事。」
一個有唱歌才華的女人,遇到了一個「能一眼看透我心靈」的男人;
一個有創作才華的男人,遇到了一個「能將我的歌詮釋得完滿」的女人。
兩人都不可抑制地愛上了對方。
他也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說,那首《我是真的愛你》,就是寫給林的。
曾經自己像浮萍一樣無依
對愛情莫名的恐懼
但是天讓我遇到了你
我初次見你人群中獨自美麗
你仿佛有一種魔力
那一刻我竟然無法言語
從此為愛受委屈不能再躲避
於是你成為我生命中最美的記憶
這時候,他是幸福的。
這是一份彼此都毫不遮掩的愛意,每一首歌裡都有痕跡。
在追逐自我的道路上,林憶蓮是一個要強的女人。一首《至少還有你》當時紅遍大江南北。由於事業蒸蒸日上,倆人長期的分居也讓李宗盛懷疑愛情是究竟是什麼。
在誰也不肯讓步的情況下,大家只好各自去了各自想去的地方。
寫了一輩子情歌,依舊弄不懂愛情。
2004年7月12日,兩人協議離婚。李宗盛與林憶蓮和平分手。
那時,他寫下了《陰天》。
開始總是分分鐘都妙不可言
誰都以為熱情它永不會減
除了激情褪去後的那一點點倦
也許像誰說過的貪得無厭
活該應了誰說過的不知檢點
總之那幾年 感性贏了理性那一面
李宗盛說:「雖然我對即將發生的事已經早有準備,可是當我籤了字離開酒店,走進炙熱陽光的那一刻,我仍然打了一個冷顫。」
「我們的愛若是錯誤,願你我沒有白白受苦。Sandy,祝你幸福,找到你要的,你認為值得的。」
回憶時間倒退,那時的他們在素未謀面的情形下,在各自的錄影棚合唱此曲時,或許根本沒有想到日後二人會有愛情上的某種交集,或許更沒料到他們的愛情終有一天也將「成為往事」。
有些情,就應該是珍藏。
▲ 隔屏對唱的李宗盛泣不成聲...
他,執迷而通透,懦弱而堅強。
所有的夢都要醒來,所有的傷痛都會被撫平
故事中,傳奇的愛情都需要一座城池來成就,而真正的現實生活,卻多半是脆弱與疲憊。
相聚然後離開,彼此祝好,相安無事地繼續走過接下來的日子。
在生活中,看是如此,在對待音樂的態度上。李宗盛是個與眾不同的製作人。
他愛歌手如同愛自己的生命。「每個歌手到我這裡,我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找到他最特別最美的地方,讓他在我手上發出不一樣的光芒。」
2006年,李宗盛要在臺北開感性與理性音樂會,歌手紛紛報名。
但李宗盛最想邀請的,是他的紅顏知己,他覺得世上最會唱歌的女人——陳淑樺。而當時的陳淑樺,正因深愛的母親去世而患上自閉症,拒絕與外界的一切聯絡。
演唱會上,梁靜茹唱完陳淑樺的代表作《夢醒時分》,鞠躬退場後,大屏幕上出現李宗盛寫給陳淑樺的信:
淑樺,一切還好嗎
但願你已從失去母親的深切哀傷裡平復過來
不管我們樂不樂意
隨著歲月增長
我們都得漸漸的去看見
人生更完整的面貌
我們所有的獲得或失去
恐怕都不是生命的本意
反而是經歷一切之後
從而發現自己
所有的夢都要醒來,就如所有的傷痛最後都會被撫平。
易很難琢磨李宗盛的心裡到底有多少「情」,他喜歡給別人寫歌,也沉迷於那些歌中。
他曾笑談:「每一個音樂製作人都要愛他的歌手,要把她們的前途當做是自己的前途,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好音樂。
只是女人容一往情深,
總是為情所困,
終于越陷越深,
可是女人愛是她的靈魂,
她可以奉獻一生,
為她所愛的人。
靜茹說,在音樂道路上她最感激的人是李宗盛。不僅是因為李宗盛發現了她,更重要的是他能引導靜茹去做一個更完整的人。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首李宗盛"
李宗盛演唱會堪稱是歌壇一大盛事。
在臺北巨蛋舉行世界巡迴作品音樂會上,他的前妻朱衛茵低調到場看秀,而離婚不久的林憶蓮和知己陳淑樺則送上花籃祝賀。
不過在演唱會上最令人吃驚的嘉賓卻是張艾嘉,她在臺上直接逼問李宗盛:「你有沒有愛過我?」李宗盛頓時口吃,並趕緊以歌聲帶過,不過當他唱到《愛的代價》時不禁情緒激動,淚灑臺上。
事後笑言「因為錄《愛的代價》時,你已經結婚,這張專輯就是我想著你而寫的,想著你為何嫁給別人?」雖然這都已是過眼笑談,然而多年後演唱到這曲傾注心血的《愛的代價》時,大哥依然當年的「小李」一樣哽咽失聲。
這句「你有沒有愛過我?」有多少隱情。
一段情,多少遺憾;
一句話,石破天驚。
剛好30年,不是張艾嘉和李宗盛相識的30年,而是那個年代,讓人心潮澎湃的眼前剎那間掠過的30風雲。
當時的李宗盛還不是前輩,不是大師,只是口中咬牙默念著「莫念少年貧」的諸多青年中的一個;而張艾嘉也還不曾名列演藝圈權力榜,不過是眾多文藝女青年中之一名。
只不過那個時候,男兒們談著吉他,她們託腮靜聽;男兒們寫歌,她們拿去傳唱。
時間,最會引起共鳴,引起不同的人五味雜陳,勾起不同的回憶過往。
也許,這就是《愛的代價》。
張艾嘉說:"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首李宗盛"。
他沉默,她伶俐,他樸質謙遜如此,她的欣賞也是毫不掩飾。為何錯過,又為何沒能繼續,都已不可考。往事不提,因為只有他自己知道。
張艾嘉透露她認識的李宗盛是個標準的巨蟹座男人,外表堅硬、內心柔軟,一旦被惹火他就會掐住敵人不放,但遇到情傷,他就像大閘蟹縮住,躲起來默默療傷。
就像他對自己寫的那首《給自己的歌》:
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個巴掌
每當你記起一句就挨一個耳光
然後好幾年都問不得聞不得女人香
從1982年第一首歌《如果你說》,到 2013年的《山丘》,他總共寫了307首歌,每首歌都是一段故事。
從《山丘》到《越過山丘》
從《山丘》到《越過山丘》,對比著高曉松,反而更能看清一點李宗盛。
2017年,內地音樂才子高曉松攜唱將楊宗緯發布新創作的單曲《越過山丘》,副標題為「致敬李宗盛」。
如果說李宗盛的《山丘》是唱出人生況味,揭曉山丘之外的雋永孤獨,那麼高曉松的詞作《越過山丘》則是於日月間打轉的光陰懷戀:
越過山丘,遇見十九歲的我
戴著一雙白手套,喝著我的喜酒
他問我幸福與否,是否永別了憂愁
為何婚禮上那麼多人,沒有一個當年的朋友
我說我曾經挽留,他們紛紛去人海漂流
那個你深愛的小妞,嫁了隔壁的王某
我問她幸福與否,她哭著點了點頭
後來遇見過那麼多人,想對你說卻張不開口
就讓我隨你去,讓我隨你去,
回到二十歲狂奔的路口,做個形單影隻的歌手
就讓我隨你去,讓我隨你去,
逆著背影婆娑的人流,向著那座荒蕪的山丘,揮揮衣袖。
越過山丘,遇見六十歲的我
拄著一根白手杖,在聽鳥兒歌唱
我問他幸福與否,他笑著擺了擺手
在他身邊圍繞著一群,當年流放歸來的朋友
他說你不必挽留,愛是一個人的等候
等到房頂開出了花,這裡就是天下
總有人幸福白頭,總有人哭著分手
無論相遇還是不相遇,都是獻給歲月的序曲
就讓我隨你去,讓我隨你去,
去到六十歲停下的渡口,等著被一條小船接走
就讓我隨你去,讓我隨你去,
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向著開滿鮮花的山丘,揮揮衣袖。
越過山丘,遇見十九歲的我
戴著一雙白手套,喝著我的喜酒
他問我幸福與否,是否永別了憂愁
為何婚禮上那麼多人,沒有一個當年的朋友
……
* 可滑動下方灰色區域看歌詞 *
在《奇葩說》裡,你能看到一個孩童與俠客綜合體的高曉松,他對生活有無盡的熱情和勇氣,有著理想主義的浪漫情懷,活得灑脫率性,肆意昂揚。
李宗盛與高曉松,一樣的山丘,同樣的憂愁,熬製了不一樣的詞曲之境及人生況味。
李宗盛與高曉松,不同時代的音樂才子,一樣的名高天下,又一樣不可避免的變作失婚男子。
所以在他的《越過山丘》,有感慨,更有期待與希望:
他說你不必挽留,愛是一個人的等候
等到房頂開出了花,這裡就是天下
總有人幸福白頭,總有人哭著分手
無論相遇還是不相遇,都是獻給歲月的序曲
李宗盛則是另一面。
他懂你的「無知地索求」,也經歷你的「羞恥於求救」,他理解你「時不我與的哀愁」。
他不逼你奮起,他替你說出感受。也許這些苦痛終究會被接受和吸收。
接受全心相愛是一場錯誤,奮力掙扎卻終難到達;
接受一切反抗都是徒勞,一切奔騰終歸河流。
接受,越過山丘卻無人等候。
《越過山丘》,是對話19歲和60歲的自己,而在《山丘》裡,你遇到的就是此刻的你和每一刻的你。
對歲月流逝,坦然處之太難。可想想,失去定義了擁有,分離定義了相聚,放棄定義了堅持,短暫定義了永久。
「等你發現時間是賊,它早已偷光你的選擇。」可人生的不幸與大幸,就是沒有歲月可回頭。
正如李宗盛所說:愛過的每個人都融進血肉,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
編輯 / 薛婧
來源 / 不畏將來不念過去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持續關注
歡迎常來漫遊
♢
//為什麼男的都喜歡讓女生發照片?//
//羅子君們,閨蜜的男人千萬別碰,這是原則//
//被室友孤立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