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門下小女人》劇終,看彈幕卻是有多少人道「大結局了,明天沒看的了,你說氣人不」「最後一集了,你說氣人不」「沒電視劇追了,你說氣人不」,「氣人不」這句出自賀倔頭的口頭禪,被網友們用得出神入化,好不逗樂,足見大家對片子的喜愛。據說在豆瓣上評分保持在8分。
確實是難得一見的好片子。京腔京韻,胡同四合院,小酒館二兩小酒一碟花生米,頗有《茶館》的老北京味兒。不拖沓,節奏緊,矛盾衝突明顯,人性張力十足,演員個個給力。像我這很長時間沒這麼追過劇的,竟然追得日思夜想,魂牽夢繫。
作為家長,要說的是,這個片子,真是一部教育大片,是正能量,三觀極正。也許會有人說,大女主根本就不是小女人,整個就是一聖母,天下哪有這樣的小女人?
是否有這樣的小女人不重要,片子裡的教育觀念卻是值得稱道的。
1.女人當自強。
當公公離逝,大女主徐慧真面臨生產之時,她的丈夫賀倔頭卻拋棄了她,牽手小姨子。徐慧真在風雪之夜獨自走上街頭,手裡捏著一毛五分錢,想讓人力三輪車拉到醫院去,結果都要兩毛錢,幸好遇見了蔡全無這個內心善良的「蹬三輪的窩脖兒」。
一個臨產的女人,一定是小女人,那時候她最需要身邊有人照顧有人噓寒問暖,但現實硬是把這個小女人敲打成了大女人,她不得不面對即將到來的生活:孩子要養,自己要活,小酒館得開張。
在別人眼裡她已經是個寡婦了。寡婦門前是非多,何況還是個漂亮的寡婦。如果沒有能耐,不能自強,在男人堆裡斷斷是開不下去的。
在三教九流齊全的小酒館,笑臉迎客,左右逢源,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放在今天是再正常不過的話,但在當年可能就是不能入耳的話,這要何等強大的內心才能承受。在當時那個年代,一個弱女子被丈夫拋棄,不自怨自艾而自強自立已經難能可貴,能夠像徐慧真這樣還闖出一片商業帝國的就罕見了。
女人當自強。
2.正直善良是最優品質。
徐慧真能做大做強,靠的是什麼?是人品。她能吸引一個有大智慧的男人心甘情願做她身後的小男人,不懼外界壓力,在於她是一個正直善良的人。一個能幹並非難得,難得的是能幹還特別善良,正直,凡事講究一個理字。
賀倔頭為什麼怕她?因為她總在理上。所以她處理街坊之間的矛盾,都能讓人心服口服。就是面對渾不講理的賀倔頭和李洋車及李洋車老婆,她都能輕而易舉兩頭說服。
理正了,自然也會有情。我從來不覺得理和情是不可兼容的,那些覺得情和理難以兼容的,是理兒沒講正。
就講個理字,她給大女兒取名理兒。一個女人不靠情字,而靠一個理字,走遍天下,鄰裡街坊誰不稱道。
她的善良,也無處不現。就在三年自然災害面前,誰家不是前胸貼後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她還要省出自己嘴裡的接濟她的賀倔頭一家。
牛爺也好,片兒爺也好,趙會計一家子,她從不虧待任何人。
甚至最後,她都沒有勸陳雪茹和範金有一刀兩斷從此陌路,而是勸人一家和解。
一個人,拼到最後都是人品的較量,所以她到底還是贏了陳雪茹。
3.絕不重男輕女。
重男輕女在中華大地上根扎得有多深,有親身體會者自有體會,那些生為女兒而沒有體會者,就回家感謝父母去吧。
徐慧真生了三個女兒,徐慧芝也生了三個女兒。無論是徐慧真和蔡全無,還是徐慧芝和賀永強,都不曾對女兒有一絲的輕視,都是一視同仁。
我想,她們當初肯定也是抱著希望能生一個兒子的想法吧。湊個好字,是人性。
徐慧真的大女兒,她沒有讓她隨賀永強姓,而是改為了自己的姓。這一舉動在當年得驚著眾人了吧。但她就是做得坦坦蕩蕩。你蔡全無和我結婚也是有條件的:以後的孩子都隨我姓。
蔡全無多多少少心裡得有點想法?但看他在徐靜理告訴他她的兒子姓蔡時的眼淚還是可以窺見一斑的。
三個閨女都隨了媽姓,而大閨女的兒子竟隨了養外公的姓,他又不是沒有親爸,這在今天看來都是難得的對傳統習俗的一記耳光。
養父恩情之大,足以配得上用兒子的姓。誰也不足道,只要小兩口商量同意即可。這是何等的霸氣。
看彈幕,都只想要生女兒就知道這三觀得有多正了。
京城之地,天子腳下,若真如此,配得上這帝都二字。
4.愛和尊重是教育的最大法寶
為什麼徐慧真能把自己的三個閨女外帶著把徐慧芝的三個閨女也一併培養出來了,而陳雪茹卻一見自己的小兒子都犯頭疼症了。
徐慧真和蔡全無把自己的三個女兒培養成才,也是情理之中的,這兩人對孩子有無盡的愛與尊重。孩子得到物質上的滿足不難,但難的是精神上的滿足。這些孩子們個個物質不缺,精神上也得到了足夠的自由,父母都非常尊重孩子,家庭氛圍足夠民主,一家人相親相愛,有問題找爸爸媽媽,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真是理想的家庭模式。
但對於徐慧芝和賀永強的三個女兒,從小不在身邊長大,在接近成年之時把兩個大的接到身邊,想必也是大費了一翻腦筋,尤其是老三,一副吊兒郎當的模樣,要想扭轉這個長勢不太好的老小,實屬不易。
但徐慧芝和蔡全無用真情真心,無私的愛,把幾個孩子感動得稀裡譁啦,紛紛倒戈。
六個閨女,個個成才,羨煞眾生。
而且愛和尊重培養出來的孩子,個個獨立,有主見。能不惹人愛?
有意思的是,徐靜理坐月子,不在婆家而在娘家,這要放中華大地哪兒,大概都是不能容忍的。但徐靜理就這麼做了,而且得到父母的支持,理直氣壯。
天底下再沒有比教育孩子更難的事情了,但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是不是也應該成為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