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能夠對人類產生恐懼的事物實在是太多了,比如黑暗、突發的異響、大火、蛇等等,這些事物統統能給人造成恐懼感,而且恐懼對於人來說是有等級的,比如突然聽到巨響,會被嚇一大跳,看一些恐怖片會血壓升高,甚至身體顫抖,更有甚者會被一些突然的、劇烈的恐懼嚇死。當然,除了以上的這些恐懼外,人類在面對對自己毫無威脅的同類的屍體時,也會有強烈的恐懼感。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人為什麼有恐懼感?
恐懼其實是一種心理狀態,而這種非正常的心理狀態會導致人體一系列的不同反應,而且恐懼是一種偏負面的狀態。
首先人之所以會有恐懼感有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自我保護。人是一種有記憶和思維的動物,因此,對過去一些對本身有害的事物就會產生了記憶和規避,這就是人「趨利避害」的本能。當然除了人,動物也有本能的趨利避害,比如食草動物即使從出生都沒有見過食肉動物,它們遇到時,也會本能地逃走。人也是如此,黑暗中,人的各種感官相對封閉,那麼自己對環境的預判能力就會減弱,此時的人就會產生恐懼,這是一種保護,正是這種恐懼感,支配著人努力的尋找逃出黑暗的方法。
許多人害怕蛇也是一樣的,蛇移動時不會發出聲音,而且它們緊貼地面行走,不易被人發現,所以在原始人類的生活過程中,毒蛇對人就能產生較大的生命威脅,從此,蛇這種動物就被人寫在了基因裡,這就形成了人對大自然的本能反應。
經過了原始人類的不斷摸索,他們對事物進行了分類,其中危險的那一類就會不能的產生恐懼,而恐懼支配著人遠離這些危險源,這樣能夠大大提高人的生存機率。
除此之外,人的恐懼還源於想像和聯想。我舉個自己切身經歷的例子,記得上初中那會,冬天去學校要在凌晨5點左右從家裡出發,然後騎20分鐘左右的自行車才能到。有一次,我起晚了,同村的小夥伴都已經出發了,我自己獨行,面對漆黑的冬日清晨,不免有些奇怪的想法,尤其是當時迷戀上了林正英的殭屍片,此時,一邊蹬自行車,殭屍片的片段就在腦海中蔓延,與之而來的是緊張。突然,在漆黑的夜裡,傳來了一個聲音,有人叫我的小名。聽到名字後,我們本能地應了一聲,但是再也沒有人回應了。此時的我已經嚇的大腦一片空白,只有雙腿還在機械式的蹬著自行車,就這樣,一路狂奔到了學校。
之後,到學校之後,我就發燒了,學校通知家長,我爸騎著摩託車把我接回了家,我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我媽。之後,我媽一笑,說是不是在某個地方聽到的(我們村前面的村的一個路口),我說是,我媽說那就對了,那裡有一戶人家,他們的孩子跟你一般大,而且跟你的小名一樣。結果,下午我就回到了學校。
這證明有些時候,我們的想像和聯想確實能夠產生極大的恐懼心理,而這種恐懼真的能讓我們的身體產生病態,這就是俗話說的「人嚇人,嚇死人」。
既然搞清楚了人恐懼的由來,我們再來看一下為什麼我們對人的屍體會感到恐懼?
首先,人對同類的屍體會感到恐懼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對於嬰兒來說,他們甚至不知道死亡、屍體這些詞彙到底是什麼意思。比如印度有一部高分電影《皮胡》,該影片是根據印度的一個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電影的主角是一位只有3歲的孩子,名字叫皮胡,她的媽媽在服下安眠藥死亡後,皮胡以為是自己的媽媽睡著了,並且與死去的媽媽在房間裡待了兩天才被人發現。透過這個影片我們可以看出,人對死亡和屍體的概念是在後天形成的,而人之所以會對屍體感到恐懼,也是因為知道了屍體到底是怎麼回事。基於這個前提,我們來看一下,當人知道屍體是怎麼回事後,為什麼會對屍體產生恐懼?
首先,人是一種雜食性動物,由於肉食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面對許多動物屍體時,我們大都沒有什麼恐懼感,但是,在面對同類的屍體時,多數人都會感到恐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有三個因素:
01 趨利避害
上面我們說過,人在趨利避害的本能下會把對人有威脅的事物劃分到恐懼的行列中,而對於死去的人,人也是有本能的趨利避害的。這是因為在人類漫長的演化史中,見過了太多同類的死亡,而其中就有許多人是因為一些傳染性的疾病(也就是古代的瘟疫)死亡的。所以,在趨利避害的驅使下,人對死去的人自然就會產生恐懼。
02 想像和聯想
人對未知的事物大都充滿了好奇與恐懼,而在這些未知的事物中,死亡赫然在列。人對死亡是未知的,這也是人害怕死亡的原因。當看到其他動物的屍體時,人通常不會聯想,但是一旦看到同類的屍體,人就有很強的聯想和代入感。再加上受一些封建迷信思想以及一些影片的影響,人看到同類屍體後,大都會聯想到一些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這也就是動態聯想,所以人大都會感到恐懼。
03 見得少
人對於熟悉的事物通常都不會感到恐懼,因為恐懼本身也是可以克服的,而想要克服恐懼就要直面恐懼,這是最好的方式。因此,我們想要消除對同類屍體的恐懼,必須見得足夠多,但事實上,我們正常情況下,能夠接觸屍體的機會很少,因此,這種恐懼就不會被克服。相反的,對於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停屍房的工作人員,他們對屍體的恐懼就要比其他人少很多。在這裡還是舉個自己親身經歷的例子,在我20歲時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派出所協警,記得有一次我們出一個車禍現場,兩個貨車相撞,其中一輛貨車的車頭已經扁了。到達現場後,所長讓同行的另一位協警去摸一下司機是否還有呼吸,結果同事摸到的是一手的紅白相間的液體。
回去之後,同事三天基本上吃啥吐啥,而我跟同事的情況也差不多,但是反觀所長,他就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這足以證明,見得越多,對事物的恐懼就越少。
總結
人對屍體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但是對屍體的概念是後天形成的,也就是說人要先對屍體有了概念,才會將這種本能激發出來。而人之所以會對同類的屍體感到恐懼主要原因有三個:趨利避害、想像和聯想以及見得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