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會對死亡產生恐懼?是基因決定的,還是後天習得的

2020-12-18 科學交響樂

賈伯斯在一次演講中說過:「即便很多人嚮往天堂,也不會有人會為了去天堂,而選擇死亡。」這句話道出了人類對人間的留戀。我們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場奔向死亡的過程,但是每當想到死亡時,我們卻總是慄慄危懼。

我有位女性朋友,很年輕就得了肝癌晚期,她是一位虔誠的女人,是一位真正的信徒,每次一起吃飯的時候總會看到她飯前的禱告。她似乎把信仰當做她的「精神支柱」。我是一個無神論唯物主義者,所以她很愛在我面前進行「傳教」,從前我們一起談論死亡的命題時,女人總說死亡不是真正的結局,死後會去往另一個世界,沒什麼可怕的。

但是當死亡來臨時,她感到了恐懼。有一天我去醫院看她,她抱著我哭,她用懷疑的語氣哽咽地問我:「真的如你所說人死如燈滅,真的沒有天堂,沒有往生嗎?」我沒有回答她。

正是因為有了對死亡的恐懼,人類創造了哲學和宗教進行自我安慰,創造了醫學來對抗死亡。那麼,為什麼人類對死亡的恐懼仍然揮之不去呢?

害怕死亡源於人類的自我保護

我們知道,馴鹿見到老虎時一定會奔跑,老鼠總是會害怕貓咪的叫聲,人也一樣會害怕危險的東西,這一切都是刻在基因裡的自我保護的本能。

危險就意味著靠近死亡,人如果不害怕死亡,就不會躲避危險,那麼很可能人類早就滅絕了,人類正是因為怕死才使得基因得到傳承,種族得到延續,才有進化和發展的可能性。

所以,害怕死亡是人類的本能。

死亡是一種寂滅

亞里斯多德說過:「沒有什麼比死亡更可怕,因為這是一切的盡頭。」 死亡意味著人類的意識的消失,是一種不可逆的過程,人類的生命非常短暫,世界平均每天有超過16萬人因為各種原因喪命。沒有人能逃脫死亡,這種現實使許多人感到恐懼。

現代科學將的人類死亡看做一個生物過程,而且現代科學還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神」的存在,這讓很多人得不到死亡的安慰,沒有了信仰的慰藉,人就更加害怕去面對死亡。

宗教加劇了人們對死亡的恐懼

很多人覺得宗教是渡人的,為什麼還會加劇人類對死亡的恐懼呢?那你就錯了,因為宗教還有一個功能,那就是嚇唬人。宗教為了控制人心,會設置很多條條框框,來限制人性的自由。

但是,人作為高級的生物七情六慾總是難以避免。在宗教的世界觀裡,對地獄的描述是十分恐怖,比如佛教的地獄觀裡,說個謊要死後要拔舌頭,唆使寡婦再嫁人要入剪刀獄,浪費糧食要入春臼獄,動不動就會輪迴成阿貓阿狗,在基督教的地獄觀裡,墮入地獄就意味著無盡的苦海,永遠沒有翻身的可能。

一些研究發現,在西方人中,最害怕死亡的人是中度宗教信仰者,很多信仰者是無法保證自己一生都是高尚的,所以就更加害怕死亡。

人類會留戀人間的美好

人間的美好是我們實實在在觸摸得到、感受得到的。我們在人間可以看到一年四季花開花落,可以聽到蟲鳴鳥唱,可以玩農藥,可以逛街看電影,體驗人間百態。

人世間還有我們最愛的人,人類對親人、愛人、朋友暫時的離別都會表現出非常悲傷的情緒,更何況死亡是一種永遠的離別,因此人類在面對死亡就更加變得情緒化了。

死亡通常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我們很多人都曾經經歷過親人的死亡,死亡給病人帶來是一種折磨,醫生和親人會為了挽救生命而做最後的努力,因此很多病人在死亡時會插滿了管子。而意外死亡的人,我們在電影電視劇裡也會經常看到,一般都是一種血肉模糊的恐怖場面。

不僅如此,有很多家庭在面對死亡時甚至要面臨金錢和生命帶來的沉重壓力,人類的死亡還需要考慮身後事等種種問題,以前很多老人都是在恐懼中為自己準備一口棺木。

所以對於人類來說,害怕死亡和面對死亡都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這加劇了恐懼程度。

怎麼做才能減少對死亡的恐懼?

1.培養您的人生意義。現在,這是我認為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提示。 我們知道,提醒人們自己的死亡往往會使他們害怕死亡。但是,如果某人對生活中的意義有強烈的感覺,那麼這種提醒就不會打擾他們。

2.不要迴避這個話題。我們總是試圖迴避使我們感到不舒服的事物,例如死亡,但是逃避會使這些事物在我們的腦海中顯得更大。

3.保持身體健康。這一點不足為奇:身體健康的人傾向於減少死亡的恐懼。研究表明,亞健康和經常生病的人對通常更恐懼死亡.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對「屍體」產生「恐懼感」?科學家:人體內有恐懼基因
    人生在世,就需要面對「生老病死」的問題,一個生命的死亡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另一種「重生」的機會。在這個龐大的人類群體中,每天都會有數以萬計的人要面對死亡,而死亡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但是卻十分可怕!人類有一個慣性:看見「屍體」腦海中立刻想到的就是死亡!
  • 人類對同類的「屍體「為什麼會感到恐懼?
    能夠對人類產生恐懼的事物實在是太多了,比如黑暗、突發的異響、大火、蛇等等,這些事物統統能給人造成恐懼感,而且恐懼對於人來說是有等級的,比如突然聽到巨響,會被嚇一大跳,看一些恐怖片會血壓升高,甚至身體顫抖,更有甚者會被一些突然的、劇烈的恐懼嚇死。當然,除了以上的這些恐懼外,人類在面對對自己毫無威脅的同類的屍體時,也會有強烈的恐懼感。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 基因可以決定人類死亡時間?科學家表示:人的壽命30%與基因有關
    導語:基因可以決定人類死亡時間?科學家表示:人的壽命30%與基因有關基因能夠決定人的死亡時間嗎?難道人一出生就決定了生命的長短嗎?另一方面更多的人也在研究人類的基因,是否因為基因的不同從而導致壽命的不同,據了解,美國層級發起一起研究,在1200多個樣本中發現人類的壽命似乎受到基因的影響,但是基因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長久的生活中,人類的基因可能會發生變化,而這也有可能會影響人類的壽命。更有研究指出,人類在死亡之後,聽覺是最晚消失的,所以有30%的人能夠感知死亡,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這樣。
  • 性格是基因決定的?
    福勒希望能把這點說清楚:「一個人必須遺傳到這個基因,並且在青春期時擁有眾多朋友,先天和後天這兩項因素交互作用,才會顯現自由派的傾向。」  但是這樣做還是不管用。許多媒體直接把這項研究貼上「先天派」的標籤,然後就置之不理,等著下一個「天生就如此」的故事。這項爭論引起的反應不但驚人,還令人不安。
  • 人類面對屍體的時候,為什麼會產生一種恐懼感?科學家這麼解釋
    文/玉濁清人類面對屍體的時候,為什麼會產生一種恐懼感?科學家這麼解釋人活在世上的生老病死是一種自然巡迴的現象,幾乎每個人都無法逃脫,當人們面臨死亡的時候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不僅是留有遺憾,還是一種對世間的留戀和親人的留戀。
  • 小艾爾伯特的恐懼
    這世上本沒有鬼,這是常識,但為什麼人們仍然會怕鬼呢?除了鬼之外,人們還會對各種各樣的東西產生害怕情緒,比如黑暗、密集的東西、高樓、火、雷電、蛇……這又是為什麼呢?    在展開討論之前,讓我們看看20世紀心理學上的一個著名實驗「小艾爾伯特實驗」,它是普通心理學課本經常提及的。  小艾爾伯特是一名孤兒,一出生就被遺棄在醫院中。
  • 先天遺傳決定成就,環境同樣重要,探討後天環境對先天基因的影響
    海景花園當人們在剖析基因和環境的影響時,一個最基本的錯誤就是假設這兩個方面是可以分開的。有人問一位加拿大神經心理學家唐納德.赫布Uead Hebb):「先天和後天哪個對人性影響更大?」環境優美猶如牛頓的時空關係一樣,遺傳和環境是一對正交關係的概念。
  • 人衰老了,對死亡會感到很恐懼嗎?
    大多數人對死亡會充滿恐懼,這是人的一個本性。同時,也由於人的衰老,五臟六腑功能的弱化,難以調整情緒的起伏,所以也會更加的表現出對死亡的恐懼。但是,人是有理性的生命,人需要在生命的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的修養,參透生命的死亡是一種必然,那麼面對自己的衰老,面對死亡的接近,恐懼心理也會減弱乃至消失的 。不管人類怎樣來看待生死,生死本身更像是一種道,是超越人的理解,也是超越科學的進化論、基因學說和自然主義的。不管怎麼說,在這個世界,生命一定會來,又一定會走,從不停止也不重複。
  • 為什麼人類不能實現永生?科學家:人類只是在給基因打工
    要讓人類實現永生,首先就要了解清楚,生死背後的奧秘,要了解清楚:為什麼人類會有生死,而不是實現永生?只有了解了背後的謎團,我們才能夠進行下一步研究探索,並最終通過科學來實現永生。那麼人類的生老病死到底是怎麼回事?是哪些因素決定著?
  • 基因決定人的死亡時間?研究:佔30%,人死亡之後知道自己死了
    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通過分析1200個樣本發現,基因的變化可能與人類的壽命存在一定的關係,意外之下的基因變異,也可能會導致壽命出現「長短」,為何這樣說,我們來看看情況。基因對人類死亡有影響基因對每個人來說,幾乎都不是一樣的,然而基因的變化對人類的死亡影響確實存在,但是這並不是絕對性的說法,也就是說,基因只能決定人類的部分死亡時間。
  • 為何人面對死亡會恐懼?科學家給出了解釋,只因我們體內有它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走向滅亡,大自然的發展規律我們要遵守,同時我們也是無法改變的,即使人類作為地球上的高級生物也避免不了這樣的發展規律,人生老病死也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每天都會有人離開這個世界。
  • 理性地分析人為什麼會怕死,其實死亡真的不值得恐懼
    現在已知的所有的生命最終的歸宿是死亡。這一點毋庸置疑。人類恐懼死亡,更不願意面對死亡。但是你無論如何,都無法逃避。有人說克服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戰勝恐懼。但是以現在人類所擁有的科技水平暫時還無法實現永生。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不如微笑著去面對吧。畢竟,恐懼完全就是徒勞。可是人類為什麼就那麼怕死呢?
  • 人類存在的不合理之處:作為高智慧者,為什麼會害怕昆蟲?
    人類存在的不合理之處:作為高智慧者,為什麼會害怕昆蟲?人類為何怕昆蟲作為地球上的霸主,如果從這一角度分析,人類應該沒有會害怕的東西,即使一些大型生物比較兇猛,我們也可以利用各種武器將其擊斃。在某些地方還建立了保護區,防止它們進入人類的生活範圍。
  • 弗蘭肯斯坦:人類孤獨和恐懼的鏡子
    人類起源,靈魂從何而來,欲望和執念,愛與毀滅,科學與宗教、道德、倫理的關係……這些至今都困擾著人類的謎題,很難找到標準答案。《弗蘭肯斯坦》誕生的年代,歐洲正在經歷第一次工業革命,人們對科學的崇拜到達了近乎盲從的地步。科學技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人類感受到了科學的極大裨益。瑪麗·雪萊卻深刻反思了痴迷科學的弊端:人類是否能夠真正駕馭科學?科學跨越倫理道德的界限是否會帶來災難?
  • 美國死亡之書《白噪音》:人類屏蔽死亡恐懼的「自然語言」
    在一次採訪中,德裡羅表示,他自幼以天主教的方式被教育長大,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童年,他才會不斷地與討論與思考死亡的事。他一直被灌輸說他隨時可能死去,而如果不按照某種方式生活的話,他的死亡只會是永恆痛苦的開始。
  • 無光之海:我們為什麼會有「深海恐懼」?
    你的船員們逐漸產生幻覺,幾乎發狂。周圍是如同死亡的寂靜只有海濤拍打船舷的單調之音。有時,你會感到有東西在窺探你但當你凝神細望它們似乎又都是幻覺。食物沒了最後,只剩你一個人了。燈光熄滅,如小山般的海怪從海底浮起爭相搶奪最後的美食。
  • 實用心理學丨人為什麼會恐懼,怎樣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
    大多數人都會有自己恐懼的事物,在很多情況中都會生出恐懼的心理,雖然恐懼的對象不同,但是恐懼是所有人類都會有的情緒。恐懼的情緒通常是人們深陷於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們的內心就會產生擔驚受怕的情緒體驗。
  • 機器人或將取代人類?恐怖谷理論解釋,人類產生恐懼的真正原因
    人類會對機器人產生積極的情感,是因為機器人在外表和動作上與人類相似。在剛開始與機器人接觸時不會有太多的牴觸,但是隨著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程度達到一個特定的點時,人們對它們的反應會突然變得極其負面和厭惡反感。就算機器人與人類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格外刺目,整個機器人顯得極其僵硬和恐怖,猶如面對行屍走肉。
  • 弗蘭肯斯坦,人類孤獨和恐懼的鏡子-新華網
    人類起源,靈魂從何而來,欲望和執念,愛與毀滅,科學與宗教、道德、倫理的關係……這些至今都困擾著人類的謎題,很難找到標準答案。《弗蘭肯斯坦》誕生的年代,歐洲正在經歷第一次工業革命,人們對科學的崇拜到達了近乎盲從的地步。科學技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人類感受到了科學的極大裨益。瑪麗·雪萊卻深刻反思了痴迷科學的弊端:人類是否能夠真正駕馭科學?科學跨越倫理道德的界限是否會帶來災難?
  • 深海恐懼:怕海也許是來自祖先的守護哦
    從醫學角度來說,深海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具體表現為患者看見大海的圖片,就會產生恐懼的心理;嚴重者還會出現肢體震顫、抽搐和窒息感。恐懼症又可分為先天恐懼症和後天恐懼症。 這壯觀的海洋之景在深海恐懼症患者眼中許是另一番滋味。據部分深海恐懼症患者描述,深海恐懼主要是對海水的封閉、黑暗、海洋深邃的藍、空曠海洋的幽深,以及對未知領域和未知物種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