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亨利溫格這兩個經典譯名之爭,淺談翻譯外文人名的幾大規則

2021-01-07 懂球帝官方

亨利和溫格兩位法國足球傳奇,中文譯名究竟該如何稱呼,在當年曾經是中國媒體人和球迷討論良久的話題。

這對法國師徒在世紀之交的阿森納互相成就,國內一開始為二人起中譯名的時候,則按照英文發音,給了他們亨利和溫格的譯名。在國內足球報導初期,翻譯人才數量不多,大部分工作者都只懂英語,而這兩人當時都活躍在英超,兩個譯名出現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並沒有引起太多爭議,並被沿用至今。

體壇系先開始在刊物中對兩個人的譯名提出了討論,並給出了旺熱和昂立的新譯法。到了2007年,上海灘名嘴唐蒙,開始在解說時改口,把亨利改叫為昂立,溫格則變成旺熱,算是把這兩個叫法「發揚光大」。當時有很多球迷批評唐蒙,認為他故弄玄虛。但唐蒙改譯名的出發點,在於這兩人全都是法國人,那麼在稱呼他們的時候,就應該按照法語發音而非英語,相應的中文音譯,也應該以法語讀音為基準參考。

唐蒙的「抗爭」最終以失敗告終,因為所有人都已經叫習慣了亨利和溫格,這個時候再提出一個新的譯名,會在日常溝通中產生誤會和困擾。所以他在後期解說的時候,也就隨了大流,叫回了兩人最被熟知的中文譯名。但亨利與昂立之爭,已經成為了體育媒體翻譯外國人名的一個經典故事,在此後時常被人提及。

把亨利叫成昂立就是正確答案嗎?

在探討Henry和Wenger的中譯名是否準確之前,我要說的是,唐蒙更正兩人中文譯名的出發點沒有問題,在翻譯外國人名的時候,其姓名在當地的發音需要被優先考慮。但在執行這一條規則的時候,其實也有其他需要參考的點,比如此人的祖籍、母語,是否在特殊方言區生活,都可能是影響其譯名的因素,這一點我們在之後會通過具體的例子進行說明。

首先來看看Thierry Henry究竟是亨利還是昂立。亨利本人出生在法國巴黎的郊區並在那長大,其父安託萬來自瓜德羅普,母親瑪麗絲來自馬提尼克,都是法國的海外領土,因此亨利從小到大都生長在法語環境當中。

Henry既可以作姓,也可以作名,最早的來源可追溯到古高地德語中的Haimirich,由表示家庭的Haim和表示權勢的Ric拼接而成,古法語引入了這個名字,其後再被英語、現代法語和愛爾蘭語沿用,讓其在歐洲作為一個常用名普及開來。不同國家存在著不同的轉寫方式,比如西語的Enrique(一般翻譯為恩裡克)、德語中的Heinrich(一般翻譯為海因裡希),其實都是Henry在不同語言中的轉寫。

如果找出亨利當年在英超踢球的錄像,可以聽到,幾乎所有的英國解說員在念出他名字的時候,都儘量遵從了法語發音。最起碼,他們明白Henry中的H在法語中不發音,所以發音的時候從en這個音素開始。音譯到中文的話,「昂」顯然更符合其原音。

當年唐蒙把亨利讀成昂立,應當是參考了英超解說員在解說時的發音,畢竟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那麼念的。現代英語的發聲體系中不存在法語中的喉音R,也就是法語中那個有名的小舌顫音。未經訓練的英國人,正常情況下發不出這個音,至多能發出一個含混不清的,介於英語齒齦近音r和法語小舌顫音r之間的音節。為了在拼讀時不卡殼露怯,直接用英語的發音來讀這個r的也大有人在。

那麼,把他翻成昂立就準確嗎?

這個時候還要考慮到翻譯習慣的問題,包括Henry在內的很多西方常用名,在翻譯成中文的時候早已經有了匹配的漢字,並且得到了翻譯界公認。一般情況下不考慮其他用字,除非當事人自己選幾個漢字造了新的中文名。

而Henry做普通名字翻譯時,在國內統一叫成亨利,在敲定選字的時候,也許一開始的人只考慮了英文發音,沒有按照不同語種下的Henry或者Henri進行細分,後來在Dehenry,Groshenry這樣的法國姓氏翻譯中,已經把亨字變成了昂字。但木已成舟,就像John總被翻譯成約翰一樣,有一些名字的翻譯存在公認規範,另闢蹊徑給出新的譯法,就算更貼近真實發音,也還是會引起混亂。而且,就算按照現在的標準來翻Henry,翻看《世界人名大辭典》,裡面給出的兩個字是昂裡。

溫格,一個歪打正著的譯名

至於溫格,不只是唐蒙,我所在的《體壇周報》曾經也長時間用旺熱這個譯名來稱呼溫格。可溫格雖然是法國人,但他來自阿爾薩斯地區,也就是都德《最後一課》中所提到的著名的阿爾薩斯-洛林,此地在歷史上多次易主,法德輪流掌控,直到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完全被法國納入版圖。

Wenger這個姓氏,則來源於德國,是標準的德語姓氏,阿爾薩斯的本地方言,在發音和語法系統上也更傾向於德語(比如分陰陽中性,而不是法語的陰陽性)。作為和德國有不少淵源的法國領土,德語在阿爾薩斯地區普及率不低,比如溫格本人,就可以使用一口流利的德語接受媒體採訪。

因此,在拼讀Wenger這個姓氏的時候,除非是對方特別要求,不然按照德語中的發音來拼讀,是較為合適的處理方法,而德語中的Wenger,中文譯成溫格沒有問題,雖然一開始人們是按照英文發音給這位傳奇教練起了中文譯名,但沒成想歪打正著。

另外一個歪打正著的範例,是法國國門洛裡斯,他的譯名有過幾次反覆,一開始譯者按照英文習慣叫他洛裡斯,後來有人提出Lloris末尾的s按照法語拼讀習慣不發音,應該是洛裡。但洛裡斯的父親來自西班牙加泰地區,法國人乾脆按西班牙人的拼讀習慣,把他姓氏後面的s音發了出來,所以叫洛裡斯並無不妥。

和洛裡斯一樣的存在,還有阿森納名宿羅貝爾·皮雷斯,他雖然出生在法國蘭斯,但父母都不是法國人,分別來自西班牙和葡萄牙,所以他的姓氏按照兩國的拼讀方式,需要加上s的發音。

不過還要說明一點,如果真要按照譯名辭典裡給出的參考用字較真的話,Wenger轉寫成文格爾更合適。

「數典忘祖」的坎特

既然是說法國人名,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特例來自切爾西球員坎特,甚至連一些歐洲人都搞不清楚Kanté怎麼念最合適。比如西班牙球星法布雷加斯之前看了一場老東家切爾西的球,就為坎特名字的發音摸不著頭腦。為此摩納哥中場在社交網絡上發文詢問:「為什麼大家總把Kanté(坎特)叫成Conte(孔蒂)?」

其實,在法語當中,Kanté的發音確實和義大利語裡的Conte接近。前年法國隊拿到世界盃,球隊回到巴黎遊行慶祝,博格巴拿過話筒為坎特造勢,就是按照法語的發音念出坎特的名字,聽起來近似於「孔特」。現任天空體育解說的阿蘭·史密斯,最後也是用這一說法解決了法布雷加斯的疑問。

延伸一下,義大利名帥孔蒂的中譯名同樣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在孔蒂的球員時代,大陸在翻譯他姓氏時用了一個「蒂」來對應「te」,這個想當然的發揮和英文發音不一樣,和義大利原文更有出入。孔蒂真正對應的義大利語名是Conti,而Conte則應該是「孔特」,隨著後期外國人名翻譯工作的優化,Conte和Conti的混淆沒有再出現過,AC米蘭小將安德烈亞·孔蒂(Andrea Conti),義大利總理朱塞佩·孔特(Giuseppe Conte),中譯名都比較精準。唯有國際米蘭主帥的譯名,因為已經那麼叫了太多年,再也無法更改。

回到坎特這個話題,天空體育的解說員們都按照法語發音把他叫成「孔泰」,不過還要考慮另外一點,坎特的祖籍是非洲國家馬裡,Kanté這個姓氏,也源自於非洲。他幼年在法國巴黎成長,身邊的一些馬裡移民用本國口音稱呼他,則發音接近「坎特」。

如果參考溫格的情況,坎特這個譯名沒有問題,因為尊重了球員的祖籍和當地習慣。然而在翻譯外國人名的時候,「名從主人」這個原則的優先級會被放在最高,如果遇到姓名的主人主動提出該如何稱呼自己,及翻譯自己的譯名時,那麼就應該遵照其本人的意見。這種情況,在西方研究中國文化的漢學家身上很常見。

因為對中國文字具備充分的了解,漢學家們會自己為自己選擇對應的漢字作為中文名,這種情況下一般的翻譯規則不再適用,比如英國著名的史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ermot Spence),其中文名來自中國學者房兆楹,並得到本人認可,因此再將其按照一般的英國人名翻譯成斯賓塞,就會鬧笑話。

至於坎特,他還真的曾經在面對媒體採訪時表達過對自己名字讀法的偏好,在法語發音和馬裡發音之間,法國球星選擇了前者,也就是說,他更希望別人按照法語的方式將他叫做「孔特」。不過,坎特這個中譯名早已經被內地的球迷和媒體所認可,想要更改的難度可想而知。這本身算不上什麼錯誤,倒是中國翻譯外國人名時一個有趣的牴牾。

相關焦點

  • 新華社譯名室如何翻譯歪果仁
    查閱《大辭典》,我們可以找到「Sárközy沙爾克齊 [ 匈 ]」和「Sarkozy 薩爾科齊 [ 法 ]」,這兩個譯名都沒有問題。可是 Nicolas Sarkozy 的實際讀音是 /ni:kɒlɑ: sɑ:(r)kəʊ`zi:/,既不是其父姓在匈牙利語裡的讀音,也不是法語姓 Sarkozy 的讀音,因此薩爾科齊的爾字屬於多餘。
  • 老照片 | 亨利這一跪,承載著阿森納最美好的歲月
    加盟球隊之初,亨利似乎還沒有完全擺脫難以進球的困境,他在前8場比賽都沒有辦法破門,一時之間連帶著溫格的引援目光也受到了球迷們的質疑。比賽第14分鐘,亨利在後場爭得二點球後迅速持球展開反擊,只見他先是利用自身速度優勢擺脫貼防球員,隨後在面對三名熱刺後衛的情況下扣出射門空間,最後在大禁區線附近使用左腳輕鬆推射得手。這是一粒可以載入英超史冊的精彩進球,但更讓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是亨利在取得進球後堪稱經典的滑跪。在當時的背景下,亨利的滑跪既是對此粒進球的情緒表達,也是鼓舞全隊士氣的一針強心劑。
  • 這些人名到底該咋翻譯?
    對於哈蘭德和尼貝爾這兩名球員的譯名,在很多媒體(包括聯賽和俱樂部官方微博、微信等)和球迷當中流傳了不同的版本,而且主流版本其實都是「錯」的。 今天想聊聊德甲冬歇期的一個「小熱點」,關於幾名轉會主角的譯名問題。
  • 10大可稱經典的桌遊譯名
    這兩個遊戲的譯名都不能算太經典,所以只能兩個佔據一個位置,Infiltration和Imperial的意思分別是「滲透」與「帝國的」,於是這兩個譯名就在本意上各有發揮,雖然不及《深入絕地》那麼貼切,也算有些創造
  • 《紅樓夢》翻譯版中的奇葩人名 襲人名字被譯為「襲擊男人」
    襲人,在英文譯本(楊憲益譯本)中,是這樣翻譯的:Hsi?鄄jen,(assails men),「Hsi?鄄jen」 是音譯,問題出在括號裡的注釋,本來譯者是為了給英文讀者解釋這個人名的意思。可是,解釋卻大大錯了,assails men 是「襲擊男人」的意思。
  • 淺談《西遊記》英譯本中的人名翻譯
    《西遊記》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構造出四個世界,分別是:天上以玉皇大帝為首的神仙世界;地上以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為首的人間世界;地府以閻羅為首的幽冥界;以及西方以如來為首的極樂世界。在這樣的構想下,《西遊記》中的眾多人物粉墨登場,演繹出一個膾炙人口的唐僧取經的故事。
  • 《紅樓夢》人名翻譯藝術欣賞
    中國人讀《紅樓夢》尚且如此,要翻譯《紅樓夢》給外國人看,如何處理這些人名無疑更是對譯者的一個考驗。近來,終於從頭至尾讀了一遍《紅樓夢》。讀的是英譯本,是由霍克斯(David Hawkes) 與閔福德(John Minford) 翁婿翻譯的那個版本,覺得他們在翻譯人名上下了不少功夫,極大地方便了讀者,連我這個中國讀者也感到受益非淺。
  • 在英語中人名的翻譯技巧
    翻譯在我們從小到大的英語考試中是經常出現的,也許有的人都覺得這個題型沒什麼,或者非常有自信。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在英語中人名的翻譯技巧,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來欣賞一下吧。在英語中人名的翻譯技巧名字翻譯的第一條建議是,不能望文生音,遇到不熟悉的名字一定要查證讀音再翻譯。如今的譯者大部分都熟悉英文拼讀規則,所以面對「規範的」英文單詞,多半可以讀個89不離十。
  • 經典?文藝?俗套?兩岸譯名大PK
    ~這兩個譯名的選擇也許寄託著Amway總部對其在兩岸發展的定位的不同:一邊要「利」(實質回報),一邊要「麗」(面子好看)。讓它們聽起來有高貴的感覺,兩個名字都非常洋氣~很多人知道Nike四個字母怎麼寫、卻不知道Nike英文怎麼讀[naiki:]。臺灣人都是直接唸這個牌子的英文比較多哦~同樣可能很多人知道麥當勞的中英文怎麼讀、卻很難準確的寫出完整的英文(MacDonald’s)。Benz在大陸、港臺的正式譯名都不同,香港叫「平治」,可見一個世界名牌,在華語區域的譯名差異卻非常大。
  • 譚譯|外國人名漢譯有講究!
    ——陳娟(2011),外國政要譯名之爭,《國際先驅導報》(2011-07-15),2013-03-01下載自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11-07/15/c_13984831.htm)——戴問天(2006),再談外國人名(及地名)翻譯問題,《中華讀書報》6月7日。
  • ——淺談中超外援譯名
    語系相同的不同國家,如西葡語系、斯拉夫語系,各國的讀音規則有區別。此時的發音不同,也許就不再是方言事小,或許已是母語事大了。所以,在譯名時,尊重母語是必要的。 中超有很多說葡萄牙語或西班牙語的外援,他們的全名往往很長,由三、四個字節組成,為了讓名字容易被人記住,說葡語的巴西人往往喜歡用別名、愛稱或是綽號。
  • 巴普蒂斯塔:溫格和亨利都是槍手歷史;遺憾沒能和C羅搭檔
    近日,前阿森納和皇馬球員巴普蒂斯塔接受了《每日郵報》的採訪,他稱讚了溫格和亨利對於阿森納的重要意義,同時也談到了很遺憾錯過了跟C羅在皇馬當隊友的機會。在溫格手下踢球怎麼樣?那是一段很棒的回憶。你認為溫格離開對阿森納的影響和弗格森離開曼聯時像嗎?肯定的。一個教練能執教一支球隊這麼長時間肯定不是偶然,在阿森納待25年很不容易。溫格是個頂尖的領導者,要知道在英國,教練擁有更多的職責,他們需要決定俱樂部的各方面工作,所以他對阿森納來說十分重要,肯定會在俱樂部歷史上留名。阿爾特塔是那個對的人嗎?
  • 電影譯名從何來?
    觀眾在理解中文電影名時不會存在很大的障礙,能夠直接捕捉到名字所傳遞的關鍵信息,而外文電影名字就不得不穿上中文的外衣,脫胎成中國觀眾熟悉的模樣。  多年以來,外文電影在電影公司和譯者的共同努力下,越發靠近中國觀眾。這其中當然不乏一些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它們的名字令人耳熟能詳,甚至拍手叫好。
  • 香港宅男遊行抗議「皮卡丘」譯名:港產譯名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這固然有網民對於排名與高下的執念(如三國人物武力大排行,巔峰梅西和貝利可否一戰),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對文化優越感與話語權的爭奪,似乎哪方譯得好,就是文化優越的體現。然而電影遊戲譯名有時只與發行公司有關,又如何能代表地區的文化水平?
  • 海布裡永遠的國王—亨利
    在足球世界裡,有時通往偉大之路就是上天註定的,你並不會一帆風順,然而一切都好似是上天安排好的,亨利的恩師向他拋來了橄欖枝,一紙合約將亨利帶到了海布裡,傳奇的故事、傳奇的人生就要展開了。4、加盟阿森納—海布裡國王在亨利的職業生涯初期他便與溫格結緣,當亨利在摩納哥踢球時溫格便是摩納哥隊主帥。其實在亨利轉會尤文圖斯之前,溫格就曾經努力想籤下他了。
  • 遊戲譯名有多重要?臺服的遊戲名總會鬧笑話,暴雪國服翻譯逼格高
    但是遊戲講述的對馬島是個真實存在地名和歷史事件,所以一開始自然被翻譯成《對馬島之鬼》,直到後來官方中文名的確認才改了這樣的叫法,但是為了保證國內玩家都眼熟這款作品,所以兩個中文名都有人說。但是港臺地區叫這個遊戲"對馬戰鬼",從翻譯上就能看出是一個比較簡單直接的翻譯。
  • 溫格提出4大規則修改方案,或將大增足球比賽觀賞性
    阿森納傳奇主帥溫格如今任職於國際足聯,擔任世界足球發展總監及足球技術事務部門主管。這兩個職務,前者負責足球運動在世界範圍內的推廣,而後者則負責對足球賽事進行技術分析以支持足球規則變化的審查和決策。出於自己的職責所在,溫格在近日現行的足球規則提出了4大修改方案,計劃對越位、任意球、角球、界外球環節進行較大幅度的革新。越位規則是足球運動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每當身邊有初次看球的朋友時,相信大家都免不了要對這項規則進行一番解釋。
  • 走進英文版紅樓夢,看看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人物譯名
    襲人,在英文譯本(楊憲益譯本)中,是這樣翻譯的:Hsi·鄄jen(assails men),「Hsi·鄄jen」 是音譯,問題出在括號裡的注釋,本來譯者是為了給英文讀者解釋這個人名的意思。可是,assails men 是「襲擊男人」的意思,完全曲解了「襲人」這個詞的本義,襲人之名是取自「花氣襲人知晝暖」這句詩。
  • 「少年維特之煩惱」的譯名之爭
    大家知道,《少年維特之煩惱》(1774年初版)是德國文壇巨匠歌德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這是一部書信體小說,主要講述了年輕的維特深愛一個有夫之婦,但又得不到渴望的愛情;為此他憂傷、苦惱而不能自拔,最後殉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