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導,成都某高校學生帶上臉盆裝滿水上遊泳課,教師以旱泳的方式來進行理論教學。其目的是「通過臉盆的這樣一個呼吸,可以讓同學們克服在水裡面呼吸的時候這種恐懼心理」。因為這次疫情的特殊情況,所以該教師按照國家的特殊情況來處理,靈活地對教學做出這樣一個安排。
針對該高校大學生用臉盆上遊泳課的做法,很多網友自然地想到了電影《西虹市首富》裡的「陸遊器」。該電影中的男主角王多魚是三百億家產的唯一繼承人,但是他想要繼承財產,必須先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一個月之內為自己花完十個億。因此,王多魚選擇了投資,而且投資了許多奇奇怪怪的項目,陸遊器就是其中一個項目。陸遊器的發明人被允許用兩分鐘的時間介紹這個項目:
「是你的招標廣告點燃了我,它的全名叫作陸地遊泳器。我的設計理念就是讓遊泳這項運動徹底脫離水的束縛,我的陸遊器最大的賣點就是,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自由地切換場景,如果你喜歡在海裡遊,那就加點鹽,如果你還喜歡別的口味的話,也可以加點牛奶、啤酒、橘子汁……」
因此,很多網友對該高校遊泳課持調侃態度,並揣測該教師也看了《西虹市首富》這部電影。不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有不少人對「用臉盆上遊泳課」的做法表示認同。「我在部隊的時候就是這樣練」,「這個真沒必要噴,我家小孩學遊泳的時候,教練也是要求這麼訓練的,每天一百個」,「沒毛病,特殊時期特殊教學,而且遊泳的閉氣和換氣的確很重要。」當然,也有人對「用臉盆上遊泳課」的做法持批判的態度。有人嘲諷道,「這是一節洗臉課」,「卸妝這就是」,「對不起老師,我臉太大了,盆兒裝不下」。也有人直言不諱,「不下水永遠學不會」,「形式主義」,「譁眾取寵」,「不上不就得了……搞些花裡胡哨的」。
高校裡的遊泳課在特殊情況下以這樣的一種特殊形式出現,確實引人深思。遊泳,作為一項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有其自身的內在規律和學習技巧。我們從遊泳教學研究的相關文獻中不難發現,與遊泳教學有關的主要涉及到核心力量訓練、如何克服恐懼心理和快樂教學法培養學生興趣等等。把臉浸入臉盆的水中,可以進行憋氣訓練,對抗洪搶險的士兵有一定的幫助,但對大學生學遊泳時克服遊泳恐懼心理不一定有效。
例如,在二〇一九年,河海大學常州體育教學部有教師發表了文章《對河海大學常州校區遊泳教學中學生心理恐懼成因與對策的研究》,針對克服大學生遊泳時的恐懼心理問題專門進行了研究。在該篇文獻中,作者通過調查研究總結出遊泳者對水產生恐懼的原因主要有五個:水壓對人體的影響,前庭器官對人體的影響,失重對人體的影響,人體重心位置對本體感覺的影響,呼吸方式的變化引起恐懼心理。而要克服這種心理恐懼,作者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措施,如水中行進運動、遊泳者站在水中憋氣與換氣和水中漂浮。

事實上,我國教育部在二〇〇二年專門頒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對高校體育課程的很多方面都進行了明確規定。其中,在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中確定了體育課程的四個主要原則,即「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選擇性與實效性相結合」,「科學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那麼,大學生帶臉盆上遊泳課在克服遊泳時的恐懼心理方面實效性如何呢,結果只有上遊泳課的大學生自己知道,明眼人大概能覺察到臉盆跟泳池完全是兩回事。
雖然成都該高校大學生用臉盆上遊泳課是個個例,但是目前全國高校的本科教學狀況讓人堪憂。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說,目前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尚未完全扭轉,廣大教師對本科教學和課程建設的重視程度依然不足。他建議教育部出臺激勵高校教師參與金課建設、堅決淘汰水課的指導性政策。如果高校裡的每一堂課程都能做到任課教師自己審查、教研員審查和其它教研名師審查,即「一課三審」,那麼高校裡也就可以避免很多水課出現,更不會出現「荒誕劇情進入大學遊泳課」這樣貽笑大方的事情了!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可以點一下文章標題右下方藍色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