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兒子所寫之詩

2021-02-11 美術大家


新用戶:點擊上面「美術大家」添加關注回復「領贈品」即可獲贈名家書畫作品及畫冊

老用戶:點擊右上角轉發到朋友圈發截圖,回復「領贈品」即可獲贈名家書畫作品及畫冊。

電視劇《帝女花》中,清兵攻破城池,宮廷大亂,崇禎皇帝拿起劍,欲殺死自己的女兒——長平公主。

動手前,他滿懷悲戚地說:別怨我,要怨就怨你生在帝王家。

「生在帝王家」是幸運,卻也是不幸。幸運的是錦衣玉食,眾星拱月。可不幸的是,帝王家的爭鬥不日不休,即使是父母兄弟,為了權力,依然可以手足相殘。

在唐代時,一位皇子,因為懼怕母親的權勢,寫了一首詩,以期得到母親的理解,讀來,令人哀婉。

這首詩就是武則天兒子李賢的《黃臺瓜辭》。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黃臺下種著瓜,瓜成熟的季節,瓜蔓上幾長了很多瓜。摘去一個瓜可使其他瓜生長得更好。再摘一個瓜就看著少了,要是摘了三個,可能還會有瓜,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只剩下瓜蔓了。

這首詩被記錄在《全唐詩》中,其背後的故事和章懷太子李賢有關。

章懷太子墓壁畫《客使圖》

李賢是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則天的次子。

武則天做皇后時,殺掉了太子李弘,立李賢為太子。後來,武則天和李賢的嫌隙越來越多。

李賢想到哥哥李弘的結局,心裡十分害怕。可是他又不敢直接說出來。

於是李賢寫了這首《黃臺瓜辭》,然後找了一些樂師,編上曲子,唱出來,傳到武則天的耳朵裡,希望她能感悟。

所以,這是一首諷喻詩。

這首詩形式上為樂府民歌,語言自然樸素,寓意也十分淺顯明白。以種瓜摘瓜作比喻,諷諫生母武則天切勿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傷殘骨肉,傷害親子。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開始兩句描寫種瓜黃臺下,果實纍纍。詩人者使用「離離」這一疊詞,簡括而又形象鮮明地點染出瓜熟時長長懸掛在藤蔓上的一派豐收景象。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接著寫出「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的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一個「好」一個「稀」,言簡意賅,形象鮮明,對比強烈,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生長變化的辯證規律,於輕描淡寫中寄託了詩人的深遠用意。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三摘猶自可」使用讓步修辭手法,以突出「摘絕抱蔓歸」的可悲結局。

詩人的原意是藉以對武后起到諷喻規勸作用,希望她做事留有餘地,切勿對親子一味猜忌、過度殺戮。否則,猶如摘瓜,一摘、再摘,採摘不已,最後必然是無瓜可摘,抱著一束藤蔓回來。

這首詩和曹植的《七步詩》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曹植用豆和豆萁比喻兄弟相煎的情形,而李賢這首詩卻是用藤和瓜比喻母子「相煎」。

所以,相比於曹詩「相煎何太急」這樣激烈的言辭來,李賢的這首《黃臺瓜辭》更多的是一種哀惋。

他在詩句中也沒有辦法進行指責,因為「敵人」是自己的母親。

李賢的詩中,並沒有太抱怨自己的厄運,而是奉勸母后「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不要對親生兒女們趕盡殺絕。

全詩雖只六句三十個字,卻表現出一個完整的主題思想。語言平易曉暢,體現了樂府民歌的特色。全詩運用比喻,寓意蘊藉深婉,能收到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藝術效果。

讀到這首詩,能感受到李賢的無奈。在李賢看來,武則天是母親,也是掌握最高權力的的人,是可以奪走自己生命的人。

母子本是天下最親密的關係,在武則天和李賢這裡,卻變得瘮人。這其實都是權力影響了他們。

封建社會,許多父母子女反目成仇,多是因為權力。猶記得《碧血劍》中,崇禎對長平說的:怪只怪你生在帝王家呀!

真心希望世間所有的父母子女,都能夠相親相愛,不再悲傷。

版權說明:以上文章源於籤約作家或網絡,網絡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如有侵權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或刪除!

相關焦點

  • 親兒子寫下饒命詩向武則天屈服,仍然被逼自盡,這首詩卻火了千年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父母生我養我,呵護備至,恩情如天一般,又怎能報答得完呢?故而,我們在古詩詞中讀到的親情要麼是舐犢情深,要麼是寸草春暉,恩山義海,感人至深。如《凱風》慚愧寫道:「母氏聖善,我無令人。」如李商隱激動表述:「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如黃景仁心疼地說:「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
  • 武則天稱帝後寫下大唐第一狂詩,讓李白也甘拜下風,專家:誰敢寫
    從小我們就開始背唐詩,從短短的幾十個字中,我們就能體會到,詩人的情感與理想抱負,所以說,漢字的博大精深就在於它背後所蘊含的深遠意義。 武則天有這麼大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她這個人的能力與才氣,在文化繁榮的唐朝,武則天也會寫詩,並且頗有名氣。她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是寫給李治的情詩,就是因為這首詩,武媚娘才得到了寵愛,從中獲取了極大的利益。
  • 武則天這首詩僅20字,卻寫出了狂放不羈,李白一生也寫不出
    而我們今天所說這首詩的作者,既不是詩仙李白也不是詩史杜甫,而是中國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史載,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在懷武則天之前曾去過一個寺院,而就在路過河邊的時候,從河裡衝出一條金龍,將楊氏嚇暈了過去,等她再醒來的時候,便被告知懷有了身孕。而且懷孕期間她也曾做過怪夢,她夢到自家的院子裡盤坐著一條黑龍,而這條龍瞬間又變成了天女散花,接二連三的奇怪現象,都讓人們以為楊氏這一胎會生個不凡的兒子出來,但孩子出生之後,卻不成想令人大失所望,乃是一個女兒身。
  • 武則天一首詩短短20字,卻「狂」出了新天際,李白都不一定寫得出
    除了在男女感情上下功夫,她在權謀上也是「機關算盡」,不僅如此,她還曾經寫過一首被稱作是「大唐詩壇最狂」的詩。《唐詩紀事》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天授二年臘,卿相欲詐花發,請幸上苑,有所謀也。許之,尋疑有異圖,乃遣使宣詔云云。於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鹹服其異。
  • 武則天最簡單的一首詩,雖然只有20個字,卻霸氣十足
    武則天稱帝前一年,改名為「曌」(zhào),取「日月當空」之意,這是武則天自創的字,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 在政治上,武則天是霸氣的,作為一個詩人,武則天也是剛毅果敢的。
  • 武則天登基後,寫下唐朝最狂的一首詩,男人只讀一句就夠
    「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毛澤東 能得到毛澤東如此高度評價的,是哪位傑出的政治家?這裡說的她,其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
  • 美男費盡心思追求武則天,卻因口臭被拒,憤而寫下一詩成千古絕句
    說實話,和在場很多人的作品比起來,此男的詩不算最優秀,但武則天一聽,卻當場高呼:「此詩更高!此詩更高!」那麼武則天為啥那麼高興呢?那是因為這首詩從頭到尾,都在歌功頌德,處處投武則天所好,絕對算得上「拍馬屁詩」裡的第一名。 聰慧如上官婉兒,當然知道武則天的意思,她立刻從東方虯手裡搶過錦袍,親自送到《龍門應制》作者的手中,史稱「龍門奪袍」。
  • 章懷太子李賢,是不是武則天的親兒子
    按常理,武則天縱然不喜歡李賢,也沒必要置之於死地。難道真如史書所言,這個兒子不是親生的?這還真的不是八卦。正史中明白寫著,當時宮人都議論,說李賢不是武則天所生。李賢聽了很害怕,武則天呢?對李賢越發嚴厲,一點母子間的溫情都不講了。
  • 宰相寫「青鵝」二字被武則天處斬,群臣不解,武則天:把字拆開看
    在唐朝時期,有位宰相就因為在信中寫了「青鵝」二字被武則天斬殺。群臣為宰相喊冤,武則天卻淡淡地回復道:「你們把這兩個字拆開看看,就知道他死得冤不冤了。」那這兩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這位宰相又是誰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裴炎早期經歷這位被武則天處斬的宰相就是裴炎,出身河東望族裴氏。
  • 武則天:神龍政變
    而二張兄弟卻逐漸突破男寵的限制, 插手朝政, 男寵的介入引起了武則天母子、君臣關係的緊張,武周政權也因此陷 入動蕩,人心不穩。張易之與張昌宗二人倚仗女皇的寵信,專權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甚至連武則天的子侄們都爭相給張易之執鞭轡,叫他五郎而不敢直呼其名。同樣地,他們的行為也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
  • 宰相寫了「青鵝」兩字,武則天為何把宰相滿門抄斬了?
    是唐高宗李治、武則天時期的重臣,最終被武則天所殺。為啥殺他?據說是因為「青鵝」兩個字。公元683年,李治去世,武則天臨朝稱制。唐初名將李勣(原名徐世勣)的孫子徐敬業(也稱李敬業)對此極為不滿,被貶後聯合同被貶官南方的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等人,圖謀反抗武則天。684年9月,徐敬業自稱匡復府上將,領揚州大都督,十多日內便聚集了士兵十餘萬,真的起兵造反了。
  • 武則天所在的乾陵讓軍閥不敢染指,有人卻在武則天像前寫詩譏諷
    武則天是唐朝著名的女政治家,也是古代唯一的大一統朝代的掌握實權的女皇帝,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人物。武則天活著是一個傳奇,去世後也帶有傳奇色彩。因為她所葬的乾陵,因為風雨雷電這種異象,讓軍閥都不敢盜墓取寶。不過有一個唐陵躲過一劫,就是武則天所在的乾陵。而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風雨不可發",靠近乾陵就會出現狂風暴雨,非常詭異的天象讓溫韜望而卻步。王士禎投詩譏諷乾陵"風雨不可發"的事情傳得非常邪乎,一直延續到了清朝,而且帶有更多的傳奇色彩。在清人筆記《古夫於亭雜錄》中就記載這樣一件事。
  • 武則天留給世人的七大謎團是什麼?武則天晚年為什麼鍾情三陽開泰?
    4、「所生女暴卒」之謎 武則天為唐高宗生產四子、二女。其中,長女死於襁褓。對於這個嬰兒之死,武則天與王皇后都曾背上了「殺人」的罪名。然而,究其真相如何,眾說紛紜。宋人司馬光曾從「虎毒不食子」的倫理常情斷言「恐武后亦不至於輕淺如此」,可一般人則寧肯信其有而不願信其無。
  •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寫的這首送別詩,氣象雄壯豪邁,頗有俠客之風
    此後,駱賓王一直忠於李唐王朝,他反對武則天當政,為此還專門寫下了一首《討武則天檄文》。政敵武則天讀了此檄文,都稱讚他的才華。 在唐高宗時期,東北遼陽一代是唐朝的東北邊陲,這裡常常受到契丹族的侵犯,以至於民不聊生,朝廷多次派兵駐守遼陽。
  • 武則天身上最大的疑案:親生女兒究竟是不是被她所殺
    當時蕭淑妃風頭正盛,孩子一個接一個出生,還生了個兒子,這讓王皇后很是頭疼, 擔心自己的後位會被取代。於是她引進了競爭機制,打算讓武則天和蕭淑妃兩敗俱傷,自己從中得利,沒想到引進了一隻狼,把自己吃的骨頭渣子都不剩。小公主死亡事件始末武則天入宮沒多久就生下了兒子李弘,得到了才人的封號,地位很快穩定下來。李弘一出生,王皇后就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多麼大的錯誤。
  • 毀譽參半武則天 || 讀史札記 || 天山夜話 || 燈下漫談之九
    武則天時代濫用武氏家族成員,重用酷吏,興告密之風,對敗壞社會風氣乃至對後世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這一切造成專制橫行,假話當道,腐敗蔓延,世風日下的惡劣後果,往往為後人所詬病,對此,武則天難辭其咎。當然,武則天的長處也很明顯:她善治國,重人才,重農桑,首創科舉制度的「殿試」,且知人善任,能重用和保全一大批像狄仁傑、張柬之這樣的正直而有才能的大臣。她也能納諫,多少有點唐太宗的遺風。
  • 武則天如何防止兒子造反
    為防止兒子可能造反,武則天做了兩個方面的安排:1、將李顯立為太子武則天的大兒子李弘死得早,二兒子李賢又被她殺了,活著的只剩下了老三李顯和老四李旦。我們將他倆對比一下,大家就會發現,誰更適合當下一代接班人。
  • 書法系列人物之武則天:我的職業是皇帝,愛好卻是書法
    武則天當年曾以飛白書把大臣姓名寫出來賜給他們,有大臣就上表說:「蒙恩作飛白書,題臣等名字垂賜,跪呈寶「貺」,仰戴瓊文,如批七曜之圖,似發五神之檢。冠六文而首出,掩八體而孤騫……鍾繇竭力而難比,伯英絕筋而不逮。則知乃神乃聖,包眾智而同歸;多才多藝,總群芳而兼善。
  • 宰相派兒子到邊疆,武則天不理解,宰相解釋後,武則天呆若木雞
    有一次,武則天向王方慶討要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王方慶說:「臣十代從伯祖羲之書,先有四十餘紙,貞觀十二年,太宗購求,先臣並已進之。唯有一卷見今在。」也就是說,王方慶家中本來有40多份王羲之的遺蹟,在貞觀年間,大部分作品都被唐太宗李世民求購了,現在家中還剩唯一的一卷,獻給了武則天。
  • 武則天她媽家在欽州(極簡版)
    對於母親的身世,武則天倒是有過論述,自稱其母楊氏是隋朝宰相楊達的女兒。 楊達,本名楊士達,陝西華陰人,大將軍楊紹之子。在唐代的地下非正式出版物中顯示,他有兒子兩個,女兒兩個,包括楊氏「楊牡丹」。後來武則天上位,封母親為榮國夫人,榮國夫人去世後,武則天出資給榮國夫人建造佛廬以祈福。這一段話,土豆哥想應該是參考了《新唐書》,但書中記載,「榮國卒,後出珍幣建佛廬徼福,敏之乾匿自用。」這個也很關鍵:「敏之乾匿自用。」敏子是賀蘭敏之,武則天姐姐的兒子,武則天出錢給榮國夫人建造佛廬,但是賀蘭敏之竟貪汙了這些錢留自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