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0年某日,風和日麗,天朗氣清,剛剛登上皇位的武則天心情舒暢,於是決定御駕臨幸洛陽龍門香山寺,在路過龍門時,武則天心血來潮,當即「命群官賦詩,先成者賜以錦袍」,史稱「龍門奪袍」。
在場眾人為了拿下女皇御賜的錦袍,使出渾身解數,而這場好好的「詩詞大賽」,瞬間變成了「拍馬屁」大賽,畢竟「千穿萬穿,馬匹不穿」。
很快,左史東方虯就完成了一首《詠春雪》,上書: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
眾人一聽,連連鼓掌,才女上官婉兒更是提議將錦袍賜給東方虯,就在武則天思考之際,臺下一男子坐不住了,他才是最想拿下錦袍的人,於是此人立刻奮筆疾書,懷揣著對女皇深深的欽慕之情,此人寫下了一首長達300餘字的詩,名曰《龍門應制》:
宿雨霽氛埃,流雲度城闕。河堤柳新翠,苑樹花先發……先王定鼎山河固,寶命乘周萬物新。吾皇不事瑤池樂,時雨來觀農扈春。
說實話,和在場很多人的作品比起來,此男的詩不算最優秀,但武則天一聽,卻當場高呼:「此詩更高!此詩更高!」那麼武則天為啥那麼高興呢?那是因為這首詩從頭到尾,都在歌功頌德,處處投武則天所好,絕對算得上「拍馬屁詩」裡的第一名。
聰慧如上官婉兒,當然知道武則天的意思,她立刻從東方虯手裡搶過錦袍,親自送到《龍門應制》作者的手中,史稱「龍門奪袍」。而這位「拍馬屁大師」,也憑藉此詩獲得女皇青睞,順利進入奉宸院(說白了就是武則天的後宮),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超越張易之、張昌宗二人,成為女皇的新歡,此男便是著名詩人宋之問。
根據史料記載,宋之問不但多才多藝,並且身材高昂、儀表堂堂,是個美男,加上如此會拍馬屁,成為武則天的新歡,問題不大。只可惜此時武則天的眼裡只有張易之、張昌宗二人,宋之問十分著急,於是寫下一首「情詩」給武則天,上書:
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
他借用牛郎織女的典故,表達自己對女皇的愛意,武則天收到「情詩」後,當然一讀便懂,但她卻嘆了一口氣,說道:「吾非不知之問有才調,但以其有口過。」而「口過」,就是「口臭」的意思。
後來崔融將此事轉告了宋之問,當時他就崩潰了,瞬間失去人生希望,鬱鬱寡歡,詩也不寫了,終日沉迷於飲酒。
公元705年,武則天病逝,唐中宗復闢登基,一上位,就開始清理朝中之人,宋之問這個諂媚小人,自然很快就被揪出來,多次被貶,被貶途中,宋之問回顧人生,頓時悵然若失,於是寫下了一篇真情實感的詩,它也成為宋之問流傳千古的名作:
《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那一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令人動容。只可惜宋之問醒悟太晚,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立馬賜死宋之問,終年5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