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美術館」開展啦!到社區看「星星孩子」想跟我們說什麼

2021-01-09 瀟湘晨報

「以前真的不知道什麼是自閉症、唐氏症候群,現在才搞清楚。」12月25日,一場特需人士繪畫作品展在京溪雲景花園中心廣場舉行,五彩斑斕的作品引發社區居民的圍觀和討論。這是「你我相繪」特需人士社區融入計劃中的一部分,在促進特需人士的自我表達、社交參與的同時,協助大眾進一步了解特需人士,共同尋求融合。

「你我相繪」特需人士社區融入計劃是由廣州市越秀區融愛之家特殊兒童服務中心聯動巴士學園心理,在廣州市慈善會、廣州市善城社區公益基金會提供渠道與平臺支撐下制定的項目,以「繪畫+家庭」「繪畫+同伴」「繪畫+社區」促進特需人士的自我表達、社交參與,以協助特需人士在家庭、同伴及廣域社會融入方面獲得更好的發展,協助大眾進一步了解特需人士,共同尋求融合。項目落地京溪街,是期望以京溪街為試點,探索一條適合特需人士融入社會,創新、可複製、可持續的社區社會促融模式。本次畫展是既是融入計劃的成果展示,也是一次溝通、連結的機會。

「特需人士包括有自閉症、智力障礙、唐氏症候群等狀態的人士,他們有融入社會的需求,但融入是雙向的,也需要社會接納他們。」畫展策展人羅靖儀表示,據她觀察和了解,大多數居民並非不願意接納特需人士,而是對特需人士沒有足夠的了解,對於他們的一些言行感到困惑或存有疑慮,彼此間產生了一定的距離,「即使是普通居民善意地想要接納特需人士,往往也不知道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和方式。」

接納、融合的前提是溝通和理解。特需人士是怎麼樣的?他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何表達自己?我們該如何理解他們?「不善言辭的他們,用繪畫的手段來表達自己,敞開心懷,伸出手,我們只要往前一步,就可以碰到他們的手。」 融愛之家工作人員段瑤說,在畫展上,她看到許多長者、家長帶著孩子前來觀看,感受到他們好奇的同時,也感受到他們的關懷,「有的家長詢問我們很多關於特需孩子的問題,有的想知道如果社區中也有這樣的特需孩子,該如何跟他們交往,如何鼓勵他們一起參加我們這樣的畫展,這些反饋都讓我們觸動。」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奶奶帶著孫子前來,跟她交流後感慨自己的孫子在一兩歲時因為沉默寡言、反應較慢,跟其他孩子不一樣,無法跟社區的孩子來往玩耍,家人也有過一段難以走出家門的經歷:「現在奶奶的孫子情況變好了,所以一聽到特需孩子的故事,她特別有共情,非常心疼。」

在現場,工作人員還為觀眾派發印有參展「小畫家」作品的明信片,有的居民寫下給特需孩子鼓勵的文字,有的給自己或家人寫下祝福的話或心裡話。「這些話語在這個冬日顯得特別溫暖。」居民的反饋令羅靖儀體會到了活動的意義:「單純、好奇的特需人士也許靦腆,也許熱情,但他們對世界充滿嚮往,心中裝滿美好,所以無論他們成長到哪個階段,都被人們善意稱為『星星孩子』,為了幫助特需人士表達,引導社會接納,我們將讓表達他們內心的畫展流動起來。我們的『行星美術館』還將進入更多社區和學校,成為彩色的、美好的橋梁。」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蘇贊、林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曹騰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除了看展覽 我們在美術館還能怎麼玩?
    「藝術會客廳的形式仍在摸索中,開始時我們也不知道會變成現在的樣子。」館長馮世夔說。 起初發布在B站的是對談現場直播,兩個多小時全程,做了一段時間,點擊量停留在兩三百,「沒人看」。改,現場錄了視頻剪輯發布;後來,前期介入,到藝術家工作室去拍,跟藝術家深聊,製作短視頻發布;現場活動之後,回顧總結和提煉,繼續延展、發酵。
  • 歷城區美術館到港溝街道開展書畫慰問活動
    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用,11月26日上午,歷城區美術館書畫家們走進港溝街道神武社區,開展書畫慰問活動。  由區美術館組織的八位「書畫咖」來到神武小區,他們現場揮毫潑墨,用牡丹、錦鯉、松竹等水墨畫寄託對祖國的美好祝福,用詩詞等書法作品為港溝居民送上了別樣的祝福。
  • 現代快報公益社區行到我們社區啦!
    「太棒了,現代快報公益社區行終於來到我們社區啦!」8月26日至27日,2016金夕延年·現代快報公益社區行暨2016江蘇老博會·「金鈺緣」幸福大道才藝大賽走進新吳區江溪街道敘豐家園,特色農副產品受到「馬大嫂」們的青睞,精彩的表演吸引了眾多群眾圍觀,現場還有不少公益服務十分貼心。據了解,這是現代快報百場進社區活動的第六站。
  • 第五屆時代美術館社區藝術節來了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 通訊員 周育賢)日前,第五屆時代美術館社區藝術節「我們的距離?」在廣東時代美術館及周邊社區開幕。本屆社區藝術節以「我們的距離?」為主題,回應2020的現實情境與關係問題,並下沉到潛藏已久的日常癥結。現場舉行「醫院生成美術館」「我家分館」「隱性劇場周」「黃邊連連看」等一系列藝術項目和社區行動,將持續至2021年。
  • 這個大學的畢業展居然開到廣東美術館!火爆朋友圈還值得帶孩子去看!
    今年的作品陳列分了4個展館:美術館,雕塑館,影像館和二沙島的廣東美術館。我去的時候已經是開展第三天了,工作日的下午人不多,完美避開人流!進館需要買門票,5元一張(包含三個館)就算孩子看不懂藝術層面的內容,也能體驗到趣味。而且有趣的、互動性強的作品還特別多,大人小孩都能看得很開心。
  • 我們看到的星星是什麼,為什麼會「眨眼睛」?
    太陽和月亮就像是天空的兩大主角,但繁星,卻能以數量和位置取勝,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想像。小時候我們都學過,星星會在天空一閃一閃「眨眼睛」,那星星為什麼會在夜空閃爍呢?  星星,或許比太陽還大?  在夜空中,我們看到的繁星,並非是普通的天體,除了距離我們較近的天體之外,其餘的星星都是遠處的恆星,這些恆星或許要比太陽還亮,比太陽還大。
  • 徐坦在扉美術館發起「社區種植」
    走在前沿去體量當今社會剛剛發生的一些新問題以及還沒有得到很多學科解答的問題,都是我們做藝術的人應該去觸及的。」《植物劇場》出口徐坦的調研過程,他認為自己的工作一直包含著美學以及藝術感知的角度,用不一樣的視角去觀看問題、提出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講,它還是跟藝術相關的。」
  • 為「星星的孩子」獻愛心,「田媽媽的牛肉」開張啦!一起來品嘗這份治癒系味道吧~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不擅長與人交流,仿佛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像天上的星星一樣,一人一個世界,獨自閃爍,這些孩子被稱為「星星的孩子」
  • 每當我們仰望星空,你有沒有想過天上的星星都是什麼星呢?
    在夜晚肉眼所見的大多數星星都不是行星,而是恆星以及其它類型的星體。在我們夜空中,用肉眼直接可見的行星只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等6顆行星,海王星已經超過我們人眼的極限星等,因此肉眼不可以直接看見。夜幕降臨時分,我們可以逐漸地看見許多星星。
  • 新元社區開展節前消防安全大檢查
    新元社區日前聯合社區民警對轄區內的商鋪、酒店等人員密集場所開展春節前消防安全大檢查。  檢查過後,對於發現的問題,相關部門開具了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並要求責任單位加強對消防系統的維護保養,增強消防安全工作意識,認真開展防火檢查和巡查工作,及時發現和消除各類火災隱患,同時加強消防宣傳教育工作,整體提升工作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
  • 童眼看世界,由孩子設計的美術館落地廣州琶洲工美港
    相關報導→讓孩子設計美術館!琶洲工美港美育這個新招「靚」了  12月20日,這個由孩子設計的兒童美術館在廣州琶洲工美港正式落成。落成儀式當天,60個親子家庭來到工美港·國際數字創新中心為工美港兒童美術館(藤·美術館)揭幕。
  • 關注「星星的孩子」 福州愛爾眼科醫院光明愛心之旅
    位於鼓樓區溫泉街道東湖社區的喜閱公益,有這樣一個由心智障礙孩子家長自發組成的公益組織,他們建成了福州市首家以社區服務為中心的民辦心智障礙人士培訓基地,為心智障礙青少年提供職前培訓、輔助性就業和日間照料託養服務。喜閱公益得到了鼓樓區殘聯、溫泉街道和東湖社區的大力支持。為愛出發,點亮光明。
  • 微影片 | 星星的孩子
    有這麼一群孩子:他們會說話,卻不願意和人交流;他們能聽見聲音,卻不懂得你在說什麼;他們可以看得見,卻害怕注視你的眼睛;他們得世界裡聽到的、看到的不一樣,卻沒辦法把自己的世界告訴你,他們就是患有兒童自閉症的孩子。他們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與人交流,無法融入社會,甚至無法獨自照顧自己,這些患有自閉症的孩子被人們稱為「星星的孩子」。
  • 寶貝你知道嗎,「所有」星星都沒有行星。網友:去你的吧
    從小我們就學習與星星相關的兒歌,學習與星星相關的文章。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對星空充滿了嚮往,充滿了好奇。再大些的時候對星星就有所了解了,那麼問題來了,所有的星星都沒有恆星嗎?咱們今天就淺談一下這個問題這個話題可能在十年前聽起來會有點荒謬。自1992年人類第一次在太陽系外發現行星直到我上高中和大學時也才有少量的外系行星被發現。
  • 由孩子設計的兒童美術館在工美港落成
    工美港兒童美術館由10個戶外互動裝置組成工美港兒童美術館位於工美港園區江邊草坪上,是一座戶外美術館,由10個小型戶外互動裝置組成,兼具美術館的功能。這些裝置有的是個能看到天空的皇冠,有的是架像恐龍的樓梯,有的則是純白的小房子,色彩形狀各異。他們都是由10位5-12歲的兒童親自設計創造,代表了他們對美術館的不同想像。
  • 被稱為「行星捕手」,它如何幫助我們找到新地球?
    在地球之外,我們有可能尋找到另一個宜居的星球。通過凌星觀測,克卜勒成為行星獵手,為我們捕獲海量的數據。在太陽系尋找新地球可能嗎?應該用哪些辦法尋找新地球?適合生命存在的地方需要有哪些條件?行星探索的新角度又是什麼?
  • 「童話」女孩與星星
    奶奶真的是在跟星星說話,因為奶奶說,小黃星啊,你今晚怎麼悶悶不樂的啊,是不是哪顆星星欺負你了?小紫星,小紅星可跟我告狀了啊,你別老擠兌她。你聽聽,這些話奇不奇怪?小女孩簡直要懷疑奶奶是不是精神有問題了。因為爸爸跟她說過,她住的這個星球叫做地球,地球是行星,不會發光,而那些會發光發亮的叫做恆星,不論是行星還是恆星,它們都是不會說話的。
  • 星星的孩子有話說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群人,被人稱作「星星的孩子」。他們還有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叫做自閉症兒童。別名,孤獨性障礙患者。在全世界,平均每100個孩子中就有一位是「星星的孩子」。大概1%的出現機率,其實,自閉症就在我們的身邊,離我們並不遙遠。每一個「星星的孩子」,他們都有一個專屬於自己的世界,在某些地方更有著常人都無法企及的天賦。
  • 來自星星的我們降臨了,你的眼睛被辣到了嗎?
    縱觀歷史,橫看全球,(沒錯,小編的逼格就是這麼高大上!)最近一周真是不平靜啊。11.11光棍節剁手黨們6分58秒為馬雲貢獻了百億,創造了世界新紀錄;川普也成功打敗希拉蕊入主白宮,從今以後,四川普通話也能在全國耀武揚威了呢!
  • 東營市美術館舉辦「走進錦華中學藝術節東營市美術館館藏作品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段學虎為充分發揮市美術館美育職能,加強館校合作,共享藝術資源,營造文化藝術在身邊的美育氛圍,12月11日,由東營市美術館與市勝利錦華中學聯合舉辦的「走進錦華中學藝術節東營市美術館館藏作品展」在市勝利錦華中學圖書樓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