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傘?可見的史料記載中,中國人民軍隊軍事建設史上,東北抗日聯軍可謂第一支受過空降兵訓練的部隊。
1941年7月26日,哈巴羅夫斯克蘇聯空軍機場,一排安東諾夫2型單引擎雙翼運輸機已經發動起來,淡藍的青煙隨著發動機的怒吼飄散在機場上空。
一批黃皮膚、黑眼珠的中國人,穿著蘇式的跳傘服,列隊準備登機。這是撤退到蘇聯境內的抗聯部隊組織開展的第三次高空跳傘訓練,時任抗聯總指揮的周保中也加入到這次訓練的行列中。
周保中腿部受過槍傷,一顆子彈嵌進了腓骨和脛骨之間,在沒有麻藥和消毒的情況下,自行用鉗子拔出。醫生擔心他的腿承受不住跳傘著陸時的衝擊,但周保中堅持要求參加跳傘訓練,特別是出現跳傘事故後恐懼情緒彌散的時候。
安東諾夫2型運輸機因為造價低、安全性高、低空低速性能好的特點,在二戰期間是蘇聯數量最多的運輸機。周保中登上的是第八號飛機,機艙很狹小,除了教官,只能乘坐七八個人。
飛機進入預定降落場,升到一千米高度,艙門打開。望著機艙外浩渺的大地,第一次跳傘的人都會產生一種恐懼感,周保中也不例外,但他是領導,戰士的眼睛看著自己,所以他毫不遲疑地第一個跳了出去。開傘、操縱、落地,甚至都沒有跌倒,一次完美的傘降讓蘇軍教官豎起了大拇指。
抗聯的傘降訓練是與當時和蘇方商定的主要任務分不開的,即抗聯要進行敵後偵察與破襲。
在趙尚志犧牲的那次行動中,除了預定炸毀鐵路樞紐和發電廠外,還有在興安嶺的深山中開闢空降場的任務,由於日軍改北進計劃為南下計劃,所以這些都沒用上。
當然,抗聯的跳傘訓練和蘇軍傘兵的不太一樣,一開始就把他們定位為敵後作戰的特種部隊,一切訓練自然都貼近殘酷的陷於重圍的作戰模式來安排。
訓練跳傘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課目,是要求每個人認真掌握降落傘的摺疊和包裝的每一道程序。蘇軍教官再三強調,如果包傘出了問題,那就是自殺。疊傘時由本人和一名助理共同完成,教官在一旁監督和驗收。不合格者堅決重來,決不含糊。誰疊的傘誰用,這是空降兵的基本法則。
跳傘動作從陸地開始,到傘塔上訓練要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北野營沒有跳傘設施,蘇軍就把抗聯戰士們用卡車送到城裡進行訓練。
北方的風大,當時的跳傘塔大約50米高,外沿有盤旋的鐵梯,登上搖搖晃晃的塔頂,就聽見塔吱吱作響,好像隨時都會垮掉,很多人的腿都軟了。最要命的是,你在準備跳傘的時候,親眼看見你前面的戰友跳下去後傘沒有打開,活蹦亂跳的人變成地面上一攤模糊的血肉。有兩個男隊員因畏葸不前受到了嚴重警告處分。
反而是女隊員們積極性很高。老幼婦女齊上陣,這也是抗聯跳傘訓練的特點。
初次跳傘年齡最大的戰士53歲,要擱現在這不算什麼,人家老布希不是80多歲還跳傘嗎?但在20世紀40年代,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不過是40多歲,53歲的戰士帶著全副裝備、彈藥、給養跳傘,還要參加戰鬥,可謂絕無僅有的。
抗聯參加傘訓的最小的戰士13歲,現在13歲的孩子誰敢讓他跳傘?
抗聯指戰員身上帶病的很多,在東北那麼惡劣的環境下爬冰臥雪,沒有病才怪。像馮仲雲、周保中這些歲數稍大點的,不算負過的傷,心肺、血壓情況都不太好。馮仲雲第一次跳傘體檢就被刷了下來,第二次才矇混過關,終於跳傘成功。周保中也是這樣。第一次接觸跳傘,很多抗聯戰士都心存疑慮,惶恐不安,周保中帶頭參加跳傘訓練,無言的行動給大家做了榜樣。
至於傷殘的人就更多了,經過這麼多年的槍林彈雨,哪個人身上都有幾處傷疤。真正致殘不能參加戰鬥的,都被送到蘇聯集體農莊裡參加農業生產,其他不影響打槍和行軍的,都不算傷殘。陳雷在庫楚河血戰中手腕的動脈被打斷,回到蘇聯做了血管嫁接手術,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去醫院住院,新來的護士姑娘摸不到他的脈搏,卻看見他喘氣、眨眼睛,嚇了一大跳。
最奇葩的是竟然還有孕婦參加了跳傘。
張壽籛的夫人金伯文當時懷有三個月的身孕,覺得自己是領導的家屬更應該帶頭,就向醫生隱瞞了這個情況,並參加了跳傘。跳傘著陸的巨大衝擊,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大出血,先兆性流產,險些死掉。還好後來孩子大人都保下來了。
跳傘的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訓練中,不光是抗聯戰士出現傷亡,甚至一位示範跳傘的蘇聯教官也因為傘具事故摔死了。1945年東北光復的時候,八十八旅投入實戰時,李銘順小組四個人,其中有一個就因為傘具事故,一槍沒開就犧牲了。
1941年8月4日,周保中在自己的第六次跳傘中也發生了事故。跳傘的前一天,是個星期天,黨委開了一整天的會,研究討論野營建設中的問題和組織紀律問題,爭論很熱烈,甚至有些火藥味,周保中徹夜未眠。轉天早上隨部隊趕赴機場參加傘訓時,教官見他萎靡不振的樣子,就過來問他要不要取消這次跳傘,周保中堅持說自己完全沒有問題。當周保中抱緊雙腿跳出機艙的那一刻,他發現出事了!他拉開牽引傘的拉環,沒有看到主傘被打開,急速下墜產生的風在他耳邊呼呼直響。他沒有猶豫,又拉開胸前備用傘的拉環,備用傘順利打開了,可讓他沒想到的是,不知什麼原因,剛才沒有打開的主傘也被打開了,備用傘未完全打開就擠進了主傘裡,而主傘也因為備用傘的原因,並未完全張開。此時距離地面只有400米了,下面的傘降指揮員也發現了險情,通知救護隊待命。周保中雖然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但他處變不驚,馬上抽出傘兵刀割斷了備用傘的傘繩,並夾緊雙腿。即使是這樣,他的著陸速度也是超過正常很多的,落地的一剎那,他感覺自己的腿一陣刺痛,他就勢向前屈膝滾倒。後來教官說,如果他沒有這個下意識的保護動作,也許腿就折掉了。
危險性更高的是低空開傘訓練。
抗聯這支部隊的性質決定了他們是插入敵人心臟的尖刀,隱蔽、突然是他們的法寶,人沒落地就被敵人發現了,還談什麼突然呢?所以蘇方安排了有針對性的低空開傘訓練,即傘兵從高空離機,自由墜落到低空後再開傘,以減少滯空時間,而用高空來隱蔽飛機發動機的聲音。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當時傘降的裝備不像現在這樣先進,很多時候是靠傘降員的經驗決定開傘的時機。開傘早了,達不到低空開傘的目的;開傘晚了,墜落的速度很快,開傘困難,即使沒有直接摔到地面,也會因為衝擊力過大讓傘降人員受傷。
第一次跳傘的十二名女戰士名單不可考,第二次跳傘的女戰士名單如下:
政治指導員王一知(周保中夫人),排長金昌玉(朝鮮族),班長王玉環(崔庸健夫人)、李素貞,隊員李敏(朝鮮族)、金玉順 (朝鮮族)、金伯文(朝鮮族,張壽籛夫人)、莊鳳(劉鐵石夫人)、柳明玉(朝鮮族)、鄭萬金(朝鮮族)、邢德範、趙素貞、胡秀珍、金玉坤(隋德勝夫人)、徐雲卿、李桂香、金順姬(朝鮮族)、張景淑 (朝鮮族)、樸景玉(朝鮮族)、李英淑(朝鮮族)。
跳傘,只是他們的訓練內容之一。據統計,從1940年到八十八旅成軍以後,抗聯戰士先後進行過十七個項目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