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很多關於八路軍、新四軍的故事。今天,我們聊聊另一支抗戰武裝力量,那就是東北抗日聯軍,簡稱為抗聯。認真的說,抗聯也是解放軍的組成部分之一。在1937年,東北抗聯總計下轄了11個軍,牽制了大量的日本軍隊。那麼,抗聯的一個軍,到底擁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富饒的東北地區。東北地區的總人口3200多萬,經過計算,東北地區擁有煤炭228億噸、鐵礦石38億噸、銅礦石132億噸、鋅礦石和鉛礦石113億噸。東北地區每年產出2500多萬噸煤炭,佔了全國的49%。由於東北地區的耕地肥沃,每年能夠生產將近2000萬噸糧食。早在清朝統治的末期,沙俄和日本就對東北地區垂涎三尺了。為了爭奪東北地區,1904年,雙方還爆發了日俄戰爭。
日本原本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弱國,而且資源非常匱乏。但是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迅速崛起成為了東方強國。崛起以後,日本開始逐步對外擴張,並且看上了我國的東北地區。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在東北地區獲得了立足點,並且逐步擴大自己的勢力。1931年,趁著東北軍主力進入華北的機會,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炮擊北大營(北大營駐軍有1萬多人),並且佔領了瀋陽城。隨後的半年多時間裡,日本軍隊先後佔領了黑龍江省、吉林省和遼寧省,並且進一步蠶食熱河省、綏遠省、察哈爾省的部分地區。
日本軍隊佔領了東北地區以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日本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出山,建立了偽滿政權。與此同時,東北地區的軍民被沒有停止抵抗。從1931年開始,楊靖宇、趙尚志等將領,陸續抵達東北地區,組織抗日武裝,與日本軍隊展開遊擊戰爭。1932年,東北抗日聯軍建立。東北抗聯包括了部分沒有撤走的東北軍官兵、有一定情懷的土匪武裝,當然,主體力量還是抗聯自己的隊伍。東北抗聯的力量不斷壯大,截止1934年,已經組建了5個軍,並且在東北建立了7個遊擊根據地。
東北抗聯的戰鬥力非常強悍,一個偽軍將領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的一個兵兵(偽軍)可以打十個土匪,一個抗聯戰士卻可以打我十個兵。」由此可見,各地的日偽軍部隊對東北抗聯又恨又怕。截止1937年,東北抗聯一直處於向上發展的階段,兵力和根據地都不斷的發展。1937年,東北抗聯進行了新一輪的整編,總計下轄了11個軍,總兵力達到了3萬多人。一個問題出現了,為何一個軍只有幾千人呢?
認真的說,由於條件非常艱苦,抗聯的各個部隊都做不到齊編滿員。有的部隊,每個連只有一二十人。在11個軍中,第3軍的兵力最多,達到了6000多人,趙尚志將軍兼任軍長。其餘的各個軍,大約有兩三千人。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出現在東北抗聯,當時,南方各個根據地的部隊,也做不到齊編滿員。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以後,日本軍隊急於把東北地區的部隊,調往華北、華南等地作戰。此時,東北抗戰的牽製作用至關重要。東北抗聯官兵處處打擊日本軍隊,日本軍隊不得不分散駐紮兵力,牽制了幾十萬日偽軍部隊。
為了儘快南下,日本軍隊開始大規模增兵。截止1938年,東北地區的日偽軍總數,已經超過了70萬人。在抗聯戰士與日本軍隊作戰的過程中,日本軍隊往往處於兵力、武器方面的絕對優勢,抗聯官兵的傷亡逐步增大。與此同時,日本軍隊推行了嚴格的保甲制度,同時並村並鄉。
凡是與抗聯有聯繫的群眾,遭到了監視和殘害。在這樣的情況下,抗聯的生存空間被大大擠壓。戰士們只能潛伏在山區、叢林裡打遊擊,東北地區的冬天非常寒冷,很多戰士都被凍傷了。根據抗聯老戰士的回憶:「戰士們六七個月內吃不到食鹽,半個月只能吃粗樹皮,連日連夜拉荒行軍,有時甚至一夜要做幾次戰鬥。」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於得不到兵員補充,抗聯各個部隊都出現了減員。日本軍隊在各地都布置了情報人員,監視抗聯的行動。
因發現抗聯的行蹤,立刻向當地的日本軍隊報告。在日本軍隊的封鎖之下,部分信念不堅定的成員投敵。時間進入1939年,東北抗聯的生活條件越來越低,戰士們的日子很苦。1940年,由於叛徒告密,楊靖宇將軍犧牲。負責指揮作戰的日本將領岸谷隆一郎,目睹了楊靖宇將軍的最後時刻,寫下了這樣的話:「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大大的英雄。」1942年,趙尚志將軍犧牲。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部分抗聯部隊退入了蘇聯境內,還有部分抗聯部隊,留在東北地區的北部堅持打遊擊,等待大反攻的到來。
從1931年到1945年,長達14年時間裡,東北抗聯一直堅持作戰。經過統計,東北抗聯在14年時間裡,總計消滅了18萬多日偽軍。與此同時,牽制了大量的日偽軍部隊,使得這些日本軍隊不能南下或者北上。1945年8月,日本投降之後,八路軍部隊開赴東北地區。與留在東北的抗聯部隊成功會師,當時,部分戰士相擁流淚。隨著局勢的發展,抗聯部隊編入了東北野戰軍的序列之中,參與了一系列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