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印式英語》這個片名差點以為是紀錄片,但實際是一部看似情節平緩,但又飽含感人細節,並不「糖水」的印式溫情片。雖然故事的主題是「女性自強自立贏得尊重」,但從英語學習者的角度,其中的一些細節很值得一提。
故事梗概:
女主角Sashi是一位擅長廚藝的印度主婦,但由於幾乎不會英文而常常被丈夫和女兒嘲笑。某一天,Sashi遠在美國曼哈頓的親戚要舉辦結婚,於是Sashi只身前往紐約幫忙籌備。到了紐約,Sashi因為蹩腳的英語四處碰壁,之後決定瞞著親戚學英語。在培訓班,一個法國暖男的出現差點讓Sashi動了心,好在最後她還是義無反顧地拒絕了這段可能發生的婚外情 。四周的英語學習讓Sashi英語長進很快 ,而在親戚婚禮上的一段英語講話也讓丈夫刮目相看,婚禮上法國暖男對Sashi的眉目傳情也讓Sashi的丈夫萌生醋意……
無論你是否看過這部電影,作為英語學習者, 下面的這些細節也許也能讓你產生興趣。
關於在美國語言培訓的價格。電影裡Shashi在曼哈頓慘參加的培訓班價格是:400美元 /四周。 按照現在的匯率,大概是2800人民幣左右。對比現在國內動輒幾萬的課程,這個價格倒也挺合理,而且按照電影裡的情節,這四周幾乎每天都有課,況且是10個人不到的小班,況且這還是在曼哈頓的鬧市區……
關於電影名English Vinglish。其實一開始就對片名裡的Vinglish產生過疑問。後來還是去考證了一番。其實能在詞典裡查到的關於「印式英語」的說法是Hinglish(Hindi English)。 在片名裡用這個Vinglish也純粹為了押韻。有意思的是,在臺灣和香港,電影名分別被翻譯成了《救救菜英文》和《紐約精讀遊》。
關於印度英語。印度曾經是英國殖民地,英語現在又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因此印度的英語普及率較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印度一些行業的發展 ,比如IT。所以,電影裡作為中產階級的Sashi因為不會說英語而被笑話,也就不難理解了。
關於印度英語的發音。從電影裡的一些對白可以發現,印度人在日常交流還是會自然地夾雜一些英語。雖然「印式英語」的「自成一派」眾所周知,但是掌握一些基本的發音規律之後,還是不難懂的。「印式英語」最大的特點應該就是「幾乎沒有清輔音」,也就是單詞裡/p//t//k/等等這些清輔音都會被濁化成/b//d/g/,所以two聽起來就會像do,please會聽起來會是bliss……另外一個明顯的規律是/r/會讀成舌顫音,所以有時候聽起來會像/l/。除此之外/dr//tr/這類含/r/的輔音也會被分開讀,比如drink,聽起來就像是de-link。在句子的語調上,也會受到母語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聽懂「印式英語」的難度。
關於裡面的一些「語法」問題。要說這部電影能不能學到一些關於英語的「乾貨」,其實還真有。培訓班裡,Sashi一開始就給老師提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在表示「印度」這個國家的時候,India前面不能加the;而「美國」卻可以說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這個問題不僅僅可以難住老外,其實也可以難住不少中國的老師。因為按照「習慣」和語法書上的規則,就是這樣的,沒有「因為所以」……;第二個語言點在電影的最後,Sashi在婚禮上說了一段話,俏皮的英語老師指出:不能說return back,只需要return就可以,這個也是中國學生很容易出現的小問題。
還有那些關於印度的小習俗。從電影的情節看:原來印度婚禮也有「回禮」這種習俗;原來印度的中產階級也會直接用手抓米飯;原來印度人說話的時候的會很可愛地搖頭;當然還有女主角最擅長製作的「拉杜球」。
畢竟是印度電影,少不了那些「MV」一樣載歌載舞或者慢鏡頭的畫面 。不過在這部電影裡,這些「MV」看起來倒也很自然,歌也好聽。話說「藝術是相通的」,就像《新白娘子傳奇》裡也會猝不及防來一段黃梅調。All in all,這是一部有趣有內容值得一看一笑的好電影。
推薦:關於澳大利亞英語,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