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哥2021年01月15日原創心語
人生三大樂趣,知足常樂,苦中求樂,以苦為樂,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並不是失去了一些朋友,而是我們懂得了誰才是真正的朋友,人生就像一張有去無回的單程票,沒有彩排,沒有重來,多珍惜眼前現在擁有的。人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命裡的錢,都是有定數的!世人皆愛財,卻不知道財從哪裡來?其實,財就在我們命裡;命裡沒有財,就算金銀珠寶就在眼前,也無法得到。生命的偉大不在於永不跌倒,而是跌倒後總能爬起來。一切終將過去,一切都在重新開始。
智慧的人,不徘徊在過去;豁達的人,不憂患於未來;聰明的人,懂得把握現在。別走的懵懂,易忘記原路;別看的太清,會脫離現實;別想的太多,會失去自我;別喊累,因為沒有輕而易舉的收穫;別叫苦,因為沒人替你堅強;痛如鈣,能讓我們長久的挺立;苦如藥,能讓我們頑強的支撐;別脆弱,別退縮,默默守著自己的一片天,用心微笑,用力行走,總會收穫自己的陽光和彩虹。迎著東方的朝陽,繼續每天的遠航,幸福是人生的航標,快樂是續航的力量。歲月的煙塵,隱去了各種不安糾結的情緒。一種如素的安靜,才是最深刻的美麗,不會遠離。心懷善念,能利人;心懷感恩,能利己。學會換位,人生才有和諧;知道感恩,歲月才有溫暖。活著,就是一場修行,真正的修行不在一張能言的嘴上,而在一顆向善的心裡。人生之光,是一顆寬容的心;歲月之好,是一份隨緣的愛。懂得,才會不怨、不恨、不燥。厚德載物,德行天下。
【黑龍江站作品】
《根植大槐樹,情系老鸛窩》
文/宋根
歷史陰晴煥時空
風起雲湧掠疏影
華夏幾度興衰史
幸福勿忘昔時景
炎黃子孫承一脈
萬代繁衍悉養生
天涯海角心相近
不知出處傷血性
山西洪洞大槐樹
老鸛窩下有祖宗
元末明初戰亂緊
風雨滄桑浥世塵
狂風搖曳枝頭憤
覆巢豈有完卵生
放眼中原漫悽涼
田園荒蕪少蹤影
晉壤生天偶有幸
千年槐蔭難佑人
故土鄉音變心痛
天南海北成飛蓬
背井離鄉有夢在
尋找活路腳不停
大明洪武年未興
戰火猶急狼煙勁
成王敗寇馬嘶鳴
壯士浴血化悲魂
亂世血腥凝戾氣
真正救星誰為民
自古帝王圖霸業
南徵北戰虎狼群
山河破碎國瘡痍
金陵笙歌亦悲情
一絹聖旨詔百姓
開啟五十載移民
大槐樹上貼告示
老鸛窩下別親朋
不舍難抵狂風颶
揪心莫過骨肉分
前方路途遙渺茫
無家南北又西東
時代詭異悲蒼生
流離失所棋子運
天道迢迢君王理
草民無奈趨西風
今朝聽罷心難靜
不惜華年枉人倫
楊柳花開絮飄零
傳宗接代延人丁
黃膚黑髮皆一家
身處何地都是親
時代舛難勵新生
血淚鏡頭煥良辰
古槐呼喚天下人
老鸛窩下去尋根
恭呈富強述使命
鄉愁莫忘祭先尊
豐產禮讚
蒲麗英
豐產,我美麗的家鄉,多少雙手把你開創,多少目光把你眺望,多少文字把你讚揚。
如今的豐產,天藍、地綠,水清、河暢,鳥語,花香,果滿枝,瓜滿架,魚滿塘,樹成行,村村有別墅,家家有樓房,家門口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遠方,那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水泥路啊,就是鄉親們通往幸福的康莊,公交車、小車魚貫而行,幸福的豐產人把喇叭鳴得山響。
豐產,我美麗的家鄉,您是遊子眷戀的故鄉,我愛您,我真誠的邀請那些北上廣深的遊子們,回到你的身旁,去看一看打石灣的石場,去聽一聽深堂寺的書聲朗朗,讓我們共同把您建設得更加燦爛輝煌。
作者簡介:蒲麗英,女,筆名:麗影,營山縣豐產鄉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沒有響亮的名號,沒有顯赫的背景,只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在土地裡刨生活,在網絡上看世界,在書本裡讀人生,愛好文學,喜歡詩歌,廣交天下友,有時候也拿起筆寫一寫世間百態,寫一寫精彩人生。文筆不算優美,但也能打動人心!想要了解我,就請走進我的文字吧!
【編輯部的故事】
熊德光日記一則
1988年7月21日
早飯後郵政送來76封信稿。昨天是124封。我們深感文學社被文朋詩友認可的欣慰,也感到不小的壓力,因為只有我和小來兩人,根本很難處理如小山的信稿。
重慶巴縣花石鄉嚴群明說,看了你對稿件的批改,我激動得高呼,嘉陵江農民文學社萬歲!著名詩人王遼生說,看了第八期《拓荒者》詩報,不知你們用了多少心血澆灌禾苗,以寶貴生命在藝術上留下生命的擦痕啊…。牡丹江經濟報趙進先說,《拓荒者》是女媧神女的補天石…。四川儀隴朱德紀念館長肖向成說,堅決捍衛你們舉起的農民文學旗幟。
許多詩友讚揚我們不惜財力精力為詩歌作出的奉獻,使我們反而惴惴不安。一個在春風春雨下致富了的中國人,回報生養他的土地,不是天經地義的麼?他們感謝我們贈送的一期期《拓荒者》,使他們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尤其來自浴血的老山前線的信使我們久久難以遏止的激動:看了《拓荒者》,給了我們前方戰士無窮的信心和力量。馬上打仗了,如果我還活著,一定申請加入文學社。若我已戰死,請你們追認我為文學社的會員,因為我是農民的兒子。看了這些信件,讓人感動得難以自己!
其實我和小來非常發愁,看稿,選稿,改稿,退稿,編稿和校對,寄報等可不是輕鬆的事,關鍵是工作量太大了。於是我馬上起草印發聘請函,希望有一、兩個暫時無工作的詩友支援我們。
叫徒弟給遼寧詩友楊春光寄100元解他燃眉之急;把四川梁平詩友何博寄來支持文學社的國庫券300元退還;給蒼溪縣農民作者李朝富寄兩本稿箋紙;繼續按各詩歌報刊函授學員通訊錄免費寄送《拓荒者》詩歌報…
小來早飯後被叫到公安局,12點半才回來。她眼晴紅腫,氣色很差,顯然哭過。她十分委屈地說,公安局一股長說,我們報紙上有「黑洞」二字,是對社會主義祖國極大的污衊(一女作者寫失戀的詩,說心肺穿了個「黑洞」)。小來說,不管我怎麼解釋,他們都認為是一起十分嚴重的政治事件。他們說,「過去,四川日報、人民日報的報導都沒調查清楚,在犯錯誤…」,「地委宣傳部的批文不合法…」又說搞文學、寫詩的,多數是對社會不滿的人…說我是被你熊德光騙來的。我只能搖了搖頭,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我只能盡力安慰小來,文朋詩友是支持我們的。我覺得我的話太蒼白無力了。她認為,極左餘毒仍在小城泛濫,根本無力改變。
中午,營山中學美術老師趙無畏來催要為老山戰士送給母校一盆老山蘭的配畫詩,說是參加全軍美展的。我馬上調整了思緒,信筆寫來:
斷了,那點紅依然活得可愛
殘了,那線綠始終沒有低垂
終於,紅肥綠瘦挺拔成傲骨
校園沒有殘缺沒有硝煙
因為有許多浴血的老山蘭
因為有浴血的老山啊老山…
趙老師不斷笑眯眯地點頭,不斷說詩寫得不錯,還誇讚文學社的初步成功。他的理解讓我們略為消解了不時感到的委屈。
因為不會處事,常常向管文化的領導談及縣內文學創作的落後狀況,業餘作者、尤其是農民作者如野花野草自生自滅的現實,而被領導視為「狂妄」,「沽名釣譽」,「想通過辦文學社賺大錢」…說我設立「四川營山詩歌獎」是「將領導的軍」,「有野心」,說參加文學社的人,「階級立場有問題…」
時間很晚了,還有一大撂信稿還沒回完。看到許多基礎不錯,虔誠地希望批改的稿件讓我們真難忍心丟進字簍。以心比心啊,只得再細心批註後寄回,讓他再改。
為了不冷卻一顆顆熱愛文學的芳心,我和小來只得熬夜。小來說,為了文學,把我倆豁出去吧!今天我和小來各處理了稿件18和32封,離來稿數還差得很遠呢!
我呵欠連連,睡在床上,已是凌晨1點40分了。我扭了扭懶腰,伸出雙臂,象展開沉重的翅膀。多希望《拓荒者》詩歌報與祖國的建設一起飛升啊!
注:本篇日記刊登於《新中國的一日》1041一一1043頁。原文較長,有較大刪削。(華夏出版社1991年1月16日)
【「讀者之聲」欄目】
再致青年詩人一廉小來(朗誦體)
蘭長鑾(秦皇島)
面對你的遺像,
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誦讀你的詩歌,
我讀了一回又一回。
我在一次次的思索,
一回回的追問。
廉小來是一個怎樣的人?
她的詩歌告訴了我什麼?
啊!
我看到了,
找到了,
讀懂了。
她渴望至善的祟敬,
有一顆善良的心。
她有人間最美的愛,
愛詩人熊德光,
她的丈夫,
她的情人。
美麗的戀愛,甜的難忘。
只願在詩田裡雙雙雁舞,比翼齊飛。
她愛她倆愛情的結晶——坎兒,
用詩和生命來哺育。
她愛生活,
愛花草。
一盆四川盆景,
讓她百看不厭。
好象剝奪了她的靈魂。
愛動人的高山雪蓮,
愛漂逸的桂花香甜,
愛荷蓮的一塵不染。
愛詩歌,
用真情實感,
用委惋的語言,
用含蓄的柔情,
把詩寫的娓娓動聽。
讀了讓人感動。
不虛偽,
不嬌情。
你就是你。
唯一的個性。
恰似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飾,
自然的花香濃。
一個善良的人,
一個有愛心的人,
一個愛詩如命的人,
一個會寫詩的,
北方女人。
有了這樣的品質,
不管是偉人,
還是平民百姓,
一生用之不盡,
百世耗之有餘!
只因有了愛,
人類才走向上了文明,
才有了文學,
才有了詩歌。
廉小來,
你沒有死,
你的詩的靈魂,
活在我們心中,
你雖死猶生,
我在想,
你在天上,
當看到我們的祖國,
青山綠水,
美麗如畫。
看到高鐵,
東西南北,
飛快奔馳。
看到貧苦的百姓,
都已脫貧致富。
看到新冠病毒,
全球瘋傳。
唯獨中國,
生命至上,
雖有驚,
但無險,
人人平安。
此刻,
你那筆端蘸滿激越,
定會寫出千首萬首的詩篇!
廉小來,
你沒有死,
看吧!
在祖國的大地上,
我仿佛看到:
你美發飄飄,
滿臉笑容,
神採奕奕,
大步匆匆,
向美麗的人間走來!
【河北站作品】
小米的故鄉-武安磁山
張海江
武安人的飯食離不開小米,就像人的生命離不開空氣。武安人以小米為主餐有三大特點:歷史久、食者眾,花樣多。
武安人種、儲、吃粟(穀子)的悠久歷史雖無文字記載,但是近年發掘的「磁山文物」卻作了科學的回答。據國家有關部門鑑定,「磁山文化」距今已有七千至八千年的歷史,是我國首次發現的早期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在已發掘的四千多平方米範圍內,清理出儲藏糧食的窖340多個,其中大部分是已經碳化了的粟,同時的發掘了加工糧食的工具石磨盤、磨棒56套。通過考古專家取樣作灰象分析,證明了我國的世界上種植、加工和儲藏粟最早的國家。以往國際公認,粟起源於埃及、印度、北非等地區,距今有六千年左右,而磁山遺址出土的粟竟超過了原紀錄兩千年左右,以確鑿的歷史事實說明了武安是「穀子的故鄉」。全國著名穀子專家李東輝先生,生前對武安的穀子種植有著濃厚的興趣,作為重點研究課題,寫下了著名專著《武安谷》,與武安谷結下了生死之緣。遵照遺囑,本人靈墓安置於武安,並立碑紀念。
武安的穀子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品種繁多,在河北省乃至全國都很有影響。1965年在當時省會天津舉辦的「河北省種子展覽館」裡,武安穀子曾作為重點展品參展,其品種有「來武縣」、「白柳沙」、「狗蹄子」、「刀把子齊」、「黃毛谷」、「白母雞嘴」、「紅黏谷」、「黑黏谷」等20多個品種之多。在同年全國農展館大寨館裡,專門展有「武安谷」優良品種。武安培育的穀子品種各有其特點,如「來武縣」穀米做出的飯,格外的好吃,又利又甜,發粘發湖,人人喜歡。
武安大部為山區和丘陵地帶,地淺土薄,十年九旱,普遍適宜種植被譽為「硬谷」的耐旱作物——穀子。而且,穀子的種植季節非常靈活,春季有墒早播「植谷」,夏季有雨多種「麥茬谷」,如果麥收後遲遲不落雨,還可播種名曰「六十天還倉」的晚谷。不論種植遲早,都在秋季收穫。只是種植越早,生長期越長,產量越高,碾出的小米越好吃罷了。
穀子還有一個優越性,就是較之其他糧食好儲存,不易生蟲,只要不脫糠皮,存放二、三年甚至更長一些時間不會變質。武安西部山區西井有一位農民,一生勤儉度日,臨終時給兒子交代:「我這輩子也沒有給你留下啥財產,只在南窯裡保存著兩缸東西,不到連年災荒快要餓死人的時候,千萬不要打開窯門。」兒子一生未遇到大災荒,一直未打開窯門,直到去世前也給兒子留下同樣的遺囑。第三代人正趕上三中全會後的好時候,他想再不會有餓死人的年月了,就好奇地打開窯門想探個究竟,結果裡邊存放著兩大缸穀子,雖顏色發白,有些陳穀倉氣味,但沒生蟲,沒黴爛,仍然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