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筆記#
每個人心中所存的意念都不相同。
有的人 心存惡念,有的人心存善念。
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這節經文就與我們心中的意念有關。
從提多書第1章15節中,我們看到書寫者想要給提多傳達的信息是——心存惡念的人看什麼都汙穢,心存善念的人看什麼都潔淨。
書寫者為什麼會說這樣一句話呢?
要想真正認識和了解這一節經文,我們就必須先弄明白聖經提多書第一章究竟寫了一些什麼?
提多書第一章主要講述的是什麼樣的人可以做監督(也就是神的管家)。
書寫者從心態、言語、行為三個方面展開了論述。
書寫者在提多書第一章中提到:「監督既是神的管家,就必須無可指責,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貪無義之財;樂意接待遠人,好善、莊重、公平、聖潔、自持,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就能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又能把爭辯的人駁倒了。(提多書1:7/9)」
針對提多在克裡特所遇到的具體問題(克裡特人的饞與懶並好說謊言的習慣)書寫者說:「這個見證是真的。所以,你要嚴嚴地責備他們,使他們在真道上純全無疵,不聽猶太人荒渺的言語和離棄真道之人的誡命。(提多書1:13/14)」
從這裡我們也能夠看出心態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
⒈不同的影響
一個人的意念大體可以分為善念與惡念兩種。
⑴善念的影響
①善念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②它會促使我們前去幫助他人。
③它會促使我們待人恭敬有禮。
⑵惡念的影響
①惡念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
②它會促使我們前去傷害他人。
③它會讓我們對他人產生憤怒、埋怨、怨恨等負面情緒,使我們以惡言與惡行對待他人。
⑶善念帶來和睦,惡念帶來分裂
①惡念是不可取的,它只會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出現裂痕,使我們與別人的關係產生嫌隙,出現隔閡。
②善念,會拉近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會讓我們與他人出現隔閡和嫌隙的關係擁有修復的機會。
③善念與惡念就是兩個極端,善念給我們帶來和睦,惡念給我們帶來分裂。
⒉不同的追求
⑴心存善念的人,大多內心知足
①心存善念的人,大多都是內心知足的人。
②他們不會讓自己心中的情慾在心中佔據主導地位,也不會順從自己心中的情慾行事。
⑵心存惡念的人,大多喜愛宴樂和貪婪
①心存惡念的人,他們的選擇恰好與心存善念的人相反,他們心中所存的大多是宴樂與貪婪。
②他們會選擇順從自己的情慾行事,讓情慾充滿自己的內心。
⑶心存善念與心存惡念的人最後的結局不同
①心存善念的人,他們心中的知足會使他們的內心與身體得享平靜與安寧。
②心存惡念的人,他們心中的貪婪,會把他們逐漸引入罪惡的深淵,會使他們的內心永不滿足。他們心中的宴樂,會使他們忽略危險的臨近和自己的真實需要。
⒊不同的性情
⑴心存善念的人,性情溫順柔和,對人恭敬有禮。
⑵心存惡念的人,性情暴躁、任性,肆意對他人發洩自己心中的不滿。
⑶不同的性情
①暴躁的人,如同一座火山,靜待爆發。
②任性的人,如同隨意調轉方向的風兒,肆意妄為。
③溫順的人,如同性情溫順綿羊一樣,溫和順從。
④柔和的人,如同清晨的陽光一樣,溫和而不強烈。
由此可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性情。
⒋不同的言語
⑴惡人口中所講的言語,大多是虛空之言。
①他們有的人追求空洞、無聊的辯論;
②他們有的人會因為文字的使用問題與別人產生爭論;
③他們有的人追求引經據典,卻不注重真理的話語;
④他們有的人一味追求言語的華麗優美,卻不注重真理的話語。
⑵心存善念的人,持守純正的道理
①他們追求的是真理的道(就是純正的道理)。
②他們的口中滿了誠實的言語和正直的教導。
⑶不同的選擇
①心存惡念的人會用虛空的言語欺哄別人。
②心存善念的會人用純正的道理教導別人。
由此可見,遠離虛空的言語能使我們脫離惡人的引誘,持守純正的道理能夠使我們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⒌不同的溝通方式
⑴心存善念的人,大多都傾向於用交流與詢問的方式來進行溝通。
⑵心存惡念的人,大都傾向於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⑶不同的方式
①心存惡念的人,他們的溝通方式,就是向別人宣布自己的決定和態度。
②心存善念的人,他們不是在宣布自己的結論,而是在與人進行溝通和協調。
⑷不同的後果
①武力壓人會使人心存恐懼與怨氣。
②交流與協調(詢問)會使人真心的接受最終雙方所達成的協議。
因此,心存智慧的人,往往都會交流與詢問。因為武力只會使別人的身體暫時屈服,卻不會使別人甘心樂意的接受。
⒍不同的處世方式
⑴心存惡念的人,從不會甘心樂意的接待遠方的客旅。因為遠方的客旅將會吃住在他們的家中。
⑵心存善念的人,會甘心樂意地接待遠方的客旅。因為他們心中所在意的是彼此之間的交流與互通。
⑶沒有一個人會真心接待一個自己所討厭的人到自己的家中。
⑷有時候,有的人雖然會暫時容忍自己所討厭的人進入自己的家中,但那大多是出於面子或虛偽。
由此可見,心存善念的人對於遠方客旅的接待是出於真心,心存惡念的人對於遠方客旅的接待大多是出於面子或偽裝。
⒎不同的行為反應
⑴心存惡念的人,對於別人的教導和勸誡大多都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嚴重的人甚至會直接選擇悖逆。
⑵心存善念的人,卻是會如同溫順的綿羊一樣選擇順服與聽命。
⒏總結
總的來說,上面的所有言論可以分為心態、言語、行為三個部分。
⑴心態方面主要是圍繞著心思意念、追求、性情展開了論述。
⑵言語方面主要是圍繞著虛空的言語和純正的道理展開了論述
⑶行為方面主要是圍繞著溝通方式、處世方式、行為反應三個方面展開了論述。
心存惡念的人,心中想的,口中說的,身體行的,都是惡;
心存善念的人,心中想的,口中說的,身體行的,都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