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紀念日》| 為所有女性的反抗吶喊予以敬重和掌聲

2020-12-03 姚宓

當我們談起女性話題

事實上,女性仍然是存有很多疑慮的群體,觀看的第一部女權電影是2015年上映的《婦女參政論者》導演莎拉·加芙隆,編劇艾比·摩根均為女性,這是一部以全女性視角為主題的片子,講述著多世紀前英國婦女為了爭取選舉權而不懈鬥爭,在社會上造成很大反響的故事,影片一經上映贏得女性的深刻思考和討論。

2019年的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同樣是站在女性視角看待社會與自我、家庭、婚姻交織於一體的人生境遇。職場和婚姻、婆婆和丈夫、男女的區別對待、男權社會的劣根性等。

因為想擁有和男性一樣選舉的權利,因為家庭而放棄工作的名牌大學畢業的優秀的職業女性。

女孩、女人、母親、社會人....

必須要面對的是,這些問題至今並沒有被很好的解決,尤其是在東方國家的社會中,依然是十分普遍的現象。

所謂口號響,動靜小大概就是如此了

女性的壓力由來已久,這和性別壓力無關,而是一直以來,女性有著和男性同樣負擔在精神和身體的責任和生活。不論在任何領域、環境,市場對於女性的定位總是會出現偏頗。

前天同事吃火鍋,說著娛樂場所,女性的收入遠沒有男性來的豐厚(不要想歪),偶然一聽,不覺得感到社會對於性別的「惡意」,以及很多人無奈下的逆來順受。

同樣一份工作,優秀的男性和女性也會被人暗自給上不同的評價,當然現在社會的發展已經讓一部分優秀女性開始嶄露頭角並贏得大家的尊重,但更多的還是沒有擺脫原生、環境、以及自身的女性,在承認和自我承認中苦苦掙扎。

我們到底還要被這個社會定義多久?

我們需要丟掉些什麼?

首先對於「原罪論」的推翻,比如美麗、聰穎、天賦異稟,好像......這些放在一個女性身上是恰如其分且不該被過度放大化的特點,女性需要的不是包容,而是確定自我時的堅定和不迷茫。

為自我而活,而不是為情感依賴而生。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談論起女性題材的電影,市面上有很多選擇就像書籍一樣,這本由日本作家原田舞葉所寫的《獨立紀念日》就是日本環境下女性縮影的故事集,讀起來類似於《北京女子圖鑑》,同樣也會想到《東京女子圖鑑》中的某些場景。

《獨立紀念日》講述了女性的友誼、生存、愛情、親情或是以第三立場的視角平視著他人的感情等等,花店店員、生活環境差別很大的閨蜜、被男友長期感情捆綁暴力的女性、始終渴望搬到對面高檔住宅生活區的平凡女孩、丈夫交通事故去世獨自生活的女性在生活中找到另一份愛情......

生活中類似的場景和情形有很多,而那些能讓我們產生共鳴的心理被作者用細膩的文筆在一個個故事中娓娓道來。

到河對岸的車站去、月亮與鬆餅、下雪的預感、隆冬的花束、一二三,金平糖......,每一個故事的主人公都烘託出了不同性格的女性面對生活和感情,內心豐富的活動和對話。

朋友和家人也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故事風格整體有一種安靜的爆發,悄無聲息的崩潰,沉悶的反擊,沒有嘶吼、也沒有激烈反抗,只有改變的決心和行動。

未來會怎樣,她們並不知道,但行動已經開始。

全書包含24則短篇小說,24位女性故事所組成的一部作品,為什麼書名是《獨立紀念日》,大概在精神獨立被喚醒的那一刻,就是女性的獨立紀念日,值得被銘記。

故事中有無法突破階級界限,融入新環境的職場女性、屢遭家庭暴力卻不敢離開男友的苦戀之人、被理想深深刺痛,看不到出頭之日的漫畫創作者......

愛情、婚姻、事業、挫折與離別,每一位女性都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但她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擺脫束縛實現真正的獨立。

生活之難,對於女性來說總有不可規避的不公平客觀因素,但我們最終會發現。

原來,只需要一點「走出這一步」的勇氣啊。

每一次感受到「獨立」的瞬間之後,都會比從前更喜歡自己一點。

相關焦點

  • 女性絕望反抗的吶喊?
    女性絕望反抗的吶喊?集犯罪、驚悚、懸疑色彩於一身的電影《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於2010年9月上映,由韓國導演張哲洙執導,徐英姬、池成媛主演。該片以深刻犀利的社會主題與鏡語表達入圍同年度的坎城電影節。這部影片,大部分受眾絕對沒有看過?
  • 縱觀《神秘巨星》,其實是一部是為女性自由吶喊的電影
    她的媽媽在她看來軟弱無比不懂得反抗,但是她至今獲得的那些都是她的母親爭取來的。最初她的母親覺得她只是個孩子無法保護自己,最後發現自己的女兒不知不覺中已經長大了,這也給了她力量,機場那段反抗看得我特別解氣!片尾都感動的淚流滿面了,結果彩蛋裡米叔突然出來跳舞又破涕而笑,這是故意的吧!在看《神秘巨星》之前,就得到了很多類似的評價,因此抱著打發時間的心態,趁著周末刷掉了這個電影。
  • 《吶喊與低語》| 中國獨立紀錄片的女性導演們閃耀柏林
    原創 凹凸鏡DOC 凹凸鏡DOC 來自專輯Aotuwomen今天開始,位於德國柏林的德意志歷史博物館將有一次中國女性獨立紀錄片導演的集體亮相。《吶喊與低語》展覽的獨立紀錄片作品由女性導演利用數碼攝影技術,從開始拍攝至後期製作獨自一人完成。
  • 【電影】《喊·山》——失語的女性卻有對命運反抗的「吶喊」
    不得不說女孩子耍脾氣但又不是真的不原諒一個人的那種「胡蘿蔔加大棒」的小心思刻畫得特別好,而且根本不需要語言,女性編劇真是功不可沒。片子的女性視角還體現在,男主從頭至尾都不知道女主的任何故事,不知道她的成長經歷、所作所為,他只是與那一時那一刻當下的那個她相愛,所有傷痛的往事以及最後全片的真相都是女主自己背負,她只告訴了觀眾,使得觀眾站在了一個比男主更清晰的全能的女性視角。
  • 掌聲,是對一個人成長的鼓勵;掌聲,是對一個人成功的肯定
    掌聲,是對一個人成長的鼓勵;掌聲,是對一個人成功的肯定;掌聲,更是對一個人努力的讚揚。1500米,這個詞總讓我望而卻步,所以我也認為迎接這個挑戰的人都比我優秀。這個學期的校運會並未結束多久,1500米的比賽仍在我腦海中清晰地播放。
  • 沒落的實體書時代,他用紀錄片為獨立女性吶喊!
    主人公之一盧茗 趙琦是半層書店的創始人,為扭轉書店的虧損狀態,她決意拓寬書店的營收渠道,嘗試自己設計、製作明信片和筆記本 主人公之一趙琦 《獨立時代》這部紀錄片以近100分鐘的時長反映了兩位圖書行業的普通工作人員所面對的困境和煩惱,以及她們對生活的熱情和對事業的奉獻
  • 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去追求女性獨立和解放的故事
    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以 20 世紀 50 年代的美國為背景, 故事發生在 1953-1954 年期間的衛斯理女子學院。影片講述了一位畢業於加州伯克利大學的藝術史女教師凱薩琳和女學生們,在衛斯理女子學院如何通過擺脫男性強加在她們身上的身份「天使和魔鬼」, 去追求女性獨立和解放的故事。
  • 美國獨立紀念日煙火 多「中國制」
    以美國獨立革命第一槍著名的麻州小鎮勒星頓鎮(Lexington)中心,豎起整排街道的星條旗,慶祝美國獨立革命紀念日到臨。(記者唐嘉麗/攝影)慶祝美國獨立紀念日,你應該知道一些有關7月4日和相關的趣事和歷史。美國慶祝國慶所用的煙火大多來自中國。據人口普查局資料,2015年中,美國進口價值3.25億元的煙火,有3.12億元的煙火來自中國。美國也自國外進口美國國旗。去年,自國外進口的星條旗價值約440萬元,其中有430萬元的星條旗是從中國購進。
  • 《簡愛》:一個時代的女性吶喊,身處命運不公,也要追求愛情平等
    很多人都拿簡愛這一人物形象和童話故事中的灰姑娘做對比,但是我並不這樣認為,同樣是底層的卑微女性,簡愛的身上更有一種敢於衝破世俗追求心中理想的愛情。她代表著一個時代女性的吶喊,在英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向命運說不!看簡愛如何在愛情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 從《女駙馬》淺談女性獨立的意識
    當代女性真的做到了女性獨立嗎?上面可以看出,如今我們一部分女性思想和行為還沒有完全理解女性獨立的意義和做法,而且相信很多人把所謂的「女權」和女性獨立混淆,打著「女權」的旗號,來標榜自己獨立。女性獨立包括了思想獨立,經濟獨立和情感獨立,融入到現實中就是一個女人有主見,有養活自己的能力,情感上能夠不過多依賴他人,做到這三點,就是個獨立的女性。女權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在父權背景之上要求女性和男性擁有平等及均等的權力。
  • 張雨綺一席話燃爆全場,為所有獨立女性的向陽而生而鼓掌
    特別是最後她一段成團感言,以獨立女性成功出位,霸氣十足,情商智商看似雙雙在線。,是不是一個真正的獨立女性的代言人呢?現在,雖然綺綺子為自己樹立起了一面嶄新的獨立女性大旗,但實際上,這位人狠話不多的社會我綺姐,以前所有的力氣,基本都花在用力撐自己這方面了。
  • 《神秘巨星》:追求夢想和獨立是你最美的樣子
    而這種直指人心的力量來自於來源於笑點、淚點、燃點兼備的故事講述,更蘊含於對青春、夢想、生命的奮力吶喊。影片中有許多讓人會心一笑的溫馨片段,是媽媽賣掉嫁妝送尹希婭電腦時感人舉動,是弟弟為了讓姐姐開心而把摔碎的電腦用膠水粘在一起的笨拙之舉,是欽騰為了讓尹希婭發洩而故意惹怒她的暖心之行。
  • 何為獨立女性?
    說到獨立女性, 本來應該是一個讚美,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它就成了一個讓人望而卻步的詞。仿佛獨立女性,是個有人誇沒人疼的單身詛咒。可我們女人到底要從什麼中獨立呢?不花別人的錢就是獨立女性了嗎?不找別人幫忙就是獨立女性了嗎?
  • 陳忠實《白鹿原》:原著為女性吶喊自由,影版為何飽含爭議?
    可忠於視覺的影迷卻說,以田小娥為突破口,更能凸顯封建社會的殘酷,不僅無損原著的藝術價值,反而留下更多餘白。這兩種觀點孰對孰錯?影版《白鹿原》投資1億元,最後票房收入1.43億。而陳忠實先生的小說《白鹿原》從發行到現在,至少賣出去200萬冊正版。
  • 愛德華·蒙克和現代人的焦慮《吶喊》
    《吶喊》關於《吶喊》,蒙克有一段這樣的描述:「我和朋友一起去散步,太陽快要落山時,突然間,天空變得血一樣的紅,一陣憂傷湧上心頭,深藍色的海灣和城市,是血與火的空間。朋友相繼前行,我獨自站在那裡,突然感到不可名狀的恐怖和戰慄,來自宇宙自然的巨大吶喊。」留存於世的《吶喊》有4個版本。
  • 金智英其實是無數女性共同的吶喊聲
    圖片源自網絡她像是無法獨立存在的附屬品,作為父親的女兒從小不被關心,作為婆家的兒媳會因一點小事被指責,作為公司男性領導的下屬職員不被重視,然而遭受不公不是她做錯了什麼,只因為她是女性。中國和韓國同屬東亞文化圈,「金智英」在某種意義上,其實是東亞千千萬萬女性處境的縮影。有網友評論:「看了這部作品,內心很平靜,就像聽人訴說生活中最常見的事,不驚心動魄,過了幾天,陡然想起來為金智英難過,那種令人窒息的壓抑感,讓我發現原來自己就是她。」
  • 原創|電影《紫色》——人格獨立,是女性意識的開始
    很多人定義這部片子是「黑人女性成長史」。而我覺得,關注點不是黑人。全片幾乎全都是黑人,只有市長和他夫人以及圍攻西莉兒媳索菲亞的那群人,是白人。所以,單單這一點就打破了我們的刻板印象。恨不得蹲在莎格面前吐著舌頭搖尾巴乞求憐愛,給莎格的一切他都要親力親為,跟莎格在一起的時間一秒也不能浪費,而且用盡甜言蜜語。這些,讓受慣欺凌的西莉,看莎格的眼神,像看偶像,像看神明。而在莎格的一步步啟蒙下,西莉才在迷茫和無望中,重新找回了自己人格的獨立。
  • 浪姐收官,張雨綺談獨立女性:她給所有婚姻不幸的女人都上了一課
    大家一向是把張雨綺當作是獨立女性的,在發表感言時她也談到了獨立女性以及獨立女性在她的人生中所帶給她的經驗和感受張雨綺說到了很重要的四點:「你想是一個獨立的女性,要有支配時間的能力;要對暴力和拳頭說NO,因為不是所有人的婚姻都是那麼幸福和完美的;
  • 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女性經濟和精神獨立,會不會被家庭牽絆
    是經濟獨立:「女性自己買了房,就是向周圍的人宣布我經濟獨立了,我不用再依靠男人了,我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並能為之付出努力。」「獨立不能靠嘴說,在中國,買房正是能證明自己獨立的一種表現。」女性獨立到底應該是怎樣的從大的社會環境來看,女性被默認就是應該依附於男性的,自古以來也是如此,女性到了年紀就嫁人相夫教子,一輩子在院子度過。女性在體力方面天生就是弱勢群體,但是隨著社會越來越平等,女性也在不斷為自己爭取權益,女性也在逐漸獲得社會地位。
  • 美國獨立紀念日|很震撼,聽好萊塢巨星們一起朗讀《獨立宣言》
    又到了美國獨立紀念日,斯坦福校園的焰火依舊很美,而每一次聆聽《獨立宣言》都覺得很震撼,尤其是聽到好萊塢巨星們一起朗讀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