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一個時代的女性吶喊,身處命運不公,也要追求愛情平等

2020-12-23 江晚晚說情感

愛情是人世間美好的情感,也是人類追求的永恆主題。有了愛情的存在,枯燥的世界不再單調,生活也變得五彩斑斕。

在古今中外的名著中,愛情以多種形式的存在讓人感受到它的悲喜。從梁山伯與祝英臺到羅密歐與朱麗葉,一場場生離死別的愛情激蕩人們的心靈,追尋人類最初自由平等的天性。

在19世紀處於社會動蕩中的英國,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打破了世俗與偏見,寫出了一部敢於向命運反抗、追求愛情平等的小說《簡愛》。

這部在豆瓣評分8.6的小說,講述了一個父母早亡,在親舅媽家長大受到百般虐待,之後被親人拋棄讓她獨自生活在條件惡劣的慈善學校。簡愛沒有自生自滅,而是通過自身的努力當上了富人家的家庭教師,經歷一系列的坎坷後最終收穫愛情的勵志故事。

很多人都拿簡愛這一人物形象和童話故事中的灰姑娘做對比,但是我並不這樣認為,同樣是底層的卑微女性,簡愛的身上更有一種敢於衝破世俗追求心中理想的愛情。

她代表著一個時代女性的吶喊,在英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向命運說不!看簡愛如何在愛情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一、在保持獨立的人格和尊嚴之下,渴望自由之愛

簡愛自小就寄人籬下,遭受著舅媽和表兄妹的打罵,她卻沒有絲毫的低頭,去說一些恭維的讚美話。在慈善學校洛伍德的生活雖然艱苦,但是她收穫了友誼與人生的成長。

簡愛多才多藝,各科教學以及法語、美術、音樂都很優秀,為她當家庭教師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來到桑菲爾德後,這裡寧靜的生活讓簡愛呼吸到了自由新鮮的空氣,不受歧視,被人尊重。

在當時動蕩的社會大環境下,桑菲爾德是一片難得的世外桃源和人間樂土。簡愛也在這裡邂逅了生命中的摯愛,桑菲爾德莊園的主人羅切斯特先生。

第一次見面,簡愛在野外散步,在朦朧的月色中聽小溪叮咚,看遠處的山巒疊起,感受著大自然的寧靜。羅切斯特騎馬在回家的途中偶遇簡愛,還不小心從馬上摔了下來,他就這樣突然闖進了簡愛的世界。

回到桑菲爾德後,羅切斯特已經知道簡愛就是養女阿黛爾的家庭教師,在和她的一番交談中,簡愛不恭維的獨特個性吸引了他。當簡愛在彈奏完一曲優美的鋼琴曲後,羅切斯特已經明白她是個難得的多才多藝的人,和那些只懂皮毛的家庭教師完全不一樣。

羅切斯特對簡愛也產生了一種奇妙的感覺,可以說是一見鍾情。他社會經驗豐富,見過不同性格的女子,卻在簡愛的身上感受到了溫暖與寧靜。

之後簡愛救火、在半夜幫助他救治受傷的梅森,在桑菲爾德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讓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尤其是當簡愛回門頭府料理完舅媽的喪事回來時,羅切斯特迫不及待地等著簡愛的歸來。

由於第一段婚姻的失敗,羅切斯特脾氣暴躁,對人頤指氣使。簡愛身為卑微的家庭教師,卻也沒有卑躬屈膝,在羅切斯特面前她就像一隻高傲的黑天鵝,亦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簡愛的善良和淳樸讓他的內心變得柔軟,看到了人世間的美好。

二、追求物質和精神上平等的愛,絕不靠依附和順從

無論身處何方在人際交往中,簡愛始終不卑不吭,這種態度贏得了羅切斯特的尊重。簡愛一心歡喜籌備著和羅切斯特的婚禮,卻沒想到他的妻子還活在世上。她就是被羅切斯特關在樓上的瘋女人,也是前一段婚姻悲劇的根源。

在羅切斯特看來,瘋妻的存在絲毫不影響兩人的愛情。的確,他對簡愛的愛是熱烈的、熾熱的、真誠的。他作為英國上層階級的紳士,不顧別人的笑話娶一個家庭教師,就足以證明他對簡愛的真心。

可是,面對已婚身份的羅切斯特簡愛傷心落淚,她咆哮著吶喊心中的悲憤情緒:

「你認為我是一臺沒有感情的機器嗎?我能忍受嘴上充飢的麵包被奪走、杯裡活命的水被潑掉嗎?你認為我沒有錢財、家世寒微、長相普通、身材矮小,所以沒有靈魂沒有心嗎?」

愛一個人,可以義無反顧地跨越階級和身份去相愛,但是她不能忽視羅切斯特瘋妻的存在。她渴望自己的丈夫感情專一,能擁有一份平等的愛情,而不是依靠和順從。

有人覺得簡愛很做作,可我並不這樣認為,假如簡愛對現狀妥協了,她在羅切斯特心中的形象也會大打折扣。愛情是美好的,婚姻是現實的,簡愛難免在磨合中被傷得體無完膚。

簡愛的出走給了這段感情一個喘息的時間,也讓彼此更加看透對方在自己心裡的重要性。所以當簡愛帥氣的表哥向她示愛,打算娶她時,她立馬毫不留情地拒絕了。經過幾個月的分離,她是那樣的想念羅切斯特。

再得到叔叔的一筆巨大遺產後,簡愛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貧窮的女人,在物質上獲得了強有力的後盾。這無疑也給簡愛在愛情中增加了底氣,就連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也相信人格的平等是以財物獨立為基礎的。

所以這不是一個傻白甜的灰姑娘僅靠著漂亮的外貌和華麗的服飾就逆襲成功的例子,而是在實現財物自由獨立後勇敢追求平等愛情的典範。

三、簡愛的精神有著什麼樣的現實意義?

簡愛只是一名貧窮卑微的家庭教師,羅切斯特從來不擺架子,他尊重簡愛深深地了解她。這是她遇到的第一個以平等的人格對待她的男性。這樣的愛情無論是什麼時代,都是難能可貴的。

當簡愛鼓足勇氣去找羅切斯特的時候,卻看到了被燒毀的莊園廢墟。從旅館的老闆那裡得知羅切斯特的眼睛瞎了,身體也殘廢的那一刻,簡愛的心在滴血,她無法想像那個意氣風發的男人是怎樣度過這漫漫歲月的。

要是換做一般人,看到如此景象,早就嚇得離開了。可簡愛義無反顧留在了羅切斯特的身邊,含淚講述了對他的思念,她用一段話情真意切地訴說著自己的決心:

「你孤獨時,我願意陪伴你,讀書給你聽。帶你去散步,陪你靜坐,當你的眼睛和你的手。只要我一息尚存,你就不會孤苦伶仃。」

簡愛和羅切斯特的結合是一種精神和心靈上的共鳴,不論是幸福還是苦難,彼此不離不棄相互陪伴。

文學作品中的愛情或悲或喜,在歷史的長河中都留下了深深地印記。簡愛這一勇敢獨立的女性形象,無疑為當時的社會注入了一股正能量。要知道夏洛蒂·勃朗特所在的時期,女性社會地位低下,而簡愛天生帶有一種反抗意識。

她在命運面前從不低頭自甘墮落,而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勇於爭取,這種自尊自強的精神意識是超前的,為女性爭取平等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簡愛》的精神不僅影響著英國社會中的萬千女性,在中國也掀起了以簡愛為偶像的浪潮。1970年版本的電影《簡愛》引入中國以來,簡愛的人生觀、愛情觀和價值觀深受女性追捧,同時國內的女性意識也在逐漸甦醒。

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美貌還是醜陋,在苦難中不放棄,追求自由和平等,這正是簡愛的人格魅力所在。

相關焦點

  • 《簡愛》電影雜記
    也許在她還未有孤獨這個意識時就已身處孤獨之中,她的命運仿佛被一張巨大的手推著前進,在坐上馬車去女子教會學校的馬車的那一刻,無助感再一次被放大,這個純潔的小女孩就這樣走上命運的羈絆之路。在教會學校,遇到了第一個靈魂夥伴—海倫,後來海倫患上了肺病,教會學校的冷漠使海倫走去了天堂。夜晚,簡來到海倫身邊靜靜地躺在她的身邊,兩人躺在白色的床單上,那白色象徵著兩個女孩的純潔無瑕的感情,更為孤獨打上了基調。
  • 《簡愛》:愛情是平等的,但婚姻不是
    羅切斯特出身名門貴族,有著雄厚的家業,而簡愛只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女,但社會地位的懸殊,並沒能阻擋羅切斯特對簡愛赤誠熱烈的愛。他愛簡愛的單純,愛她的善良,但他最愛的,是她的那顆追求平等的心。當簡愛對羅切斯特說完:「你認為,就因為我貧窮、低微、不美、矮小,就既沒有靈魂,也沒有心嗎?——你想錯了!
  • 夏綠蒂.勃朗特的《簡愛》,愛情要平等,愛情要獨立,愛情要爭取
    而在海倫看來,生命太短暫,不能用來記仇蓄恨,面對命中注定要你忍受的事,你卻說承受不來,那是軟弱和愚蠢的。她的寬容和忍耐,讓我詫異,更讓我無法理解。海倫雖然遭受傷害卻信奉「愛你的仇人」。在宗教的麻痺下沒有仇恨,只有逆來順受。而簡愛性格倔強,不甘屈辱,不肯向命運妥協。在裡德太太家,當簡愛的表兄毆打她時,她勇於回擊,當舅母嚷著叫自己的孩子遠離她時,她高喊:「他們不配與我在一起」。
  • 豆瓣評分8.6《簡愛》:從三個角度分析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生智慧
    《簡愛》粗看是描寫了一個女孩從小不受待見、遭遇種種不公,後來用知識充實自己,最後找到自我和真愛的故事。但實際上,這本書展現的是新時代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獨立自主的人生智慧,夏洛蒂·勃朗特筆下的女主人公簡·愛更是她自己的縮影。
  • 【讀後感】《簡愛》
    在惡劣的生活環境中,在世俗的壓力下,她憑藉努力工作、聰明智慧和倔強抗爭的個性,始終保持自己的尊嚴,從未喪失追求自由的信念。簡愛的成長曆程和情緒經歷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即婦女不應只甘心扮演社會指定給她們的角色,而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追求經濟上、婚姻上、人格上和社會地位上的平等。這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顯得不同凡響。《簡愛》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小說。
  • 《簡愛》:每個追求獨立的女人心裡,都有一個「瘋女人」伯莎
    成年後的簡愛先是在慈善學校當老師,之後來到了男主人公羅切斯特先生的府邸桑菲爾德擔任家庭教師。簡愛與羅切斯特產生了愛情,然而就在與羅切斯特舉行婚禮的當天,簡愛發現羅切斯特還有一個活著的「瘋女人」妻子伯莎。羅切斯特先生是上流社會的男人,而簡擔任的家庭教師,在當時只比女僕的地位高一點點。
  • 豆瓣7.5《簡愛》:簡愛成長曆程中的三大人生啟示
    小說《簡愛》是十九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她的《簡愛》影響了數百萬女性的命運,這部小說也被稱為女性的聖經,展示了女性成長的方式。接下來,我將從原始家庭、生活方向和愛情婚姻三個方面來談談簡·愛成長中所體現的三種人生啟示。
  • 軌跡在線|《讀<簡愛>有感》
    從中我了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許多事,她出生在一個經濟困頓,多災多難的家庭,居住在一個遠離聲囂的窮鄉僻囊,生活在革命勢頭正健,國家由農民向工業國過度,新興資產階級日益壯大的時代,這些都在她的小說創作上打下了可見的烙印,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嗇的塑造了這個天才但又似乎急不可耐伸出了毀滅之手,這些才華橫溢的兒女,都無一例外的先於父親在人生的黃金時間離開了人間。
  • 重讀《簡愛》發現具有這種特質的女性通常是大智慧的女性
    這部小說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簡愛的父母去世,她被叔叔收養,不幸的是,愛她的叔叔死得很早,她的姑姑和堂兄弟不想見她,她在欺凌中長大到10歲,第二部分:簡·愛被送到慈善學校,那裡條件惡劣,經理殘忍苛刻,甚至差點在傳染病去世。她長大後成了這所學校的優秀學生和好老師。第三部分:簡愛變成了家庭教師,愛上了高貴的主人羅切斯特。結婚那天,卻發現他要和一個已婚男人結婚。
  • 《簡愛》:為何瑪麗蘇的劇情,卻歷經百年曆久不衰?
    簡愛在孤兒院任教兩年後選擇離開,因為她不甘平庸乏味的生活,她富有激情,渴望平等,追求自由。於是簡愛決定登發廣告,應聘家庭教師,而這一決定也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男主人羅切斯特先生是一個性格憂鬱冷漠、喜怒無常的人,簡愛發現在他這些偽裝的外表之下潛藏著善良與剛毅,而她與眾不同的個性也在羅切斯特心中愈來愈深刻。於是,這對年紀相差近二十歲的兩個人彼此相愛了。
  • 小說《簡愛》讀後感
    《簡愛》是帶有強烈自傳體性質的小說,那麼結合夏洛蒂·勃朗特年輕短暫的一生,我感覺她自己真實的童年生活更像是小說中描繪的莫爾頓鄉村和荒原莊的場景,而小說中洛伍德學校顯然就是她小時候寄宿的教會學校,作品中的彭斯·海倫原型介紹是她在學校因傷寒過世的姐姐。因為夏洛蒂本身也曾當過家庭教師,她對於家庭教師的生活十分熟悉,世人對該身份的冷落和嘲諷也深有體會,因此更讓她期盼小說中描述的那樣平等和尊重的愛情。
  • 豆瓣評分8.4《喊山》,無聲的吶喊背後是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在朝夕相處的日子裡,韓衝和紅霞展開了一段純潔的愛情,但隨著臘宏的命案再次掀起波瀾,而紅霞也捲入命運悲劇的曲折故事。本文從「故事結構、鏡頭語言、光影造型、主題呈現」這四個方面來解讀電影的魅力,無聲的吶喊是最震撼的,是絕望中的爆發,是希望中的虛妄。透過主人公紅霞影片從深層次的剖析,時代環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 如妃的金枝欲孽,鈕祜祿.如玥:一個女性在命運面前的吶喊和抗爭
    又隨著《如懿傳》《延禧攻略》的下架,宮鬥時代漸漸消亡。但是,宮鬥劇祖師爺《金枝欲孽》卻常看常新。儘管它開創了宮鬥題材的先河,但小編卻有那麼一點私心,不想把它單純看作一部宮鬥劇。如果說程天藍教會我們何為愛情,聶寶言教會我們何為職場,那麼鈕祜祿.如玥就是一個女性在命運面前的吶喊和抗爭,她像一個傷口,時隔多年,一碰,仍然隱隱作痛。「心甘情願,俯首稱臣這類話,從來都不是用來形容我鈕鈷祿·如玥。」這麼狠,又能怎樣,她依舊身處牢籠,無法自由。
  • 《簡愛》自愛自尊永遠是女性的修養
    當簡愛得知羅切斯特有妻子的時候,她沒有被愛情衝昏頭腦。她記起來羅切斯特曾說:「包養情婦僅次於買奴隸這樣的壞事,她們性情低劣,地位也低下。跟不如自己高尚的人親密生活會讓人墮落。現在我討厭回憶同塞莉納、嘉辛塔和克萊拉一起的日子。」簡愛知道,那些話是羅切斯特的心聲,總有一天,但愛情漸漸平淡,他的價值觀會主導他的生活,那麼他會如何對待以情婦身份和他相處的簡愛呢?
  • 《簡愛》: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
    但簡愛是一個有著獨特的個性和思想的人,她衝破了世俗對她的禁錮確定了她愛他,當羅切斯特對她說他要取另一個富家女為妻時,她說出了那句對於那個時代或者說對於現在女性都感觸頗深的話——「你以為我會無足輕重的留在這裡嗎?你以為我是一架沒有感情的機器人嗎?你以為我貧窮、低微、不美、緲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
  • 勃朗特三姐妹文學思想探析:男權社會下的女性意識覺醒
    她們的作品中大量涉及家庭教師這一行業,書寫了女性的婚姻愛情問題。開啟了女性寫作的先河。二《簡愛》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小說呈現了夏洛蒂到寄宿學校求學、做家庭教師及戀愛的過程。其中描寫了勇於追求幸福,努力維護女性尊嚴的女主人公簡 愛成了維多利亞時期女性文學中最耀眼的女性形象。
  • 豆瓣評分8.6的《簡愛》:自尊自強的女人,到哪裡都能過得很好!
    而與以往版本不同,李繼宏翻譯的《簡愛》在他的導讀中就精準的指出:簡愛並非灰姑娘式的愛情故事,而是頌揚財務獨立,人格平等,婚戀自由的寓言。不甘於平凡,終將遇見獨立而強大的自己在作者夏洛特·布朗特所處的維多利亞時代,一個家庭教師在僱主家其實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地位。
  • 82年生的金智英:身而為人,為什麼要接受性別不公?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韓國女性金智英的日常生活,她一直順著父母的意願在生活,讀書,工作,結婚生子,但是明明她已經很順從了,卻還是得接受來自外界的性別歧視。因為平淡,每個人都可以從電影裡看到自己,真實又扎心。電影中的人物,大概可以分為三種:1.歧視者電影裡所有的男性和部分女性,都接受並且執行著男女不平等:只會給兒子帶貴重禮物的父親,催兒媳婦生孫子的奶奶,把女主當僕人的婆婆,升職加薪只考慮男性員工的上司。。。。。。這個世界上的人本沒有三六九等,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潛移默化的推動,才助長了不平等。
  • 看戲——顏值最低力大無窮的一版《 Jane Eyre 簡愛》
    但我們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我走過墳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這段臺詞被演繹了無數版本,大同小異地處理,多到已經讓人無感。今天看蘇格蘭姑娘瑪德琳·沃拉爾(Madeleine Worrall)在臺上聲嘶力竭喊出來,咆哮地像一個憤怒地小孩兒被人奪走了心愛的玩具,委屈的同時又自尊,我被她的倔強不屈深深觸動了,確實是一版不一樣的《簡愛》。
  • 《82年生的金智英》:面對不公,女性們如何尋找命運的出口
    我們都知道人病了要治,那麼社會生病了也要治,正如韓國總統文在寅在推薦同名小說的時候說:希望10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不再讓1992年生的金智英陷於絕望。但是,思想的進步和社會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對不平等的現狀,反抗還是忍受?